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ǔshizhīchou
【典故】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公羊传庄公四年》
【释义】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
【用法】作宾语;指久远的深仇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诸侯齐国国王齐哀公因为诸侯国纪国国王纪侯向周朝天子进谗言,被周天子处死。齐国的后代国君一直牢记这个仇恨,直到哀公后代的第9位君主齐襄公出兵攻打纪国,并消灭纪国,报了这个九世之仇
【示例】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
【注音】guigrave;l&inyīzhī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晋武帝在各地大肆选拔人才,郤诜被选中,后来升为雍州刺史。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出处】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书郤诜传》
【解释】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为晋时郤诜的自谦语。后称誉人才学出众。
【用法】作宾语;称誉人才学出众
【近义词】昆山片玉
【成语示列】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清赵翼《黄雨歌》
【拼音】yīshìwúché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一省郎官官运不佳,事事都不顺心,只好借故去游玩京国寺散心,他在寺中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和尚说他第一世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是唐宪宗的西蜀书记,他仿佛记起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于是就离开宦海出家。
【典故】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
【释义】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毫无成就
【相近词】一无所成、一窍不通、劳而无功
【反义词】功成名就、劳苦功高、一技之长
【谜语】十拿九稳
【英语】accompliednothing
【成语举例】
◎人生中,总有人要迷失方向,像一个迷途的羔羊那样忽东忽西,乱闯乱撞,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了。
◎唯一的一支枪不见了,上哪弄枪来劫持银川号?没有枪,将一事无成!
◎苏轼批评贾谊年轻性急,不懂事,结果弄得一事无成,徒然伤心短命。
◎反之,管理混乱,作风不正,要想认真办成几件事往往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甚至最终一事无成败兴而归。
◎我一事无成一无是处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
【拼音】tiānxiàdìyī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太守法雄的儿子法真发现胡广很有学问,人品也不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推荐他去京师应试。汉安帝看过胡广的文章,居然高声称赞他的文章是天下第一。胡广被封为尚书郎,后当尚书仆射,逐渐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
【典故】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释义】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没有人能比得上
【近义词】盖世无双
【相反词】比比皆是
【英文】thefirstintheworld
【成语造句】
◎山海关城楼上"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也被日本侵略者运往东京作为胜利品。
◎只知道俞大维由此确定:"我不是天下第一英雄。"
◎稻粱之谋,非小人俗事,乃天下第一要务也。
【拼音】husǐshǒuqiū
【出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狐死正丘首,仁也。《礼记檀弓上》
【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乡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示例】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成语造句】
◎姑不论"狐死首丘"是否有入土为安之意,即以文中所言,当时情况允许,屈原尸体被打捞上来后,"虽然秦兵进逼,形势危急。
【拼音】jiegrave;zhudaich&ou
【出处】请借前箸以筹之。《史记留侯世家》
【解释】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用法】作谓语;指代人出主意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执不下时,谋士鹂食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这时张良进来拜谒。刘邦问怎样才能尽快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张良见刘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画起来,指点江山。刘邦顿时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成语举例】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注音】qǐngziwěish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振兴燕国,想招揽天下贤才为之服务,就与谋士郭隗商量计策。郭隗说:今大王想招揽贤才,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那么比我能干的人肯定会来归附的。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
【出处】王必欲致士,请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史记燕召公世家》
【解释】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用法】作谓语;比喻自愿带头
【相近词】先自隗始
【押韵词】珥金拖紫、洛阳才子、得寸思尺、叹为观止、耍笔杆子、疑心杀子、夹板医驼子、一棍子打死、未卜生死、须眉男子、......
【成语示列】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唐韩愈《与于襄阳书》
【注音】kograve;umǎerji&an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文王死后,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他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出处】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押韵词】铮铮铁汉、朱弦三叹、一锅面、白圭无玷、抱瓮出灌、阴疑阳战、平平泛泛、一夕千念、不择手段、半明半暗、......
【成语举例】左右众将见夷、齐叩马而谏,军士不得前进。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