作文 > 小学作文 > 导航 >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6篇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6篇。

关于“看《不抱怨世界》有感”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些许信息,热烈欢迎您的到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解决疑惑。写文档是一项言简意赅重视细节的耗时任务,一定要多看范文,最后范文通常会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或引用。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篇1】

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与其他励志书籍相比很特别。首先,以日常生活为例,深入分析了人们抱怨的原因和行为;其次,作者还创建了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紫手环运动,来帮助人们减少抱怨的行为,可以使读者身体力行,学思结合。可以说,整本书贯穿了科学心理学,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行为。

读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鲜的感觉,让我感叹良久,思考良多。下面具体谈谈我读后的几点感想:

一、平常心做人,平和心做事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是,要有平和的心态,认真客观地分析事物的真实本质。如上所述,如果书中的老人每天不报怨头痛,他也许能尽快摆脱头痛。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老人,要深知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但影响到别人,也都会深深的影响到自己的命运,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这就是人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从这个老人身上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怀着抱怨的人生”伤害的总是自己。认识到抱怨是生活的绊脚石,这意味着自我激励和自我责任。

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我激励、自我负责、不抱怨别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的人自认为才华横溢,却得不到提升,他们怀疑环境不好,对工作总是抱怨不休,不认为主动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而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还有的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展示、领导对自己不重视、单位对自己不公平,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聪明才智没有用于思考如何尽善尽美的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和精力,在怠慢和蹉跎中白白浪费掉了;更有甚者,因为偶尔的下班晚或一两次的加班,就与单位斤斤计较,怨人怨事,搞得团队之间极不和谐。要知道,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应付工作,不尽心尽力,在任何单位都是自毁前程,更不会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晋升。如果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一颗平常心,把重点放在当下的工作上,我认为效果会事半功倍。

2、 创造幸福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书中看到了几个关于意识形态的故事,“珍的葬礼”和“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都应病魔缠身,中风不久便可**的珍因为太过于自我的担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医生们颇感意外以及“快乐提示牌”故事中,让病痛折磨然而快乐去世的女主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认识到工作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部门的气氛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作为公司员工,要积极调动工作积极性,保持愉快的心情,创造更高、更好的工作效率。在集体中,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努力。

积极协调工作中和同事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做到小事小事,营造轻松活泼的工作氛围。《不抱怨的世界》中不乏至理名言,使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任何人和团队要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带上紫色的手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用你的意志完成这个挑战。

三、 不放弃,不抱怨

马云说过,“不抱怨的态度是人生的第一态度”非常有道理。我不仅能关注眼前的困难,还能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看我漫长的人生历程。因为,在漫长的人生中,进退两难只是沧海一粟,我相信我会有很多改变的己会。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应该调整自己的态度,而不是抱怨,努力接受自己,确定自己的价值。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刻都要努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正如书中所说:

“停止抱怨,你就已经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既然选择了就积极地走下去。

“不抱怨”是一把钥匙。在忙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可以延伸并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唤醒期待已久的变化。不要放弃,不要抱怨,相信自己,抓住机会,你就能打开成功的大门!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篇2】

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所以,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微笑着,去唱生活。——美国,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

首先说句实话,网络上所流传的心灵鸡汤着实太多,通常空洞而无物,以梦想钓人前行,令人感受不到任何暖意,看上去满是激情,而实际上皆为空洞。

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这本书我是抱着抵触的心态去看的,但是在看完之后我不禁叹服,深深思索,从而被书中所写的道理所折服。这书虽然是心灵励志,却并非毒鸡汤,在我看来,书中八成的内容是有道理的。

如今我们已经踏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或许这个环境并非是险恶的,但是生活变得琐碎,再不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般的存在,导致那些压力已经扑面而来,这些压力会影响人的情绪。

而情绪则是人与人之间接触的粘合剂,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了问题,很可能将会带动周围人,甚至带动一个团队的情绪。而团体的情绪被带动,将影响整体工作的运作,因此导致业绩的下滑,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抱怨是每个人生命中总会出现的问题,因生活中的种种不快而产生的抱怨将在周围人的氛围中广为流传,这种将工作生活搞糟的现象不胜枚举。正所谓有了抱怨就有了压力,心头始终悬浮着一片阴霾,如何见到阳光?心中没有阳光,又如何实现梦想呢?

在抱怨面前,梦想只能是退避三舍的存在,越抱怨就离目标越远,从此导致的蹒跚步伐会让人跌倒。因此,尽量的将抱怨转化为正能量是切实而有效的。

在书中曾面对了这样一句话:“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我们不应该对负面情绪妥协,虽然这并非是极其危险的存在,也会成为我们心中的阻碍。我们只有直面自己的不足,认真的思索,才能够不被这个世界产生的抱怨所左右。

书中的21天方法,指导了我们如何击碎这片阴霾,尽量保持住心中的阳光。将那些琐碎的抱怨抛之于脑后,勇于挑战那些困难,才会离理想越来越近,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只有坚持去做到这二十一天,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书中的含义。

当然,据我猜测,人生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必然会一次一次导致压力的激升,这需要多次维稳自己的心态,才能够始终保持住那片清明、冷静的心情。

读完此书之后,希望我的生活中能始终做到不为情绪所左右,从自己做起不抱怨不影响他人,然后再做到不被他人的抱怨影响。

通过这种正能量来调动自己工作生活的心境,来追逐心中的梦想,创造美好的明天。切切实实的提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这也是此书之所以为励志而并非是鸡汤的缘故。

愿我始终做一个这样的人——理智、轻松、淡定、努力,还有不抱怨。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篇3】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范文600字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名为《不抱怨的世界》。是美国的一名牧师威尔。鲍温写的,此书在书中陈述了抱怨的各种负面影响,而且倡导人们要学会转化意识,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逐渐培养自己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自我激励的健康心态。此书在全球刮起了一场不抱怨运动,读过此书,自己也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好似一阵和煦的春风吹走了我内心本来想抱怨的阴霾。这本书像是一个知心旧友,在和颜悦色但又掷地有声的文字里,温柔的牵起你的手,引领你远离抱怨,走向温暖的阳光世界。它让你真切感受到,在生活中,不抱怨,真的会过的更加开心和充实。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苦恼,有的'人不满足于现实,注目苦境;有的人容易被别人的思想所左右,处于一种自我矛盾状态,苦于无从发泄,只好选择身边亲近的人抱怨,发脾气等等,而这样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是将自己交付给了外界和别人,抱怨过后,自己的现状不但不会改善,还往往伤害了身边的人。这样的做法往往百害而无一利。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当面对不如意的人生时,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困境也不会因为抱怨而缓解,反而促使事情像更糟的方向发展,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抱怨我们所不得的,结果往往都是这样:不得的还是不得,已得的也会渐渐失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主观意念能够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抱怨只会让本来美好、正常的事物发霉变质,就像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的那样: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褔互相依存,可以相互转化。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引出坏的结果。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去看待祸与褔。只是一味的抱怨肯定不能促使祸像褔的转化,只有给自己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为之付出努力,事情才会慢慢向着期待的方向发展,状况也会一点一点的好起来。

《不抱怨的世界》令自己获益匪浅,它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银行柜员,每天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时也有一些客户带着情绪来办业务,面对客户的无理取闹,或是想插队的情况,我开始慢慢学着不再去抱怨,因为我明白了,如果和客户发生冲突,除了会多一个人烦恼外,没有任何好的事情发生。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要受客户思想的影响呢?做好自己的工作,宠辱不惊,相信也会收获客户的理解,就像书中所说,"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如果能换位思考一下,也许就不会产生逆反和抱怨心理。在生活中,我们本来想抱怨的许多事情也许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诸法皆以心前导,心是主宰,诸法唯心造。"佛陀如是说。学会转化自己的意识,将抱怨化为努力的动力,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美好与开心。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篇4】

“交通怎么这么堵”、“食堂的饭怎么这么难吃”、“现在的工作压力怎么那么大”“领导怎么总喜欢折腾人”,诸如此类,随口一出,就是抱怨的话。抱怨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和潜意识的行为。就像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冒出来时,我们会注意到,但当它从我们自己的嘴里冒出来时,我们可以充耳不闻。

一切都可能成为抱怨的对象。抱怨像空气一样在我们身边,久久不能散去。

虽然知道抱怨是无济于事的,但是为了发泄内心的种种不满或是获取同情心,还会不由自主的抱怨,甚至相互抱怨成为了与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之道,似乎没有了抱怨,谈话就无法继续下去。殊不知,抱怨不仅给身边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氛围变的消极,而且也使自己变的越加消沉。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一本《不抱怨的世界》,给我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灵感悟和启迪,对抱怨形成的原因、抱怨的危害以及如何不抱怨等问题有了全新的认知,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通过用一只紫手环教会我们如何改变爱抱怨的习惯,手带紫手环者只要一察觉自己有抱怨苗头时,就将手环带到另一只手上,让自己刻意地去遏制抱怨的想法,这样,一直坚持21天,渐渐的,不去抱怨生活中的烦恼,而是积极地看待生活,参与者都认为是这个紫手环有魔力,其实,手环没有特别神奇之处,它只是让你及时的意识到抱怨的行为,并有意识的停止抱怨。

除了手环方法让我印象深刻外,书中的很多语句也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激励我成长、让我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世间不美好、不如意的事情,比如“上天是公平的,每个看似强大的人,背后都历经了诸多的磨难”,身边总会出现非常成功的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光彩一面,心中充满嫉妒和怨天尤人,怨上天没有给自己机会,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才华,有怀才不遇之感,殊不知,成功的人付出努力是你的千倍万倍。

从现在起,做一个积极的人,消除内心消极想法,心中充满阳光和彩虹,不抱怨任何事物,在有限的生命里,摒弃抱怨,保持正能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杨薇)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篇5】

原创: 张海亚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存在着一定的不满意和抱怨心理,有的人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影响到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有些人是深深埋在心底的,也为这种心理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对于相对豁达的人来说,其实也往往存在一种潜意识的抱怨,只是,这种抱怨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美国作家威尔·鲍温的《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从切身的经历出发,写出了抱怨的普遍存在,最重要的是也让我们明白,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我们应当想办法克服。回想书中的情形,发现自己在有的情况下也是存在抱怨的,有时候,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但是通过阅读《不抱怨的世界》,我觉得它像一面心灵的镜子,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外表是否整洁,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是愤怒还是欢乐;我们能看到我们不能暴露的内心世界,是乐观还是消极?

同时,它也在反省中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停止生活中的抱怨,感恩艰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做一个快乐的人。

要停止抱怨,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抱怨的人很难,对生活一些不顺当、烦心的琐事发发小牢骚看似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然而,我们忽略了“情绪传染”的问题。要知道,当一个人在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将负面的情绪传递给他人,这会激发起负面情绪接受方的情绪共鸣,最终发出负面情绪的我们也就会接收到来自其他的负面情绪,同理,相反的如果多说一些感恩、快乐的事,则会为自己引来更多喜乐之事。

这样的话,你选择抱怨还是不抱怨?所以要改善你的生活,首先不要抱怨。本书的开始,鲍温首先教给了我们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应"的培养方法改变自己的抱怨习惯,这也是改变我们,成就无怨人生的第一步,那就是要做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人生的态度应当是从容不迫,对个人荣辱和职位去留都应当视作花开花落般平常,达到一种心境平和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抱怨行为不仅不能改变实际的不良状况,而且会增加人们的消极心理,是一种消耗能量、完全无用的运动。

正如仇恨和愤怒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一样,抱怨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惩罚自己。放手抱怨,冷静处理,既是形势发展的最佳选择,也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伟大过程。

我在书中学到的第二点是学会感恩。这里的感恩不是对我们的好人或事的感恩,而是对困难和苦难的感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 于困境中的我们,或者会觉得困难的难以承受,然而跳脱出来,以一种长远和凌于其上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困境未尝不是一种好事,一种磨砺和挑战。

于困苦过后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顺畅通达的人生,未必是一种好事。相反,困难和痛苦未必是坏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凡成大事者,有大成就者,往往也伴随着大的苦难,我们未必承受了如他们般的苦难,又有什么理由衍生连他们都没有的怨怼呢。不仅如此,还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励自己,感恩受苦,没有今天的受苦,未来的幸福和美好怎么来。用跳脱出来的眼光观察这一切,苦难也就不那么难以承受了,反而是值得我们去欣然面对的。

感恩困苦,这不仅是一种承受苦难、减少困境所带来压力的良好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人们心境的升华和转变。无论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顺,当我们不在将眼光着眼于现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种长远和自身完善的目光来看待,那么我们就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也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苦难和理解其意义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我觉得收获良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接纳自己,接纳困难;那些抱怨别人的人可以试着把他们的抱怨变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个难以想象的大变化,生活会更加美好和完整。

文:大姚县人民法院张海亚

看《不抱怨世界》有感【篇6】

自助者,天助之

总师办李玲燕

通过几夜的努力,终于把《不抱怨的世界(员工版)》看完了。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个人浅见:

对于改变不了的世界与环境,与其抱怨,不如反省自己,不断的努力的调整、提升自己,使自己尽快与这个世界融合;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天才助之。我不记得像鬼故事那样的小寓言。

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困难,去寺庙为观音祈福。走进寺院,我发现有一个人在观音像前供奉。那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教徒不解的问。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

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个小寓言讲的其实也是“自助者,天助之”这句话。

遇到困难,遇到生活中的打击和挫折,遇到世界上的不公和不正常,抱怨和求助是正常的。但是光有这些是不行的,我们也应该反省自己是否也有过错,考虑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在看到别人身居高位,拿着高薪时,一不小心就会生出“仇富”心理,顺便还会生出怀才不遇的想法。但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风景时,也需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以前有句老话讲: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在这个满世界是蒙尘的金子的时候,不能总是做着伯乐会帮你拭尘的梦,毕竟伯乐是少数派,只有自己想办法发光,发出让别人无法忽视的光芒,这才会成功。这便是“自助”。

我以为,“自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乐观向上,充满爱心的态度。有这种态度的人会对生活充满坚定的信念,在某个时候改善自己的不利处境。

天上从来没有掉馅饼的事。守株能待到兔也只是巧合。所以“天助”,不能以为是老天爷的帮助,明确一点,世上没什么老天爷。

我以为“天助”应该是有机遇得到“贵人”或好机会的帮助。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遇呢?

首先,自助者善于抓住机会。西蒙曾说过:“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

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卡耐基也曾说过:“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

”一开始,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

的,发展的机会也是均等的。但是自助者善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有发展的迹象,我们就坚定不移地前进。

而非自助者则一直呆在原地抱怨,有了机会也一直往外推,不思前行;当别人成功时,他们会抱怨别人的不公平,或者说别人的成功是个坏运气。

再者,贵人喜欢帮助自助者。

正如前面所说:真正的自助者有坚定的生活信念,自助者不会畏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任凭生活大山的压迫,重担的折磨,自助者仍然不会放弃。这样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

真正的自助者会微笑地面对生活,自助者的微笑,像冬日的阳光,不仅会照亮自己的方向,也会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自助者不仅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且帮助他人。这样的自救者会赢得公众的赞赏。

当一个令人敬佩和欣赏的自助者不如意时,人们往往会用“帮助”的形式来表示爱护和关心。也许机遇就在这些帮助之中,贵人和机会也就随之而来,转机也就跟着出现。

人们相信得到帮助的真正的自助终将成功。作为一个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一种安慰,一种骄傲,一种成就。它满足了帮助者的内隐心理需求。

如果自助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吃水不望挖井人的话”,作为帮助者来说,这还是一种友善的投资,有回报而言。它在另一个层次上满足了助手的需求。

一个能够成功并知道如何报恩的自助者应该帮助他吗?值不值得帮助?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自助者往往可能得到贵人更多的帮助,机遇就在这些帮助之中。

我们还应该相信,真正的自治在得到帮助时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因为所谓“天助”可能是机会而不是金钱,所以有了机会自助者会自己努力达成,而对于不自助者就很难达成,甚至不觉得是“天助”,因而贵人很可能不会把机会让给不自助者。

综上所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乐观自信的自助者,我们都要相信:“anything is impossible”。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aoxuezuowen/12461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