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导航 > 齐心协力解释

齐心协力解释

成语故事在写作的时候多少会用到,执笔作文网收集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类容,优秀的作文一定少不了优质的作文素材,希望在你看完《齐心协力解释》这篇文章后能提升自己的写作灵感!

【注音】qíxīnxiélì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新,他残暴统治引起绿林、赤眉等大型农民起义。刘秀兄弟乘机加入绿林军,他们联合下江军王常、成丹、张卬。两军合并齐心同力、锐气益壮,没几天就歼灭了王莽的精锐部队甄阜和梁丘赐。

【出处】《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尚贤》

【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共同努力

【相近词】齐心合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反义词】离心离德、貌合神离

【谜语】拔河

【邂逅语】两口子推磨;蚂蚁抬虫子

【英语】shouldertoshoulderonebesidetheother;together;eachhelpingtheother;pulltogether

【成语示列】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成语造句】

◎他还说,比赛和生产一样,靠几个人是搞不好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只要新老干部齐心协力,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重庆的事情就能办好,困难、问题也能克服和解决。

◎认识一致了,齐心协力去干,就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三十多年来,我和丈夫、儿子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共同奋斗。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扬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精神,齐心协力加快治理淮河、太湖进程。

zb258.com精选阅读

齐心戮力的故事


【拼音】qixīnluli

【成语故事】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对内实行残酷统治,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诸侯小国商的国君汤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他找到大贤人伊尹辅佐,商国实力空前强大,汤见时机成熟,君臣戮力同心,齐心合力,终于灭掉夏朝。

【典故】《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墨子尚贤》

【释义】戮:合。指同心合力。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共同努力

【近义词】齐心协力

【相反词】貌合神离

【成语举例】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狐死首丘解释


【拼音】husǐshǒuqiū

【出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狐死正丘首,仁也。《礼记檀弓上》

【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忘本或思念故乡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示例】我告诉过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成语造句】

◎姑不论"狐死首丘"是否有入土为安之意,即以文中所言,当时情况允许,屈原尸体被打捞上来后,"虽然秦兵进逼,形势危急。

借箸代筹解释


【拼音】jiegrave;zhudaich&ou

【出处】请借前箸以筹之。《史记留侯世家》

【解释】箸:筷子;筹:过去用以计算的工具,引伸为策划。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用法】作谓语;指代人出主意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执不下时,谋士鹂食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这时张良进来拜谒。刘邦问怎样才能尽快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张良见刘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画起来,指点江山。刘邦顿时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成语举例】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请自隗始解释


【注音】qǐngziwěishǐ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后,一心想振兴燕国,想招揽天下贤才为之服务,就与谋士郭隗商量计策。郭隗说:今大王想招揽贤才,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像我这样的人都能被重用,那么比我能干的人肯定会来归附的。燕昭王采纳他的意见。

【出处】王必欲致士,请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史记燕召公世家》

【解释】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用法】作谓语;比喻自愿带头

【相近词】先自隗始

【押韵词】珥金拖紫、洛阳才子、得寸思尺、叹为观止、耍笔杆子、疑心杀子、夹板医驼子、一棍子打死、未卜生死、须眉男子、......

【成语示列】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唐韩愈《与于襄阳书》

叩马而谏解释


【注音】kograve;umǎerji&an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死后,两人互相推让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文王死后,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他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出处】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史记伯夷列传》

【解释】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押韵词】铮铮铁汉、朱弦三叹、一锅面、白圭无玷、抱瓮出灌、阴疑阳战、平平泛泛、一夕千念、不择手段、半明半暗、......

【成语举例】左右众将见夷、齐叩马而谏,军士不得前进。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八回

截发留宾解释


【拼音】jiefāliubīn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范阳孝子范逵去陶侃家投宿,陶侃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陶侃发愁了,湛氏把自己的长发剪下,让儿子拿到市场上卖了换回几斛米,另外劈柱与烧草垫招待客人,范逵对他们十分敬佩。

【出处】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解释】以之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真心待客

【相近词】投辖留宾

【成语举例】只他母新宁夫人,他娘子张氏,也都有截发留宾、锉荐供马的气概。《隋唐演义》第四回

黄垆之痛解释


【拼音】huangluzhītong

【成语故事】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尚书令王戎穿着华贵的衣服,乘车经过当时有名的黄公酒垆,这是他与嵇康、阮籍他们以前经常畅饮的地方,不禁感慨万分,心中也十分悲伤,就对身后的客人说:嵇康夭折,阮籍亡故,我被俗务缠身,再也不能一起喝酒了。

【典故】王睿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释义】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用法】作宾语;指失去故友之痛

【成语举例】人总免不了有黄垆之痛。

和璧隋珠解释


【注音】hebigrave;su&izhū

【成语故事】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救蛇,蛇吐出一颗大珍珠报答他,这颗珍珠就是隋珠。

【出处】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之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解释】和壁:和氏璧,隋珠:古传说中的夜明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极名贵的东西

【相近词】奇珍异宝

【成语举例】去奇伎淫巧,损和璧隋珠,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自然波清四海,尘消九城。唐张庭珪《请勤政王崇俭约疏》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zuowensucai/1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