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导航 > 张学良口述历史 再走人生路 1936西安事变无悔

张学良口述历史 再走人生路 1936西安事变无悔

写好作文是学生一个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技能,写作文是一个高级的文字加工的过程,高级的脑力活动过程。作文素材的积累对于写作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你目前是否正苦恼于如何收集作文素材吗?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张学良口述历史 再走人生路 1936西安事变无悔,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张学良口述历史 再走人生路 1936西安事变无悔

自己的父亲张作霖

我父亲比我行,他这个人很会办外交,很会利用机会操纵局势达到自己目的,他有大智。日本人后来真是恨透了我父亲,认为上了他的大当。父亲死后,日本的林权助来我家吊孝。他劝了我好多话,都是让我搞东北独立的话。我说,你老人家替我想的,比我自个儿想得还周到,可就有一件事没替我想到——你老先生忘了我是一个中国人。他听了以后,便不再讲话,并拒绝我送行。我感觉失言了,为这事后悔得不得了,我没有父亲老练圆滑。林权助回到日本就公开讲,日本不要再做什么幻想,不要再做天真的打算了。这样一来,我就预感到了,日本以后要处心积虑地对付我了。

皇姑屯事件

我认为日本军人干得很不理智,这是少壮派干的,站在日本人立场上看这件事,他们得不到什么好处,只能得到坏处。

中国的现代政治人物,我最佩服的是周恩来。当然,他也相当佩服我。周恩来对我提出的联蒋抗日表示赞同。不过,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仍让我们后方家眷呆在陕北,另一个是你们不要把我们共产党消灭。除这两个条件,其余我们一切都服从中央,军队也可交给中央改编。

蒋先生跟我父亲正相反,一个是有雄才无大略,一个是有大略无雄才。张啸林、杜月笙他们就说,蒋先生应该把我放了,但蒋先生没这个雄才。张岳公曾告诉我,你是个宝贝,谁把你抓住,对谁就有用,那意思就是怕共产党抓住我,怕我跑到共产党那边去。我认为蒋公失败了,是失败者。我很不愿意批评他,我说一句话来批评他:假如能做皇帝,那他就做皇帝了。蒋先生的个性正像马歇尔说的,他是死拿着权不放的人。蒋先生太狭隘了,天下就败在CC与戴笠手上,总是安个特务在你身边,蒋先生就喜欢听这些人的话。西安事变后我没有死,完全是蒋夫人保的,依蒋先生的意思,是要把我qian.g毙的。蒋夫人有一句话很厉害,她对蒋先生说,西安事变,他不要钱,也不要地盘,要的是牺牲。

共产党和红军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对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军队带成这个样子,带得都跟你走?还不早就带没了。

中共组织严密、纪律井然、军力强大,岂易瓦解歼灭?我的东北军两个精锐师与中共对阵,结果兵败被杀。中共经过两万五千里逃亡仍保持实力,毫无垮亡的迹象,这样善战的军队,既然不能消灭它,就跟它合作一同抗日。共产党是利用抗日抓住了民心。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同共产党联系上了。现在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也没什么顾虑了。所以,我说中央啊糊涂,他就不知道我跟共产党有约。后来我同戴笠见面,戴先生说,我真没想到你会这样干!我说,你那些特务尽扯蛋,什么特务。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我判断错了,国人骂我不抵抗,我一点不服,不认这个账,我没有错。可是你要骂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没把日本情形看明白,那我承认。为什么呢?我当时判断日本不能这么做,这样做对他不利。我下的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冲突,他来挑衅,你离开他,躲开他。比如,日本小兵在街上看到东北军人的刺刀,他们就走上前在刺刀上划火柴,故意挑衅。那东北小兵脾气大着呢,你来划火柴,老子就捅你一刀。我就下令,绝对不许反抗,任你捣蛋,老子就是不让他有借口,当时就是这样的思路。如果我当时知道日本人真要这么干,我这个人敢把天戳个大窟窿,还不敢跟日本人拼命吗?现在我也承认那时的判断是对的,为什么呢?要不是“九一八”,他日本人不会惨败到连海陆空都没有了。

一、西安事变前,我跟蒋先生的冲突在于他要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对于剿共,我跟蒋先生说,你剿不完的。因为我们没有老百姓支持,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一次,他说的话把我激怒了。他让我用机关qian.g打游行的学生。我话到嘴边了:“机关qian.g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学生。”但没说出来。他骂我是两面人,怎么可以代表他又代表学生。我也火了,说他将成为民族罪人,袁世凯第二。苦谏不成,才有后来的兵谏,我的意思就是一句话:你这个老头子,我要教训教训你!二、我太骄傲太自信了,我向周恩来许诺说服蒋先生,周恩来说,好吧。三、我最大的包袱就是东北军,东北军这个包袱粘在我身上。我当时跟老总统讲,我不想带军队,不想带东北军了,不干了。如果我当上京沪卫戍司令,我就不可能带东北军了。

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生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再做西安事变之事。

我要恢复自由,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抗日取得胜利之时,西安的事情,我的初衷是为了让他领导民众抗战。抗战胜利,他没有理由不再让我出去。再说,抗战胜利,我张学良没放一qian.g一弹,而他是抗日英雄,放了我,一显得他宽宏大量,二来不怕我争抢抗日之功,三则我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他用不着对我再加防范。二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大会召开,全国各党各派合作,一选自.作文大全 www.zuowena.com致公推老蒋为大总统之日,他的声望可以在这时候达到顶点。国家统一,内乱平定,人民都安居乐业了,他再扣我没什么意义。

有功无功,我已经毫不在意。抗战能以胜利结束,我心足矣。惟一愿望,只是自由二字。

读史有感

我读历史所得的启示是:世间最有权威的人,是学术最为渊博的人,没有学术,不足以治人。或者说,世间惟一可以治人者,惟学术而已!

我要在适当的时候回东北老家看看,主要是看看我的亲友。这事与政治无关,我本人早已脱离政治。我希望人们不要把我回去探亲扫墓的事同政治连在一起,我不喜欢这样。

我是个爱国狂,如果国家要我的脑袋,很简单,立刻就给!年轻时人家说我是个花花公子,我放弃花花公子,出来做事,就是决心对国家有所贡献。我起来,完全是仗着我父亲的环境和权势,当时我意识到,人家走两步,我走一步就到了,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为国家做点事?这是我的决心。

从事内战使我心里很不舒服,因为我看到敌对的方面也不是真正的敌人,只是政见不和或是为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我们本来当面的敌人是日本,我从来就恨日本军阀,对日本军阀的狂妄与侵略,我是中国人,我受不了。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到抗日战场上去同日本侵略者拼!

我这一生是失败,一事无成两鬓白。我是泄了气的英雄啦!我年轻时太骄傲,做事全凭自己判断,没有好好考虑考虑,结果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

我张学良一生最大的弱点就是轻信,毁也毁在轻信上,要是在西安我不轻信蒋介石的轻诺寡言,或者多听一句虎城和周先生的话,今日情形又何至于此。“九一八”事变,我也轻信了老蒋,成了万人唾骂的不抵抗将军。老蒋抓住我轻信这一点了,结果是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

我这个人的特点是不受人操纵。当年杨宇霆想操纵我,后来蒋介石也想操纵我,我要是受操纵,会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吗?

我一生常自许:不怕死,不贪生,不屈服,不卖国。

zb258.com小编推荐

浅谈西安事变


浅谈西安事变

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前也就是大规模剿共后,共军只剩两三万人,其实当时蒋公已经有自己的德式精锐,如果想的话,完全可以在配合大量兵力,全歼共军,即使毛!周!等领导人可能会逃到苏联,但今后没有军队也难成气候,但是蒋没舍得用,德式精锐是留着抗日的。又想借机消耗军阀的实力,所以派张学良杨虎城前去西安绞共,但张杨二人为保存自身实力,无心绞共,和共军打的有一搭没一搭的,很大程度上虚报伤亡。后来更是与共军有勾结,张的那个智商实在玩不过毛?太?祖?,张说想发动兵谏,毛说“太好了”。不管出于什么,张竟然提出建立临时政府自己当领袖,太!祖!当即奉承张少帅。(张的资质还想当总统,我恶寒)也就是说,西安事变很大一部分是共军撺掇的,不是单纯的国民党党内的事。

于是,张骗蒋来西安了。在这之前,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草约已经签了。草约内容大概就是把共军改编进国军,帽子上要带青天白日徽,抗日过程中,蒋是总司令,一切听蒋指挥,共军人数要在保持在三万以下,就差蒋回南京正式同意了。草约的内容和后来正式条约的内容基本一致。(正式条约签订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形成了。)合约确实有许多内容对共军很严苛,但迫于苏联压力共军也都同意了。(中共当时真的是斯大林说啥是啥)但张学良不知,因为只是草约所以不会大规模公布,他没有理由知道此等机密。所以西安事变还是发生了。

也就是说蒋抗日与张学良的兵谏没一毛钱关系。相反,蒋也是要面子的人,坚决不同意在被挟持的时候签订任何政治条约。因为这样大家都会觉得领袖是在恐吓下被迫同意的。(后来历史课本上果然还是说蒋在胁迫中同意了联共抗日)。在这个时候宋子文宋美龄周恩来等都来了,周了解蒋,知道他这时什么政治协议都不会同意。所以他只是口头上要求蒋在抗日时不要绞共并且对共军一视同仁,蒋同意了。其实后来蒋完全可以食言,因为没有任何凭据能说明蒋周之间有此约定。但蒋公信守了承诺,在这之后放弃了许多次歼灭共军的机会。

曾讽刺过蒋公天真,自比英雄好汉信守承诺,说蒋公像阿Q一样。太祖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抗日时期发展共军势力。(由于共军签的条约实在丢人,所以他们曾发布过秘密公告说明统一战线只是策略,暗中发展是真相)抗日之前的几万人到抗日结束变成几十万,人越打越多是因为共军基本上没打过仗(人数早过三万了),一边收着蒋公的军费还一边拿着苏联的。在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提到,国军伤亡几十万时共军伤亡三万(仅百分之三,当时共军少说也有八十万)。苏联使者的日记中也提到共军不抗日。假如蒋公说让八路和新四军三天到南京,太祖走了仨月。如此这般,后来蒋公基本不管共党了,抗日什么的都是国军前面顶着,八路和新四基本在内陆后方,但是每月的军费都没少给,要知道这时候中央政府只剩印钞机了,并且外国援助很少(当时还没有抱住美国大腿,苏联给的根本不够用),沿海可以受得上税的城市基本都被日本占了。

之前的草约后来签了正式条约,其中对共军的约束和规定,太!祖!基本没遵守,比如说共党的军队要控制在三万。一切只是形式主义。由于蒋公专心抗日,那时候军阀也不听话,都有保存自己实力的嫌疑,并且此时国际形式瞬息万变,加之之前的承诺,导致抗日战争结束后共军一百二十多万人,姑息了共军。

多年抗日,为他人做嫁衣。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的简介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的简介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z..h.a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ldq选自.作文大全 www.zuowena.comuo;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选择演讲稿 【必备】


人生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要学会选择,二是要学会放弃。人生有许多的条道路,而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十字路口,感到很迷茫,不知该走哪条路。您是不是正在寻找有关人生的选择演讲稿模板呢?下面是作文5000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选择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选择演讲稿(篇一)

人生就是如此,每一个踏上人生遥途的人,脚下都有一条宽阔的大路。每一条宽阔的大路都拥有无数条狭窄的小路,每一条小路都会延伸到不同景色的地方,每一种景色似乎都昭示着涉足者的命运。

人,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可悲,而又可怜的生灵。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在不明事理的啼哭中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选择。

用泰戈尔老夫子的话来说,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那个小小的岛屿。人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对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只能做出自己人生的抉择,根本没有逃避的机会。人永远处在选择中,我们在选择中成长,我们在选择中勇敢。选择,将会令我们化作一只矫健的海鸥,欢快的鸣叫,这个世界在你的眼中是那么美丽;如果你不慎选择了畏惧,退缩,逃避!那么上天会哈哈大笑,然后说声对不起,将野鸡的外衣给你披挂。刺破长空的电光,绝不留情的点燃你的外衣;当你要跑掉时,轰轰的雷声会吓破你如鼠的胆。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还有未选择的路。就像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里所写的一样: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黄黄的树林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确实是这样,我们都是人。就拿初中生说,我们都一样大,个头差不多都一样高,我们都有眼睛,有嘴巴,有耳朵,有鼻子,可为什么我们的抉择却不同呢?

其实,一切尽在无声的选择之中。是选择卓而不群的高山,还是选择恣肆的大海;是选择熊熊燃烧的圣火,还是选择火烧不尽的野草;是选择纷繁壮丽的人生,还是选择平静无波的生活。这是上天赋于我们选择的权力。不过,你怎样选择世界,世界将怎样选择你。一切是那样的公平与不公平,一切是那样的近人愿而又不近人愿。

人生就是如此,每一个踏上人生遥途的人,脚下都有一条宽阔的大路,每一条宽阔道路都拥有无数的小路。每一条小路都延伸到不同景色的地方,每一种景色似乎都昭示着涉足者的命运。人生无处不选择,选择无处不在人生。让我们默默的选择起点,幸福的走向终点。

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选择演讲稿(篇二)

教师,似乎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出生在一个教师的家庭中,我身体里流淌着教师的血液。父亲大学毕业后曾经担任过一年多的中学教师,母亲更是从17岁开始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近三十年春秋。从小的耳濡目染,我使对教育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向往之情。

1990年,母亲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留恋和遗憾离开了心爱的教育工作岗位。之后,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崇敬,更带着母亲的遗憾,我报考了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师范毕业后,我主动要求来到了××最偏远的小坪乡一所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小学。初为人师的我,抑制不住满心的兴奋。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我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每周二十多节课,并没有让我丝毫的倦意;课后,又跟同学们聚在一起,或是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或是一起畅谈有趣的人生。那一段时光是甜蜜的,我被同学们的天真无邪所感染,我为同学们的一丝进步感到欣慰,我也为同学的苦恼而苦恼。从同学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从同学们爽良的欢笑,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人生的价值。

农村小学的夜晚是寂静的,人去楼空,空荡荡的校园只剩下了我,但我并不寂寞,伴着煤油灯的摇曳的火光,我拜读起了教育先辈们大作,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陶行知、斯霞、霍懋征、于永正、李吉林一个个教育大师仿佛就坐在我的身旁,循循善诱给我讲述着教育的幸福人生,邀我携手共探教育的真谛。 哪一个热血青年不渴望壮丽辉煌,而甘愿平凡。

然而选择了教育,就意味选择了奉献,注定了平凡。课堂——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繁重琐碎的机械劳动,学生——家长——同事狭窄的社会交往面,还有微薄的薪水收入,渐渐地我开始对教育、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难道自己就要这样注定与平凡相伴一生。我思索着,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当中。

200×年冬临近学期结束的一个晚上,××乡党委钟明三副书记找到了我,他很庄重地对我说:“乡党委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认为你政治坚定,思想上进,责任心强,决定让你担任乡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书。先做暂时借用,待时机成熟后正式调入。现在针求一下你个人的意见。”组织上突如其来的谈话,让我局措不安,也让激动不已。这不正是自己渴望已久的改变命运的大好良机吗?没有过多的考虑,春节过后,在同事们的羡慕中,我跨进了乡人民政府机关大院的办公室。

办公室文书是政府的一个窗口工作部门,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一级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人生机遇,我努力地工作着。从此,大家每天都能看到我忙碌穿梭的身影,感受到我火一般工作的热情与活力。我出色的工作很快得到了乡党政各位领导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然而此时,我再一次陷入了苦恼当中。在政府部门工作,优越的工作地位,丰厚的经济待遇,宽广的发展空间,并没有让我感到心灵的快乐。我发现我内心深处还是痴迷着教育,还是割舍不下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

教育已经渗透进了我灵魂的深处,浸染了我的血液。每到夜深人静,往日宁静的校园生活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那一张张甜甜的笑脸、那一声声温馨的话语、那一串串跳动的身影总是在眼前挥之不去。

有孩子们来信跟我说:“老师,我们大家都非常想念你,盼着你再回去给我们上课。我们等着你”和同学们告别的最后一幕又涌上了我的心头:那天,我掩饰着自己的感情,低沉地说:“这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下个学期将会有一位更出色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孩子们立刻惊呆了,我听到极力的挽留声中还夹杂着小声的哭泣。我的鼻子酸酸的,强忍着泪水。我没有向孩子们做任何的解释,快步地走出了教室。 临近年末,我终于鼓起勇气主动找到了乡党政的主要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

乡党委书记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耐心地听我把话说完,沉默了好一阵:“本来我很想把你调过来。既然你决意要回去,我想你一定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尊重你的选择。” 如今,我又站在了讲台前。尽管有人为我感到惋惜,有人替我叫好,也有人认为我犯傻。对所有的这些,我付诸一笑。此时,青年人的虚荣已经从我的心头褪去,我心静如水。我为自己感到庆幸,一年多的行政工作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再次选择教育,我无怨无悔。

今天,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让我们乘着催人奋进的号角声,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教育变革,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去谱写自己壮丽的教育人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选择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

从前,一对兄弟,哥哥14岁,弟弟13岁。

本身这是一对快乐而又幸福的兄弟。可惜,哥哥却把弟弟送进了戒毒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结局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交的朋友。

哥哥的朋友们是一群科技小制作的爱好者,他们在一起交流制作心得,技巧,哥哥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积累了许多知识。但是弟弟却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们交了朋友,有一次,一个人拿了一些“白粉”让他们去吸,弟弟没有拒绝,从此陷进了毒品的深渊。

他们的命运会如此的不同,就在于交友的选择。由此可见,交友不慎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人的一生还有许多的选择,最重要的选择是在于朋友的选择,爱好的选择以及困难来临时的选择。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美国的教育家,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她选择了3个中国的孩子,一个5岁的女孩,一个8岁的男孩和一个10岁的女孩。她拿了一个瓶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个一头栓了小球的绳子,对他们说:“假如现在这些绳子就是你们自己,这个瓶子就是一口井,现在涨水了,只有10秒钟可以逃出去,而且一次只能出来一个人,你们会怎样呢?”实验开始了,那个最小的女孩最先出来了,然后是8岁的男孩,最后是10岁的女孩。那个教育家十分感动,立刻问10岁的女孩为什么你最后一个出来呢?女孩回答因为我啊!我先要保证弟弟妹妹的生命安全!

那个教育家第一次成功了,以往在别的国家,她选的孩子们都是争先恐后的出来,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今天终于成功了。

10岁的女孩,在面对这种危险时,竟会想着弟弟妹妹的安危,可见这是多么高尚。其实这就是选择。假如当时那个女孩选择自己先走,那么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她又会如何选择?我想她还是会这么选择吧。

人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选择,我们到底选择高尚还是自私,那就要看你自己了,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高尚吧!

自己人生路上不断的选择演讲稿(篇四)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人生匆匆数十年,转瞬即逝,然而就是这匆匆数十年的时光,却充满了挫折,充满了选择。——题记

选择,决定了你要走怎样的道路,决定了你要遇见怎样的磨难,决定了你要创造怎样的辉煌。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他的评价,也是对他的肯定。他,就是司马迁!一朝为他人辩解,他锒铛入狱。遭受宫中极刑,生不如死。但他未曾放弃,他选择了振作。凭残躯书写历史传奇,用笔墨勾勒朝代更替。一幕幕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在眼前呈现:一个个拼性命,为家国的男儿在脑海中清晰。这是司马迁用他的一生,带给我们的《史记》。因为他选择了振作,所以他选择了辉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伶仃洋里的振臂一喊,响彻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国破家亡,敌国入侵。他选择了征战:面对被捕,他选择了忠义: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选择了默然:面对生与死,他选择了舍生取义。他壮烈就义后,敌国首领曾惊叹“如此乃真男儿,可惜可惜。"于是下令将他厚葬。他就是文天祥!因为他选择了舍生取义,所以造就了他的流芳百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用自己的力量唤醒了爱国志士的觉醒。他就是林则徐!恨外国军队侵略,叹清朝政府没有作为。牙鸟片的成吨流入,国人的日渐消瘦。使他明白:必须要进行反抗,否则国将破已。于是便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他随百姓一起抬牙鸟片,与士兵一起毁牙鸟片。那一箱箱牙鸟片的销毁,便是国人一个个民族意识的唤醒。他在仕途与国运之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子集所忠所爱的祖国。因为他选择了国家,所以他的形象在国人心中永不泯灭。

历史千年,我们无法见证;祖国未来,我们共创辉煌。

他们用选择告诉我们,人生处处有磨难;他们用选择告诉我们,无畏挫折,勇往直前;他们用选择告诉我们,选择了怎样的道路,便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九一八事变真相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z..h.a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选自.作文 www.zuowena.com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时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qian.g,2500挺机关qian.g,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事变概述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z..h.a毁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事变背景主要人物:张学良、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

1。日本国内情况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

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2。日本控制东北铁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3。田中奏折

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这份奏折在1929年被曝光,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以及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认为是日本奉行侵略中国政策的证明。

田中奏折的真实性受到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长蒋立峰在内的学者质疑,当前的主流说法多认为其应为国民政府所伪造。然而时至今日查考史料及历史脉络,当时日本图谋全面侵华已久确为事实。

4。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当初,日军与东北军阀张作霖维持了合作关系,但渐渐的,日本开始将张作霖视为障碍。1928年,关东军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z..h.a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史称皇姑屯事件。日本关东军希望籍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皇姑屯事件并未引起日军所期待的东北混乱,相反,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的继承人张学良突然宣布全东北易帜,接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领导。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5。万宝山事件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这一工程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7月5日前完成筑渠。7月1日,中国农民400余人,联合起来平沟拆坝。7月2日,日本警察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双方对峙,后日本增武装警察,在日本军警保护下,工程于7月5日完成。同时,日本通过朝鲜日报记者金利三,捏造新闻,说朝鲜人在万宝山被杀,掀起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当地华侨死伤数百人。日本却以此次事件诬陷中国伤害朝鲜侨民。

6。中村事件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日本藉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损害日韩移民”。

事变经过

1。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zha.y.ao,z..h.a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爆z..h.a同时,呆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

爆z..h.a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南军为平田幸弘指挥关东军第2师步兵第2旅第29团,北军为岛本正一指挥的铁路守备队第2营。

当时,北大营驻守的东北军第七旅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而事前张学良曾训令东北军不得抵抗,驻守部队并未做出激烈反击。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620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自卫抵抗,最后突围撤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蒋介石曾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后中央处理可也。”),北大营逾万名守军被只有500多人的日军击溃。

2。辽宁、吉林主要城镇沦陷

日军在沈阳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奉天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9月21日,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

3。黑龙江主要城镇沦陷

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z..h.a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进犯。10月26日,关东军??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4。锦州、哈尔滨沦陷

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z..h.a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开始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关东军进攻锦州。12月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z..h.a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犯,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伤亡惨重,撤往宾县。2月5日,日军攻陷哈尔滨。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3000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5。满洲国成立

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考虑建立傀儡政权。当时担任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土肥原贤二大佐游说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关东军以复兴满清为条件,说服溥仪回到东北。11月10日,溥仪从天津出发,11月13日到达营口,最后停留在驻守旅顺的日本军营内。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年号定为「大同」。上述宣言都在东北行政委

各方反应

一。国民政府

1、外交努力

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的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事件,请国联主持公道;

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

9月23日,中国政府就此事照会美国政府,希望对方「深切关怀」。

2、不抵抗政策

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的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为。与蒋介石无关。

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二。中国共产党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

9月22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向全党指出:“立刻发动与组织广大工农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是党的中心任务,特别在满洲应组织武装力量,“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并连续多次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揭露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北平、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太原、广州、济南、福州等地的大中学生和市民纷纷集会游行,通电抗日救国,并结队赴南京请愿、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三。日本政府

1。内阁不扩大方针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南?卫陕骄蟪记康髡馐qian.g囟淖晕佬卸潜以仓乩赏馕翊蟪迹芯簦┗骋烧馐qian.g囟囊跄保⑶沂酝纪ü饨皇侄谓饩稣獯问露恕?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

2。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

12月11日,若槻礼次郎内阁总辞。次日,犬养毅任首相兼外相,荒木贞夫任陆军大臣。

6五一五事件

1932年3月12日,犬养毅内阁作出决定“满蒙市从中国本土分离独立的统治地域,今后,(日本将)帮助其建立国家体制。”事实上,日本政府在这次事件上被动地被独断专行的关东军制约。(同年日本爆发五一五事件)

张学良名言名句


张学良名言名句

1、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2、军人的头不是悬在颈上,而是挂在腰上,随时准备要把首级取下。

3、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皆英雄;我虽不是真英雄,唯有好色似英雄。

4、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我主动追过以外,大都是女人追我。

5、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6、人不能总在痛苦中生活,当一种痛苦被一个人逐渐消化了之后,他的思想就会升华,胸怀就会旷达一些,意志也会变得更为坚强些。

7、我有两个长官,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蒋总统。我对他们两人的评价是:我父亲这人有雄才,大略不好蒋;介公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亲。

8、精神上的苦闷总是难免的,自由的丧失一直在我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可是事物在运动,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会慢慢变得淡漠起来。

9、外人不但在物质文明上胜过了我们,即在精神文明上也胜过我们。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

张学良名言名句精选


1、我有两个长官,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蒋总统。我对他们两人的评价是:我父亲这人有雄才,大略不好蒋;介公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亲。

2、精神上的苦闷总是难免的,自由的丧失一直在我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可是事物在运动,在不断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会慢慢变得淡漠起来。

3、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皆英雄;我虽不是真英雄,唯有好色似英雄。

4、人不能总在痛苦中生活,当一种痛苦被一个人逐渐消化了之后,他的思想就会升华,胸怀就会旷达一些,意志也会变得更为坚强些。

5、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

6、我的女朋友好多,行的却没有几个。其实,我并没有怎么追过女人,除一两个女人我主动追过以外,大都是女人追我。

7、军人的头不是悬在颈上,而是挂在腰上,随时准备要把首级取下。

8、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9、外人不但在物质文明上胜过了我们,即在精神文明上也胜过我们。所有仍在崇信本国精神文明以为在今日推行新生活运动无其必要的国人,我以为应当赶快觉醒了。

九一八事变当日全记录


从1931年9月18日零时到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完成了向中国军队进攻,向中国百姓动武的最后准备,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这一天起,东北成为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14年的殖民地;从这一天起,东北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

关东军:

零时磨刀霍霍,清晨蠢蠢欲动

在原奉系军阀边业银行工作过的孙竞寰如今已是百岁老人。他回忆说:“1926年,我经叔叔介绍到张学良的边业银行工作,每月工资八块大洋,银行管吃管住,每天还可以打网球,生活条件比较优越。9月18日那天清早我一觉醒来,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1931年9月18日,百姓的生活表面是平静的。然而,侵华日军为了这一天,已经做了不知多少准备。

1931年,东北日军每天都在频繁调动兵力。4月中旬,日军将适于在寒地作战的第二师团调往东北。5月,关东军参谋部制定《满蒙问题处理方案》。6月,上演“中村事件”。9月7日至18日,上任不久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视察驻南满、安奉铁选自.作文大全 www.zuowena.com路沿线的日军。

“那些天,沈阳的清晨多是在关东军的实战演习中开始的。”孙竞寰老人回忆说,他当年的家离城很远,不知头一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

老人回忆说:“第二天清早进城,我发现城墙上站满了日本兵,就明白我们被侵占了。日本兵把银行的门堵上,许进不许出。后来我听说我在东北大学夜校的一些同学,那天晚上没回宿舍,交通断了,他们干脆步行进了关内。我也不想当亡国奴,可是被关在银行里头,想走也走不了。”

沈阳城:

百姓忙碌生计,日军暗藏杀机

这一天是星期五,天气晴朗,没有风,算得上是中国北方秋季里的好天气。

今年106岁的张春台老人,当年家住在沈阳城内中街,是一家皮鞋铺的师傅。说起9月18日这天,老人还记得耍手艺的那间铺子叫“内金生皮鞋铺”,那天的活儿多,他晚上就住在鞋店里。

9月18日下午,日军已经做好了从南满铁路的西、南、北三线向北大营进攻的布防。日本独立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河本末守带领几名部下,做好了用zha.y.ao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一侧路轨z..h.a毁的行动准备。

张春台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天他突然没了饭碗:“那天上半夜10点多钟,听到北面一声巨响。半夜时,我听见城西方向响起qian.g炮声,本想走到街上看看,可害怕就没敢出去。qian.g声一夜没停,我也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就看见了日本兵占领了沈阳城,开着摩托在中街上巡逻,皮鞋铺的买卖也不敢开了。”

“当时,我家住在中街,丈夫开了个名叫‘怜众’的中医诊所。家里条件还好,日子过得算是体面。”今年102岁的王洁清老大娘回忆说,“‘九一八’过后,日本人来了,诊所的生意就越来越差。没过多久,中街地段所有好房子基本被日本人占了,我们家被迫搬到了小土房里。之后,日本人又强迫我给住在我原来房子里的日本人当保姆,那户日本人把我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还把屋里的炕改成榻榻米。我每天都得给他们做饭、收拾屋子、提水,干完活再回自己家里吃饭,现在想起来心里都酸。”

北大营:

深夜遭突袭,不抵抗撤退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柳条湖铁路的爆z..h.a声刚过,日军发射出的炮弹便落在了沈阳内城的东北军北大营。与此同时,埋伏在北大营围墙外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的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向东北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

当时,旅长王以哲不在营中,正出席军界举办的水灾赈济会。北大营7000多官兵正在酣睡。

2006年5月去世的陈广忠老人,是我们采访过的唯一一位北大营士兵。他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那一天正是北大营官兵发饷钱的日子。夜里10点多钟,睡得正香的大家被爆z..h.a声震醒,不多一会,机qian.g、步qian.g声就响了起来。直到连长来叫我们,我们才知道日本人打进来了。上级让我们不得还击,原地待命。日本人很快越过了西围墙,打进了621团的营房,听撤过来的弟兄们说,日本人见人就杀,有的人躺在床上没动竟被活活刺死。日本人穿着黄军装,戴着王八帽子,就在我们对面喊杀着冲了过来。连长一看没有办法,就下令开qian.g还击。我打着打着,忽然觉得脸上一热———用手一摸,我中qian.g了。我的嘴被打穿了,牙龈和牙都打没了。我这还算幸运的。最后一清点,光我们班就死了6个。说来丢人,我们北大营一个旅,有步qian.g有机qian.g有大炮,愣被五六百名小鬼子打得弃营逃跑。”

据“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史料记载,日军向北大营发动进攻时,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一面命令部队进入预定阵地,一面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请示,所得到的命令却是“不准抵抗,不准动,把qian.g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于是,在“不抵抗”的政策下,第七旅被迫带着伤痛向东撤退,日军很快攻入北大营。

“九一八”:

烙在中国人身上的伤疤

9月18日23时46分,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义给旅顺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第一份电报,谎称中国军队在沈阳北部北大营西侧破坏了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中两军正在冲突中。

19日零时40分左右,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向所属部队下令,向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实施进攻。同时,又令驻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师主力迅速进攻沈阳城。

凌晨,日军登上沈阳城的小西门城墙。

上午9时,全城张贴了“日本军司令官布告”。

中午12点,本庄繁到达沈阳,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也从旅顺迁至沈阳。

“九一八”后的一周内,日本关东军占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座城市,并完全或部分控制了12条铁路线。

“九一八”后不到一个月内,东北沦陷。

事变发生时住在沈阳大北边门附近的于长清老大娘今年103岁了。她回忆说:“那天晚上,家里吃的是高粱米饭和酸菜。晚上8点多钟我已经睡下了,10点多钟被炮声震醒,我和儿子清楚地看到北大营方向有火光。第二天早上,我就看到了一帮一伙的日本兵在大北边门里面巡逻,老百姓都吓得躲开了。”

住在沈阳大东区管城街的86岁老人山峰奇,在事变发生时还是个11岁的孩子。他回忆说:“第二天起床后,我扒着门缝向外张望,一队日本兵跟着装甲车正在我家门前慢吞吞地走过,柴油的臭气和扬起的尘土呛得我连打了两个大喷嚏,引得队列中日本兵牵着的大狼狗一阵狂吠。我吓得浑身发抖,转身一头钻进了墙角的柴草堆中。不知过了多久,街上安静下来,我母亲叫我的时候我才挣扎着爬出来,一头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19日,奉天城里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部、省政府、市政府、财政厅、银行、军工厂、飞机场就全都被日本兵占领了。”

袂云汗雨历史出处


【拼音】megrave;iyunh&anyǔ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说客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有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典故】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杂下九》

【释义】形容行人之多。

【用法】作定语;形容行人之多

【成语示列】士女麇至,几于袂云汗雨。清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

扪虱而谈历史出处


【注音】menshīertan

【成语故事】十六国时期,东晋大将桓温率军攻打前秦国,驻兵霸上并不渡霸水去攻打长安,隐居华阴山的王猛穿一件破旧的粗麻衣去拜见桓温,与桓温谈论天下形势。王猛扪虱而言,旁若无人。他发现桓温并不真心,就去投奔前秦王苻坚。

【出处】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王猛传》

【解释】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

【相近词】扪虱而言

【成语举例】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成语例句】

◎记得途经一个村镇借宿,那是一个没有青山、没有绿水的地方、旅店的被子又黑又脏,被缝里虱子繁衍,我们把衣服用绳子吊在墙上,,扪虱而谈,悠然入梦,丝毫不以为苦。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