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导航 > 绝句

写作方实际上贯穿着我们从小学到参加工作的全程,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只有平时多积累素材才能写好作文,作文达人他们收集整理了一些什么素材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绝句,欢迎你的品鉴!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西岭:指岷山。

3。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泊:停靠。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l选自.作文 www.zuowena.comdquo;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zb258.com相关文章推荐

名言绝句


名言绝句

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2、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3、姑妄言之姑听之。王士祯

4、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荣奠仔细看。杜甫

5、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6、束风吹醒英雄梦,不是感阳是洛阳。朱元璋

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8、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9、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10、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示央。曹丕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13、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耳胜琼

1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1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告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8、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

19、畏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轼

20、青青子拎,悠悠我心。诗经

21、始信英雄亦有雌。秋瑾

2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

23、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

24、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

25、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

26、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27、畏相思,在长安。李白

28、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空城。欧阳炯

29、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

30、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

31、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朱元璋

3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范雪

33、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

3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3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36、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

37、束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38、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

39、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40、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李煜

41、畏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

42、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

43、宜未雨而绸缪。诗经

4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45、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佚名

46、青山绿水去无声。朱熹

47、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竹。杜甫

48、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晁冲之

49、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

50、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

5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

52、知我者,二三子。辛弃疾

53、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陈恭尹

54、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

55、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樟?杜甫

56、枕上诗篇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

57、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

5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59、炙手可热势绝伦。杜甫

6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61、佳名奚囊盛不住,满山风雨送人看。程南溟

62、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苏轼

63、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李煜

6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6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66、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元稹

67、昔年有狂客,号称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6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69、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悟空

70、采石江边一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蓬轩别记

71、束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7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

73、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

74、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

75、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7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李煜

77、畏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

78、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系人心处。柳永

7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王之涣

80、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

81、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

82、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吴伟业

83、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林瀚

84、妾有睿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欧阳修

8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

86、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美了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本色。活着要做人中的豪杰,死要死得悲壮,做鬼中的英雄。今天的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崇敬他当年宁死不屈、不肯忍辱回江东的英雄气概。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绝句(迟日江山丽)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选自.高中作文 www.zuowena.com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苏轼也说:“大凡为文……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两句话用来评价杜甫这首五绝,至为恰当。

绝句四首 [唐] 杜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作品赏析【注释】:

“两个黄鹂”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中写景佳作。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意欲乘舟东下的打算。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周啸天)

------------------------------------------------

此依朱本与前诗连编,旧在永泰元年者非。是年四月,严武方卒,公行出蜀矣。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①。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首章,咏园中夏景。别开门,恐踏笋也。却背村,为堑隔也。朱老、阮生,俱成都人。黄希曰:朱老,当是南邻朱山人。阮生,岂指阮隐居耶。阮居秦州,故云拟对。)

①行椒,椒之成行者。《怀旧赋》:“列列行椒。”

其二

欲作鱼梁云覆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①。

(次章,为鱼梁而赋也。赵曰: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公故不敢冒险以取利。)①汉武帝《瓠子歌》:“隤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①。

(三章,咏溪前诸景。此皆指现前所见,而近远兼举。)

①范成大《吴船录》:蜀人入吴者,皆从合江亭登舟,其西则万里桥。杜诗“门泊东吴万里船”,此桥正为吴人设。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①。

(四章,为药圃而赋也。种药在两亭之间,故青色叠映。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未及成形耳。《杜臆》: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有条有甲,见种药多品。)

①吴论:成形,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之类。杨慎曰:绝句四句皆对,少陵“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耳。唐绝万首,如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又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二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其余如李峤《送司马承祯还山》云:“蓬阁桃源两地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又柳中庸《征人怨》云:“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镮。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又周朴《边塞曲》云:“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几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斯亦其次也。

升庵所引,此一体也。唐人诸法毕备,皆当参考,以取众家之长。凡绝句散起散结者,乃截律诗首尾,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花满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张继《枫桥夜泊》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也。有对起对结者,乃截律诗中四句,如张仲素《汉苑行》云“回雁高飞太液池,新花低发上林枝。年先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未知”,王烈《塞上曲》云“红颜岁岁老金微,砂碛年年卧铁衣。白草城中春不入,黄花戍上雁长飞。”有似对非对者,如张祐《胡渭州》云“享亭孤月照行舟,寂寂长江万里流。乡国不知何处是,云山漫漫使人愁”,张敬忠《边词》云“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发时”,是也。有散起对结者,乃截律诗上四句,如李白《上皇西巡歌》云“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李华《春行寄兴》云“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有对起散结者,乃截律诗下四句,如李白《东鲁门泛舟》云“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雍陶《韦处士郊居》云“满庭诗景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是也。有金首声律谨严不爽一字者,如白居易《竹枝词》云“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贾岛《渡桑干》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井州是故乡。”有平仄不谐而近于七古者,如李白《山中问答》云“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韦应物《滁州西涧》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有平仄未谐而并拈仄韵者,如君山老父闲吟云“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湖水深,日暮忘却巴陵道”,李洞《绣岭宫》云“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有首句不拈韵脚,而以仄对平者,如王维《九日忆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戏题盘石》云“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仇兆鳌《杜诗详注》-----------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