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经典诗词 > 导航 >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

诗人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上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你可以读一下作文5000网的编辑整理的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篇1】

李煜《挽辞》原文(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篇2】

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全文赏析

“捣练子”既是词牌,又是这首小词的题目。练是一种白丝熟绢,须用木杵在砧石上捶击而成;令指小令,是短歌的意思。作者在这首仅有二十七个字的小令中,着力表现秋夜捣练声给一个因孤独苦闷而彻夜难眠者带来的内心感受,含而不露地传达了一种难言的心理隐秘与情绪气氛。

境界的鲜明如画与意象的深蕴含蓄是这首词在意境创造上的主要特征。作者采取了类似电影推摄的手法,运用远、近景跳切镜头,从全景到近景,逐渐推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前面两个三字句,“院”与“庭”的遣词实际上并非同义反复,那是两个远、近景跳切镜头的巧妙组合。“深院”是世家豪族的深宅大院,所谓“侯门一入深如海”、“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也。这是着眼于全景。“小庭”则是这整体中的一个单元,即千重万落中的一个独立小院,一个小天井。镜头从全景推近,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画面,置身于一个具体可感的环境之中。以上还只是画面的形,属于表层特征,还未抓住其中的“神”,即画面所蕴内在的深层特征。两幅画面分别用两个极平凡的字“静”和“空”来点化,应细加体味。借大宅院之“静”,当不仅仅是客观外在的安静、清静,在词语的深层结构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那是静得让人恐惧,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是在心理压抑下而产生的一种深在的静谧感。小庭“空”,更明显不是客观意义的空空荡荡。这样的贵族之家,仆人丫鬟总不会太少,花木池台、金井玉栏大约也是有的,作者偏偏用个“空”字,一笔抹去,就只能说是他的主观感觉在作怪,一切都视而不见了。原来,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一个寂寥空虚,百无聊赖的人处身于这种氛围,那当然会加倍感到难以忍受的孤独、郁闷和焦虑。

“断续寒砧断续风”,更渲染了这种沉寂、静谧,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寒砧,即捣练的石板,这里指代寒秋中的砧声。“断续”一词的重复,是有意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作者避巧就拙,崇尚素朴的语言风格,而且逼真地传达出捣练声在秋风中飘忽不定的神韵。更为重要的,这种似往而还,若断若联,飘荡空灵的听觉效果,又与抒情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延展变化节奏完全合拍。接着作者进一步把镜头推近,画面上映出抒情主人公的特写:夜深了,秋月如水,随同寒砧声从门窗一起泻入,搅扰得他心神不宁,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无奈”二字,使读者似乎看见了他那紧皱的眉头和无限焦虑而又无可如何的眼神。这才是词境的核心,画幅的焦点,以上的镜头画面都是这个焦点的烘托和铺垫。几声寒砧就会把主人公折磨得彻夜失眠,是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情感符号,包含着特定的情感信息。在古代诗歌中,捣衣或捣练声常常用来表现征人妇对远戍边关的丈夫之思怨。如,南朝刘宋文学家谢惠连有一首著名的《捣衣诗》,保存在《文选》里,写的就是这种征妇怨;北周庾信的《夜听捣衣诗》,主题是“谁怜征戎客,今夜在交河”;初唐诗人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九月寒砧催木叶,十月征戍忆辽阳”;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自是任人皆知了。由此可见,寒砧声作为一种情感的形式或象征,逐渐抽象化、符号化,已经凝固到文学传统之中。既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就有引发特定心理情绪的心理导向功能,当然就不仅仅限于征妇怨,也可以是一般夫妇、情人的思忆之情,甚或是实际并无具体对象而纯属某种心理感觉的类似情绪。而这首小词却具有这样的特点:境界单纯,明晰,确定,而意象却扑朔迷离,模糊朦胧。那么,这里是指情人,征夫,故旧,或是故国。作者或许当时确有具体所指,或许本来就是一种莫名的心理情绪和感受,所谓“此情可行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也。有些作品,越是意象朦胧,留给读者参与想象、创造的余地就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高。这首小词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朦胧诗。对于这一点,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已有所发现,他曾说李后主“兼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识》)。纳兰氏十分准确地指出了李煜词直抒胸臆之外的另一种含蓄风格。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篇3】

李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4]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4]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诗词大全(范例4篇)【篇4】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原文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全文赏析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 

“花明月黯笼轻雾”,繁花盛开,鲜明秾艳,香雾空蒙,渲染了柔和、美丽、朦胧的氛围;“今宵好向郎边去”,一个“好”字点明这是幽会的最佳时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刬”音“产”,“刬袜”,以袜贴地。少女的轻盈步履,顾盼神情,跃然纸上。 

下阕将少女的炽烈恋情推向高潮:在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像迂回曲折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出来,“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触直截了当地显现出来,情真景真,毫无伪饰。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艳其事”,任其外传;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坦率到了极点。而李煜和小周后婚后两情十分欢恰,情意深重,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小周后竟殉情而死。

对于李煜其人其词,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而李煜自然而率真的词风,确实似文士而有其感人之处,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矫饰之作。

写作背景

此词当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创作于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前后。

小周后为昭惠后之胞妹,昭惠后名娥皇而小周后名女英,她们的命运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也颇有相似之处。

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李煜十八岁,纳昭惠,是谓大周后。十年后,大周后病重,一日,见小周后在宫中,“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陆游《南唐书·昭惠传》)

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载,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可见这首词所写是李煜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幽会。

zb258.com精选阅读

李煜古诗词大全精选(4篇)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那么您知道诗人都有哪些必读的古诗词呢?在这里作文5000网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多方面的李煜古诗词大全资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短句!

李煜古诗词大全(篇1)

李煜《菩萨蛮》原文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

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鸳鸯梦。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睡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古诗词大全(篇2)

李煜《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原文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春光明媚,花团锦簇,闺中人本应来到庭院内饱览春色。可朱门成天紧闭,闺中人足不出户,无心赏春,见出心情极度恶劣。相思至极,便想梦中一见,可梦也难成。愁苦又深一屋。月下砧声阵阵,征人的消息依旧杳然。砧声不仅捣碎了思妇之心,更激起她对远在辽阳的征人的思念。因为明月既照在辽阳也照在家乡,由圆月自然想到要与征人团聚。将辽阳月与秣陵砧场两个空间跨度极大的意象组接在一起,精炼地写出了征人思妇的两 地相思,就像唐人高适的《燕歌行》所写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花空回首。”虽然相互挂念,略感慰藉,但毕竟空闺独守,总是难熬。等到征人归日,彼此都已头发斑白,大好的青春年华虚度,怎不叫人惊叹!

从构思上看,上片是实景,分室内与室外两层。由外而内,依次展现。李璟毕竟是代人写愁,并没有真切的苦闷,因此词的意象色彩鲜明亮丽,不像李煜后期的词作色彩总是那么灰暗沉重。下片是虚拟,空间转换大开大合,构成辽阔的意境。李璟生长富贵,词也带有强烈的富贵色彩。像碧玉、锦绣、黄金装点出的豪华气派,似乎与普通征夫思妇的身份不太协调,而带有他自身生活环境的烙印。不过晚唐五代词不管是写平民还是写贵族,都是把居住环境写得富丽堂皇。炫耀富贵,是五代词人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李璟此词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体现。

李煜古诗词大全(篇3)

李煜《浪淘沙(一名卖花声)》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古诗词大全(篇4)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全文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写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李煜诗词大全汇编5篇


中华文化璀璨夺目,在我国悠久的人文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诗人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小编为您筛选而来精心编辑了李煜诗词大全,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李煜诗词大全【篇1】

李煜《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原文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4]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月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月”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4]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诗词大全【篇2】

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原文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全文赏析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 

“花明月黯笼轻雾”,繁花盛开,鲜明秾艳,香雾空蒙,渲染了柔和、美丽、朦胧的氛围;“今宵好向郎边去”,一个“好”字点明这是幽会的最佳时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刬”音“产”,“刬袜”,以袜贴地。少女的轻盈步履,顾盼神情,跃然纸上。 

下阕将少女的炽烈恋情推向高潮:在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像迂回曲折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出来,“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触直截了当地显现出来,情真景真,毫无伪饰。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艳其事”,任其外传;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坦率到了极点。而李煜和小周后婚后两情十分欢恰,情意深重,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小周后竟殉情而死。

对于李煜其人其词,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而李煜自然而率真的词风,确实似文士而有其感人之处,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矫饰之作。

写作背景

此词当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创作于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前后。

小周后为昭惠后之胞妹,昭惠后名娥皇而小周后名女英,她们的命运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也颇有相似之处。

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李煜十八岁,纳昭惠,是谓大周后。十年后,大周后病重,一日,见小周后在宫中,“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陆游《南唐书·昭惠传》)

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载,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可见这首词所写是李煜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幽会。

李煜诗词大全【篇3】

李煜《忆江南》原文

(一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梦江口、望江梅、

归塞北、谢秋娘、春去也)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

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诗词大全【篇4】

李煜《浪淘沙(一名卖花声)》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诗词大全【篇5】

李煜《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原文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春光明媚,花团锦簇,闺中人本应来到庭院内饱览春色。可朱门成天紧闭,闺中人足不出户,无心赏春,见出心情极度恶劣。相思至极,便想梦中一见,可梦也难成。愁苦又深一屋。月下砧声阵阵,征人的消息依旧杳然。砧声不仅捣碎了思妇之心,更激起她对远在辽阳的征人的思念。因为明月既照在辽阳也照在家乡,由圆月自然想到要与征人团聚。将辽阳月与秣陵砧场两个空间跨度极大的意象组接在一起,精炼地写出了征人思妇的两 地相思,就像唐人高适的《燕歌行》所写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花空回首。”虽然相互挂念,略感慰藉,但毕竟空闺独守,总是难熬。等到征人归日,彼此都已头发斑白,大好的青春年华虚度,怎不叫人惊叹!

从构思上看,上片是实景,分室内与室外两层。由外而内,依次展现。李璟毕竟是代人写愁,并没有真切的苦闷,因此词的意象色彩鲜明亮丽,不像李煜后期的词作色彩总是那么灰暗沉重。下片是虚拟,空间转换大开大合,构成辽阔的意境。李璟生长富贵,词也带有强烈的富贵色彩。像碧玉、锦绣、黄金装点出的豪华气派,似乎与普通征夫思妇的身份不太协调,而带有他自身生活环境的烙印。不过晚唐五代词不管是写平民还是写贵族,都是把居住环境写得富丽堂皇。炫耀富贵,是五代词人普遍追求的审美风尚。李璟此词正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体现。

李煜经典诗词大全5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编辑为大家归纳总结的《李煜经典诗词》,不妨参考一下这些句子。希望你喜欢!

李煜经典诗词(篇1)

李煜《浪淘沙(一名卖花声)》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沈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李煜经典诗词(篇2)

李煜《采桑子(一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原文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李煜经典诗词(篇3)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原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全文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写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李煜经典诗词(篇4)

李煜《长相思(一名双红豆、山渐青、忆多娇)》原文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李煜经典诗词(篇5)

李煜《菩萨蛮》原文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抛枕翠云光,

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鸳鸯梦。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

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梦迷春睡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

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中秋诗词大全(范例4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诗词大全(范例4篇)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句子!

中秋诗词大全(范例4篇) 篇1

中秋这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是华人世界的共同节日,在这天人们会赏月、品茶、赏花、吃月饼、赏桂花、喝婵烘酒、赏灯笼等等。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以诗词歌颂中秋,珍藏他们对节日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情怀,这就成了"中秋古诗词"。它恰恰就是历史人文意义深远,文化演变最为传统的象征和代表,它传展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妙趣横生的情趣和美好的文化情感,成为一部民族艺术群体的优秀传统。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中秋节被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其实就是诗人们对中秋节的爱和对秋夜明月的赞赏。比如祝英台的那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表达了她那颗孤高的盼望和深情。王安石"红叶舞衣已轻冻,黄花含露更低红",描述的是秋意渐浓而花景尤烈的情景。杜甫"此夜虽无言,泪亦满衣巾",写的是思乡之苦,品味历史。而苏轼"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则标榜了对人生美好的享受和对乐观悲观的态度。所以,其实"中秋古诗词",所抒写的非常丰富、多彩,但总归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挚爱。

在自古就流传的中秋节民俗中,月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中秋的传统美食,就是月饼,历史记载,月饼在唐代已有制作,而至明代中后期开枝散叶,形状和口感也更为丰富多样。而有了月饼作为中秋节上等美食,加上诗人在写作中对月饼的赞美,我们在中秋场景下也不难想到诗人李白"嫦娥奔月",因为这个亚文化现象,才让中秋更有故事性、韵味性,也成了各族人民不同的艺术传统。

而中秋节还有其它的传统之风,比如赏花、观灯、游园会等,这些传统活动已经在它自己的独特形式中成为了国民文化的一部分,并被传承至今。在赏花中,桂花更是代表着中秋节,因为这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它的香味更是古人推崇的佳品。而在灯饰方面,中秋期间会点一种叫做"提灯"的灯笼,不但是一种吉祥美好的象征,而且还可以品味更多的艺术之美。而游园会,也是古代江南地区十分盛行,在游街、做乐、吃饭的同时互相娱乐、交际,传统文化于是成为了一种乐生活的自然追求。

总之,"中秋古诗词"深深地烙印在中秋民俗中,它是文人对于中秋夜的情感寄托,是中国古代文化底蕴的选择,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艺术珍藏。它就像一盏灯笼,引导着我们心中的方向,也告诉我们那返璞归真的文化信仰,更是引领我们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的精神力量。

中秋诗词大全(范例4篇) 篇2

《送魏八》高适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赏析:此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中秋诗词大全(范例4篇) 篇3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有许多关于中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虽然流传千年,但读来仍让人感受到中秋的美好和神秘。本文将从五个角度出发,详细、具体、生动地讲述中秋的古诗词。

一、中秋的起源

“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著名传说,这个故事已经传颂了几千年。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就曾写下了这么一段妙语:“欲知嫦娥意,须问天上人。”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存在一个玉皇大帝,他的玉宫里有一只美丽的玉兔,住在极寒的月宫。嫦娥便是那个受玉皇大帝赏赐,住在月宫中的美丽女神。然而,嫦娥不喜欢孤独地生活在月宫里,她憧憬着人间的和谐幸福。渴望回到人间与丈夫相爱相伴。于是在不经意间,她发现了玉皇大帝藏着一种名为“长生不老药”的灵药,但因为要惩罚淘气的仙童,嫦娥突然“偷”吃了这神奇的灵药,竟然变成了仙女,随即便被流放到月亮上。

二、中秋的美丽

中秋节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这点在《咏中秋》这首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家家亮灯如白昼,万户中秋皆团圆。”诗人用质朴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人们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场景。此外,还有《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现了长夜中明月的光芒洒遍大地,营造出一种美丽宁静的夜晚氛围。

三、中秋的思念

自古以来,中秋一直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但是有时候某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与家人一起共度团圆佳节,便会写下一些伤感怀念的诗句表达心理的不舍。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衷情而发,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挥洒在中秋的晚空。又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诉说中秋团圆的欢声笑语,但同时又流露出一份对失散亲友的怅然若失。

四、中秋的寄托

中秋也是一种寄托,是人们向自由、向美好的期望,对未来的向往和祈愿,是对和谐幸福家园的想象。诸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明代诗人唐寅更是在《临安春雨初霁时》中表现出对和平、和谐、欢乐的向往。他写道:“待到天晴日又明,花发吴山水满汀。吾师与我坐相对,直吟风力缓何情。世间人事已如浪,何必虑他多少荣。只凭喜气动吾心,纵是道高亦造化。”

五、中秋的传承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秋古诗词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许多古诗词都是人们对中秋节的美好印象和记忆,如汉代于谦的《广陵散》中写道:“月色渐低人静,送君还西。渡头烟水深,沙鸥翔。回首对岸青山竟不见,泪难尽,别离情。暗恨桥边芳草,年年。”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浣溪沙·南歌子词》中也有“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这些传唱于世的诗词,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起了承前启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

总之,中秋的古诗词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图景,充分表达了中秋节的温馨、美好、神秘和向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中秋节的美丽和意义,在传承中国文化、繁荣人文精神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经典的古诗词不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秋节,更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承。

中秋诗词大全(范例4篇) 篇4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2060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