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导航 > 一诺千金历史出处

一诺千金历史出处

成语故事都是文字中的精髓,在文字的表达中添加一些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给大家推荐《一诺千金历史出处》的内容,或许在下一次你能用到它!

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zb258.com编辑推荐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一饭千金小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千金买邻缘由


【成语故事】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他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他说:已经够用了,不用再扩大我的居住面积了。因为吕僧珍的品德高尚,人们都愿意和他接近和交谈。有一个人物地在吕僧珍家隔壁买了一套房屋。有人问:你买这房子花了多少钱?一千一百两。怎么这么贵?那人笑着说:一百两是用来买房屋的,那一千两是用来买邻居的。

成语读后:在等人处事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进行交往。要和有自强意识,有上进心的朋友多交往。这正是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千金市骨小故事


【拼音】qiānjīnshigǔ

【出处】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

【解释】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用法】作宾语;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近义词】千金买骨

【相反词】怀才不遇、骥伏盐车

【同韵词】尘鱼甑釜、不习地土、负隅依阻、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攒三集五、三怨成府、不伏水土、感人肺腑、熟视无睹、反客为主、......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征求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小侍臣自告奋勇担当寻找千里马的重任,不到三个月他找到一匹千里马,可要交钱时,马却死了。他仍用500金购回马骨。国君不解,侍臣说马就会来,国君果然如愿以偿

【成语示列】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燕台。程善之《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

璞玉浑金历史出处


【拼音】puyugrave;h&unjīn

【出处】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用法】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近义词】璞金浑玉

【同韵词】三省吾身、黄帝子孙、玉成之恩、析律舞文、率土归心、希世之珍、列鼎重裀、翼翼小心、夏虫朝菌、动魄惊心、......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在文学上有名气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40岁才当上官,在京城任尚书吏郎,他很敬重有才学的嵇康,因工作调动想推荐嵇康去接替他的位置,可嵇康不愿。后来他为吏部尚书,启用嵇绍。王戎盛赞山涛是没有琢磨的璞玉

【示例】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破柱求奸历史出处


【拼音】pograve;zhuqi&ujiān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权臣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令,贫残无道,甚至还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执法威严,就逃回京师,就藏到张让家的合柱中。李膺听说后,立即带领官吏与士卒到张让家,劈开柱子抓取张朔,投入洛阳监狱,上报皇帝后,立即将其正法。

【典故】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释义】为不畏权贵,搜索坏人,以正国法的典故。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补充式

【押韵词】戴盆望天、步雪履穿、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名山大川、积沙成滩、知命乐天、寝馈难安、历井扪天、恩德如山、陵土未干、......

【示例】如或纶言既降,丹慊莫从,则当破柱求奸,碎首请事。死而后已,义不苟然。唐元稹《代李中丞谢官表》

炼石补天历史出处


【成语故事】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注音】liagrave;nsh&ibǔtiān

【典故】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竭力挽回颓势

【相近词】女娲补天

【同韵词】畏难苟安、一呼三颠、天崩地坍、雄伟壮观、乐水乐山、猛虎离山、万世之安、洗垢求瘢、公听并观、随寓随安、......

【成语造句】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以它为基础的史诗中,往往是征服自然的幻想人物和生产或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射落九日的后羿,偷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和辛勤治水的大禹,多能巧匠的赫尔古列斯,勇猛无敌的阿喀琉斯等。

壶浆塞道历史出处


【拼音】hujiāngsāidao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攻打燕国并控制大部分领土,燕国老百姓用箪送吃的,用壶装喝的欢迎齐军,齐宣王想侵吞了燕国咨询孟子,孟子说:你会让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典故】襄城民庶等喜复见翼,并壶浆塞道。《周书于翼传》

【释义】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军民关系

【近义词】壶浆箪食

家喻户晓历史出处


【注音】jiāyùhùxiǎo

【成语故事】唐文宗时期,御史中丞李孝本因他人事发受到株连被杀后,他的女儿被召进宫,右拾遗魏暮认为这样做有违人伦,就上书劝阻,皇帝接纳他的意见并放了李孝本的女儿,皇帝在诏书中辩解说:收李女入宫是为王子打扫宫殿,这不是家喻户晓的事。

【出处】天下不可户晓。《汉书刘辅传》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广为流传

【近义词】妇孺皆知、众所周知

【反义词】默默无闻、闻所未闻

【谜语】人人都知道

【英文】widelyknown

【成语例句】

◎《体育法》的学习、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冲突之中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连副指导员孙玉国同志一举成名,他率领战士们反击苏军入侵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

◎贫协主席杨穷人在瘦龙河两岸之所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以穷而著称的。

◎来昆明旅游,自然会想去路南石林,阿诗玛的歌舞影片和近年来畅销各地的云烟,早已让石林的印象家喻户晓了。

◎唐伯虎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中,其人画技高超,品性风流,艳福不浅。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