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经典诗词 > 导航 >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么您知道诗人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句子!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篇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⑴

城阙辅三秦⑵,风烟望五津⑶。

与君离别意⑷,同是宦游人⑸。

海内存知己⑹,天涯若比邻⑺。

无为在歧路⑻,儿女共沾巾⑼。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白话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篇2

王勃《忽梦游仙》原文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篇3

王勃《赠李十四四首》原文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王勃诗句全集(集锦4篇) 篇4

王勃《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原文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曜,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队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树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衣昼不襞,罗帏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吾安宝髻,蛾眉罢花丛。狭路尘间黯将暮,

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zb258.com编辑推荐

王勃诗词大全分享(4篇)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那么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这是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勃诗词大全》的重要信息,本网页句子内容仅为您提供参考!

王勃诗词大全【篇1】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

滕王阁诗⑴

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白话译文】

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掠过南浦飞来的轻云,傍晚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推移景物变化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自然流动,不露痕迹,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王勃诗词大全【篇2】

王勃《山中》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王勃诗词大全【篇3】

王勃《相和歌辞。铜雀妓》原文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筵纷可就,歌梁俨未倾。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王勃诗词大全【篇4】

王勃《倬彼我系》原文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东施西,择木开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蒐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礼乐咸若,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彼网有条,彼车有辙。

思屏人事,克终前烈。于嗟代网,卒余来绁。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我瞻先达,三十方起。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有鸟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

今我不养,岁月其滔。黾勉从役,岂敢告劳。

从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劳伊何,来参卿事。

名存实爽,负信愆义。静言遐思,中心是愧。

王勃古诗大全(合集4篇)


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作文5000网小编整理了关于王勃古诗大全(合集4篇)的信息。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很多无法超越的诗篇。为了让我们解古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王勃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1

王勃《落花落》原文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有种春伤的情怀。所谓春伤,就是人在美好的意境中年华老去,回首还似在梦中的意思。人还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远去。 亦是花儿落下变得冷漠无情!离人而去!

首先,诗人从最显眼的色彩入笔,完全符合人的审美途径,容易引起共鸣,“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合。”这两句话,着重描绘色彩。诗中的色彩是鲜艳欲滴的,如:“绿叶”,“青跗”,“丹萼”。而且从“叶”,“跗”,“萼”,这三者次序依次上升,宛如你正在赏花,目光逐渐上移。然而画不是静态的,一副色彩鲜艳华丽会动的画面。“映”字点出色彩的互衬互溶,暗示了花朵衬在绿叶里在风中摇曳。着这样的如梦如幻意境下,作者和友人一起游赏金碧辉煌的楼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玳瑁筵”,亦称玳筵,指精美的筵席。“茱萸幕”指的是绘有茱萸或者插满茱萸的幕帘。色泽上玳瑁筵和茱萸幕已经占尽优势。诗人再从动态上描述:“香飘”,“影拂”中香和影都是抽象的,需要心领神会的。飘和拂都是细微的动作,这些意动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心神放松,神气宜然。敏锐的捕捉到香气和烂漫变换。

看着色彩艳丽的落花,让人心情变得美好,于是将花丛的色泽实化为玳瑁筵,将花香说成是帘幕随风舞动而成。从而在神态和形态上把握住了春天的内涵,达到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

这种灵敏的诗性和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是一样的,但是诗人的描绘则更为鲜艳华贵,具有孩童般的率真,更带有浓浓的春的气息。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每句诗中,作者都用的两个动词。若说飘和拂都是细微的,妆和舞则是彻彻底底在作者感受到春的神意后内心激动恣意狂放的喜悦了。妆和舞的是外物也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整束衣冠,载歌载舞呢?

落花落,落花随风飞舞,漫天的花瓣,在风中舞得缭乱,显现了千万种舞姿,落花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随风飘进了屋子,在飘飘的帷幔中飞舞,又如人生终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态。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归不归? 满是疑问,其实早有了解答。 便如那岁岁荣枯的花,自有其归宿。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那花树一身香气,如那人,满襟的花瓣,一脸的春愁,令人陶醉。此时春已繁,繁到了极点,仿佛春花便要落尽。诗人便在这绚烂而忧伤的落花季节,与知已友人一起了结同心。

写作背景

十八岁的时候,王勃在沛王李贤府中侍读。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这件事情对王勃的打击,就像满园怒放的花,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

从此,王勃,便如一朵落花,开始了他坠落的姿态。

“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他替自己的命运愁苦。然而山岳,烟霞,早已是自古文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岂是说忘就能忘的么?

王勃是傲的,因为一旦一件事情在某个人的心中变得神圣,又怎能容许别人轻易亵渎?王勃心中,那凛然不可侵的东西是什么?

22岁时,因为“擅杀官奴”,王勃被判了死罪。

王勃的父亲被牵连,贬官至交趾令。

逢了大赦,王勃免了死罪。于是 他猛然明白了光阴,明白了落花,便有了这首落花之作。

王勃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2

王勃《别薛华》原文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全文赏析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诗人联系自己仕途的坎坷,结合自身的抱负有感而发。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厄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优美洗练的语言,创造出了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王勃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3

王勃《滕王阁诗》原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全文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写作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王勃古诗大全(合集4篇) 篇4

王勃《铜雀妓二首》原文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王勃古诗词推荐(4篇)


那么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底蕴,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王勃古诗词,还请你收藏本页句子以便后续阅读!

王勃古诗词 篇1

《滕王阁》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滕王阁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诗作,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此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第二句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全诗融情于景,寄慨遥深,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原文】

滕王阁诗⑴

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

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

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

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

【注释】

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白话译文】

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

早晨画栋掠过南浦飞来的轻云,傍晚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

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推移景物变化已数个春秋。

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

【创作背景】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如此之好,但如今阁中无人来游赏。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自然流动,不露痕迹,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王勃古诗词 篇2

王勃《别薛华》原文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全文赏析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诗人联系自己仕途的坎坷,结合自身的抱负有感而发。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厄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即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分量。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五言律诗多借助景物的描绘或烘托气氛,或抒发感情,而是以叙事直抒胸臆。优美洗练的语言,创造出了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征。诗人采用了“古诗”的传统手法,适当地使用叠字,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王勃古诗词 篇3

《采莲曲》王勃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采莲曲》为唐代诗人王勃所作。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途经江南时写下的。这首《采莲曲》它的内容充实生动,言辞优美,是一首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篇。

【原文】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注释】

1、采莲曲:是乐府旧题《江南弄》七曲之一。乐府《清商曲》名。全诗校:“《乐府》作采莲归。”

2、绿水句:意谓绿水之上,长满着芙蓉。曹丕《游宴诗》:“兰芷生兮芙蓉披。”(见《文选》江淹《拟魏文帝游宴诗》李善注引)此用其意。芙蓉,即荷花。衣,意同披,指盖在水面。

3、凫:野鸭。

4、桂棹兰桡:桂和兰都是香木;棹和桡都是拨水的工具,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桡。”棹、桡、枻,均为船桨。《方言》卷九:“楫,谓之桡,或谓之棹。”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浦,水边之地。

5、叶屿花潭,叶屿和花潭为互文,是说屿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

6、佳期: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后因以佳期指欢聚的日子。

7、采:全诗校:“乐府诗作摘。”

8、倡家:妓女。

9、官道句:乐府《罗敷行》:“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官道,大道。把,采。

10、稠:全诗校:“一作重。”

11、“花红”句:萧统《采莲曲》:“江花玉面两相似。”

12、佳人:指征夫。在兹:全诗校:“一作兹期。”

13、共蒂:并蒂莲。

14、折藕句:用藕丝暗喻两心相连的情丝。“丝”谐“思”,是双关语。

15、无:全诗校:“一作何。”

16、从:全诗校:“一作徒。”

17、西:全诗校:“一作南。”

18、歇:停止。

19、裴回:同“徘徊”。全诗校:“《乐府诗集》无此二字。”

20、丰茸:风姿美好。

21、江:全诗校:“一作光。”

22、路:全诗校:“一作更。”

【赏析】

这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诗,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大段落。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采取倒叙手法,实是故事的结尾。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浮现的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这个开头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这一大段中又可分为几个小层次。

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盈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生活的如平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这景致与从前一样,物是人非,令人感慨。舟儿渐行渐近,莲塘里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会久留。

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还!”“犹”字颇具分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怨之深。“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忽就到迟暮。这里通过对采莲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开和平宁静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见处于太平盛世的劳动人民的真实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对外战争使夫妻分离,她的生活本应是幸福美满的。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这第三层是写采莲女子对征夫表白忠贞的爱情和宽慰征夫的。说她既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他,也不会像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她虽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却很豁达、坚强。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此为第四层,是写采莲女子在采摘莲花时,将自己与花相比。荷花开得那么稠密,并蒂连枝且有绿叶相伴,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荷叶虽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虽红但赛不过自己的面颊。她对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这最后一层里是写采莲女子叹息红颜不能长驻。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怜形单影只。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归来青春或许已不再,不由得望着他们分别的地方惆怅感伤,回忆起从前“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的情景。那旧时的甜情蜜意的痕迹已经难觅,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换景移了,而自己的那颗心却依旧没变。

“不惜西津交佩解”,是反用郑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说明虽然饱受相思,她与征夫的爱情至今也不后悔。而她对丈夫的迟迟不来信,却感到不满。她不忍心责备丈夫不给自己写信,只说“北海雁书迟”,这里用的是苏武的典故,意谓路途遥远,音书不能早日顺利到达。但采莲女似乎丝毫不认为丈夫不来信,意味着可能负伤或战亡,她抱着美好的希望在等待。这段诗可以说是采莲女子的内心独白。从这独白里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么光明、纯洁与善良。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这是诗歌的结尾部分。前四句描写秋夜江畔莲塘的景象。明月当空照,清风吹拂着浩淼的江面,水波粼粼泛着银光。莲塘里传来阵阵歌声,采莲女们尚未歇息。最后四句,游客与众采莲女子相遇,目睹她们互相询问对方征夫的情况。这一群打扮得漂亮的采莲女子,正打点舟楫准备回家,尽管今宵良夜等待她们的却是空帏。

王勃古诗词 篇4

王勃《春日还郊》原文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全文赏析

此诗首尾绾合,章法整然。前六句写景,描绘了一派春日的田园景色,岩泉、绿草、榆钱,所见并未超出常人所及。后两句表现主题,从诗题的“还郊”而想到了张衡的《归田赋》,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不胜欣羡之情。

首联写明还郊的原因,开笔点题。嘿语,《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嘿,通“默”。岩泉,山水。这里的“兼嘿语”暗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志向道合者,希望寄情山水,在山水中得到精神安慰。

次联选择植物传神写照,富含情思。草绿萦新带,《太平御览》九九四引《三齐略记》:“不其城东有郑玄教授山,山下生草,如薤叶,长尺馀,坚韧异常,士人名作‘康成书带’。”榆青缀古钱,榆荚形状像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这两句诗观察、描写独具悟解,景象玲珑,清新隽永。

第三联转为描写动物的活动,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用动感极强的词“侵”、“人”来形容鱼、鸟在春天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万物的勃勃生机,提炼得生动准确。

第二、三联描绘出“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光图,表现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并且融情人景,情景交融,设想灵巧,表达新颖,体现出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尾联与开头照应,组织得当。这里用张衡作《归田赋》的典故暗寓诗人想要回归田圆的愿望。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王勃在虢州参军(672-674)任上,诗歌记叙了诗人春日一次外出郊游时的所见所感。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


中华文化熠熠生辉,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为了提升我们的心灵品质,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思想和心血,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髓,诗人有哪些古诗词让您念念不忘呢?本文为作文5000网对《孟郊诗句全集》的个人见解,敬请您浏览本页句子内容!

孟郊诗句全集 篇1

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原文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孟郊诗句全集 篇2

孟郊《赠转运陆中丞》原文

掌运职既大,摧邪名更雄。鹏飞簸曲云,鹗怒生直风。

投彼霜雪令,翦除荆棘丛。楚仓倾向西,吴米发自东。

帆影咽河口,车声聋关中。尧知才策高,人喜道路通。

皆经内史力,继得酂侯功。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

衣花野菡萏,书叶山梧桐。不是宗匠心,谁怜久栖蓬。

孟郊诗句全集 篇3

孟郊《招文士饮》原文

曹刘不免死,谁敢负年华。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

退之如放逐,李白自矜夸。万古忽将似,一朝同叹嗟。

何言天道正,独使地形斜。南士愁多病,北人悲去家。

梅芳已流管,柳色未藏鸦。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

醒时不可过,愁海浩无涯。

孟郊诗句全集 篇4

孟郊《献襄阳于大夫》原文

襄阳青山郭,汉江白铜堤。谢公领兹郡,山水无尘泥。

铁马万霜雪,绛旗千虹霓。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跻。

旧泪不复堕,新欢居然齐。还耕竟原野,归老相扶携。

物色增暧暧,寒芳更萋萋。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即此富苍翠,自然引翔栖。曩游常抱忆,夙好今尚暌。

愿言从逸辔,暇日凌清溪。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华夏文明的核心,那么诗人有哪些惊艳时光的古诗词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以下的《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如果您喜欢本文句子可分享给身边朋友喔!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1)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原文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全文赏析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2)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全文赏析

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瘦的腰细的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沈约瘦腰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晋代潘岳在他的《秋兴赋》中说,自己三十二岁就开始有白发了,“斑鬓承弁”(音bian,皮帽),“素发垂领”(素,白;领,脖子)。后世因此以“潘鬓”为中年鬓发初白的代词。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3)

李煜《忆江南·多少恨》原文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全文赏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词写梦忆江南,抒写了作者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切多从词中出。故这首词开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这是作者国破成囚后的真实心境。此情不解,便入梦中。李煜用梦写别情离恨的很多,这本也是诗文骚客常用的笔法,但这里李煜有意强调“梦魂”,有魂离此地,亲历故国之用,既是为下面的梦忆场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无奈中的一种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见一斑。在梦里,作者借魂归故国,又回到了旧时的繁华欢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时的阶下之囚,“车如流水马如龙”,语言朴实、洗练,一言以蔽之,热闹场面活灵活现,笑语欢歌宛在眼前。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此语原出《后汉记》,本为马皇后诏中指斥外戚奢华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别有寓意,李煜是否对自己当年的安于奢丽、偏于闲逸的生活有检讨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接下来“花月正春风”一句,似乎梦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将其与开篇“多少恨”对解,则婉转曲致,寓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如今处境的无限凄凉。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全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李煜诗句全集(汇编4篇)(篇4)

李煜《梅花》原文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全文赏析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范仲淹诗句全集(通用4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许多杰出的诗人。那么您知道诗人都有哪些有名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诗句全集(通用4篇)》,希望本文句子能够帮助到大家!

范仲淹诗句全集(通用4篇)(篇1)

范仲淹:送谢景初迁凭宰馀姚

世德践甲科,青紫信可拾。

故乡特荣辉,高门复树立。

馀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

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又得贤大夫,坐堂恩信敷。

春风为君来,绿波满平湖。

乘兴访隐沦,今逢贺老无。

文藻凌云处,定喜江山助。

未能同仙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范仲淹诗句全集(通用4篇)(篇2)

范仲淹:和提刑赵学士探梅三绝

其一 萧条腊后复春前,雪压霜欺未放妍。 昨日倚栏枝上看,似留芳意入新年。其二 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寿阳妆。 玉颜须傍韶春笑,莫斗严风与恶霜。其三 百花争早孰过梅,天与芳时岂待催。 莫惜黄金置清赏,隔年春色为君开。

范仲淹诗句全集(通用4篇)(篇3)

范仲淹: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

南阳风俗常苦耕,太守忧民敢不诚。

今秋与冬数月旱,二麦无望愁编氓。

龙遁云藏不肯起,荒祠巫鼓徒轰轰。

昨宵天意聚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

裁成片片尽六出,化工造物何其精。

散乱狂飞若倚势,徘徊缓舞如今情。

千门竞扫明月色,万木都拆寒梅英。

天上风流忽尔在,人间险阻无不平。

因松偶作琴瑟调,过竹徐移环佩声。

江天鸣雁畏相失,龙庭奔马豪如惊。

丞相沙堤初踏练,将军紫髯浑缀璎。

岩前饥煞啸风虎,海上冻死吞舟鲸。

我有高楼擘云上,双瞳一开千里明。

群阎逐去疫疠远,长逵压下尘埃清。

当知有年可坐致,东臯父老休营营。

因招大使赏天瑞,醉把羲黄向上凭。

穷通得丧了无事,庄老器宇何难并。

君起作歌我起和,天地和气须充盈。

当年此乐不可得,与雪对舞摅平生。

共君学取雪好处,平施万物如权衡。

范仲淹诗句全集(通用4篇)(篇4)

范仲淹:阅古堂诗

中山天下重,韩公兹镇临。

堂上绘昔贤,阅古以儆今。

牧师六十人,冠剑竦若林。

既瞻古人像,必求古人心。

彼或所存远,我将所得深。

仁与智可尚,忠与义可钦。

吾爱古贤守,馨德神祇歆。

典法曾弗泥,劝沮良自斟。

跻民在春台,熙熙乐不淫。

耕夫与樵子,饱暖相讴吟。

王道自此始,然后张薰琴。

吾爱古名将,毅若武库森。

其重如山安,其静如渊沉。

有令凛如霜,有谋密如阴。

敌城一朝拔,戎首万里擒。

虎豹卷韬略,鲸鲵投釜鬵。

皇威彻西海,天马来駸駸。

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决胜神所启,受托天所谌。

披开日月光,振起雷霆音。

九关支一柱,万宇覆重衾。

前人何赫赫,后人岂愔愔。

所以作此堂,公意同坚金。

僕思宝元初,叛羌弄千镡。

王师生太平,苦战诚未禁。

赤子餵犬彘,塞翁泪涔涔。

中原固为辱,天子动宸襟。

乃命公与僕,联使御外侵。

历历革前弊,拳拳扫妖祲。

二十四万兵,抚之若青衿。

惟以人占天,不问昂与参。

相彼形胜地,指掌而蹄涔。

复我横山疆,限尔长河浔。

此得喉可扼,彼宜肉就椹。

上前同定策,奸谋俄献琛。

枭巢不忍覆,异日生凶禽。

僕已白发翁,量力欲投簪。

公方青春期,抱道当作霖。

四夷气须夺,百代病可鍼。

河湟议始行,汉唐功必寻。

复令千载下,景仰如高岑。

因赋阅古篇,为公廊庙箴。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我国历史上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它是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古诗词吗?作文5000网编辑为您准备了一份关于《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的主题论述,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篇1】

孟郊《杂曲歌辞。出门行二首》原文

长河悠悠去无极,百龄同此可叹息。秋风白露沾人衣,

壮心凋落夺颜色。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

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君今得意厌粱肉,

岂复念我贫贱时。

海风萧萧天雨霜,穷愁独坐夜何长。驱车旧忆太行险,

始知游子悲故乡。美人相思隔天阙,长望云端不可越。

手持琅玕欲有赠,爱而不见心断绝。南山峨峨白石烂,

碧海之波浩漫漫。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篇2】

孟郊《覆巢行》原文

荒城古木枝多枯,飞禽嗷嗷朝哺雏。枝倾巢覆雏坠地,

乌鸢下啄更相呼。阳和发生均孕育,鸟兽有情知不足。

枝危巢小风雨多,未容长成已先覆。灵枝珍木满上林,

凤巢阿阁重且深。尔今所托非本地,乌鸢何得同尔心。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篇3】

孟郊《送李翱习之》原文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孟郊诗句全集(推荐4篇)【篇4】

孟郊《鸦路溪行,呈陆中丞》原文

鸦路不可越,三十六渡溪。有物饮碧水,高林挂青蜺.

历览道更险,驱使迹频暌。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浪石忽摇动,沙堤信难跻。危峰紫霄外,古木浮云齐。

出阻望汝郡,大贤多招携。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山中 [唐]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注释】:①滞:留滞。②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③况属:何况是。④高风: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朓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陈邦炎)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20460.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