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经典诗词 > 导航 > 钓台题壁 [现代] 郁达夫

钓台题壁 [现代] 郁达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典诗词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这篇《钓台题壁 [现代] 郁达夫》带给大家,希望对你的学习与生活都有所帮助!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作品赏析【注释】:

一、此诗为郁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三日写于上海。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后收入《钓台的春昼》散文中。按,三一年一月左联五作家被捕,一个月后被杀。此诗戟刺时事,间抒中怀,最能表现郁达夫诗忧伤愤世的特点。尤其次联句,张狂之态毕出,而哀婉之情难掩,实为绝唱。篇末沉痛之中冷然有讥刺之态。

二、樽或作尊。

三、鸡鸣风雨:榷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海扬尘:用麻姑典故,东海扬尘喻世事变化无常。

四、义士:指鲁仲连义不帝秦事。

zb258.com编辑推荐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onagate-toweratyuzhou

where,beforeme,aretheagesthathavegone?

andwhere,behindme,arethecominggenerations?

ithinkofheavenandearth,withoutlimit,withoutend,

andiamallaloneandmytearsfalldown.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王运熙)

沁园春·雪 [现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沁园春·长沙 [现代]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水调歌头·游泳 [现代]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作品赏析【注释】: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民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天堑: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称长江为天堑,见《南史·孔范传》。

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巫山云雨: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题解】

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贺新郎·别友 [现代]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作品赏析【注释】:

去:离开。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古诗十九首》之十,“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书语:信中的话语。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慨,泪如雨”。(病:也指误会。)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唐崔颢(hao4)《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如许:这样。

凭割断:请割断之意。

翥(zhu4):奋飞。最后两韵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题解】

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

念奴娇·昆仑 [现代]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作品赏析【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wei4):赠送之意。

【作法】

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沁园春 和咏雪词 [现代] 陈毅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作品赏析[注释]

柳亚子:名弃疾,江苏省吴江县人,民主人士、诗人。他是清末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的发起人之一。早年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来同情和赞助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在北京病逝。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柳亚子诗词选》。沁园春,词牌名。和(h),依照他人诗词的韵脚或意思写诗填词。压境:迫境,覆盖境内。

两阕新词: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柳亚子的《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雄风:豪放的文风。宋玉《风赋》:此独大王之雄风也。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京怀,感时书事》诗: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诗怀:诗人的情怀。郝经《宿州夜雨》:塞上诗怀尤索莫,天涯壮气独昂藏。滔滔:毛泽东词中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柳亚子词中有黄河流浊,举世滔滔句,影射国民党反动派气焰嚣张。陈毅步毛、柳原韵,以怒浪滔滔形容毛、柳词气势雄壮如浪涛滚滚。

政暇论文:是说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从事文艺创作。

文馀问政:是说柳亚子在从事诗歌创作之余,也参加政治活动。或曰向毛泽东请教国家大事。

回天身手:指能挽回不易改变的局势的本领。《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吸回天之力。此指毛泽东。

绝代风骚:当代无双的诗人。风,指《诗经》的国风;骚,指楚辞的《离骚》。风骚,指文学才华。

霁雪:雪初停,天放晴。泰岱:即山东境内的泰山。泰山别称岱宗、岱山,故称泰岱。

辽东:辽东半岛,代指东北地区。鹤舞。形容大雪纷飞。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形容鹤的羽毛像霜和玉一样的洁白。这里因以白鹤的翱翔来形容雪花的飘扬。

涤瑕荡垢:又作涤瑕荡秽,比喻清除旧的恶习、旧的势力。语出东汉班固《东都赋》: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这里指清除国民党反动势力。

江淮:长江、淮河一带。斤运:运斤的倒装,运斤成风的简缩。斤,斧头。典《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断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断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运斤成风说明匠石技术巧的熟练和高超。词中借以歌颂大自然的奇巧。诗句江淮斤运,砌玉浮雕形容大雪之后江淮一带的魅力景象如同灵巧的工匠雕琢出的玉石浮雕一样。

兴倍饶:喜兴更多。

附:柳亚子原词

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禾农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史事]

1945年8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以胜利告终。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结束时,即定下发动内战的方针,但迫于民意和发动内战的准备不充分,便玩弄起和谈花招。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为了和平民主的大业,也为了粉碎蒋介石的政治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行乘飞机抵重庆,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毛泽东抵达重庆后,轰动了整个重庆山城,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机场上向全国人民发出庄严号召:一切抗日政党和爱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国内和平、民主与团结而共同奋斗!毛泽东的壮举,感动得国民党民主将领冯玉祥为之流泪,也赢得了国民党元老柳亚子的颂扬。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应柳亚子先生之请,书赠了写于1936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柳亚子先生遂依原韵写了唱和之作《沁园春·次韵和毛主席咏雪之作》。

日寇投降后,根据新的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陈毅为12名委员之一,并被中央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华中局副书记,由延安奔延华中战场。9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决定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山东大部主力去东北,新四军大部主力到山东,一部去东北,江南部队撤到江北,中共华中局移至山东与山东分局合组成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在华中成立华中分局,受华东局领导。9月26日,旅途中的陈毅接中央23日电示不去华中,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罗荣桓的工作。10月初,陈毅抵山东临沂,与罗荣桓会合并交接工作。12月3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陈毅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1946年1月,山东野战军组成,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同年2月,陈毅正在领导山东解放区军民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作紧张准备的时候,读了报纸上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咏雪词和柳亚子的唱和词,深为毛、柳词的磅礴大气所动,又兼山东春雪压境,于是触景生情,挥毫写了三首与毛、柳的唱和词,总题即为《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

[鉴赏]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篇堪称千古绝唱的大气磅礴之作,词作充分显示了作为无与伦比的中国革命领袖的伟大气魄。这首词于1945年11月14日由《新民报晚刊》发表后,轰动了全国舆论界,随即不胫而走,传遍全国,受到革命人民和进步人士的热烈推崇,同时也遭到国民党御用文人的诋毁和仇视。当时,正在山东解放区领导战事准备工作的陈毅读到毛泽东的词作和柳亚子的唱和词之后,深为毛柳词作的豪情鼓舞,于是挥笔写下了三首唱和词。据陈昊苏说,陈毅热烈推崇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始终不渝的。陈昊苏12岁的时候,陈毅指着家中悬挂的字轴给他上古典诗词启蒙课,字轴上写的就是毛泽东的咏雪词。陈毅称誉这首词是中国无产阶级诗歌的雄伟高峰。

陈毅与毛泽东、柳亚子均有着诗艺方面的交往。他与毛泽东解放后在诗艺上的切磋交流人所共知,自不必说。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就知道毛泽东擅长写旧体诗。毛泽东当年写《西江月·井冈山》、《如梦令·元旦》等光辉词章时,陈毅是最早的读者之一。他曾把毛泽东抄给他的诗词珍藏在身边,时常吟诵。后来因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环境太艰苦,几次遇险,才十分可惜地散失了。在此次唱和的前一年,即1945年上半年,寓居重庆的柳亚子先生曾作《寄陈毅将军》一首,全诗曰:兼资文武此全力,重向江东卷土来。我喜故乡消息好,前锋直指雨花台。所以,陈毅的唱和之词也兼有回赠柳亚子先生之意。陈毅同志的唱和词共三首。其中,第二首题为斥国民党御用文人,鞭挞了害怕、仇恨并极力诋毁毛、柳新词的国民党御用文人的丑恶行径,并向他们指出自新之路;第三首题为慰柳亚老,对柳亚子先生表示热情的慰问,同时表达出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最大光荣的革命襟怀。和咏雪词是第一首,在这首词中,作者充分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敬仰推戴,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对革命胜利前景的乐观期待。

在词的上阕,陈毅怀着无比敬仰之情热烈颂扬毛泽东是文武兼备的革命领袖,雄才大略与文采风骚盖世无双。柳亚子唱和词的起句为: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陈毅将柳词的字句顺手拈来,以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开首。诵之意飘即读起来令人意气飞扬,豪情横溢。意飘二字点出了毛、柳词章的不凡气势和感人力量。作者以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读怀如海,怒浪滔滔,形象地描绘了毛、柳词作的雄豪超迈气势。豪情似雄风浩荡,诗怀如大海浪滔,这是何其雄壮、何等大气的审美境界啊!这样的诗境只能出自胸怀博大、壮志凌云的伟人手笔。政暇论文,文馀问政,这两句点明了毛泽东是富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柳亚子则是具有政治头脑的文学家。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的词作才能超凡脱俗,妙句拈来着眼高。毛、柳的词作,妙语奇思,恣肆横生,故曰妙句拈来;境界阔大,视野超迈,非同一般,故曰着眼高。柳亚子先生在自己和毛泽东咏雪词后的自题跋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余索润之写长证诗见惠,乃得其初到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如前所述,陈毅对毛泽东的这首词也推崇备至。所以,在词的上阕的结尾,作者满怀敬仰地写下了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的赞语。他称颂毛泽东的词作是豪情盖世的绝代风骚,赞扬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具有扭转乾坤的回天身手。这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毛泽东的诗艺文采和雄才大略的首肯与敬仰。陈毅称颂毛泽东的词作是绝代风骚,柳亚子赞誉毛泽东是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二人用语不同,其推戴仰慕的心情是共同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阕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下阕则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起兴,以雄视百代的伟大气魄评品了古代著名帝王,最后以豪迈的调子发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心声。柳亚子词的上阕着重写尘世的混浊,吐胸中的块垒,并抒发了对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同志的悲掉之情,下阕则盛赞毛泽东泳雪词雄视古人的气概,表达了与毛泽东一块儿上天下地,把握今朝的壮志。陈毅的和词,在上阕评品选誉了毛、柳词作的雄豪大气之后,下阕承续毛词上阕的风韵,以清新魅力有逾画工的妙笑描绘出一派祖国山河的壮丽画卷,并以此含蓄地咏歌了解放区大好的革命形势。你看:瑞雪初晴,皑皑白雪覆盖在泰山山腰上,齐鲁山河显得分外娇娆壮美;北国大地,雪花飘飞如折鹤翔舞,正荡涤着一切瑕垢污浊;江淮一带白雪铺地,白玉般的山河层层迭迭,好像天工着意雕砌的形象;到处都是冰封雪铺,麦苗从银雪覆盖的大地上显露出片片青翠,冬尽春来,祖国大地处处展现着令人喜兴的美好景色。下阕的笔触句句都落在壮丽迷人的雪景上,实际上句句都隐含着对解放区大好形势的反映。换言之,作者是以咏雪反映各解放区的大好形势。当时,在山东解放区,我军在陈毅指挥下,于1945年冬季在津浦路前线连续作战,控制了津浦路共260里长的临枣路40里长的铁路线,歼灭了大量日、伪顽军和国民党的进攻部队,使国民党迅速打退津浦路,顺利到达平津地区的企图受到遏制。在东北地区,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毛主席立即作了决策,从华北、华中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和11万军队进入东北,积极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对付准备发动内战的蒋介石。词中的涤瑕荡垢,即指清除反动势力。在江淮一带,我华中野战军也完成了北调、集中和整编任务,并攻克了盐城、高邮等地,改善了作战条件,锻炼提高了部队。与此同时,我军还相继在其他地区进行了上党、邯郸两战役,歼灭了进犯的国民党军6.5万人,遏制了国民党深入华北,打开进军东北通道的战略构想。国民党军战场上的失败暴露了其战争准备尚未就绪的弱点,加上国内反内战,要民主的呼声高涨,国际舆论也有压力,在美国的出面调停下,国民党不得不在关内暂时停止了军事上的冒险进攻,于1946年1月5日和共产党达成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双方公开宣布,于1946年1月13日实施全面停战。从2月初起,北平军调处济南执行小组美方代表雷克上校、徐州执行小组美方代表哈里斯上校及驻青岛美军司令克莱门将军等,先后数次到临沂拜访陈毅,商谈国共双方在前线停止冲突脱离接触问题。陈毅利用这些机会揭露国民党进攻事实,据事实讲道理纵论天下分析形势,申明我党我军的立场主张,给来访者留下极深印象,在美军军官及许多民主人士中争取了大量同情者。雷克上校曾对同行人说:像陈毅将军这样有才能的中国军事将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组唱和词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因之,从陈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绘中,我们不难从字里行间体味到诗人面对解放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而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词的结尾更将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一幅白雪莹莹、砌玉浮雕的壮丽画卷上,麦苗露绿,放眼明朝托出一片新的诗境,送给读者大众一个齐欢喜的美好远景。这几句结语是下阕的词眼所在,起到了警策全篇,深化诗境的作用,与毛泽东的词作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中畅想出一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词严格依照毛泽东、柳亚子词作的原韵写成,有毛、柳词共有的豪放,也有毛词特有而柳词不具的魅力。全词写得豪情激荡,意境开阔,气势欢畅,魅力多姿。上阕的评词热情而精当,充分显示了陈毅对毛泽东雄才大略的回天身手和雄视千古的绝代风骚的无比倾心。以雄心浩浩比盖世的豪情,以怒浪滔滔喻博大的诗怀,形象生动而又诗意盎然。下阕的咏雪想象丰富瑰丽,诗境壮丽清新,在写景抒情中隐喻性地传达出解放区欣欣向荣、前景光明的大好形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读来有冰清玉洁、喜气洋溢之感,清新爽明、沁人心脾,极富有审美意味。陈毅同志以妙句拈来着眼高来评价毛、柳词作阔大精深、雄豪超迈的境界,此句也正可用以评定陈毅自己的这首词作。此词堪称陈毅长短句创作中的佼佼之作。

(谭好哲)

蝶恋花·答李淑一 [现代]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作品赏析【注释】: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伏虎:指革命胜利。

【题解】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作法】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附】李淑一原词《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

夜来触动离愁了。

底事太难堪,

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

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

满衫清泪滋。

虞美人·枕上 [现代]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作品赏析词的上阕写离愁之浓,失眠之苦。“堆来”,极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辗转反侧之态:“愁何状”?犹如“江海翻波浪”。这与李煜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有相同意境。可见诗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偏偏在这种时候,“天色总难明”,只得于寂寞无奈之时,“披衣起坐数寒星”,聊遣愁思。“数寒星”三字极有情趣,可从中看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下阕写伤别之深。诗人经过一夜苦熬,晓来依然不见离人,只在朦胧中回忆袅袅倩影,故顿生“百念都灰尽”之感。此时,抬头西望,惟有残月如钩,怎叫诗人不对月抛泪!这使读者联想起宋人吕本中的《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也许,《枕上》的作者此时正有此情此感。上阕从一“愁”字人手,极写思念之深;下阕以一“泪”字收笔,甚言思念之苦。写此词时,诗人还是个刚离开学校的二十八岁的青年,男女情长,是极自然的,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全词明快流畅,坦直朴素而富有情趣。“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似水柔情,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男儿气概,完全可以同时并存于一人的心胸。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27679.html

上一篇:名言警句 下一篇:宫词 [唐] 王建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