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导航 > 竹枝词

竹枝词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不同学习阶段的写作训练,写作可以改变人生命运,文章写得好,是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作文的提升不是平白无故的,和日常的素材积累密切相关,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作文素材呢?你也许需要"竹枝词"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选自.初中作文 www.zuowena.com现存十一首。

2。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捉摸。

[简析]

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手法,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历来受到读者喜爱。

zb258.com其他人还在看

竹枝 [唐]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作品赏析【注释】: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阎昭典)

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选自.优秀作文 www.zuowena.com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倪其心)

春词 [唐]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注解】:

1、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2、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韵译】:

宫女打扮脂粉匀称,走下红楼;

春光虽好独锁深院,怎不怨愁?

来到庭中点数花朵,遣恨消忧;

蜻蜓飞来,停在她的玉簪上头!

【评析】:

??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

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

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

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

情,得之于神。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所以,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此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矇眬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试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该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楼”,又何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为什么要“数花朵”,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吧?她默默地数着、数着……“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赵其钧)

宫词 [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注释】:

[1]何满子:曲名。

这首五绝又题作《何满子》。短短二十字,写宫人的悲苦,令人一唱三叹,感慨系之。诗中每一句都嵌着一个数字,句与句基本对偶,也是一个特色。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让读者从一个片断场景看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这首诗却与众不同。它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与张祜同时的诗人杜牧非常欣赏这首诗,在一首酬张祜的诗中有「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句。这说明,张祜的这首诗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讲出了宫人要讲的话,当时传入宫中,曾为宫人广泛歌唱。

(陈邦炎)

凉州词 [唐]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作品赏析【注释】:

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张籍在凉州词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忧愤。

诗一开始就写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边城暮雨雁飞低。”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而不是在晴朗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这给人以一种沉重的压抑感,象征中唐西北边境并不安宁。诗人抓着鸿雁低飞这一景象下笔,含义深邃,意在言外。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相反,富有朝气:

“芦笋初生渐欲齐。”

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近景的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刚好形成强烈的对照。以上两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春色,荒漠的大地上

也看到人的活动了:

“无数铃声遥过碛。”

看!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给人以安谧的感觉。诗人以诉之听觉的铃声让人产生视觉的骆驼队形象,从而触发起一种神往的感情,这样便把听觉、视觉和意觉彼此沟通起来,写得异常巧妙,极富创新精神。这就是美学上所说的“通感”手法。但联系下面一句,这种感情便起了突变。

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平时安西万里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应驮白练到安西。”在这“芦笋初生渐欲齐”的温暖季节里,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万里向安西”的最好时候呀!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句首一“应”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画面上的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中心展现着一列在缓缓行进的骆驼商队,诗的思想感情就通过这一骆驼队的行动方向,集中表现出来,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寓虚于实的艺术效果。

(何国治)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杨义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赵其钧)

宫词 [唐] 王建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

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

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

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

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未明开著九重关,金画黄龙五色幡。

直到银台排仗合,圣人三殿对西番。

少年天子重边功,亲到凌烟画阁中。

教觅勋臣写图本,长将殿里作屏风。

丹凤楼门把火开,五云金辂下天来。

阶前走马人宣尉,天子南郊一宿回。

楼前立仗看宣赦,万岁声长拜舞齐。

日照彩盘高百尺,飞仙争上取金鸡。

集贤殿里图书满,点勘头边御印同。

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

秘殿清斋刻漏长,紫微宫女夜焚香。

拜陵日近公卿发,卤簿分头入太常。

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

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

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

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

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

总把玉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鱼藻宫中锁翠娥,先皇行处不曾过。

如今池底休铺锦,菱角鸡头积渐多。

殿前明日中和节,连夜琼林散舞衣。

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人归。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

仗下一时催立马,殿头先报内园家。

城东北面望云楼,半下珠帘半上钩。

骑马行人长远过,恐防天子在楼头。

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

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

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

天子不教人射杀,玉鞭遮到马蹄前。

内鹰笼脱解红绦,斗胜争飞出手高。

直上碧云还却下,一双金爪掬花毛。

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

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

看著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红灯睡里唤春云,云上三更直宿分。

金砌雨来行步滑,两人抬起隐花裙。

一时起立吹箫管,得宠人来满殿迎。

整顿衣裳皆著却,舞头当拍第三声。

琵琶先抹六么头,小管丁宁侧调愁。

半夜美人双唱起,一声声出凤凰楼。

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

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

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

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

红蛮杆拨贴胸前,移坐当头近御筵。

用力独弹金殿响,凤凰飞下四条弦。

春风吹雨洒旗竿,得出深宫不怕寒。

夸道自家能走马,团中横过觅人看。

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

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鸡兔绕鞍垂。

云駮花骢各试行,一般毛色一般缨。

殿前来往重骑过,欲得君王别赐名。

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

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

因吃樱桃病放归,三年著破旧罗衣。

内中人识从来去,结得金花上贵妃。

欲迎天子看花去,下得金阶却悔行。

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著五弦声。

往来旧院不堪修,近敕宣徽别起楼。

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自夸歌舞胜诸人,恨未承恩出内频。

连夜宫中修别院,地衣帘额一时新。

闷来无处可思量,旋下金阶旋忆床。

收得山丹红蕊粉,镜前洗却麝香黄。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

一度出时抛一遍,金条零落满函中。

合暗报来门锁了,夜深应别唤笙歌。

房房下著珠帘睡,月过金阶白露多。

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苦春。

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丛丛洗手绕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

众里遥抛新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

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移来女乐部头边,新赐花檀木五弦。

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新晴草色绿温暾,山雪初消渐出浑。

今日踏青归校晚,传声留著望春门。

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

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

尽送春来出内家,记巡传把一枝花。

散时各自烧红烛,相逐行归不上车。

家常爱著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

忽地下阶裙带解,非时应得见君王。

别敕教歌不出房,一声一遍奏君王。

再三博士留残拍,索向宣徽作彻章。

行中第一争先舞,博士傍边亦被欺。

忽觉管弦偷破拍,急翻罗袖不教知。

私缝黄帔舍钗梳,欲得金仙观里居。

近被君王知识字,收来案上检文书。

月冷江清近猎时,玉阶金瓦雪澌澌。

浴堂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面脂。

未承恩泽一家愁,乍到宫中忆外头。

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

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宫主进鸡球。

风帘水阁压芙蓉,四面钩栏在水中。

避热不归金殿宿,秋河织女夜妆红。

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教人属内监。

自写金花红榜子,前头先进凤凰衫。

避暑昭阳不掷卢,井边含水喷鸦雏。

内中数日无呼唤,拓得滕王蛱蝶图。

内宴初秋入二更,殿前灯火一天明。

中宫传旨音声散,诸院门开触处行。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

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树叶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

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

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

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内人相续报花开,准拟君王便看来。

逢着五弦琴绣袋,宜春院里按歌回。

巡吹慢遍不相和,暗数看谁曲校多。

明日梨花园里见,先须逐得内家歌。

黄金合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

一一傍边书敕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未明东上阁门开,排仗声从后殿来。

阿监两边相对立,遥闻索马一时回。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小随阿姊学吹笙,见好君王赐与名。

夜拂玉床朝把镜,黄金殿外不教行。

日高殿里有香烟,万岁声长动九天。

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宫花不共外花同,正月长生一半红。

供御樱桃看守别,直无鸦鹊到园中。

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

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

御前新赐紫罗襦,步步金阶上软舆。

宫局总来为喜乐,院中新拜内尚书。

鹦鹉谁教转舌关,内人手里养来奸。

语多更觉承恩泽,数对君王忆陇山。

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

各把沈香双陆子,局中斗累阿谁高。

禁寺红楼内里通,笙歌引驾夹城东。

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

春风院院落花堆,金锁生衣掣不开。

更筑歌台起妆殿,明朝先进画图来。

舞来汗湿罗衣彻,楼上人扶下玉梯。

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银泥。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

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众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笔砚开。

书破红蛮隔子上,旋推当直美人来。

教遍宫娥唱遍词,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

青楼小妇砑裙长,总被抄名入教坊。

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

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

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

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牙香。

雨入珠帘满殿凉,避风新出玉盆汤。

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

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袴朱衣四队行。

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

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

忽地金舆向月陂,内人接著便相随。

却回龙武军前过,当处教开卧鸭池。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

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

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步行送入长门里,不许来辞旧院花。

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恩求赦放还家。

缣罗不著索轻容,对面教人染退红。

衫子成来一遍出,明朝半片在园中。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

后宫宫女无多少,尽向园中笑一团。

舞蝶落花相觅著,春风共语亦应难。

宛转黄金白柄长,青荷叶子画鸳鸯。

把来不是呈新样,欲进微风到御床。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

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药童食后送云浆,高殿无风扇少凉。

每到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作品赏析【注释】: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王建《宫词》共百首,描写宫女生活,素材据说得自一位作内侍的宗人王守澄。但它也并非全属纪实性质,《石洲诗话》说:“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颇中肯綮。这首诗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一首。

诗一开始就展开具体形象的画面:宫中,一个暮春的清晨,宫女徘徊于桃树下,看看“树头”,花朵越来越稀;“树底”则满地“残红”。这景象使她们感到惆怅,于是一片一片拾掇起狼藉的花瓣,一边拾,一边怨,怨东风的薄情,叹桃花的薄命……。在古典诗歌中,伤春惜花,常与年华逝去,或受到摧残联系在一起的。如“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宫人的惜花恨风,只是自觉不自觉地移情于物罢了,也隐含着对自身薄命的嗟伤。

诗上下联间有一个转折。从“觅残红”突然想到“桃花贪结子”,意境进了一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用桃花结子来暗示女子出嫁,此诗“桃花贪结子”一样具强烈的暗示性。桃花结子是自然的、合理的,人也一样。然而封建时代的宫女,连开花结子的桃花都不如,写“桃花贪结子”,就深深暗示出宫女难言的隐衷和痛苦。

到这里,读者会感到宫女惜花的心情渐渐消逝,代之以另一种情绪,这就是羡花、乃至妒花了。从惜花恨风到羡花妒花,是诗情的转折,也就是“在委曲深挚中别有顿挫”(《石洲诗话》)。这一顿挫,使诗情发生跳跃,意境为之深化。如果说仅仅从惜花恨风,读者还难以分辨宫女之怨与洛阳女儿之怨的不同;那么,这羡花妒花的情绪,就把二者完全区别开来,写出了人物感情的个性,赋与形象以深度与厚度了。同时,这一转折又合乎生活逻辑,过渡自然:桃花被五更风吹散、吹落,引起宫女们的怜惜和怨恨,她们把桃花比为自己,同有一种沦落之感;但桃花凋谢了会结出甘美的果实来,这又自然勾起宫女的羡艳、妒嫉了。但诗人的运笔不这样直截表达,却说是桃花因“贪”结子而自愿凋谢,花谢并非“五更风”扫落之过。措词委婉,突出了桃花有结子的自由,也就是突出了宫女命运的大可怨恨。此诗就生动形象地通过宫女的思想活动的景物化,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反人道的现实。

王建《宫词》以白描见长,语言平易清新。此诗近于口语,并适当运用重叠修辞,念来琅琅上口,具有民歌风调。尤其因为在明快中见委曲,于流利中寓顿挫,便成为宫词中百里挑一的佳作。

(周啸天)

教遍宫娥唱遍词〔1〕,暗中头白没人知。

楼中日日歌声好,不问从初学阿谁〔2〕。

【注释】

〔1〕宫娥:宫女。

〔2〕阿谁:南方方言,意同“哪一个”。

【简析】这是表现宫中一个年老乐师内心的伤悲。她教遍了宫中所有女子,也教唱遍了所有的宫词。自己的年华也就在这过程中消逝了。面对正处得意之时年轻宫女,她不由感叹万端。结尾这一联的发问,既是对宫中乐师的同情,同时,也慨括了人世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表达一种为他人作嫁衣者的内心痛苦。这一主题则超出诗歌题材的范围。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

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次句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意况隐现在句中。这两句语言很含蓄,意思却很明白。这里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无理而妙。三四句作者直写离别。第三句在首句“点染的画船上做文章,说不管烟波浩渺,不管风风雨雨,行人终将离去,画船带走的只是离愁别恨。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现了行人欲留不能,不得不走的无奈,像是友人对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写得情意盎然。末句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也不写行人的离恨,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多了一层转折,加深了意境。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实在的物质,可以放在船上运走,就更为奇妙。此诗在新巧上做文章。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可用船来载,在“愁”的分量上做文章,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为人所称道。这一手法为后代诗人借鉴。好的比喻,好的意境,是不怕重复的。该诗全篇构思精巧,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有形。作者用到如下几种手法:一是第四句中的“载”字,把抽象的别情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运载的东西,同时也显示出别情的沉重。这一形象化的说法,后来常被诗人所仿效;二是移情于物。似乎是无情的画舸,在经过一段沉默难耐的等待之后,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迟疑地把人载向江南。人情无奈,迁怨于物,如此言情,深婉蕴藉。三是七绝诗通常分为两节,前两句与后两句间有一个转折,而此诗一气而下,使我们直觉得相别之干脆、舟行之飞速,不容人有丝毫的缠绵悱恻,有力地烘托出浓重的怨别之意。

沁园春 和咏雪词 [现代] 陈毅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作品赏析[注释]

柳亚子:名弃疾,江苏省吴江县人,民主人士、诗人。他是清末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之一。早年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来同情和赞助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北京病逝。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沁园春,词牌名。和(h),依照他人诗词的韵脚或意思写诗填词。压境:迫境,覆盖境内。

两阕新词: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雄风:豪放的文风。宋玉《风赋》:此独大王之雄风也。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京怀,感时书事》诗: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诗怀:诗人的情怀。郝经《宿州夜雨》:塞上诗怀尤索莫,天涯壮气独昂藏。滔滔:毛泽东词中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柳亚子词中有黄河流浊,举世滔滔句,影射国民党反动派气焰嚣张。陈毅步毛、柳原韵,以怒浪滔滔形容毛、柳词气势雄壮如浪涛滚滚。

政暇论文:是说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从事文艺创作。

文馀问政:是说柳亚子在从事诗歌创作之余,也参加政治活动。或曰向毛泽东请教国家大事。

回天身手:指能挽回不易改变的局势的本领。《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吸回天之力。此指毛泽东。

绝代风骚:当代无双的诗人。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楚辞的《离骚》。风骚,指文学才华。

霁雪:雪初停,天放晴。泰岱:即山东境内的泰山。泰山别称岱宗、岱山,故称泰岱。

辽东:辽东半岛,代指东北地区。鹤舞。形容大雪纷飞。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形容鹤的羽毛像霜和玉一样的洁白。这里因以白鹤的翱翔来形容雪花的飘扬。

涤瑕荡垢:又作涤瑕荡秽,比喻清除旧的恶习、旧的势力。语出东汉班固《东都赋》: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这里指清除国民党反动势力。

江淮:长江、淮河一带。斤运:运斤的倒装,运斤成风的简缩。斤,斧头。典《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断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断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运斤成风说明匠石技术巧的熟练和高超。词中借以歌颂大自然的奇巧。诗句江淮斤运,砌玉浮雕形容大雪之后江淮一带的魅力景象如同灵巧的工匠雕琢出的玉石浮雕一样。

兴倍饶:喜兴更多。

附:柳亚子原词

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禾农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史事]

1945年8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以胜利告终。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结束时,即定下发动内战的方针,但迫于民意和发动内战的准备不充分,便玩弄起和谈花招。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为了和平民主的大业,也为了粉碎蒋介石的政治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行乘飞机抵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毛泽东抵达重庆后,轰动了整个重庆山城,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机场上向全国人民发出庄严号召:一切抗日政党和爱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国内和平、民主与团结而共同奋斗!毛泽东的壮举,感动得国民党民主将领冯玉祥为之流泪,也赢得了国民党元老柳亚子的颂扬。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应柳亚子先生之请,书赠了写于1936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柳亚子先生遂依原韵写了唱和之作《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

日寇投降后,根据新的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陈毅为12名委员之一,并被中央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由延安奔延华中战场。9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决定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山东大部主力去东北,新四军大部主力到山东,一部去东北,江南部队撤到江北,中共华中局移至山东与山东分局合组成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在华中成立华中分局,受华东局领导。9月26日,旅途中的陈毅接中央23日电示不去华中,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罗荣桓的工作。10月初,陈毅抵山东临沂,与罗荣桓会合并交接工作。12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陈毅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6年1月,山东野战军组成,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同年2月,陈毅正在领导山东解放区军民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作紧张准备的时候,读了报纸上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咏雪词和柳亚子的唱和词,深为毛、柳词的磅礴大气所动,又兼山东春雪压境,于是触景生情,挥毫写了三首与毛、柳的唱和词,总题即为《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

[鉴赏]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篇堪称千古绝唱的大气磅礴之作,词作充分显示了作为无与伦比的中国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这首词于1945年11月14日由《新民报晚刊》发表后,轰动了全国舆论界,随即不胫而走,传遍全国,受到革命人民和进步人士的热烈推崇,同时也遭到国民党御用文人的诋毁和仇视。当时,正在山东解放区领导战事准备工作的陈毅读到毛泽东的词作和柳亚子的唱和词之后,深为毛柳词作的豪情鼓舞,于是挥笔写下了三首唱和词。据陈昊苏说,陈毅热烈推崇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始终不渝的。陈昊苏12岁的时候,陈毅指着家中悬挂的字轴给他上古典诗词启蒙课,字轴上写的就是毛泽东的咏雪词。陈毅称誉这首词是中国无产阶级诗歌的雄伟高峰。

陈毅与毛泽东、柳亚子均有着诗艺方面的交往。他与毛泽东解放后在诗艺上的切磋交流人所共知,自不必说。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就知道毛泽东擅长写旧体诗。毛泽东当年写《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等光辉词章时,陈毅是最早的读者之一。他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诗词珍藏在身边,时常吟诵。后来因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环境太艰苦,几次遇险,才十分可惜地散失了。在此次唱和的前一年,即1945年上半年,寓居重庆的柳亚子先生曾作《寄陈毅将军》一首,全诗曰:兼资文武此全力,重向江东卷土来。我喜故乡消息好,前锋直指雨花台。所以,陈毅的唱和之词也兼有回赠柳亚子先生之意。陈毅同志的唱和词共三首。其中,第二首题为斥国民党御用文人,鞭挞了害怕、仇恨并极力诋毁毛、柳新词的国民党御用文人的丑恶行径,并向他们指出自新之路;第三首题为慰柳亚老,对柳亚子先生表示热情的慰问,同时表达出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最大光荣的革命襟怀。和咏雪词是第一首,在这首词中,作者充分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敬仰推戴,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对革命胜利前景的乐观期待。

在词的上阕,陈毅怀着无比敬仰之情热烈颂扬毛泽东是文武兼备的革命领袖,雄才大略与文采风骚盖世无双。柳亚子唱和词的起句为: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陈毅将柳词的字句顺手拈来,以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开首。诵之意飘即读起来令人意气飞扬,豪情横溢。意飘二字点出了毛、柳词章的不凡气势和感人力量。作者以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读怀如海,怒浪滔滔,形象地描绘了毛、柳词作的雄豪超迈气势。豪情似雄风浩荡,诗怀如大海浪滔,这是何其雄壮、何等大气的审美境界啊!这样的诗境只能出自胸怀博大、壮志凌云的伟人手笔。政暇论文,文馀问政,这两句点明了毛泽东是富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柳亚子则是具有政治头脑的文学家。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的词作才能超凡脱俗,妙句拈来着眼高。毛、柳的词作,妙语奇思,恣肆横生,故曰妙句拈来;境界阔大,视野超迈,非同一般,故曰着眼高。柳亚子先生在自己和毛泽东咏雪词后的自题跋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余索润之写长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如前所述,陈毅对毛泽东的这首词也推崇备至。所以,在词的上阕的结尾,作者满怀敬仰地写下了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的赞语。他称颂毛泽东的词作是豪情盖世的绝代风骚,赞扬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具有扭转乾坤的回天身手。这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毛泽东的诗艺文采和雄才大略的首肯与敬仰。陈毅称颂毛泽东的词作是绝代风骚,柳亚子赞誉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二人用语不同,其推戴仰慕的心情是共同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下阕则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起兴,以雄视百代的伟大气魄评品了古代著名帝王,最后以豪迈的调子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心声。柳亚子词的上阕着重写尘世的混浊,吐胸中的块垒,并抒发了对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同志的悲掉之情,下阕则盛赞毛泽东泳雪词雄视古人的气概,表达了与毛泽东一块儿上天下地,把握今朝的壮志。陈毅的和词,在上阕评品选誉了毛、柳词作的雄豪大气之后,下阕承续毛词上阕的风韵,以清新魅力有逾画工的妙笑描绘出一派祖国山河的壮丽画卷,并以此含蓄地咏歌了解放区大好的革命形势。你看:瑞雪初晴,皑皑白雪覆盖在泰山山腰上,齐鲁山河显得分外娇娆壮美;北国大地,雪花飘飞如折鹤翔舞,正荡涤着一切瑕垢污浊;江淮一带白雪铺地,白玉般的山河层层迭迭,好像天工着意雕砌的形象;到处都是冰封雪铺,麦苗从银雪覆盖的大地上显露出片片青翠,冬尽春来,祖国大地处处展现着令人喜兴的美好景色。下阕的笔触句句都落在壮丽迷人的雪景上,实际上句句都隐含着对解放区大好形势的反映。换言之,作者是以咏雪反映各解放区的大好形势。当时,在山东解放区,我军在陈毅指挥下,于1945年冬季在津浦路前线连续作战,控制了津浦路共260里长的临枣路40里长的铁路线,歼灭了大量日、伪顽军和国民党的进攻部队,使国民党迅速打退津浦路,顺利到达平津地区的企图受到遏制。在东北地区,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毛主席立即作了决策,从华北、华中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和11万军队进入东北,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对付准备发动内战的蒋介石。词中的涤瑕荡垢,即指清除反动势力。在江淮一带,我华中野战军也完成了北调、集中和整编任务,并攻克了盐城、高邮等地,改善了作战条件,锻炼提高了部队。与此同时,我军还相继在其他地区进行了上党、邯郸两战役,歼灭了进犯的国民党军6.5万人,遏制了国民党深入华北,打开进军东北通道的战略构想。国民党军战场上的失败暴露了其战争准备尚未就绪的弱点,加上国内反内战,要民主的呼声高涨,国际舆论也有压力,在美国的出面调停下,国民党不得不在关内暂时停止了军事上的冒险进攻,于1946年1月5日和共产党达成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双方公开宣布,于1946年1月13日实施全面停战。从2月初起,北平军调处济南执行小组美方代表雷克上校、徐州执行小组美方代表哈里斯上校及驻青岛美军司令克莱门将军等,先后数次到临沂拜访陈毅,商谈国共双方在前线停止冲突脱离接触问题。陈毅利用这些机会揭露国民党进攻事实,据事实讲道理纵论天下分析形势,申明我党我军的立场主张,给来访者留下极深印象,在美军军官及许多民主人士中争取了大量同情者。雷克上校曾对同行人说:像陈毅将军这样有才能的中国军事将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组唱和词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因之,从陈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绘中,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体味到诗人面对解放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词的结尾更将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一幅白雪莹莹、砌玉浮雕的壮丽画卷上,麦苗露绿,放眼明朝托出一片新的诗境,送给读者大众一个齐欢喜的美好远景。这几句结语是下阕的词眼所在,起到了警策全篇,深化诗境的作用,与毛泽东的词作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中畅想出一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严格依照毛泽东、柳亚子词作的原韵写成,有毛、柳词共有的豪放,也有毛词特有而柳词不具的魅力。全词写得豪情激荡,意境开阔,气势欢畅,魅力多姿。上阕的评词热情而精当,充分显示了陈毅对毛泽东雄才大略的回天身手和雄视千古的绝代风骚的无比倾心。以雄心浩浩比盖世的豪情,以怒浪滔滔喻博大的诗怀,形象生动而又诗意盎然。下阕的咏雪想象丰富瑰丽,诗境壮丽清新,在写景抒情中隐喻性地传达出解放区欣欣向荣、前景光明的大好形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读来有冰清玉洁、喜气洋溢之感,清新爽明、沁人心脾,极富有审美意味。陈毅同志以妙句拈来着眼高来评价毛、柳词作阔大精深、雄豪超迈的境界,此句也正可用以评定陈毅自己的这首词作。此词堪称陈毅长短句创作中的佼佼之作。

(谭好哲)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8302.html

上一篇:渔歌子 下一篇:生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