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tāngqùsānmiàn
【成语故事】商朝初年,商汤外出,见野外有人张四面网网动物,他对天而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笑着说:可以了。就命人去掉三面网,说:想左就左,想右就右,一切都入网。诸侯们听说后称赞商汤德行很高能自动网罗一切。
【出处】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史记殷本纪》
【解释】泛言普施仁德。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网开一面
【同韵词】穿针引线、肝胆相见、魄消魂散、高城深堑、油回磨转、旁求俊彦、招摇撞骗、好谋无断、杯酒解怨、白眼相看、......
【成语举例】汤去三面,八方归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畅传》
【注音】jiēèrliánsān
【成语故事】贾宝玉因父亲做主娶薛宝钗,林黛玉因此夭亡,贾宝玉得知后也大病一场,他吵着要去拜祭黛玉的灵柩,家人不同意。迎春已经出嫁,而且受到丈夫的虐待。元妃不幸病故,贾府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人们也就没心顾及大观园的事情了。
【出处】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解释】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
【相近词】接踵而至、接连不断
【相反词】后继无人、断断续续
【灯谜】一;从一算起
【邂逅语】从一算起
【英语】inquicksuccessiononeafteranother
【成语例句】
◎他也只是一屁股坐到锄把上,双手抱住脑袋,接二连三地叹起了气第二天早晨,高家村的水井边发生了一场混乱。
◎接二连三的炸雷向大海示威了,把海的疯狂的啸叫压了下去,等到雷鸣停息,海的疯狂的啸叫又反扑过来。
◎随着这喊声,河滩上那些光条条的人,象田坎上的青蛙听到了脚步声,接二连三地跳进了水里。
◎我这几年里接二连三遇到不幸的事情,我是已经挣扎得累了。
◎我不懂:你在东王府里一天到晚过得还不够舒服么,你这样接二连三的来看我干嘛!
【拼音】sāngagrave;otouzh&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费地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两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出处】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战国策秦策二》
【释义】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抡眉竖目、首尾乖互、杅穿皮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风尘表物、助我张目、草行露宿、阿堵物、蚤出夜入、涸辙之鲋、......
【成语示列】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鲁迅《书信集致李康中》
【拼音】renqiwǒqǔ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李悝从商人白圭的经商原则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中得到启发,在经济改革中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平籴法,从而使国家干预与调节经济,使魏国富强。
【出处】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与众不同
【相近词】彼弃我取
【相反词】人取我与
【示例】想到我们中国人最善于人弃我取,那么大概齿咬是更近于实际罢。茅盾《某镇》
【成语造句】
◎人弃我取,我更不来。"
【注音】báihóngguànr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怨仇,他到齐国去找屠狗为业的聂政去刺杀韩傀。聂政待母亲去世后,为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就独身仗剑闯入戒备森严的韩傀府并刺杀了他,然后自我毁容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出处】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四》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异常的现象
【示例】且休说白虹贯日,青龙藏池。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
【拼音】xiǎngegrave;x&ingyu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歌手薛潭向歌唱家秦青拜师学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薛潭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向老师辞行。秦青在郊外设宴送行,席间唱了一曲十分悲壮的歌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觉得十分惭愧,于是留下继续学习。
【典故】抚节悲歌,声振林术,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释义】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歌声嘹亮
【近义词】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相反词】悄无声息
【示例】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挂白须,扮老人家,唱过岭时,全用高字,真是响遏行云。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成语造句】
◎无数人前呼后拥,旌旗蔽日,鼓乐的喧嚣响遏行云。
【拼音】tuòhújīquē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对时局十分关切,常忧国忧民,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都给敲破了。
【典故】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
【释义】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押韵词】茅室土阶、布衣芒屩、服服帖帖、日转千街、瓮中捉鳖、柳市花街、义正辞约、钟漏并歇、随意一瞥、巧不可阶、......
【拼音】nianpizhegǔ
【成语故事】相传宋朝时期,晁文元曾经多次问大隐者刘海蟾怎样才能求得长生不死的法子。刘海蟾大笑说: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也,不与俱灭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典故】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
【释义】比喻拖沓,不洒脱。同黏皮带骨。
【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指人办事刻板
【近义词】黏皮带骨
【押韵词】生死未卜、扬威曜武、鱼游燋釜、寝苫枕土、苛政猛于虎、庙垣之鼠、贤妻良母、小姑独处、锋镝之苦、翩跹而舞、......
【注音】honganxiāngzhuāng
【成语故事】东汉书生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区隐居,后来帮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眉来眼去,夫妻十分恩爱。
【典故】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光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解释】①表示夫妻和好相敬。②指结为伉俪。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间
【同韵词】无有乡、历尽沧桑、人亲骨肉香、千部一腔、覆军杀将、盂方水方、作嫁衣裳、罪恶昭彰、握炭流汤、泥菩萨过江、......
【成语举例】仆初日封卿,本思偕老,然以长卿家徒四壁,子敬座剩一毡,而遽欲鸿案相庄,鸩媒是遣,谁其信之哉。清王韬《凇滨琐话金玉蟾》
【成语故事】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i](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成语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2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