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经典诗词 > 导航 > 马诗二十三首 [唐]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唐] 李贺

经典诗词在写作的时候多少会用到,执笔作文网收集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类容,优秀的作文一定少不了优质的作文素材,希望在你看完《马诗二十三首 [唐] 李贺》这篇文章后能提升自己的写作灵感!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催榜渡乌江[1],神骓泣向风。君王[2]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注释】:

[1]乌江:一作江东。

[2]君王:一作吾王。

[3]“卷”下换“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象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显然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朱世英)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周啸天)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怎样呢?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怎么可以骑着它上天呢!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朱世英)

-----------------------------------------------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注:

1:龙脊贴连钱:杜诗:“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连钱,毛纹如铜钱者。

2:银蹄白踏烟:汉《天马歌》:“足银砧兮破层冰。”白踏烟,谓扬尘如踏白烟也。

3:无人织锦韂:韂,音赡,锦韂障泥也。

4:谁为铸金鞭:陈沈炯《少年行》云:“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衘。

注:

1:天街雪似盐:天街,官道也。《世说》云:“谢胡儿咏雪云:撒盐空中差可拟。”

2:蒺藜:草名,生于沙地。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注:

1:忽忆周天子:周天子,周穆王姬满也。

2:驱车上玉山:《山海经》云:“玉山,王母所居,多玉石。”

3:鸣驺:车马声也。

4:赤骥最承恩:《穆天子传》云:“天子之骏有八,一赤骥,二盗骊,三白义,四逾轮,五山子,六渠黄,七骅骝,八騄耳。”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

1:房星本是星:吴正子云:“下星当作精。”《尔雅》:“天驷,房也。”注云:“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

2:向前敲瘦骨:杜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1:燕山:燕然山也。

2:何当金络脑:鲍昭诗;“骢马金络头。”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鬛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注:

1:查牙:杂乱。此指马骨突露。

2:鬛焦朱色落:《山海经》云:“犬戎国有文马,缟身朱鬛。”

3:长麻:以制马络头也。言磨破络头,若发断被锯也。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注:

1:西母酒将阑:言瑶池宴罢也。

2:东王饭已干:东王,《太平广记》:“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万灵,育养群品。木公为男仙之主,金母为女仙之宗。长生飞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觐金母,后谒木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矣。”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注:

1:赤兔无人用:吕布有骏马,名赤兔,能飞城越堑,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2:吾闻果下马:《魏志》云:“濊国出果下马。汉时献之,可乘于果树下行。”

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注:

1: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左传》云:“昔有飂叔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饮食之,龙多归焉。乃扰畜之,以服事舜。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飂,国名,叔安其君名也,今长吉去安字,而曰飂叔。

2:栈:马棚也。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注:

1:催榜渡乌江:榜,音谤,船棹也。《楚辞.九章》:“齐吴榜而撃汰。”项羽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羽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一日千里,吾不忍杀,以赐公。“羽马名骓。

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阪上,蹭蹬溘风尘。

注:

1:内马:宫廷之马。

2:银鞯刺骐驎:太白诗:“银鞍照白马。”刺,刺图纹也。

3:午时盐阪上:《战国策》载:伯乐见一千里马,服盐车而上太行外阪,迁延负棘而不能上。”

4:蹭蹬:失路也。

5:溘:依也。

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注:

1:批竹初攒耳:《相马经》云:“耳如削竹筒。”杜诗:“竹批双耳峻。”

2:桃花:黄白杂色者,桃花马也。

其十三

寶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注:

1:寶玦谁家子:玦佩,如环而缺。古者逐臣则赐以玦,取决去之义。

2:长闻侠骨香:太白乐府:“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3:堆金买骏骨:〈〈战国策〉〉云:“郭隗谓燕昭王曰:古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涓人请求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以报君。君怒曰:所求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马乎?马今至矣。于是得千里马三。”今云楚襄王,或指所投非人。

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注:

1:香幞:香帕,以盖马鞍也。

2:盘龙蹙镫鳞:谓精工也。蹙,蹙金,金线刺绣也。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注:

1: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管子〉〉:“桓公乘马,虎望之而伏。仲曰:意君乘驳马而洀洹,迎日而驰乎?公曰:然。仲曰:此驳象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洀洹,音盘桓。

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注:

1:拳毛属太宗;唐太宗伐刘黑闼,有骏马名拳毛狮子骢。杜诗:“昔日太宗拳毛騧。”

2:捉颴风:追旋风。

其十七

白鐡銼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埓畏长牙。

注:

1:白鐡:剉草刀也。

2:砧间落细莎:砧板间,切细草也。

1:世人怜小颈:〈〈相马经〉〉:“大头小颈为一裸。”〈〈尔雅〉〉云:“小领盗骊。”释云:"领颈也。"

2:金埓畏长牙:晋王济买洛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谓金沟。埓,围墙也。长牙,马长牙易怒。

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祗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注:

1:旋毛在腹间:〈〈尔雅〉〉注云:“旋毛在腹下者,千里马。”〈〈相马经〉〉云:“当腹间有旋,名曰乘镫旋。”

2:掊:犹克扣。

3:蓦:腾越。

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注:

1:萧寺驮经马:萧衍造寺,泛指寺院。汉明帝以白马驮经回,建白马寺。

2:走章台:谓取功名也。

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寶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注:

1:重围:双重玉带围腰也。

2:寶剑似鱼肠:〈〈吴越春秋〉〉云:“欧冶作剑五枚,其四曰鱼肠。专诸以刺吴王僚。”

3:眼中光:目大而有光彩,良马也。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髙州。

注:

1:暂系腾黄马:〈〈山海经〉〉云:“腾黄,神黄也,一曰乘黄,飞黄,或作古黄,翠黄,状如狐背,有两角,乘之寿千岁。”

2:玉勒吏:奴马者也。

3:髙州:今茂名。放逐之地也。

其二十二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注:

1:汗血到王家:《汉书》:“武帝伐大宛,获汗血马。”

2:鸾:銮,天子所乘车也。

3:玉珂:马饰也。

4:少君骑海上:《神仙别传》云:“李少君死后,有人见之,在河东蒲阪乘青骡。”帝闻之,发棺,皆无所有矣。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注:

1: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此言汉武求仙烧金,但得紫烟而已。

2: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药不成也,徒有凡马,岂能上天乎?

--------凤尾竹客撰---------

zb258.com精选阅读

南园十三首 [唐]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注释】: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朱世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朱世英)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慨叹读书无用、怀才见弃,是这首绝句的命意所在。

诗的前两句描述艰苦的书斋生活,其中隐隐地流露出怨艾之情。首句说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这寻章摘句的雕虫小技上了。此句诗意,好象有点自卑自贱,颇耐人寻绎。李贺向以文才自负,曾把自己比作“汉剑”,“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抱负远大。可是,现实无情,使他处于“天荒地老无人识”(《致酒行》)的境地。“雕虫”之词出于李贺笔下,显然是愤激之辞。句中的“老”字用作动词,有终老纸笔之间的意思,包含着无限的辛酸。

次句用白描手法显现自己刻苦读书、发奋写作的情状:一弯残月,低映檐前,抬头望去,象是当帘挂着的玉弓;天将破晓,而自己还在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这里,诗人惨淡苦吟的精神和他那只有残月作伴的落寞悲凉的处境形成鲜明的比照,暗示性很强。

读书为何无用?有才学为何不能见用于世?三、四句遒劲悲怆,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忧愤情怀。“辽海”指东北边境,即唐河北道属地。从元和四年(809)到元和七年,这一带割据势力先后发生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一;由于战乱不已,朝廷重用武士,轻视儒生,以致斯文沦落,这是诗人所以要痛哭流涕的原因之二。末句的“文章”指代文士,实即作者自己。“哭秋风”不是一般的悲秋,而是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此与屈原的“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九章·悲回风》)颇有相似之处。时暗君昏则文章不显,这正是屈原之所以“悲回风”(按:“回风”即秋风)、李贺之所以“哭秋风”的真正原因。

这首诗比较含蓄深沉,在表现方法上也显得灵活多变。首句叙事兼言情,满腹牢骚通过一个“老”字倾吐出来,炼字的功夫极深。次句写景,亦即叙事、言情,它与首句相照应,活画出诗人勤奋的书斋生活和苦闷的内心世界。“玉弓”一词,暗点兵象,为“辽海”二句伏线,牵丝带笔,曲曲相关,见出文心之细。第三句只点明时间和地点,不言事(战事)而事自明,颇具含蓄之致。三、四两句若即若离,似断实续,结构得非常精巧;诗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朱世英)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这是一首述怀之作。前两句写古人,暗示前车可鉴;后两句写自己,宣称要弃文习武,易辙而行。

首句描述司马相如穷愁潦倒的境况。这位大辞赋家才气纵横,早年因景帝“不好辞赋”,长期沉沦下僚,后依梁孝王,厕身门下,过着闲散无聊的生活。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故乡成都,家徒四壁,穷窘不堪。(见《汉书·司马相如传》)“空舍”,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李贺以司马相如自况,出于自负,更出于自悲。次句写东方朔。这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他见世道险恶,在宫廷中,常以开玩笑的形式进行讽谏,以避免直言悖上。结果汉武帝只把他当作俳优看待,而在政治上不予信任。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诙谐取容,怵惕终生,东方朔的遭遇是斯文沦丧的又一个例证。诗人回顾历史,瞻望前程,不免感到茫然。

三、四句直接披露怀抱,表示要弃文习武。既然历来斯文沦丧,学文无用,倒不如买柄利剑去访求名师,学习武艺,或许还能有一番作为。诗人表面显得很冷静,觉得还有路可走,其实这是他在屡受挫折,看透了险恶世道之后发出的哀叹。李贺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兵戈治国,而是礼乐兴邦。弃文习武的违心之言,只不过是反映理想幻灭时痛苦而绝望的反常心理。

这首诗,把自己和前人揉合在一起,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把论世和述怀揉合在一起,结构新奇巧妙。诗歌多处用典。或引用古人古事据以论世,或引用神话传说借以述怀。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四句一气呵成,语意连贯,所用的典故都以各自显现的形象融入整个画面之中,无今无古,无我无他,显得浑化蕴藉,使人有讽咏不尽之意。

(朱世英)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象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垅。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现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把诗歌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谓之“古刹”,说明建造时间已很久长;称作“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尽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打鱼的事,但字句之间已作了暗示,让读者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想来是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反映了诗人“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其十)的归隐之情。当然,这不过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另一种表现罢了。

(朱世英)

-------------------------------------------------

注:

1:南园:在昌谷。

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

1:嫣香:花也。

2:刘辰翁云:末句新巧。

其二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注:

1:宫:昌谷东有福昌宫,隋时所建。

2:窣:黄桑触帘,窣窣有声也。

3:偷:抽空。

4:餧:喂也。

5:八茧蚕:《六月记》云:"一岁凡八蚕,出日南国。"《海物异名记》云:"八蚕绵,乃八蚕共作一茧。"

其三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迊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注:

1:缲丝:茧入沸水,以抽蚕丝。

2:青蝉:《尔雅》注云:"蝉小而青色,亦名茅蜩。"

3:桃胶迊夏香琥珀:桃胶,桃脂也,夏初凝结,色如琥珀。

其四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巻书。

注:

1:三十未有二十余:未有,一作未满。吴正子云:今长吉言三十岁犹未有,但二十余岁耳,而饥困已如此。长吉此以三十为说,年仅二十七不满三十,岂非诗䜟哉?

2:白日长饥小甲蔬:杜诗:"自锄稀菜甲。"甲,新芽。

3:因遗戎韬一巻书:张良游下邳,桥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后出一编书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韬,太公六韬书也。

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闗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戸侯。

注:

1:吴钩:剑也。

2:凌烟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二月,图功臣于凌烟阁。

3:五十州:安史乱后,河南河北五十余州,长时不从节制。

4:若个书生万戸侯:《史记》:"万戸侯岂作道哉。"

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1:寻章摘句:《三国志o孙权传》裴松之注:"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雕虫:扬雄《法言》:"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3:辽海:辽东之地也。泛指征讨之地。

其七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注:

1:长卿:司马相如住成都,家徒四壁立。

2:曼倩诙谐:东方朔持论,好恢谐。

3:见买若耶溪水剑:见买,拟买。若耶溪,在越州,即欧冶铸剑之所。

4:猿公:《吴越春秋》云:"越王问范蠡手剑之术,蠡曰:臣闻越有处女,国人称之,愿王问之于是。王请女,女将见王,道逢一翁,自称袁公,公问女子曰:闻汝善剑,愿一见。女曰:惟翁试之。于是公即挽林抄之竹,似桔槔,末折堕地,女接取其半,袁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举杖撃之,公飞上树,化为白猿而去。"

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逺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注:

1:书幌:书斋之幔帏也。

其九

泉沙耎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兰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

注:

1:耎:软也。

2:舴艋:小舟也。

3:木栏:木兰,紫玉兰也。木兰花似莲,可以浸酒。

4:椒叶:盖酒上,取其香。

5:病容扶起种菱丝:《拾遗记》云:"汉昭帝琳池有倒生菱,茎如乱丝,一花千叶。"

其十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注:

1:边让:后汉边让,字文礼,辩博能文,邕深敬之,以让宜处髙位,荐之何进。吴正子以为:必长吉感忆韩公皇甫之相知,假边蔡以为况也。

2:裁曲:裁作乐府诸曲。谓赋诗也。

其十一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注:

1:长峦谷口:地名,近昌谷。

2:嵇家:嵇姓邻家。或以嵇康比邻人。

3:石蜜:崖蜜也。

4:莼花:莼菜也。

其十二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

注:

1:松溪,桂洞:皆近昌谷。

2:《北梦琐言》云:"龙生二卵,一名吉了,上岸与鹿交,或遗精枯槎,为紫梢花。"又见《本草》。

3:马牙:《本草》:"马牙硝,亦名英硝,芒硝。"

4:虞卿:战国时赵之上卿。《史记》:"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此或以虞卿称邻人之虞姓者。

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剎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烛照渔船。

注:

1:茸:草初生貌。

2:破月:古诗:"破镜飞上天。"

3:敲石火:渔者敲石取火也。

--------凤尾竹客撰---------

苏小小墓 [唐]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作品赏析【注释】:

这首诗写得绮丽浓艳,然而又空灵缥渺,“鬼气森森”,极具特色。

------------------------------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其实,李贺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苏小小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全诗由景起兴,通过一派凄迷的景象和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

前四句直接刻画苏小小的形象。一、二两句写她美丽的容貌:那兰花上缀着晶莹的露珠,象是她含泪的眼睛。这里抓住心灵的窗户眼睛进行描写,一是让人通过她的眼睛,想见她的全人之美,二是表现她的心境。兰花是美的,带露的兰花更美。但著一“幽”字,境界迥然不同,给人以冷气森森的感觉。它照应题中“墓”字,引出下面的“啼”字,为全诗定下哀怨的基调,为鬼魂活动创造了气氛。三、四两句写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她生前有所追求,古乐府《苏小小歌》云:“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萋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这种心绪,正是“啼”字的内在根据。仅用四句一十六字,形神兼备地刻画出苏小小鬼魂形象,表现出诗人惊人的艺术才华。

中间六句写苏小小鬼魂的服用:芊芊绿草,象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象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珮声响。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在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这一部分,暗暗照应了前面的“无物结同心”。用一个“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儿依旧,却只是空相等待,再也不能乘坐它去西陵下,实现自己“结同心”的愿望了。物是人非,触景伤怀,徒增哀怨而已。

最后四句描绘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的景象:风凄雨零之中,有光无焰的鬼火,在闪烁着暗淡的绿光。这一部分紧承“油壁车,夕相待”而来。翠烛原为情人相会而设。有情人不能如约相会,翠烛岂不虚设?有烛而无人,更显出一片凄凉景象。“翠烛”写出鬼火的光色,加一“冷”字,就体现了人的感觉,写出人物内心的阴冷;“光彩”是指“翠烛”发出的光焰,说“劳光彩”,则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不是么,期会难成,希望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所用。用景物描写来渲染哀怨的气氛,同时也烘托出人物孤寂幽冷的心境,把那种怅惘空虚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出人物形象,把写景、拟人融合为一体。写幽兰,写露珠,写烟花,写芳草,写青松,写春风,写流水,笔笔是写景,却又笔笔在写人。写景即是写人。用“如”字、“为”字,把景与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人物形象,使读者睹景见人。诗中美好的景物,不仅烘托出苏小小鬼魂形象的婉媚多姿,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索寞凄凉,收到了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围绕着“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中心内容,因而诗的各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得到集中的、充分的揭示,显得情思脉络一气贯穿,具有浑成自然的特点。

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显然都受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从苏小小鬼魂兰露啼眼、风裳水珮的形象上,不难找到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的影子;苏小小那“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的坚贞而幽怨的情怀,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心境有一脉神传;西陵下风雨翠烛的境界,与山鬼期待所思而不遇时“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的景象同样凄冷。由于诗人采用以景拟人的手法,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比之屈原的山鬼,更具有空灵缥缈、有影无形的鬼魂特点。她是那样的一往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绾结同心。她又是那样的牢落不偶,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愿。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跃之间,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就是为挽救多灾多难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然而,他生不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思,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难感触到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鬼魂,只是一种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张燕瑾)

-----------------------

此诗幻想苏小小墓之冷落。

注:

1:蘓小小墓:《乐府广题》云:"小小,钱塘名娼也,南齐时人。"梁武帝有《小小歌》。墓在嘉兴。墓,宋蜀本作歌。

2:幽兰露,如啼眼:啼眼,泪眼。刘辰翁云:便是墓中语。

3: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后有五色同心结。"刘辰翁云:妙极自然。

4:草如茵,松如盖:茵,垫褥。晋谢万《春游赋》:"靡翠草以成茵。"《玉策记》云:"千岁松枝,四边披起,如偃盖。"《酉阳杂爼》云:"松根遇石则成偃盖,不必千年。"

5:油壁车,夕相待:梁武帝《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油壁车者,加青油衣于车壁也。夕,宋蜀本作久。

6:冷翠烛,劳光彩:烛光冷翠,如鬼火也。劳,劳泛,光亮微小也。或谓,照久不至,故曰劳。

7:西陵下,风吹雨:西陵在钱塘江之西。风吹雨,宋蜀本作风雨吹,金刻本作风雨晦。

吴正子评曰:参差苦涩,无限惨黯。若无同心语,亦不为到此蘇小小墓也。妖丽闪烁间,意固不欲其近洛神赋耳。

刘辰翁评曰:古今鬼语无此惨淡尽情,本于乐章而以近体变化之,故竒涩不厌。冷翠烛,劳光彩,似李夫人赋西陵语,括山鬼更佳。

丘季贞评曰:乐府多长短句。

阎再彭评曰:梁武小小歌,此作小小墓,题不同而幽明迥别,真陈王之洛神,屈子之山鬼也。

--------凤尾竹客撰---------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8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