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导航 > 敕勒歌

敕勒歌

写作文是小学,中学阶段最重要写作训练,写作文能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那些成名的作文谈到成功时都会提到素材的积累,作文达人他们收集整理了一些什么素材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敕勒歌,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选自.作文大全 www.zuowena.com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zb258.com相关文章推荐

洛克菲勒名言


洛克菲勒名言

1、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2、让每一个念头都服从于利益动机。

3、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4、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5、我的信念是抢在别人之前达到目的。

6、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7、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8、永远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

9、往上爬的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会碰到他们。

10、即使输了,唯一该去做的就是光明磊落的去输。

11、享有特权而毫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

12、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生决定。

13、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因此成为什么。

14、我不迎接竞争,我摧毁竞争者。

15、借钱是为了创造好运。

16、不论是要赢得财富,还是要赢得人生,优秀的人在竞技中想的不是输了我会怎么样,而是要成为胜利者我应该做什么。

17、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18、你利用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机会,保证自己。

19、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的路。

20、有太多的人高估他们所欠缺的,却又低估了他们所拥有的。

21、我不喜欢取得一时的胜利,我要的是持续不断的胜利,只有这样我才能变成强者。

22、成功的人只是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所作所为的平凡的人。

23、要求我以诚相待的人,是想在我这里捞到好处。

24、越是认为自己行,你就会变得越高明。

25、人要有远见,只有长时间的吃苦,才有长时间的收获。

26、财富是勤奋的副产品。

27、累坏自己总比放着朽坏要好。

28、我就是我最大的资本!我唯一的信念就是相信自己。

29、我应该是富翁,我没有权利当穷人。

30、除去恶意,我想我们之所以会遭受侮辱,是因为我们能力欠佳,这种能力可能和做人有关,也可能与做事有关,总之不构成他人的尊重。

31、对我来说,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你理解了它,那么我以无可争辩的王者身份统治石油工业就不足为奇)

32、在我眼里金钱像粪便一样,如果你把它散出去,就可以做很多的事,要是把它藏起来,它就会变得臭不可闻。

33、侮辱是一种动力。

34、相信不如人愿的事屡屡发生,好事终将占得上风。

35、没有想好最后一步,就永远不要迈出第一步。

子夜四时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

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李白依格了四首,此首属秋歌。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简析】: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asongofanautumnmidnight

aslipofthemoonhangsoverthecapital;

tenthousandwashing-malletsarepounding;

andtheautumnwindisblowingmyheart

foreverandevertowardthejadepass....

oh,whenwillthetartartroopsbeconquered,

andmy husbandcomebackfromthelongcampaign!

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三、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先说《秋歌》。笼统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周啸天)

子夜四时歌·夏歌 [唐]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译文】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赏析】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8373.html

上一篇:浪淘沙 下一篇:关于理想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