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小学作文 > 导航 >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

作文是提高写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写作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态度。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多参考借鉴优秀作文肯定是没错的,怎样写好一篇作文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阅读之后您将会掌握一些新的技能!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恰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徐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炫耀饶富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利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青的重产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习爷爷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固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尾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步队;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严寒的天色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容。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似乎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聚,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比拟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篇2)

尾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由于今是尾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仙人。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预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预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烛炬。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生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烛炬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称于仙人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仙人,祈求天上的仙人保佑我们来年平平安。但我以为,祭拜仙人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仙人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仙人,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立场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固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大年节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由于这是一年中,独一可以和仙人社交的一天。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篇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有着不同的过法和吃法。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一个习俗-吃饺子。

我特别喜欢过年,更喜欢过年时吃饺子。上至头发白花花的老孩子,中至四处游玩的大孩子,下至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一说到饺子,不管是谁,脑子里都会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食物--饺子。

大年三十下午,街坊邻居都争先恐后地去超市买做饺子馅儿用的食材:猪肉、萝卜、葱、姜,一样都不能少。大家都怕晚了,买不到新鲜的。我们家也全员出动,爸爸妈妈挑出好的食材装袋,弟弟推车,我负责排队打称。

食材买好了,开始做馅儿了。先把买来的所有食材都剁碎,再倒入食盐、味精等调料搅拌均匀,这样,馅就算做好了。然后开始包饺子,拿出事先擀好的饺子皮儿,用筷子夹起一小团馅放在皮上,两手轻轻一捏,一条小鱼似的饺子便诞生了。包完数十个后放起来,等第二天初一再吃。

为什么要等初一再吃呢?这跟它的'来历有关。我听妈妈说,根据古代的计时法,每到年底除夕这一天为“交子”,是新旧交替的一天,要举行一些仪式来辞旧迎新,“饺子”谐音“交子”,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初一吃饺子这个习俗。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床后将饺子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这些“小鱼”在里面上下翻腾着,不一会就争先恐后地露出水面。打开锅盖,一股浓浓的肉香扑鼻而来。刚睡醒的弟弟正迷迷糊糊,一闻到香味就赶紧跑到厨房去看。“哇!是饺子!等一会儿我要吃三碗!”嘴馋的弟弟一看到是饺子顿时机灵起来。“好好好。”妈妈笑着说。

不一会儿,煮熟的饺子出锅了,妈妈把饺子捞出来放到盘子里,一个个饺子排在一起特别漂亮,跟元宝似的。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蘸了蘸酱料,轻轻咬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了我的味蕾。这饺子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我一口气吃了四十个。在看那嘴馋的弟弟,肚子已撑得像是放了一个西瓜,虽然没有吃够三碗,但也吃了近三十个,这对他来说已经不少了。

写家乡风俗作文优选(4篇)(篇4)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

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串亲戚。那你知道我的家乡过年时,小孩子们该怎么过吗?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那就是

小孩子们会早早的起床,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裹得圆圆胖胖的,生怕冻病了。小孩子们会快速地吃完饺子,却又盛了一大碗,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我们这是要给长辈们的。我们可不是跟着家长去送,而是自己端着这一大碗走街串巷的送啊!走到长辈家门口,有礼貌的说:新年好,我来送饺子给您了。长辈会立刻把孩子接回屋里掏红包送给孩子,而孩子说完谢谢便端的空碗往家跑,再盛一碗,继续去敲下一家长辈家的大门。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就这样我们会忙活一上午呢,但我们并不喊累,只觉得开心快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我爱这个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过年时开心不已的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最难忘的风俗。

zb258.com延伸阅读

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


下面是作文5000网的编辑为您精心准备的“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完整介绍。透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心中的感受,写作可以让我们以更高质量地去体验身边的美好。其实从小就教育孩子怎么去写好作文,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相信自己能找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 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我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 篇2

家乡的风俗,总是散发着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乡上高,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却很足,它的一些风俗你知道吗?

在上高,人们建房子都极为讲究,从选择地址、破土开工、上梁,直到乔迁,都遵循着一套极为严谨的传统风俗。

首先是选择屋址。在定地基时,通常要请一位风水大师来看风水,大门一定不能对着山沟深壑、开阔大道以及直冲江河,屋址一定取顺势,并要前低后高,立一块带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显然,这是古代崇龙尚左的风俗。

其次是破土开工。人们在开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后在木桩上端裹上红纸或红布,由主家家长挖第一锹土,俗称“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铜钱,俗称“镇邪”。开工多选双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还会贴对联,以示喜庆。

再次是上梁。上梁一定要选黄道吉日,乘太阳高高升起,吹唢呐。并按老幼次序拜梁,让工匠们把梁升起,摆正后,在梁的两端压上麻糍。那场景,热闹非凡,大家伙聚在一起,欢欢庆庆,一醉方休。这种酒,就称之为上梁酒。据传统风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风俗一直沿袭至今未变,唱彩调,放鞭炮,说吉祥话,抛酒麻糍,糖果……

最后是乔迁。人们在乔迁时,对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过程中,不可多与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东西。在搬家当天,因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团团圆圆之意。

看到乔迁之喜的场景,再思这一连串的过程种种,应该是上高的祖辈们的经验积累,更是前辈对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风俗已被改革掉了,但还是流传下来了一些风俗。那是家乡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 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正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夸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轻的重工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虽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寒冷的天气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圆,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1.xx小学生家乡的春节500字作文精选5篇

2.xx五年级元宵节满分作文500字大全5篇

3.xx春节的风俗小学满分作文300字最新5篇

4.xx故乡的除夕500字优秀作文5篇

5.xx家乡的除夕优秀作文500字精选5篇

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 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

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

家乡风俗作文热门(5篇) 篇5

家乡是温暖的怀抱,是生命的摇篮,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的风俗,更是别具一格。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通津埔镇二五台村,那里有巍峨挺拔的高山,有清澈见底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森林,还有独特有趣的风俗——凌晨吃年饭。

说到年饭,大家都会想起香喷喷的鸡肉,热腾腾的火锅和鲜美的蔬菜,可是“年饭”又称“年夜饭”应该是夜晚吃呀!为什么是凌晨吃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上个世纪时,家乡的人都很贫穷,总是欠外债,可是他们又想过个好年,不受打扰。为了避免有人在吃年饭时来讨债,就只能早点儿吃年饭,赶在债主来之前吃完饭过个好年。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欠债,但这个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

二是因为老人们说,除夕吃年饭吃的越早,孩子下学期的成绩就越好,大人这一年就能够升官发财。为了图个吉利,大家都很早吃年饭,凌晨一两点鞭炮声就不绝于耳,四五点时就响得不用说了,弄得我们都睡不好觉。不过,在鞭炮声中,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我们憧憬着新的一年,期待着新的一天。

无论怎样,家乡都是美好的。只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温馨幸福的,我爱你,我的家乡。

家乡风俗作文汇编6篇


一篇作文要怎么才能写好?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提升自我的必经之路,作文能够加强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如果你想写一篇好作文,你需要多读,多学,多写,这篇“家乡风俗作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想获得更多关于该主题的资讯请您继续往下看!

家乡风俗作文 篇1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特别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游行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近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不过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可以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后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风俗作文 篇2

领略历史悠久的中华各地文化,惊叹世界各地的民族风俗。但是最美的,最别具一格的还数家乡的风俗习惯——清明,我们最熟悉的祭祀情景。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前后,下雨时最寻常的,然而这场清明雨暗示清明的来临,也蕴含着一种浓厚的家乡气息。那场雨所散发出家乡独有的味道。正所谓“落叶归根”,祖坟一般都建在自己生前所在的地方,为此,扫墓时,大多都要“翻山越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要逢雨,就得踏着泥,顶着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阵辛勤,一把汗水后,来祭拜祖宗,真可谓是孝心可佳啊!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一个严肃而庄重的日子,人们自然而然不会在大街上随心所欲地喧闹。马路上,只看见汽车在缓缓行驶,行人撑伞走过。只听见籁籁雨声,闲敲细谈声。一切都放慢了,都静止了。这难道不是对逝世已久的祖先一种尊重与追悼吗?

借问酒家何处有

扫墓时,我们是要带贡品的来祭拜的,但是要是不提前准备的话,在祭拜那天准会手忙脚乱,甚至找不到贡品。家乡的清明,人们都带好多东西:饭团、烧猪、鸡、纸币、香……把其都摆放在祖坟前,要工工整整,有条有理的,然后跪下祭拜,最后把纸币往火盆里送,要一张张的,轻轻的往火盆子里放。

牧童遥指杏花村

拜完祖先当然不急着走,先到村子里歇息歇息吧!收拾好贡品,带回村子里吃。吃东西,小孩子最喜欢了,摆上桌的食物,村里的小孩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收拾干净。但,即使再饿的孩子也不能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一口一口的,这也不是为了表示对老祖宗的尊敬?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诗岂能倾诉家乡的风俗一一坦露。扫墓时,我们还有好多好多要做的:用锄子掘一窝草,倒盖在坟尖上;把坟的周围都清扫一遍……做到工工整整,端端庄庄,严严肃肃,不留一丝马虎。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一年一次的清明,岂能草率?

风俗,之所以被人称风俗,是因为它独具一地方特色。而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清明时的,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但家乡的风俗活动的热闹气息足以传遍方圆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鸡洪亮的打鸣声传遍了全村,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忙起活来了。村里的老人说,正月初十拜菩萨,要准备鸡、酒、茶献给菩萨,才能求得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萨的“标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陆续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运动场上。不过一会儿,运动场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来还有摆菜、说吉祥话、旁人献茶等。但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舞龙了。舞龙的队伍从入口冲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形,举着头顶上的龙左摇右摆地舞着,动作极为协调。他们舞动着的不仅是头顶上的龙,还舞动着他们的青春,舞动着他们的热血,更舞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舞龙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让人们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一番。

“龙”走了,“菩萨”来了。那“菩萨”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着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飞,一点儿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活动在人们烧香、拜菩萨中落幕了。

家乡的风俗,以独特的文化被世人传承,像一坛陈年美酒沁入人们的心田。

家乡风俗作文 篇4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精选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选5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单元作文500字6篇

★家乡的风俗小学六年级作文600字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范文五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600字

★小学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700字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500字范文5篇

家乡风俗作文 篇5

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更代表着我们应该敬老爱老尊老。为同学们准备了家乡风俗重阳节作文:重阳节的风俗,希望能够让小朋友们对尊敬老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誌。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為出產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品质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面佩带,称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兄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繒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虫防蛀。因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眾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著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家乡风俗作文 篇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有着不同的过法和吃法。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我的家乡过春节的一个习俗-吃饺子。

我特别喜欢过年,更喜欢过年时吃饺子。上至头发白花花的老孩子,中至四处游玩的大孩子,下至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一说到饺子,不管是谁,脑子里都会立刻生出一种香喷喷、热腾腾的食物--饺子。

大年三十下午,街坊邻居都争先恐后地去超市买做饺子馅儿用的食材:猪肉、萝卜、葱、姜,一样都不能少。大家都怕晚了,买不到新鲜的。我们家也全员出动,爸爸妈妈挑出好的食材装袋,弟弟推车,我负责排队打称。

食材买好了,开始做馅儿了。先把买来的所有食材都剁碎,再倒入食盐、味精等调料搅拌均匀,这样,馅就算做好了。然后开始包饺子,拿出事先擀好的饺子皮儿,用筷子夹起一小团馅放在皮上,两手轻轻一捏,一条小鱼似的饺子便诞生了。包完数十个后放起来,等第二天初一再吃。

为什么要等初一再吃呢?这跟它的'来历有关。我听妈妈说,根据古代的计时法,每到年底除夕这一天为“交子”,是新旧交替的一天,要举行一些仪式来辞旧迎新,“饺子”谐音“交子”,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初一吃饺子这个习俗。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床后将饺子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这些“小鱼”在里面上下翻腾着,不一会就争先恐后地露出水面。打开锅盖,一股浓浓的肉香扑鼻而来。刚睡醒的弟弟正迷迷糊糊,一闻到香味就赶紧跑到厨房去看。“哇!是饺子!等一会儿我要吃三碗!”嘴馋的弟弟一看到是饺子顿时机灵起来。“好好好。”妈妈笑着说。

不一会儿,煮熟的饺子出锅了,妈妈把饺子捞出来放到盘子里,一个个饺子排在一起特别漂亮,跟元宝似的。我迫不及待的夹了一个,蘸了蘸酱料,轻轻咬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了我的味蕾。这饺子油而不腻,味道鲜美,我一口气吃了四十个。在看那嘴馋的弟弟,肚子已撑得像是放了一个西瓜,虽然没有吃够三碗,但也吃了近三十个,这对他来说已经不少了。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aoxuezuowen/117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