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njiagrave;nzhīm&ing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主簿杨修积极为曹植出谋划策争夺太子地位,使曹操感到忧虑,在曹植失败后,曹操借故杀了杨修。曹操去见杨修的父亲杨彪并问候他,杨彪说: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十分尴尬。
【典故】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后汉书杨彪传》
【释义】明指眼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用法】作宾语;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相近词】料事如神
【相反词】放马后炮
【成语示列】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茅盾《子夜》十七
【其它使用】
◎做生意,得有一双准确的眼睛,方能生财有道,所谓先见之明,见人之所不及见者也。
◎虽然这种观点确有一些先见之明,但这种说教与整个《红楼梦》以生动的形象和生活细节的逼真描绘取胜作比较,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他不愧是一位高瞻远瞩、具有先见之明的大政治家。
【拼音】jīchǐzhīzhe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苻坚率领百万大军向东晋王朝发起进攻。谢安奉命率8万大军迎战,他指挥有方,经常大胜。一次他同客人下棋,谢玄拿着前方捷报给谢安。谢安看后默不做声,下完棋后客人问谢玄得知大胜。谢安内心十分欢喜,过门槛时不觉屐齿都折断了。
【出处】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晋书谢安传》
【解释】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用法】作宾语;指人高兴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邈以山河、政清人和、取与不和、油嘴油舌、天时地利人和、张口结舌、掉三寸舌、贪多务得、口若悬河、弓影杯蛇、......
【成语示列】有客来叩门予惊喜出迎,不觉屐齿之折。明宋濂《赠别胡守中序》
【注音】jigrave;ny&angzhījiǎ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政昏乱,争权夺利的杀戮时常出现。大夫赵鞅因不满时政,兴晋阳之甲,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举兵反叛,杀入国都,驱逐了当年晋王身边的宠臣荀寅、士吉射等。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解释】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用法】作宾语;指战士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束兵秣马、典则俊雅、一码归一码、单人独马、秦琼卖马、休牛放马、文君早寡、舍身求法、目可瞻马、洋洋纚纚、......
【成语示列】殷荆州兴晋阳之甲,往与觊别,涕零。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规畿》
【拼音】leitingzhīnu
【成语故事】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想与东吴结成同盟。孙权封他为燕王,没想到公孙渊出尔反尔,杀了吴国派去的使臣。孙权听后大发雷霆之怒,准备出兵渡海讨伐公孙渊,被大将陆逊等劝止。
【典故】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释义】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用法】作宾语;指大怒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大发雷霆
【同韵词】言信行直、人情世态、降服而囚、拾掇无遗、緑酒红灯、乃我困汝、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助画方略、恭喜发财、截发剉藳、......
【英文】biganger
【示例】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兄弟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九回
【拼音】guǎnzhōngkuībào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片面看问题
【相近词】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相反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成语举例】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
【成语造句】
◎作为一名观众,对人艺这座艺术大厦中的舞台美术创作,只凭自己的直觉和感受,浮光掠影,走马看花,不免管中窥豹,顾此失彼.与其他院团的舞台一样,人艺的舞台美术创作,35年来走过来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留下了摇摇摆摆的脚印,包括单一的、概念的和人为的脚印,其创作的面还有待于大大地开阔。
【注音】yánxìnxíngguǒ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无事,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孔子认为做士要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好,士分三类:不辱君命,为国效力;孝悌兼备,乡邻模范;言信行果,千金一诺。
【典故】正直谨严,言信行果。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
【释义】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言必信,行必果
【相反词】言而无信
【同韵词】东藏西躲、昆冈之火、敲冰索火、尽其在我、死无葬身之所、淡汝浓抹、探汤蹈火、一牛九锁、一家一火、州官放火、......
【成语示列】而我中国则言信行果,仅成硁硁小人,君子弗尚也。严复《原强》
【注音】sagrave;nmǎxiūni&u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出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书武成》。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蔡沈集传引《乐记》。
【解释】指不兴战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后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归马放牛
【反义词】穷兵黩武
【押韵词】众毛攒裘、声气相求、付诸东流、撞破烟楼、公报私雠、嫉贪如仇、缓带轻裘、轩鹤冠猴、以儆效尤、黑貂之裘、......
【成语举例】虽毁戈铸戟,未拟上皇,散马休牛,载怀偃伯。南朝陈徐陵《为陈主答周主论和亲书》
【注音】qugrave;shicunx&i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贡问孔子有关为政之道。孔子说:有足够的食物与军事力量,百姓讲信义就可以。子贡问:迫不得已要去掉其中一项怎么办?孔子答道:去兵,子贡再问还要去掉其中之一怎么办?孔子道: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典故】去食,自古缘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解释】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丧失殆尽、置而不问、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夤缘求进、金相玉振、一之谓甚、千依百顺、粲花之论、按图索骏、存亡有分、......
【成语举例】《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诚信》
【注音】humingyushū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被抓去当兵,因大雨耽误了行程,只好起来造反。造反前陈胜请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在白绸子写陈胜王塞入鱼腹,半夜在古庙用竹笼罩上篝火,学狐狸叫陈胜王,为起义造势,第二天就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出处】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起事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狐鸣鱼出、狐鸣篝火、狐鸣篝中
【同韵词】呼之欲出、支床叠屋、弄粉调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白兔赤乌、稀里马虎、神情恍惚、断线珍珠、深居简出、出乎反乎、......
【成语示列】如狐鸣鱼书之类,至诈为吉兆以动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音】piāoyīnluohun
【出处】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梁书儒林传范缜》
【解释】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也指女子堕落风尘。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境
【相近词】飘茵随溷、飘茵堕溷
【押韵词】一之为甚、知难而进、不易之分、身远心近、幺弦孤韵、熊虎之任、走马之任、沈腰潘鬓、竿头日进、千随百顺、......
【成语故事】南朝梁代时期,子良与无神论者范缜在一起谈人生富贵之事,问富贵与因果的关系。范缜回答说:人生就同一树花,虽然同处于一根树枝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花瓣有随风飘到富贵人家的座垫上,也有飘到人家厕所里的,因果在起作用。
【示例】飘茵落溷事争差,狼藉高枝一朵花。今日回头声价减,可怜彩凤已随雅。清竹恬《青溪杂忆诗柬捧花生同赋》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