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精选7篇)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2023-03-07 民俗作文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精选7篇)。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写山西的民俗作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1

放暑假了,妈妈很想自己的爸爸。从妈妈怀孕到妹妹10个月大都没看爷爷了,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回老家了。看完爷爷之后,返回西安的路上,爸爸特意安排了一次短途旅行————壶口瀑布之行。

还没到那里,我就听见震天的哗哗哗的水声,到那里一看,瀑布真壮观呀,就跟愤怒的妈妈一样,咆哮着。我们听其他人说以前水一般,今天的好像特别大。我想了想,嗯,可能是前几天下大雨的缘故吧。壶口瀑布的水真大,水流地很快,响声≮≯也是震天动地。我从远处看水本身是黄色的,可是靠近一看,当水流下来溅起水花和水雾的时候就变成白色的了。为什么叫壶口瀑布呢?听说因为瀑布的上游很宽,到这里就像水壶的口一样突然收紧,从高处落下来,形成瀑布,所以叫壶口瀑布。

爸爸给我拍了很多照片,拍照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小心点!小心点!”我还骑了小毛驴,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手上拿着一根小棍,看起来就像是陕北老汉。

太快黑了,我们还要赶回西安,于是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壶口瀑布。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2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要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平时很少光顾的犄角旮旯,这一天也要特别认真地打扫干净。俗话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

吕梁地区的一些乡村,大人小孩都担着水桶,到河沟里打冰块。担回后放在阴凉处,待到夜深人静时,把冰块砸碎如拳头状大小,满院洒开。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块大冰,意喻银子满院,人丁兴旺。

山西一些山庄小村,老人们要到泉里打水,称为“ 净水” 。传统礼俗,一般用酒祭祀神灵。山区贫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区也开始用酒祭祀,但老人们依然习惯水酒兼用。

尤为隆重。天地神的宫寝设在院里,靠近正面上方,摆一张长桌,四周围以特别的幔帐。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俗称天地爷。天地和合,万物生焉。民间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灵。如果是特别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条桌外面搭成彩棚,饰以松枝柏叶。香筒蜡台较讲究,香炉习惯用木斗盛黍米来充当。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黄色纸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贴“满斗焚香”斗方。这种习俗,应该属于一种五谷丰收以后的感激之举。天地神位前面,还要铺设毡毯,因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进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陈设,反映着一家的兴与衰,当然布置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紧挨锅台,进门就能看到,成了室内的一种重要陈设。还因为灶君神像一贴就是一年,不断受到烟熏气蒸,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细心者,要用秸秆及五色彩纸,扎成一座宫殿形外罩,配以能够活动的门。平时关闭双门,敬香、奠酒时才打开双门。对于其他诸神,民间都要擦洗香炉,换上新的砂子,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简单。

接下来便是邀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一般是在一个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分两种,一种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平时灵牌装在金匣内,这一天要从套匣内取出陈列;另一种是用白麻纸做成,用尺许长八寸宽麻纸,折叠成方筒状,每面二寸宽,正面贴红纸三寸许,祖先名讳书于其上的如“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称为“亡疏”,也有的折成灵牌式样,写法同上(古礼丧父曰考,丧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杆上,插在斗方内供奉。有的地方讲究有灵位者不再写“亡疏”,也有的地方是灵牌与亡疏同时祭供。有些大户人家传统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写“亡疏”,讲究“先神后祖”。多数老百姓要请人写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将这些工作准备完毕。

这一天,要垒旺火,扎草把,糊灯笼。灯笼分大灯、小灯两种。大灯悬挂于大门外,做工精细。有玻璃宫灯、纱灯,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各类彩灯。一般讲究成双配对,齐呈吉祥。一些讲究的人家也习惯在天地神位前点大灯,甚至还配有十分精美的灯架。小灯摆在院内各神位前,一般用圆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红绿纸糊筒,高三寸上下,灯烛置放其中,俗称“灯碗碗”。大年下的灯,见地方就摆。土地、井台、畜圈、鸡窝、厕所、窗台,到处是灯火通明。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物叫作年(亦说九头雉鸡),经常糟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物非常害怕红颜色和火光,望见就慌忙逃走。于是人类在过年时就点旺火、捆草把、糊灯笼。今天,旺火、草把、灯笼都已经转化成了热烈欢乐的象征。

这一天,要贴对联,贴字楼,贴门神。贴对联时,民间特别讲究倒贴“福”字,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头朝下。因为“倒”与“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进门的方位。春节这一天拜年时,一进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楼,亦称挂签,属于春节大门上的喜庆装饰,用五色彩纸染成,方形,下配马饰型穗子,共五张,中间一块为太阳图案,其余四张写“喜迎春节”等吉祥语,一字并排,贴在门楣。门神,多为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也有神荼与郁垒,还有的人家是在门上贴钟馗像。春联、字楼、门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驱邪,今天同样转化为吉祥的象征物了。旧俗贴上春联、字楼、门神以后,就象征已经过年了。人与人见了面,只能祝福,忌讳反目。债主要停止向欠债者索要。风俗所至,民间习惯早些将这些吉祥物贴出去。

这一天,门上要悬挂松枝柏叶,凡是忌讳在腊月二十四贴年画的地方,这一天就将年画贴出来,室内室外一派崭新的气象。

这一天,每顿饭都要敬神敬祖。饭前,要鸣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阵炮,并焚香、敬纸,习惯称为“安神”,犹如人间宴会以前发散请柬,邀请天地诸神。俗语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山西多数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习惯单独迎请0。雁北乡村在初更时分,要在门外焚烧五色彩纸,称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贵客的姿势,称为“请0”。

安神炮响过,一般不再上街行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些“钱”。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莲子、红枣、花生、柿子等等。莲为连生贵子、枣意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为“是子”。今天,已经成了一种鼓励大家多吃饺子的娱乐行为了。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除夕,人们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意在睡梦中度过最后时刻。青年人情绪活跃,更不睡觉了。家庭主妇则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玩耍,或闲谈。目前绝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娱节目。这种不睡觉活动,民间习惯称为“熬年”。

除夕,民间习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条,取意长命百岁。午夜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敲响十二点,便迎来了最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贺活动便开始了。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3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xx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4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我的家乡就在山西。

山西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尤其以面食最具代表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追溯其名字,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面食名称多种多样,因时因地而异,面食众多的名称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其中刀削面名扬海内外,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培面、四川的担担面,统称为五大面食食品,享有盛誉。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状和柳叶差不多,吃到口中外滑内筋,软而不粘,很有弹性,越嚼越香,深受喜爱面食者欢迎。吃面前,还能参观厨师高超的削面技术,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真可谓一举两得!

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美味的调料,再滴点山西老陈醋,简直十里飘香!

有人曾说过:“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确实,山西作为面食之乡,对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我为我的家乡——山西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也诚挚地邀请各地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做客,来品尝家乡的美食,来感受山西人民的热情好客!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5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6

山西大部门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整理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民间称一餐饭叫一整理饭。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物加餐称为犒晌,老庶民也叫搬的吃。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温暖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喝酒助兴。上菜家贫者二凉一热、四凉一热、四凉四热;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席、双十席,上火锅。主人暖酒后,双手执壶为客斟满酒,叫做茶七饭八酒十分。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先来。主人举杯劝酒,客人轻抿一点,以示礼貌。席间主人频频指点、调换菜盘位置,热情劝饭。客人要讲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连续大吃会被视为没风水,少礼失教。酒未喝完毫不吃饭。过去中食为白馍、饺子、油糕。馍馍搁盘子里端上,放在客人眼前。客人吃好后把筷子搁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饱了。饭后以茶相待。

写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7

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

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山西风俗作文山西风俗作文。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

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

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xx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山西,我祖祖辈辈的故乡,山西有好多的名胜古迹和民俗习惯可谓魅力山西。

山西,山美,水美,人更美!

扩展阅读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集锦6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写好作文一定要专注要心无旁骛,写好作文的前提是什么?你也许需要"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这样的内容,希望本文内容能给您提供帮助!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1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 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日常用品中,一种典型的刺绣作品是枕头,有的设计成两只虎头、一只人脸虎头、一只鱼尾虎头或一只青蛙。现在,刺绣更广泛地作在垫子、鞋垫、钱包和旅游纪念品。用于典礼的刺绣作品主要有挂在庙宇上的垂帘和殉葬衣服。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山西民风民俗的作文(六篇)

2.2015关于山西民风民俗的作文(5篇)

3.山西春节习俗 山西过年的习俗

4.山西民风民俗作文范文500字

5.山西的春节习俗初中作文

6.2017年山西的春节习俗作文

7.山西的民风民俗初中作文

8.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9.山西风俗作文

10.山西的民风民俗小学生作文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2

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

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山西风俗作文山西风俗作文。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

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

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二等。20xx年,“中国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柳林县孟门镇隆重举行,与百名民俗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山西,我祖祖辈辈的故乡,山西有好多的名胜古迹和民俗习惯可谓魅力山西。

山西,山美,水美,人更美!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3

山西从北往南,地杰人灵,民风古朴,民俗各异,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怎可一语而概之?只是择段讲来,大家开心一笑吧。

讲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历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的不得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尧这个老头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虽然让他白捡了两个美女,却不给女儿一点陪嫁,就打发女儿去了他家,更不用说给他个一官半职了;而是让他继续在历山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舜心里并没有什么不乐意,还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继续过种地的苦日子。但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娥皇、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生于皇家,高贵无比,却并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争过大、小外,还是贤慧的很,两人一过门,就脱掉皇家冠服、换上农家布衣,二话没说,就和他一道下地干活、操持家务了,更了不起的是,她们还关心民间疾苦,平时平易近人,急时扶危济困,几年过去后,两人脸晒黑了、手变粗了,和一般农家妇女没什么两样了,此时的舜,在两位妻子的帮助下,把他“承包”的历山治理的井井有条,已成了河西当地冒尖的富裕户、模范户。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两位妻子致富后不忘乡亲,经常帮助周围百姓,就连当时死活看不上舜的家里人也和他们搞好了关系,使舜的声望直线上升,河东的人都愿意迁移到河西居住,这时候尧看时机到了,于是就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还把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讲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习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4

放暑假了,妈妈很想自己的爸爸。从妈妈怀孕到妹妹10个月大都没看爷爷了,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回老家了。看完爷爷之后,返回西安的路上,爸爸特意安排了一次短途旅行————壶口瀑布之行。

还没到那里,我就听见震天的哗哗哗的水声,到那里一看,瀑布真壮观呀,就跟愤怒的妈妈一样,咆哮着。我们听其他人说以前水一般,今天的好像特别大。我想了想,嗯,可能是前几天下大雨的缘故吧。壶口瀑布的水真大,水流地很快,响声≮≯也是震天动地。我从远处看水本身是黄色的,可是靠近一看,当水流下来溅起水花和水雾的时候就变成白色的了。为什么叫壶口瀑布呢?听说因为瀑布的上游很宽,到这里就像水壶的口一样突然收紧,从高处落下来,形成瀑布,所以叫壶口瀑布。

爸爸给我拍了很多照片,拍照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小心点!小心点!”我还骑了小毛驴,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手上拿着一根小棍,看起来就像是陕北老汉。

太快黑了,我们还要赶回西安,于是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壶口瀑布。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5

在山西农村,建筑房舍很讲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为定格,主房、偏房、院门、厕所各有定位,不可错乱,否则不吉。其中,特别忌讳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杀人不用刀,兆家败人亡。

在建房之时,门的设置属于“立门户”的大事,在建筑中是甚为重要的。院门被视为人的脸面一样是家庭的脸面,“立门户”甚至成了成家立业的代称,所以禁忌也最多。对于一个院落来说,一般以向东的院门为善,向西的称阴门,除非万不得以一般不开西门,否则必须在门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对的墙壁上镶块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当”之类的字样,以避邪风鬼魅的骚扰。院门直对家门和窗户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对的门额窗额装镜子破解。此外,一般农舍院门之内也必有断壁墙以挡之。在晋南俗传“北高不算高,南高压断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么就要在中间的房屋顶上多筑一砖高,或修筑一个小小的类似庙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

居高不让者,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势,以势压人,据说会压了别人的运气和吉利,甚至风水。大病小灾都会归因于此。这种情况在农村会导致邻里纠纷,甚至会结下世代怨仇。厕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头上安茅房”之说,排水沟也不能通过别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对别人的家门。邻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认为是污水、憨水,影响自家运气。此外,房屋顶上如修建吉兽猛兽者,也不能让脊瞰吻兽张开大嘴面对人家,有吃掉别人之嫌。这类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庄中更为多见,不仅具有巫术色彩,更有一些旧时代礼法的阴影。

关于山西的民俗作文 篇6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我的家乡就在山西。

山西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尤其以面食最具代表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追溯其名字,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面食名称多种多样,因时因地而异,面食众多的名称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其中刀削面名扬海内外,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培面、四川的担担面,统称为五大面食食品,享有盛誉。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状和柳叶差不多,吃到口中外滑内筋,软而不粘,很有弹性,越嚼越香,深受喜爱面食者欢迎。吃面前,还能参观厨师高超的削面技术,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真可谓一举两得!

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美味的调料,再滴点山西老陈醋,简直十里飘香!

有人曾说过:“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确实,山西作为面食之乡,对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我为我的家乡——山西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也诚挚地邀请各地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做客,来品尝家乡的美食,来感受山西人民的热情好客!

关于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700字精选7篇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很多人都经历过写心得体会这样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关于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700字精选7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1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戴,不一样的食品,不一样的民居......糊口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硕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江西也有着与这边不一样的过节风俗!

我们过节吃的年夜饭是用自家种的大米做的,丰满粒大。我们还要吃饺子、汤圆,用意是团团聚圆;饺子里会放少许糖,用意是这一年的日子过得甜蜜;还有一种“长寿果”,大多是给白叟吃的,是在饺子里放些花生,用意是健康长寿。我们还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饺子包的像元宝,名叫“金针穿元宝”。

过年时我们还要贴对联、贴年画、拜祖先、敲锣打鼓......但最开心的仍是我们这些晚辈了,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渡过一岁,也表示了长辈们对晚辈新一年的祝福。我们还要到亲戚家拜年,不外,我们要送礼物,都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临走时,主人便会掏出自家大桔,意在互赠吉利。

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程序中、在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中、在人们吃年夜饭的快乐中渐行渐远。这也显著地展示了中国文化风俗的魅力!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2

假如,你看过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看过了气魄磅礴的万里长城;看过了历史悠久的故宫;看过了浓妆淡抹的西湖;看过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么你来江西浏览一番吧。既然来到江西,你就应该去庐山浏览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东方时,庐山像刚刚苏醒的奼女,被晨雾笼罩着。在这时上山,你准会有一种飘飘欲仙,腾云跨风的感觉。晨雾中的庐山像是人间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楼。记得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这样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云雾以瞬息万变著名全国,瞧,刚刚仍是仙女舞动的飘带,现在又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会儿又变成巨大无比的天幕;一会儿又变成疾驰的骏马;一会儿又变成琼枝玉树、粉妆玉砌的天堂……

江西还有良多特产。如:庐山云雾茶、景德镇陶瓷、会昌大果金桔、玉山罗纹砚等。庐山云雾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是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高档产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语,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黄山有“四绝”,而庐山云雾茶有“六绝”: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美味甘。还有那狗轱脑茶,是江西贵重名茶之一。此茶的特点与其它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平均,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笼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心脾,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有不同凡响、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有令人着迷、感人肺腑的民间传说;还有味道独特,令人回味无限的民间小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赶紧来这里亲自体验一下吧。你不来会终生遗憾,来了会终生难忘的哦!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3

陕西与出产习俗相关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赛会等流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仲春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

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良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

在敦崇伦常、辑穆乡里、正视姻亲方面的习俗也比较多。对骨肉至亲,除元旦合家拜尊长、拜弟史、叔拜嫂,大年节合家守岁,对童稚有“压岁钱”外,出嫁女儿、女婿、外甥、外甥对母家、岳家、外氏逢春节、麦熟、忙罢、中秋要拜年,“看麦熟”“看忙罢”“送节”;母家、岳家、外氏则对女儿、女婿、外甥逢灯节、暑夏、端午、重阳要“送灯”“探夏”“送节”“送糕”!另外在辑穆乡里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善里亲邻”的风习。春节时,家拜之后就是出拜、相互邀约饮宴。《咸宁县说》;“元旦,士大夫风兴吉服拜祖先毕,以次拜父史,出拜师长、新族;齐民亦然。”

此外,关中地区,新婚后还有“新婚妇拜户”的习俗。

健康卫生体裁流动习俗方面,尾月二十三祭灶后要“扫舍”、迎接新春,各地很普遍。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流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妇女适时外出流动,以增进健康,各地也多类同。冬尽春至,少年士女、全民分别以各种名目、形式作体裁流动,以娱悦身心,增进健康,且各有特色。

岁时节令中,慰孤,施舍和开展公益流动的习俗也有许多。如清明节的拜扫孤坟、无主坟。逢节舍饭,各地也比较多。

跟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省内外、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人们精神糊口的需要,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历史人物以至域外人物也逐步进入民俗糊口,以至于专门立会,进行追念。其中如:

①追念女娲氏“炼石补天”的“补天补地”,就很普遍,且产生较早。

②仲春二日是药王庙大会:《西乡县志》记述说:“仲春二日高坪寺药王大会,男女毕至,踏青选胜,采野菜供食”。其他如耀县药王山等地都有此会,传说仲春二日是孙思邈生日。

③清明寒食扫墓,除注入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外,也扫军墓。

④端午节,吃棕子,赛龙舟,饮雄黄酒,除前者注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后者因有了“白蛇娘娘和许官人”的《白蛇传》故事,更加印证了饮雄黄酒祛邪避灾的效应,而使这一习俗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地方端午节竞渡,也极强烈热闹。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4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发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投汩罗江而死的贤臣屈原,便划船追赶挽救,追至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踪影,人们借划龙舟来驱披发江中的鱼虾,从免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之后每一年农历蒲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这一流动。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广泛的习俗,也是节日中央不可少的事儿。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食物。到了唐代,包粽子用的米以“白莹如玉”,粽子的外形泛起了锥形、芙形。宋朝,吃粽子已经很普遍了。元、明时期,粽子包裹材料已从菰叶变为箸叶,后来又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有豆沙、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丰硕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初,中国庶民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

再来说说香囊吧。端千节时,小孩都有佩戴香囊的习惯,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外形,再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你还知道哪些端千节的习俗呢?和我一起交流吧!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确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随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好比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大年节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聚饭的条件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但愿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朴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由于洗脸水相称去金银财宝,如果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需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景象形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良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假如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6

我:“外婆,你是贵州人,你能说一下你们苗族人在过年时一般会做些什么吗?”

外婆:“我们啊,过年一定要大翦灭,表示把霉运扫掉,然后要贴对联啊,贴门神啊什么的,说大吉大利,还有,以前外婆还没和你外公结婚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家里摆上桃花,这里的人都说,独身只身的人过年插上桃花来年可以走桃花运呢!”

我:“是吗,外婆,你们那儿的习惯好特别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干什么,或者不能干什么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团聚饭,然后那个,似乎是鱼只能吃一半,还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说什么年年有余。”

我:“外婆,我在手机上查似乎还有说团聚饭吃好小孩子还要提着灯笼去大街上唱什么歌呢!”

外婆:“哦,这个都是以前的习俗,现在基本上都没了,由于贵州已经开发了,所以基本上很少会有人那样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干些什么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亲戚拜年,对了,初一绝对不可以洗头洗澡扫地,初二才能洗头洗澡扫地。”

我:“外婆,为什么啊,为什么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由于,都说初一是命运运限,初二扫霉气,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温州又有什么很特别的民风民俗吗?”

外婆:“这我倒不太清晰,你外公应该知道,不外大概我仍是知道一点点,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头,由于温州话谐音‘余,裕’,吃芋头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头。”

我:“外婆,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外婆:“温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开门炮,关门炮,然后都会在大年初一领红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晰了!”

我:“哦,谢谢外婆啦,吃饭去喽!”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寿昌是个千年古镇,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舞龙灯,这是家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流动。

吃过晚饭,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聚在镇政府门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隐士海,摩肩相继。有的手拿气球,有的高举荧光棒,翘首以盼,等待起灯。镇里锣鼓喧天,一颗颗烟花接连不中断地飞上天空,又啪的一声”在深蓝的天幕中炸开。有的像一颗流星,有的像张开的笑容,有的像天女披发花,把夜晚的天空点缀得比白天还要亮堂。

跟着一阵阵鞭炮声,龙”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上的群众欢呼雀跃起来,耳边不时传来:来了、来了,龙来了!”不一会儿,五条龙披着五种色彩的龙袍有序地从镇里向我们慢慢地飞过来,威武的龙头神气地高仰着。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和礼花,整个小镇都沉醉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跟跟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寿中操场观看舞龙表演。五龙献瑞”开始了,五条彩色的龙披着闪亮的鳞片在台上摇头摆尾。先是单龙戏珠,五个耍龙珠的叔叔高举龙珠,时而往右耍,时而往左耍,龙头紧随着龙珠,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过了一会儿,几条龙开始环绕纠缠在一起,一下双龙戏珠,一下三龙争霸,一下四龙归海,一下五龙拜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为出色的是中间的一条巨龙一柱擎天,另外四条龙在它四周盘旋围绕,只见巨龙左右扭动,上下翻舞,龙头追龙尾,龙尾追龙头,真的是感觉龙在腾云跨风呢!

听爸爸说龙象征着吉利、喜庆、团结、进取、起飞,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如龙飞天。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精选6篇)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写作训练中有一项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篇1)

如果你看过安阳市春节民俗展览会的话,你就会知道那儿有()多热闹,人们脚尖儿贴脚跟儿,把市图书馆广场挤得水泄不通。

乐点一:糖画惹人爱

糖画是用白糖、红糖搅拌,放进铁锅中文火慢熬,一直到能牵出细细的糖丝,就可以“画”画了。民间糖画艺人一边用勺子在大理石石板“画”,一边解说“画”画的时候不能断断续续,要一气呵成。只见艺人手握盛了糖稀的勺子,挥几笔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蛇”,再挥几笔绘成一条飞舞的“龙”。最为好看的就是“宫灯”了。我看得很入迷......一扭头,老爸不见了。我钻出人群疯狂地寻找老爸,大概你不知道我找老爸要干什么吧?没事,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我想你也会抵挡不了诱惑的。找了一会儿没结果,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正要转身再找的时候,忽然看见老爸就立在我旁边,一脸坏笑。我“押”着老爸,要老爸给我买一个糖蛇。老爸经不住我死缠烂打,答应给我买一个糖蛇。噢—耶!

乐点二:梨糕糖功效多。

啊哈!你猜我又看到什么啊?梨香十足的梨糕糖!梨糕糖是用梨、姜、白芝麻、白糖文火煮成的。然后拉成条状、用模具分割成小方块,冷却即好。老远就能闻见香味。梨糕糖不仅味美,而且功效多,有清热、化痰、止咳、败火等功效。老爸是个健康主义者,一听有这么多的功效,赶快买了一包儿尝尝。我放一颗梨糕糖到嘴里,立刻清香四溢,啊不!是梨香四溢。刚刚做好的梨糕糖温温的,略微有点软,不粘牙,果然有香梨的味道。老爸也在品味,停了好大一会才说:“白糖的甜、姜的辣、梨的香,确实不错哦!”

乐点三:贴剪纸过吉祥年。

内黄的剪纸在全国闻名。你看那花花绿绿的窗花、各式各样的剪纸,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你看,这里有一些庆祝新年的蛇剪纸,上面“写”着“蛇年好运”、“金蛇狂舞”之类的喜庆语。

民俗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内黄的扒糕、烧灌肠、煎血,滑县的木版年画,内蒙古的羊肉串、马奶酒......还有民俗表演、猜灯谜......尽享节日文化盛宴!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民俗乐、吉祥年”。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篇2)

“你们去河边把我们家的牛、猪、鸡、鸭……给带回来。”说完,把一个笼子和两条绳子交给了我们,我就拿了一条绳子,心想:“真刺激,我还是第一次去赶牛呢!肯定很好玩。”这样我就和表哥高高兴兴地上了路,一路上我们还看见许多小朋友也跟我们一样,去要他们家的牛、猪、鸡、鸭。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河边,我一看河边什么动物都没有,更没见爸爸所说的牛、猪、鸡、鸭……只见河边只有一块块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石头,我就问表哥:“我们家的牛、猪、鸡、鸭……在哪?”表哥指着河边的石头说:“在那里呢。”接着说:“走,一起去把石头装进笼子里,这就是我们要的鸡、鸭、牛、猪等。”我不懈地问表哥:“这些是石头呀!怎么是家禽呢?如果把它装进笼子里呢?等真的牛、猪、鸡、鸭来了怎么办呀?”表哥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跟我说:“因为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风俗,这些石头代表了牛、猪、鸡、鸭……每年年三十的早上,这里的人们都会到河边来把它们拿回家,先放在门外,到了晚上12点放完鞭炮后才能拿进门放在家里,表示来年家禽兴旺、有吃有财的意思。”我一听,这才明白。我心想:既然是这样,我就多拿几块石头回家,我们家明年就家禽兴旺,有多多的牛、猪、鸡、鸭等。于是,我就和表哥选了几块石头装进笼子里,又用绳子绑了几块石头,就高高兴兴的拿回了家。

你们说,这样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篇3)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非常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民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民俗与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过年民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篇4)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与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这日的其他习俗主要有送穷,开市贸易,南方在这日祭财神。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篇5)

过年了,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过年,好热闹,有贴春联、有放鞭炮……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现在过年要贴春联,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妖怪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篇6)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规矩”也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在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我大喊道:“贴错了,贴错了。你把它贴反啦!”爸爸不紧不慢的回答道:“没贴错。”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却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着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如此,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呀?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原来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来源于年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串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有了放炮,穿红衣,贴春联的方法驱赶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了,直到今日。我听完爸爸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原来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问爸爸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中的晦气,这是好兆头呀!

这就是我家乡热闹的春节。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系列5篇


作文5000网主题阅读推荐:“春节民俗的作文”。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春节。我们一家到紫荆山公园旁边的人民大会堂广场去看万人大巡游。

一进广场,只见广场周围挂着许多大红灯笼。正前方有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盛世闹春”几个大字,到处洋溢着春节的气味。广场上人隐士海,他们是来自郑州市各个市,区的表演步队。有高跷、旱船、盘鼓、舞龙、舞狮、秧歌、技击表演……看的我目眩缭乱。表演开始了了,只听“咚”的一声,五彩的烟花在太空中绽放,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彩带随风飘舞。这时,各个表演队开始通过主席台表演,那场面真是壮观。

最使我难忘的是舞龙。只见两条神气活现的龙在抢一个珠子,真是“双龙戏珠”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快、时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应接不暇。

还有非常可爱的大头娃娃。有西天取经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还有可爱的猪八戒背媳妇。他们一摇一摆地走着,胖胖的大脸,看上去真可爱。我都想试一试呢。

跟着“咚咚咚”的鼓声,几头活泼可爱的狮子闪亮登场了。他们摇头摆尾的,最后还吐出了贺岁的对联。

春节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 篇2

我家春节最隆重的时刻就是包饺子,全家坐在一起,边包着饺子边谈着话,那叫一个其乐融融。

准备好猪肉、韭菜和芹菜,猪肉剁碎,韭菜切段,芹菜切碎,制成饺子馅,面皮包起来就大功告成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光是剁馅就够磨人的了,开始的时候感觉还挺兴奋的,但是越剁越没意思。有一次,一不小心,差点剁到我手指!吓得我冷汗都冒出来了,随后脊背一直发凉,只好打起精神来认真剁,还要注意力道和饺子馅的松紧程度,真是太难了!

经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后,终于剁好了,开始包饺子了!本以为能好好松一口气时,现实又狠狠地打了我的脸。面前“饺子皮山”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包完呀!转身看见一旁的妈妈已经开始包了,我也不甘示弱,抓起饺皮就开始包了起来。

我有模有样地拿起饺子皮,挑起了一大块馅就扔到了饺子皮上,一只手沾了点水,按在饺子皮的边缘,将两边一合,突然饺子皮因为起负荷而散开了,没办法,从哪摔倒就从哪爬起来吧!经历了一连好几个饺子的教训,我也渐渐掌握了技巧。先将一个饺子皮平摊在手掌中间,再放上一些馅,千万要注意不能放太多,不然又会造成刚才的局面。就这样一个一个饱满的饺子“横空出世”了!

饺子上桌了,吃着又香又辣的饺子,不由想起来饺子的创始人张仲景,没有他的发明创造,可能就无法度过一个快乐的春节了!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 篇3

你见过“跑灯”吗?这是我老家井陉县灯会的民俗活动,灯笼像扇子合上的样子,下面有一个木棍,然后在灯笼上画上画,把里面的蜡烛点上,前面有一个人先领着走一段,然后再跑,如果蜡烛灭了,就算输了。

这是春节的一天晚上,村里举行跑灯比赛。我哥哥张震和两个赛手举着跑灯准备出发,他的灯笼是玉米图案的。这时周围来了许多人,老太太、老爷爷和小孩们喊着“加油!”我哥哥有些紧张,一会儿站着,一会儿又蹲着,我跟哥哥说:“只要前进,不管灭不灭,都要走。”

“预备——开始!”哥哥猛地冲出去,蜡烛差点灭了,他跑得很快,大家都喊着加油……他们拐过路口不见了。大家兴奋地议论着,有人说:“谁会是第一呢?”有的说:“希望我家孩子是第一。”……

过了好半天,只见他们跑回来了,哥哥跑在最前面,面带笑容。他跑到终点,大家都围着我哥哥,高高举起了灯笼,我心里高兴而自豪。

别人都说:“张震赢了,恭喜恭喜!”我哥哥得了第一名,我和哥哥都得了奖品。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 篇4

春节的民俗民风有很多:挂灯笼,守岁,放鞭炮等等当然这是很常见的家家都会做,我家也不例外。

在过年中当然少不了放鞭炮,既然要放鞭炮,当然要清楚放鞭炮的由来了——传说在除夕夜里有一只魔兽叫“年”。它一去哪里哪里就会变成废墟,并吞食牲畜,伤害人类。那年兽长期生活在海中只有除夕的时候才会上岸,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会跑到深山中。但是一年的除夕年兽又来了大家便慌慌张张的跑向深山却有一位老人独自在家中。当年兽来临的时候,突然一声炸响,年兽便不敢向前了。老人开了门,自己身穿红色的衣服哈哈大笑起来,结果年兽就被赶走了,那位老人留下了三件驱赶年兽的法宝鞭炮就是其中的一件。到现在人们一直都再用这一种方法。

知道了放鞭炮的由来,现在也了解一下鞭炮的品种了吧!现在的鞭炮的品种有很多有:“金雕”,“黑豹”,“大熊猫”,“小陀螺”,“冲天炮”,“轰天雷”等等。

虽然放鞭炮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但是玩一种东西也要有一个度不然就会适得其反,鞭炮爆炸产生的有气体,对环境有害造成空气污染。这样你一个人玩的开心而让大家呼吸的空气不再清新好吗?所以玩鞭炮一定要有一个度。

放鞭炮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不限制的放鞭炮。

写春节的民俗的作文 篇5

“你们去河边把我们家的牛、猪、鸡、鸭……给带回来。”说完,把一个笼子和两条绳子交给了我们,我就拿了一条绳子,心想:“真刺激,我还是第一次去赶牛呢!肯定很好玩。”这样我就和表哥高高兴兴地上了路,一路上我们还看见许多小朋友也跟我们一样,去要他们家的牛、猪、鸡、鸭。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河边,我一看河边什么动物都没有,更没见爸爸所说的牛、猪、鸡、鸭……只见河边只有一块块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石头,我就问表哥:“我们家的牛、猪、鸡、鸭……在哪?”表哥指着河边的石头说:“在那里呢。”接着说:“走,一起去把石头装进笼子里,这就是我们要的鸡、鸭、牛、猪等。”我不懈地问表哥:“这些是石头呀!怎么是家禽呢?如果把它装进笼子里呢?等真的牛、猪、鸡、鸭来了怎么办呀?”表哥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跟我说:“因为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风俗,这些石头代表了牛、猪、鸡、鸭……每年年三十的早上,这里的人们都会到河边来把它们拿回家,先放在门外,到了晚上12点放完鞭炮后才能拿进门放在家里,表示来年家禽兴旺、有吃有财的意思。”我一听,这才明白。我心想:既然是这样,我就多拿几块石头回家,我们家明年就家禽兴旺,有多多的牛、猪、鸡、鸭等。于是,我就和表哥选了几块石头装进笼子里,又用绳子绑了几块石头,就高高兴兴的拿回了家。

你们说,这样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山西特产作文精选8篇


作文5000网主题阅读推荐:“特产作文”。

写好优秀的作文是我们的学校必备,坚持写作文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力,将作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有素材可写。写好作文有没有什么小绝招?以下为作文5000网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山西特产作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山西特产作文【篇1】

我的家乡在山西太原,那是一个风景柔美,历史悠久的地方。我们家乡富有丰硕的人文地舆,不管是食品、名胜古迹,还有几个世界文化遗产,如:平遥古城、五台山等等。我以我的家乡为傲!糊口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糊口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由于我们家人口比较多,过年的时候都非常热闹。腊八节过后,我们就忙着预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我们老家有一段谚语:“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旬日包饺子。”因为我们是北方人特别喜欢吃饺子。大年节的下战书,一大家子人就为年夜饭忙活起来了。先把面活好再醒上。这样的面吃起来才筋道。

妈妈和奶奶动作都非常娴熟,擀面皮、包馅儿、捏得牢牢得,动作连贯如一,包出来的饺子精美、丰满,好似一个工艺品,让人都舍不得吃。我在旁边看到手痒痒,在我的`苦苦请求下,妈妈才让我动手。我按图索骥,学着妈妈的动作:把馅放在面皮里,把边捏得牢牢的。啊哈!我人生中自己动手包的第一个饺子出炉啦!不外就是外型比较丢脸,瘪瘪的。我不但没有灰心,一个个做,但仍是始终如一。我抛却了,仍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我的家乡也有良多美食。过油肉、火锅、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等等。看着都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

杏花村汾酒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限,;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收留、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

每次我都要吃得撑了,才罢休。山西风情需要慢慢领略,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赏识美景,品尝美食!

山西特产作文【篇2】

稷山县是一个名副实在的枣乡,这里盛产多种大枣。要问稷山什么枣最好吃,首当其冲的就是稷山板枣了。

固然板枣的个头不大,但作用可不小,可以补血、滋脾养肝呢!对人体有百益而无一害,加工成蜜枣后,味道更是无与伦比呀!板枣呈长圆形,核小肉厚,久放不干,嚼起来又甜又劲道。制成的蜜枣光彩黄亮,花纹清楚,个头整洁,吃起来清香味甜,营养价值非常高,远销海内外。

板枣乃山西省七大名枣之首,古时候,一直被历朝历代封为贡枣。据传说,板枣源于山东。当时运城有一个叫段成己的官,老家在山东,他特别爱吃家乡的金丝小枣,于是就从老家运了一车来,他把吃完后的枣核种在土里,因为运城独特的水土、气候,枣核便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稷山板枣便由此而来。普陀佛茶是舟山的传统特产之一,生长在“海天佛国”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顶山而得名。普陀佛茶仿江苏碧螺春之形,其形状紧细卷曲呈螺状形,光彩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味醇平淡,爽口宜人,沁入心脾,尤其是喝第二开,更是茶香浓烈,滋甘味美,大有“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之感。普陀佛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记载,经当地山僧和居民精心培植,遂以其独特的风味而享有盛名。据史籍记载,普陀佛茶不仅有清心提神之功能,且可以治病。《普陀山志》云:雨前采制的佛茶,用当地泉水冲饮,可治肺痈、血痢。

普陀区野生水仙花资源丰硕,历史悠久,早在南宋就有文字记载。七十年代,由野生移植人工栽培,以其球大、花多、香气浓,赢得花卉行家们好评,1981年正式被命名为普陀水仙,和漳州水仙、崇明水仙并列为我国三大最佳水仙品种之一。普陀水仙为舟山市市花。普陀水仙盆景的方式有水养和土栽两种。水养盆景又有雕刻和不雕刻之分。雕刻造型的水仙盆景,株势较矮,花色淡雅,花叶卷曲,千姿百态,其根、茎、叶、花均有观赏价值。不雕刻的水仙盆景,只要把握下水季节,留意控制温度,也可构成疏密有致、绿叶挺秀、富有诗情画意的盆景。土栽盆景与水养盆景风味各异具有叶色更翠、花姿更秀、香气更浓、花期更长的特点。

山西特产作文【篇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是一方的人也同时创造着一方的水土,一方的特产。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人,陕西的特产也是特别的多!

单从吃的上来说,山西有名的刀削面,让人想起来就忍不住流口水!我二舅家就开着一家山西刀削面馆,每次去二舅家的时候,总不忘记让二舅给做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感觉一碗面吃饱之后,所有的烦恼都不见!

当然,山西比较出名的还有醋,都说山西人爱吃醋,山西的姑娘吃了醋之后,不止长的漂亮,还更加的善良大方!

此外,山西还有大红枣,到了秋天的时候,如果你有幸来到山西的农村,你会发现有好多好多的大红枣,那你一次性吃个够!

同时,山西的特产还有一首歌,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

柳林的碗托,也是特别的出名,还有陕西的凉粉,和柳林的碗托,是在盛夏季节里,一道特别出名的美食!

每当想起这些东西的时候,自己哪怕吃的饱饱的,都还忍不住流口水!

山西的特产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当然,山西不仅特产多,山西的人民更加的热情好客。

如果你有幸来山西做客的话,山西的人民一定会热情欢迎,并且也会带你吃遍山西的特产。

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呢?你的家乡又有什么特产呢?

是不是也和我的家乡山西一样,有好多的特产呢?

山西特产作文【篇4】

大家好!我来自山西.一提到山西.不得不说说山西的醋和煤.被称为煤乡的山西.名不虚传--煤产量居全国第一.山西已经建起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轩岗等七个大型矿务局和霍州中型矿务局以及东山、荫营、小峪、王坪、寨沟、固庄、南庄等八个小统配矿务局,此外还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露天煤矿。起储量之大.足以看出.说起醋,我得多说:明清以来,山西便以醋名扬国内外,成为当时山西的一大支柱工业。上千年的历史积淀,不仅使山西形成了深挚的“醋文化”,而且制醋作坊遍地开花,延绵至今山西仍有制醋企业1100多家,年产量2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居全国之首,其中老陈醋年产量15万吨。拥有辉煌历史的山西老陈醋在中国醋业一骑绝尘。

山西醋的历史有几千年了,到了盛唐、宋时期,“美和居”老陈醋就已名扬中外,特别是“益源庆”老陈醋已成为宫廷用品。“东湖”老陈醋作为山西醋的正宗代表,因为历史的原因,它的起步较慢,实在它是为了保持原有的传统工艺。近年来,“东湖”老陈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可谓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东湖”牌真是变化太大了,很有但愿,枢纽在于它继续了传统的经验。但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醋的山西陈醋始终比不上镇江香醋。有人将山西老陈醋比作一个没落的贵族,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山西老陈醋被磕碰地只剩下了“历史”和“酸楚”。今年5月份就有全国醋业老大镇江恒顺香醋团体携巨款北上大规模收购山西醋厂。

山西省酿醋协会一位负责人说:多少年来,山西一直有两个瓶子,一个酒瓶子,一个醋瓶子。如今镇江对山西的醋瓶子提出了公然的挑战,政府是应该对此有一个大动作的时候了。这些年来,政府给予老陈醋的支持很少,固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都停留在了表面,不解决实际问题。醋比酒的酿造工序多,但价格却要便宜,所以山西醋企业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枢纽仍是没钱。假如政府现在还对这种现状无动于衷,那么山西老陈醋的远景其实堪忧,对于恒顺的扩张只能是四个字:无法应战!

目前,山西醋每吨均匀售价仅为2000元左右,全年的销售收入不足5亿元。山西醋业规模普遍较小,利润甚微。而同为四大名醋之一的镇江香醋,每吨醋均匀价格可达4500元,两者价格差竟然在一倍以上。而仅恒顺一家企业即年产8万吨,年产值3亿元以上,经济效益的差异可见一斑。去年,镇江香醋企业已进入山西,介入个别食醋企业股份,山西醋业面临外省醋业的严重挑战。

绝不夸张的说,山西醋业正处在一个生死抉择的关口。一方面,省内多而小的企业连年征战,不仅消耗资源而且破坏市场,企业越来越弱;另一方面,外省企业不中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对山西醋业的强盛压力。山西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

山西特产作文【篇5】

民以食为天。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山东的煎饼,四川的毛豆腐,都是名闻四海的好食物。提起我们山西的面食来,那也称得上是四海著名。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期,面食就已经成为宫廷中的主食。到了唐朝,面食进一步发展。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我们山西人,相传他特别爱吃山西风味的面食,御膳整理整理都有面。现在面食成为我们山西人的家常便饭,而且品种和花腔也有了进一步的进步。

山西面食名目繁多,有切面、削面、拉面、扯面、龙须面、猫耳朵面等。其中切面易做好吃,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面食。还有猫耳朵面,做法非常简朴,只要把一块面放在手掌上,轻轻地搓,搓成猫耳朵状的面片就成。我最喜欢吃的要算削面和龙须面。做削面,首先将面揉好,用专用的削面刀削。你看,我们学校附近的捷尔泰饭店门前的一口大锅里,滚开翻花的水“咕嘟咕嘟”地响,间隔锅3米处的师傅们,左手拿面,右手用刀削,面条像鲤鱼跳龙门似的翻飞落入锅中。削面两头尖,中间宽,薄如纸,吃起来很可口。龙须面更是名不虚传。它细如丝,长如线,煮好后加上调料,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有道是,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太原。来太原的游客不品尝山西的面食,那真是白来。山西人是好客的,您若来了,那味香色美的面食一定会使您吃得满意。

山西特产作文【篇6】

刀削面是山西有名的风味小吃,因其风味独特制作方法别具一格,而跻身“五大面食名品”之列,它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刀削面绝对是色香味俱全的风味小吃。做好了的刀削面,面条又薄又宽,浸在散发着滚滚浓香的鲜美汤汁里,加上几块闪着小亮点的红烧五花肉,再将绿油油的小青菜,淡黄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间,着实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得名于它非比寻常的做法刀削。先搓一个面团,揉匀,揉软,揉到表面光滑平整为止。然后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持着特制的弧形削刀,“擦、擦、擦……”一刀接着一刀地削出薄薄的面条。只见这些面片一片连一片,如流星赶月一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扑通,扑通”地落入汤锅。汤滚面翻,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个个机灵可爱的小鱼宝宝,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有意思。等到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出锅时,再根据个人的口味浇上不同的乳汁,一碗香飘十里的美味佳肴就做成了。

品尝刀削面也是一种学问。我总是先舔舔香浓醇厚的乳汁,感受它鲜美的味道,然后夹起俩三根面条和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品味那外滑内筋乱而不黏的刀削面和鲜嫩口渴的五花肉,任那浓郁的气息在嘴里回荡,接着再将汤一扫而光,吃到满嘴是油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心动了吧。那就赶快来尝尝吧。

山西特产作文【篇7】

我的家乡在山西,这里的枣名扬四海。但我觉得最好吃的要数酸枣了!

春天来了,春姑娘一声令下,万物都醒了过来。酸枣树揉揉朦胧的睡眼,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这些叶子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好似在向人们招手。

慢慢地,夏妹妹来了。在这段时间里,酸枣花开放了。前几天还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这些天却开放了。它并不美,但有一种纯朴、可爱的感觉。粉红色的花瓣朝外一片一片的排列着。花心中几枝黄色的花蕊,随风飘来飘去,使酸枣花多了几分特别的美。这时,你仔细看看,会看到花朵边有几颗小果儿,那就是未成熟的酸枣。

热闹的夏天走了,秋姑娘又风风火火地赶来。一阵秋风吹来,酸枣花合住了自己可爱的身子。酸枣从背后探出头来,好奇地看者这个新世界。几天后酸枣儿换了衣,它穿上了青中带黄的衣服,接着又换成了黄中带红的,最后全身都红了。一颗颗酸枣像涨红了脸的小娃娃,从绿叶中望着人们,摇着头仿佛在说:“我成熟了,我成熟了,快来摘我吧!”

这个时候,你摘下一个酸枣娃娃,轻轻咬上一口,黄色的果肉露出来,清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的口水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山西特产作文【篇8】

要说起我们家乡的汾酒呀,只要尝过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下面由我来细细介绍。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型,是由几千年的传统工艺深化而成的好酒。汾酒的传统风格是:酒精清澈透亮,幽雅清香,纯正柔和,回甜口爽,它入口绵,落口甜,酒后有余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汾酒的传说呢。

传说,很早以前,每逢端阳佳节,杏花村照例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花酒会”。有一年,杏花村又在举办“花酒会”。那酒香花香直冲霄汉,惊动了天上的八洞神仙。八仙拨开祥云,见世上竟有这样的胜景,便驾起祥云飘下人间,店主人殷勤接待,把香醇的汾酒端上来。八仙在天上喝过琼浆玉液,也喝过吴刚的桂花酒,但这些都远远不及汾酒的香醇和甘甜。他们边喝边连声赞叹:“杏花汾酒,胜似琼浆!”为了纪念这次盛会,八仙来到街上,每人种下了一棵槐树,从此那条街叫做“八槐街”。

你们来说说,比天上的琼浆玉液还好喝的酒,是不是特别的好喝呀!

听爸爸说汾酒不但味道好,还有一定的医药功效呢。爸爸说少量引饮用汾酒可以舒筋活血,增加人体的血液循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点还可以抵御寒冷。不过一定要适量饮用,千万不可以喝太多呀,喝太多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使人神经麻醉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比如打架斗殴、大喊大叫等等有失身份有失尊严的事情,更严重的是过量饮用还可能危及生命,比如酒精中毒、酒后驾车等等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具有美丽传说,对人们又有利又有弊的山西特产——汾酒。

精选山西的春节作文5篇


作文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保存作文相当于对回忆的珍藏,优质的作文需要内容与形式并重。你认为写作文应该从哪些要点入手?请阅读由作文5000网为你编辑的山西的春节作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山西的春节作文【篇1】

我们每年都在过年,但你知道年的来历和习俗吗?不知道的话,由我来告诉大家吧!

大家喜欢把大年三十叫做过年,也有人说叫做除夕夜,那有谁知道是应该叫过年呢?还是应该叫除夕?别急,让我来告诉你们大家。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上有两只怪物,一只叫年,一只叫夕。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会出去到各个村庄掠夺财物食物,庄家会被践踏,牛羊会被吃掉,只要过年就民不聊生,惨不忍睹!人们也想过许多防御年的方法,但无一行得通,年不仅个大,力气也大,而且眼观六路耳听闻八方,人们根本没有办法防御它。直到有一天,年来到一个村庄,见到村子里挂着红灯笼贴着大红的春联,开着灯,还咚咚敲鼓、放着鞭炮。年一见到这番景象,吓得拔腿就跑,躲在到深山老林里再不出来了。从此每到这一天人们就挂红灯笼、贴春联、开着灯、咚咚敲鼓、放鞭炮,用这种方法来驱赶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有了过年的习俗。

另一只夕和年一样个大,力气大,也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大年三十哪一天会出来。一张嘴可以吃下一头牛,可他并不怕红灯笼、灯光、鼓声,所以人们拿他没法子。可不管什么时候夕都会捂着脖子,这引起了人们的怀疑,是不是他的脖子特别脆弱?所以几个胆大的年轻人拿了几坛美酒,等夕喝醉的时候把他的头砍下扔进黄河。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叫除夕夜。

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就是发红包!在有些地方是吃晚年夜饭后谁也不离座,等全吃完后长辈给小辈发红包;还有些地方是晚上大人坐在客厅,小孩高呼长辈的称谓拜年后再磕头,亲人们再拿出红包;有些爷爷奶奶还故作小气,把孩子引到房间讨价还价后再发红包。

为什么大人要给我们发红包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原来很久以前有一个偷孩子的妖怪,专在大年三十晚出来捉小孩,所以每到这一天大人就要整夜守着孩子,这就叫守岁。有一天一户人家晚上拿出了八枚铜钱与孩子玩,孩子玩累了,这对夫妇就用红纸把八枚铜钱包了起来,放到孩子的枕头下面。妖怪来到这家偷孩子,孩子枕头下闪出一道红光把妖怪吓跑了。这对夫妇把这个方法告诉了大家,大家都用这个方法保护孩子。发红包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过年时,我们都要去庙里拜神仙。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别的神仙面前都没供麻糖,只有灶神面前供了麻糖。我很好奇,问妈妈为什么要给灶神供麻糖?妈妈告诉我:灶神很爱乱说话,供麻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每到三十晚上各路神仙都要去向玉帝禀报人间大事小事,供了麻糖粘住了灶神的嘴灶神说了要在众神仙面前出丑,他就不敢乱说话了。还有一个传说是供麻糖吃甜了灶神的嘴,灶神就在玉帝面前说好话。

你有没有拜过财神呢?传说在每位财神身边都有一位美丽端庄的财神娘娘陪伴,可现在为什么没有娘娘了呢?这里就有一个财神爷休妻的故事:据说财神爷都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人家拜了也不会显灵。有一次一个叫花穷得无路可走,讨饭经过一座古庙,进庙后见到财神倒头就拜,可财神见他没拿贡品便不理睬。财神娘娘叫财神爷发发善心,财神还是不理睬,财神娘娘只好把自己的金耳环偷偷给了叫花。财神后来发现耳环北财神娘娘给了叫花,财神气的把财神娘娘赶下佛龛。从此只剩下财神爷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佛龛上。

这些就是过年、除夕以及这些风俗习惯大概来历。

这些好听的故事你听过吗?没听过就过来找我吧!

山西的春节作文【篇2】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最好。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山西的春节作文【篇3】

大年三十那天,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满了春联,老的、小的都穿上了新装,整个城市都布满了节日的气味。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大家都赶着去拜年、送礼,我们家也不例外,早早地去了外婆家。

外婆家的东西真齐全,不包括礼品,单单烟花就有小山似的一般高。我一眼便瞧见了那细长的“烟花棒”,嚷着要爸爸帮我放。当打火机接触棒头的那一瞬间,小小的火苗整理时变大了,一团七彩的的火焰,像离弦的箭般冒了出来。它们闪着艳丽的毫光,像一朵小花,盛开并飘披发着金色的粉末。我喜上眉梢,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徐徐的,我已健忘自己身在何处,只想一直停留在那一刻,把出色的画面永远记在心里。

晚上,全家人喜气洋洋地做菜,大年节之夜,最不能缺少的是饺子和鲜鱼,它们都代表了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年年有余。当厚味佳肴摆满一桌子时,就可以大饱口福了,每一道菜都让人过目成诵,都布满着团聚的气味。

“噼噼啪啪”放烟花了!大家早已放下手中的碗筷,去看烟花了。快看,一团七彩的烟火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绽放,烟花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向周围扩披发开来,那流光溢彩四披发开来的点点金光,把夜空装点得灿烂夺目。

那升空绽放的烟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大年节之夜变得无比锦绣。

大年三十大年节夜,欢欢喜喜过春节。祝所有的人春节快乐!

山西的春节作文【篇4】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贴扎,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外打扫一遍,即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灯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儿童向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则赐以压岁钱,以取吉利。按照传统习惯,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吃罢早餐。早饭之后,出门拜年,亲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点头,互道吉祥话语,无非“恭贺新禧”、“恭禧发财”、“一年如意”之类。

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为祭祀财神之日。民国以后仅在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祭罢财神,方赴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旧日过年,时间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天仓节之后。初五日俗称破五,民间俗言“破五不出门”,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举行开市,居民方始探亲。初七俗称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气朗则利人口繁衍。初八黄昏后祭星神,于院内点灯七盏,象征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顺遂吉利。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是日老鼠娶亲。十三到十六为元宵佳节,几日之内,夜间灯火辉煌,社火秧歌,热闹非常,俗称“灯节”。二十俗称“小添仓”,二十五为“老添仓”,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众往致祭,燃放火花。过了天仓节,新春期间的热闹方告结束。

郊县农家过年较之都市别有风情。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风俗。谓“吃翻身瓜”。在年终时,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内,用以祭祀祖先,俗称“隔年捞饭”。初五洒扫庭院,清理垃圾,俗称“扫穷上”。

在古交山区,春节期间的活动最为丰富。于除夕夜张挂祖先神幛,族内各户均要送供品一份,当年内生男孩之家要供鸡一只,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壶。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过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晒干,搅在粪内,俗言可以虫灾。正月初五为“送穷日”。于初四下午清扫室内庭院,五日拂晓将脏士送到村外,烧香三柱,鸣放爆竹,表示送走穷气。这一日的饭食为蒸莜面或蒸馒头,俗谓“馏穷气”。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内供献莜麦面制成的谷穗状食品,焚香敬纸,燃放爆竹,祷告天地,祈求五谷丰登。一些地方则须先称好五谷各一份,以纸包好,同时供于院内。供后复称,如某种粮食份量增加,俗谓是年收成。这一风俗事象,俗称“接籽头”或“抢籽头”。到正月十五,除进行灯节活动外,还有送瘟神的习俗。各村在五道庙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垒塔塔火,供以油面和馒头。活动开始,敲锣打鼓,抬一筐箩逐户收集一把五谷粮食,从衣服上撕一条布或棉絮和按每户人数剪的纸人,置于瘟神牌位前。下午,将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烧香放鞭炮,以火燃烧,意谓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仓节时,俗用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若干盏,内包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一一点燃。仓官爷灯高五寸许,头戴红缨帽,左手执簸箕,右手拿斗,骑着马,马身上驮若干口袋。将仓官爷灯放置碗内,飘浮在水瓮内。放时要念:“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以此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徐县一带的习俗,于年节之前准备祭品“枣山”(用面加枣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制作的供品,长方形,分十二格(有闰月加一格),每格栽枣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种供品用小米饭一盆,上加一枚柿饼和枣,俗称“隔年捞饭”。温饱之家还供以全牲之羊、猪头以及水果、核桃、柿饼、油面(用起面炸成)、黏之类。元日迎神与他处不同。按时宪书所载明的喜神方位,用柏叶、石炭捡到长竿上,矗立于屋上,同时用红纸贴于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红纸条加十字于石炭上,两块石炭之间夹以百束香,点燃,俗称“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节的文艺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开始,各村踩高跷、跑旱船、推花车、舞龙灯、垒塔塔火、打秋千、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镇还有背棍、铁棍、桌棍、抬阁,扮演各种戏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制作精巧,装饰华美,舞技优美动人。

不仅都市乡村,各庙宇在过年时亦热闹非凡。晋祠各庙于五更大门洞开,张灯结彩、烧积薪、迎神,设饼饵枣梨祭祀。

旧日过年,太原一地尚有许多风俗故事,表现出那时人们的忙乱、繁琐、迷信心态。

大同春节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在大同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用机械或者人工挖掘出来,再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城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山西的春节作文【篇5】

大年三十,鞭炮响起,笑脸迎春,祝福开始。

“哈,哈……,过年了,过年了。”听着外面不知“愁”为何物的纯真的童声。“喂,是你吗?哈,新年到了,祝你新年快乐,牛年大吉。”“嗯,谢谢,也祝你新年快乐。”听着电话传递朋友之间最忠诚的祝福的语言。“好,说好了,明天一定要来,咱老朋友聚一聚,把你灌醉了住我家。”“什么?”“哈……”听着分别已久的朋友打算借过年之喜气来疯狂地玩乐,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一家人坐在一起,不用太多的语言,不用太多的礼节,仅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把爱传递。

想着大年三十前的几天,家家都忙的不可开交,购物,洗衣,扫房……为的就是送走过去迎接新的开始。虽然疲惫但却压不住心中的欢喜,那一张张有些沧桑的脸上此时却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落叶归根,大雁南飞,游子终要回家。因为家永远都是人们心中的牵挂。

常年在外居住的父母带着我们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奶奶爷爷都已白发苍苍却相互扶持着在门口张望。儿女们的回来让老人的脸上多了些许快乐,少了一丝落寞;多了幸福的深情,少了一丝悲哀;多了过年的动力,少了一丝无奈。

一大家子的人相互祝福,聊着年前的种种生活。“兵分五路”,情况各不相同。

妈妈拥着奶奶坐在床边,你一句我一句的关心着奶奶的健康,诉说着一年的喜事。奶奶用慈祥的眼神,温暖的双手将爱传递。

爸爸拉着爷爷坐在酒桌前,边喝边聊。聊一聊今年的收获,说一说今后的打算,讲一讲家乡的新鲜事,爱在酒桌间传递。

而我们这些近20岁的女娃们,拉着手,看着电视,说说各自的衣服,讲讲各自的学习、生活,讨论着看过的电视节目。姐妹情就在无形中传递。

大弟弟们摆一桌属于他们自己的酒席。呵,那个喝劲,那个叫喊劲,让人听着可真够疯狂的,但却没有人阻止,因为那是他们结交更深情谊的方式。一年中就疯狂一次吧。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几个小孩围在一起。你打一回,我玩一次。时不时还不忘自吹一番,那些调皮捣蛋的话却成了欢跃气氛的调味剂。

我静下心来,看着这一幕幕,心理充满了幸福。亲情是不会因为距离而被时间冲淡的。因为血缘关系将亲情紧紧拉住,不管在哪里,回到家就永远是父母们的孩子。

发手机短信成为传递祝福的重要工具。你传一个,我发一个。将祝福传到各地,让春节多了一份精彩,朋友将祝福给你,你将祝福送给他人,他人将祝福送给朋友……那不会因为距离而被中断。一个短信一角钱,一角钱就将无形的祝福传递,将爱光大。

我的春节简单无奇,虽不轰轰烈烈但依然震撼心扉。因为我在春节中懂得爱不会因为距离而被时间冲淡,亲情不会因为距离而变得遥远,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变得陌生。我懂得了什么才叫珍贵。

春节的民俗作文(精选6篇)


作文5000网相关栏目推荐:“民俗作文”。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1

十三度春天,我已走过,也就是说今年是第十三个春节,但这个春节让我觉得与之前十二个有所不同。

今天是1月23日,是大年夜,而我1月12日刚刚回到上海,当时的我已是精疲力气尽,回家倒到床上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得随家人赶往浦东亲戚家过年了,直接导致我今年没有能买成烟火,以前每年过年我们一家都要买很多烟火和鞭炮,但今年没有了,也就是说在春节期间少了一件娱乐活动,这令我在出发前心里忐忑不安,到了那里,我又发觉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我没有那么盼望过年了,我现在似乎觉得过年的时候除“吃得好,玩得爽,鞭炮炸地响”之外与平时的日子没有多大区别,不像从前还没有期末考试就想着这个年怎么过,怎么疯,怎么玩。

今年的娱乐活动还少了一样就是电脑游戏,我的电脑忘带了,我本以为这次在那儿很无聊,因为没有电脑,我就开始打算要不要溜走,但是大年初一那一天,我上午看了会儿足球,然后又看了NBA,接着中午吃过饭后,我越想NBA越觉得手痒,于是就约了几个表哥出去打篮球。

从小我的篮球就属于那种下等的水平,但我不愿意让这个成绩继续陪伴我,我在那儿开始拼命地练篮球,从初二开始就下起了雨,但我热情不减,继续大练篮球直到手脚冰凉,手上的灰都凝结成了一层,我才回家,晚上我又开始了工作——解开刘谦的魔术,先把电视上的重播用相机录下来,再看几遍,再把网上有争议的地方慢放,然后在纸上把不同的假设写下来,有假设董卿是托的,桌子的玻璃会转的,因为光线经玻璃折射而形成的幻觉,玻璃是特殊材质的等等,再去分析排除。

这个新年让我受益很多,篮球水平大增,学会了分析,排除,更学会了看电脑以外的事物。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员。到了晚上,鞭炮声彻夜不绝,人们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相互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快乐平安。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3

以前我们家乡过年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们家乡的人都把压岁钱放到新衣服里面呢。

现在我们过年还是有这么一个习俗,每当过年都是我最开心的地方,因为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礼物,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压岁钱,大年初一也就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妈妈会带我去买玩具,有布娃娃,画板和跳绳,大年初一可热闹了!

元宵节到了也就是正月十五,我可以去买灯笼,我看见的灯笼处处张灯结彩,可真漂亮。有纱灯·冰灯·玻璃灯·还有走马灯,你们家乡有这些灯吗?对了还有的灯里面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可真美啊!

还有除夕的时候,我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我们还可以喝出了香喷喷的酒肉,门外和门上都贴好了又红又好的对联,屋里面有美丽的画,可漂亮了,鞭炮的声音非常的大,我也很喜欢除夕!

我的家乡又美又漂亮吧!我喜欢我的家乡!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4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妈妈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先期买鞭炮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这些。”“没问题。”妈妈爽快的说妈妈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妈妈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妈妈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6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剃头发……我们南阳过年的习俗和规矩太多了,弄得我摸不着头脑,对,找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正在贴“福”字,他竟然把“福”字贴倒了,我焦急的叫起来。爸爸不急不慢的说:“没贴错,没贴错。”

“那为什么将‘福’字倒着贴呢?”我疑惑不解的问。

爸爸说:“‘福’字倒着贴,说明福气到(倒)咱们家了!”爸爸说完,停下手中的活儿,给我耐心的讲解起来。

爸爸说,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放炮,这也与年有关。传说,“年”是一种独角兽,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便出来吞吃人们的食物,威胁人们生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独角兽有三怕——怕光、怕声、怕红颜色。于是,每逢过年,人们就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大红灯笼,燃上红红的蜡烛,还要砍伐竹

子焚烧,焚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闪出红红的火光,就可以把“年”这种野兽吓跑。这就是春节贴春联、放爆竹的来历。

我又问:“那为什么二十七要剃头发呢?”爸爸吸了一口烟,慢慢的说道:“民间有一句俗语: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好过年啊!”哦,我明白了。

正在这时,院外响起了孩子们唱着的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欢乐中,也奔出院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600字精选


作文5000网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写春节的民俗作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写好作文是我们最基本的素质,写作文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便于社交。如果写不好作文,可以从自身出发有意识的去改变。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1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比如:德国人比赛爬高、英国人高唱《辞岁歌》、日本人敲钟108下……中国习俗之多,过年就特别讲究: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还有关于“年”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个怪兽叫“年”,它头长尖角,凶猛异常,住居海底,除夕就上岸伤害人类,因此人们每到除夕上山逃脱。又到除夕,人们逃往深山,却有一位老人坚决留下。“年”像往常来作恶,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抖,不敢向前,原来“年”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炸响。这时大门打开,只见穿着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惊慌失措,仓惶而逃。第二天,人们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那位老人是帮助人们驱逐“年”的神仙,?狗⑾掷先肆粝碌娜ūΑ4哟耍磕瓿Γ壹姨於粤挤疟瘢ЩУ苹鹜鳎馗辍3螅绻澳辍泵挥欣次:Π傩眨蠹揖突ハ嗨怠靶履旰谩薄P履瓴唤鲆疟瘢挂砸恍┐呈澄铩?

过年时的食物多得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看得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北方人吃饺子,饺子像元宝,就代表进宝,湖南人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好,湖北人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江西人吃鱼,意为年年有余,广西人吃甜食,代表甜蜜如意,广东人吃“万年粮”,表示不愁吃喝,福建人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这些食物听起来就觉得特别好吃。

新年,就是用鞭炮炸没烦恼,拿食物祝愿未来,把快乐充满世界。过年真好啊!有美味的食物、也有漂亮的新衣服,我们生为中华子女,就应该把这些传统习俗流传下去。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2

春节里,家家户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非常怕红彤彤的东西与非常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3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与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这日的其他习俗主要有送穷,开市贸易,南方在这日祭财神。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4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剃头发……我们南阳过年的习俗和规矩太多了,弄得我摸不着头脑,对,找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正在贴“福”字,他竟然把“福”字贴倒了,我焦急的叫起来。爸爸不急不慢的说:“没贴错,没贴错。”

“那为什么将‘福’字倒着贴呢?”我疑惑不解的问。

爸爸说:“‘福’字倒着贴,说明福气到(倒)咱们家了!”爸爸说完,停下手中的活儿,给我耐心的讲解起来。

爸爸说,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放炮,这也与年有关。传说,“年”是一种独角兽,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便出来吞吃人们的食物,威胁人们生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独角兽有三怕——怕光、怕声、怕红颜色。于是,每逢过年,人们就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大红灯笼,燃上红红的蜡烛,还要砍伐竹

子焚烧,焚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闪出红红的火光,就可以把“年”这种野兽吓跑。这就是春节贴春联、放爆竹的来历。

我又问:“那为什么二十七要剃头发呢?”爸爸吸了一口烟,慢慢的说道:“民间有一句俗语: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好过年啊!”哦,我明白了。

正在这时,院外响起了孩子们唱着的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欢乐中,也奔出院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5

春节的民俗民风有很多:挂灯笼,守岁,放鞭炮等等当然这是很常见的家家都会做,我家也不例外。

在过年中当然少不了放鞭炮,既然要放鞭炮,当然要清楚放鞭炮的由来了——传说在除夕夜里有一只魔兽叫“年”。它一去哪里哪里就会变成废墟,并吞食牲畜,伤害人类。那年兽长期生活在海中只有除夕的时候才会上岸,因此每到除夕,人们都会跑到深山中。但是一年的除夕年兽又来了大家便慌慌张张的跑向深山却有一位老人独自在家中。当年兽来临的时候,突然一声炸响,年兽便不敢向前了。老人开了门,自己身穿红色的衣服哈哈大笑起来,结果年兽就被赶走了,那位老人留下了三件驱赶年兽的法宝鞭炮就是其中的一件。到现在人们一直都再用这一种方法。

知道了放鞭炮的由来,现在也了解一下鞭炮的品种了吧!现在的鞭炮的品种有很多有:“金雕”,“黑豹”,“大熊猫”,“小陀螺”,“冲天炮”,“轰天雷”等等。

虽然放鞭炮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事,但是玩一种东西也要有一个度不然就会适得其反,鞭炮爆炸产生的有气体,对环境有害造成空气污染。这样你一个人玩的开心而让大家呼吸的空气不再清新好吗?所以玩鞭炮一定要有一个度。

放鞭炮是可以的但不可以不限制的放鞭炮。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6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祥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祥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景象形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美;线面,意为长寿,即祈责备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硕自己的见识!

写春节的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乡在郑州,在那里,有许多过春节的习俗。我来给你讲讲吧!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从今日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听妈妈说,这一天,大家都要拜见灶王,还要吃麻糖,这日的麻糖特别难买。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大家都要彻彻底底打扫房子。妈妈还教了我一首过年的歌谣:“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酒打;二十九,洗头手;大年三十,包饺子,福字、对联贴上门。”

过年贴春联是我最喜欢的事情。每逢过年我都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春联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意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我们还在门上倒贴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字,表示“福到临门”。

在我的家乡,重头戏就数放鞭炮了。每到大年三十晚饭前,还有大年初一凌晨我们都会放鞭炮。使我最开心的是大年初一凌晨的那一响。大年初一的凌晨,大家都争先恐后放响新年第一炮。每当倒计时开始的时候,我们就一个人看着电视给放炮的人数着倒计时,一个人用一根长棍子挑着炮,一个人拿着打火机,等着那千钧一发的一刻。“5、4、3、2、1”。顿时,全社区雷炮齐鸣、爆竹声声,热闹的不得了。

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习俗:饺子里包上钱,看谁来年发财,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串亲戚等等。过年好热闹啊!

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呢?

精选美丽的民俗园作文精选


我们与作文的频次随着教学的深入变得越来越密切。写作文写作促进我们主动看书学习,有利于增加知识储备。写好作文要从小开始练习不能放弃。如何让自己的作文眼前一亮呢?也许下面的“美丽的民俗园作文”正合你意!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美丽的民俗园作文 篇1

我心中最美的地方、就是家乡的车伯尔民俗园,夏天的一个下午,姥姥带我去散步,刚到车伯尔民俗园,我就被远处的喷泉吸引住了,只见五颜六色的喷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随着音乐的高低变幻着不同的造型,靠近它喷泉的水花时不时飞溅你满身满脸,凉爽且舒服。

音乐喷泉的后面是一座巨大的石头雕像车伯尔,一个佩戴着蒙古族服饰的美丽少女,还有一个巨大的马头,听姥姥说她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是赤峰人,忽然感觉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是多么自豪。

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我仿佛好像又来到了乌兰布统大草原,草原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黄的、蓝的、紫的,花香四溢看!花群里招来了许多蜜蜂呼朋引伴、它们在辛勤的采蜜、还有许多蝴蝶在翩翩起舞!旁边的一堆石头上插着一个特色的蒙古族饰品,尖尖的像一个大叉子、我好奇的问姥姥:咦、这是什么?姥姥说这是草原人民祈福祭祀的敖包、祈祷草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咦、右边的那棵树上结满了果子,红彤彤的,就像一颗颗小樱桃一样,我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回味无穷。远处的广场上还有许多爷爷奶奶在跟着音乐跳广场舞,旁边有许多观众在围观,氛围太好了!

我终于发现了一个既有文化特色又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了、那就是车伯尔民俗园。

美丽的民俗园作文 篇2

上次去东部华侨城游玩时,在缆车上无意发现民俗村宁静又神秘的一角。于是对民俗村锦绣中华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决定深入民俗村看个够题记

一周的国庆黄金周加班时间终于熬过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过了。民俗村就如树梢上熟透的果实,让我经不住直吞口水,于是一提到中国民俗村,我立即精神百倍。

上午,凉风习习,太阳半露着脸,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门口大广场上彩旗飘飘,富有特色的名族乐曲此起彼伏,中间一个LED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路边的大招牌主力宣传民族狂欢节。广场中间花坛上的花牌内,是红色黄色玫瑰花组成的欢度国庆1949-xx就是狂欢节的主题吧,对面的寿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宾小姐,引导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收紧脚步,购票入村。

远望民俗村,就像山谷里的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美丽。

沿着一条石雕彩龙分开的石梯小去,一个三角形的广场上假山水池、喷泉、商铺、停车场错落有致,上方张灯结彩,大榕树上灯笼高高挂,假山,水池,喷泉,美丽极了,小火车,电瓶车挂两行红花,别致极了。榕树底下停着一辆新款驴车,所谓的新款也就是多一个喇叭而已,赶车的车夫都是回族牧民装束。一见到游客到了,便吆喝一声唱起了回族民歌,还不时带点别扭的动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后面的百艺广场上,欢快的名族小调徐徐传来,红白两色为主的临时舞台上,8个身材苗条的瑶族姑娘在尽情跳舞,长长的袖子,长长的绳子,甩出去,收回来,一个圈一条线的,美丽极了。下面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态各异。整个广场如一锅沸腾的水,就是入口出口处的保安,也似乎忘了站岗。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狂欢节的主题就是生态河池,丝路新疆,白天都是广西河池瑶族、壮族民族表演节目,而晚上则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节目。紧挨着百艺广场的一条路上,一排淡黄色木屋上,招徐徕客的酒旗飘飘,上面写着非常引诱人的名字丽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面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看一群红色妆扮的服务员忙进忙出,手脚麻利,一边工作还一边哼着小调,好不快活。

不知是这些服务员的小调唱的好,还是秋季的阳光太妩媚,太娇柔,逗得小吃一条街后面小山谷里的孔雀,骚动不安,啼鸣声此起彼伏,一阵一阵,一声一声,声声入耳。虽然嘟嘟啾啾声音难听,却也有未见其影,先闻其音之势。想必,那一只只五颜六色的孔雀,是哪一只在低音,又是哪一只在开屏?听到了这支孔雀独奏的曲子,便也让我加快脚步往前去看个究竟。

若要步入孔雀谷,则要经过右边的艺术品一条街、徽州食府一条街、民族服饰一条街。街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对这些古典建筑不感兴趣,都是快步经过,往山谷里的民族村寨赶去,生怕错过什么似得。徽州食府牌坊门口的两个皖南小姑娘正津津有味用箫演奏一曲《梁祝》,当年红极一时的千古名曲,今天路人竟然若视无存,当然其手中的箫和桌面上的CD碟自然无人问津。不过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继续忘情合奏,一踮脚、一弯腰、一转身、侧着头、眯着眼,似乎陶醉于梁祝的爱情故事里,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恁熟优美。莫非,民俗村寨跟爱情和爱情故事有着什么联系?我迷惑不解自问。徽州一条街的人文情怀,商旅情怀都是那么细腻,白墙灰瓦总是那么熟悉。大家慢慢移步换景至服饰街。

服饰街的尽头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小广场,有曼谷龙塔、有白色大佛像、古铜许愿大鈡、亚洲象塑雕、放烟铁塔、塑料椰子树、芭蕉树、塑料橡胶树、傣族木屋、竹木八角亭每个景物都是栩栩如生,尤其是那些真芭蕉树与假椰子树,橡胶树与棕榈树,真假难辨。而八角亭下面的傣族少年男女,见有游客来,即行礼欢迎。可以欣赏深远悠长的葫芦丝,浑厚激越的象脚鼓,超有优美超迷人的孔雀舞,热带水果皇后身穿镶珠旗袍,头戴钻石皇冠,手撑一把纸伞,摇摆扭动着婀娜的身段,忘情的演出,应和着欢快节奏的葫芦丝与象脚鼓。似乎就望见遥远的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可不?那里的泼水节就是这般表示欢迎来客的。不过今天天气有些冷,没有用泼水欢迎。他们的房屋都是竹木两层建构,一楼闲置,二楼住宿,房顶都是茅草铺盖,呈船底形状。这种房顶的好处就是:晴天日晒茅草自卷,阳光泻入房内,遭雨淋时则茅草重叠紧贴,可以滴水不漏。每个房间均有窗户,窗户两侧均有孔雀羽毛,一推开窗户,外面的芭蕉叶,椰子树,一口小井就跃入眼前。里面摆设简单,竹床,竹凳,甚者大厅里的供神的灶台也是竹子制作,除此,就是木材组成。大厅里正中央的墙上,一张醒目的神台,是一张陈旧的佛像,佛具均齐,其中两边的黑色孔雀羽毛格外显眼。里面的傣族小伙子见有游客到来,立即起身,舍、迅速伸出略黑的双手合并胸前,非常认真地鞠个躬,然后带领我们参观傣族木屋,讲解木屋的结构与冬暖夏凉的好处,讲解热带雨林的果实,风景,热情好客的民俗,孔雀舞的来历,乐器象脚鼓的使用,讲解拜神的礼节,和一些原始森林的珍禽异兽及变迁仿佛免费给我上了节历史与地理课。走出木屋,太阳当空,傣族民居与善良朴实的人民好客的热情就是这样将时间定格在永恒的夏季。

屋后的山谷里里,隐隐可以听到孔雀的啼鸣,和扑打翅膀的声音,或许是太阳出来时开屏比美吧!正要步入山谷观看孔雀,忽如一阵风吹来淡淡的茶香,穿过小竹林缓缓流淌,肯能这就是云南白家的茉莉花茶香。弯过艾竹林,一栋白色仿古式的屋子就展现在眼前,两个身穿粉红色的旗袍的白族女子就引我进屋,屋里的宽大木雕茶几非常讲究,茶几上面墙上是一幅布画,画里是一朵洁白的莲花,如白族人民一样的纯洁。白族少女讲解品茶、讲解茶道、茶艺以及复杂的制作工序。并亲手为我沏

美丽的民俗园作文 篇3

一周的国庆黄金周加班时间终于熬过去了,今天的假日就安排在民俗村过了。民俗村就如树梢上熟透的果实,让我经不住直吞口水,于是一提到中国民俗村,我立刻精神百倍。

上午,凉风习习,太阳半露着脸,如害羞的姑娘。民俗村门口大广场上彩旗飘飘,富有特色的名族乐曲此起彼伏,中间一个LED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着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欢乐画面,路边的大招牌主力宣传民族狂欢节。广场中间花坛上的花牌内,是红色黄色玫瑰花组成的欢度国庆1949-20xx就是狂欢节的主题吧,对面的寿星雕塑就如特殊的迎宾小姐,引导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收紧脚步,购票入村。

眺望民俗村,就像山谷里的一个仙女,翩翩起舞,俊俏又锦绣。

沿着一条石雕彩龙分开的石梯小去,一个三角形的广场上假山水池、喷泉、商铺、泊车场错落有致,上方张灯结彩,大榕树上灯笼高高挂,假山,水池,喷泉,锦绣极了,小火车,电瓶车挂两行红花,别致极了。榕树底下停着一辆新款驴车,所谓的新款也就是多一个喇叭而已,赶车的车夫都是回族牧民打扮服装。一见到游客到了,便吆喝一声唱起了回族民歌,还不时带点别扭的动作,大概是拉客的原因吧。后面的百艺广场上,欢快的名族小调渐渐传来,红白两色为主的临时舞台上,8个身材苗条的瑶族姑娘在尽情舞蹈,长长的袖子,长长的绳索,甩出去,收回来,一个圈一条线的,锦绣极了。下面的观众更是热情高涨,拍手的,拍照的,瞪大眼睛大叫的,形态各异。整个广场如一锅沸腾的水,就是进口出口处的保安,也好像忘了站岗。听工作职员先容,这个狂欢节的主题就是“生态河池,丝路新疆”,白天都是广西河池瑶族、壮族民族表演节目,而晚上则是新疆唯族演出小品,歌舞节目。紧挨着百艺广场的一条路上,一排淡黄色木屋上,招徐徕客的酒旗飘飘,上面写着非常引诱人的名字“丽江小吃、新疆烤肉、山西拌面……”这就是民族特色小吃一条街,看一群红色妆扮的服务员忙进忙出,四肢举动麻利,一边工作还一边哼着小调,好不快活。

美丽的民俗园作文 篇4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美丽的剪纸民俗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一门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面对眼前这幅精妙绝伦的剪纸,我不禁拍案叫绝,啧啧赞叹。

这幅剪纸展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身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头顶顶着三个白碗在翩翩起舞呢!

看着看着,我入神了,仿佛身临其境:晚上,新疆的大广场上正举办着篝火晚会,异常得热闹。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款款走上了舞台。她身着紫色轻纱演出服,衣服上绣着各种各样彩色的花纹,让人目不暇接。头发上挂着许多珠子,一朵鲜艳的珠花嵌在发间,着实耀眼。脖子上挂着一串小铃铛,细细的手腕上戴着许多手环儿,闪闪发光,让人感到很隆重。

正当我在思考着为什么要穿成这个样子时,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姑娘那轻盈的身姿也随着音乐摆动起来,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音乐声、铃铛声和热烈的掌声形成了最动听的天籁之音。

这时,另一位姑娘拿着几个白瓷碗走上了舞台,把一个碗抛向那个跳舞的姑娘。只见那位跳舞的姑娘灵活地把身子一扭,头正巧顶住了那只碗。就在她一扭,一顶之间,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小心呀,姑娘,别摔着,别一不小摔碎了碗,扎到脚。我还没看清怎么回事,那姑娘已经随着音乐又转了几个圈,接着那个抛碗的姑娘把碗一下子全部抛到了空中,跳舞的姑娘如旋风一般,用手和脚同时接住了碗,然后像杂技演员似的把碗全部一下子顶到了头上,开始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她时而跳,时而连转好几个圈,时而劈叉最后收场时,她头上的碗已经有八个了。顿时,观众席上传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想到这里,我不由念起了一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难度如此高的舞蹈,一定得下很大的功夫吧!

一张小小的剪纸竟然能让人联想出这么生动的情景,剪纸的魅力不言而喻。了不起的剪纸;了不起的人,更了不起的是创作。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精选9篇)


下面是作文5000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写作文,作文是我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爆发。写作文的过程中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质量。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1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畜节”,此日有许

多敬奉耕牛的流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畜的农家,这天都要休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畜吃,也有给牲畜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畜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畜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整理小米饭。”

牲畜节的发源,据说与中国明朝天子朱元璋有关。传说,朱元璋从小失去了父母后,糊口贫困,被迫去给财主放牛。这天,财主想起“马不吃夜草不肥”的说法,硬逼干了一天活的朱元璋和长工们夜里去放牛。朱元璋和伙伴们又累又饿,而财主却在家里花天酒地。朱元璋生气不外,指挥伙伴们偷来杀牛刀,大家一齐动手,杀牛的杀牛,烧火的烧火,不一会儿,一头活牛变成了一堆喷香的烤牛肉。天快亮时,打着饱嗝的伙伴们发愁了,牛少了一头,财主定会变本加厉惩罚大家。朱元璋低头沉思一会儿,指挥世人将剩下的牛肉藏起来,把牛尾巴插在山坡上,然后让一个小伙伴回去报信,谎说牛钻到地底下了。待财主跟着小长工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发现黄牛真是钻到了地下。地面上不见牛身,只露牛尾。他气急败坏地拽住尾巴往上拉,谁知地底下真地“哞!哞!”叫了两声,财主只拉出一条牛尾巴。后来,财主又命人挖地,结果什么都没有挖出来。他没精打采,自认倒霉。事后,伙伴们庆幸没有受罚,一边吃着剩下的牛肉,一边把牛鞭甩得噼噼叭叭响。从此以后,人们为感谢耕牛,就把农历七月十五当作“牲畜节”,意在感谢它为穷人谋福,但愿它重新转世。中原是农耕地区,大牲口是家家耕地的主要“劳力”,秋耕又是牲畜最繁重的劳动,人们把农历七月十五专门奉为“牲畜节”,足见人们对牲口的正视以及牲口在人们出产糊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2

按照濮阳的老规矩,新年差不多在尾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进入尾月中旬,大街上就陆陆续续泛起了卖鞭炮的了。

家家户户也陆陆续续的挂起了灯笼。一派喜庆的气氛。这时,孩子们是最兴奋的了。学校已经放假了,大人们正忙着准备过年的吃的,穿的,喝的和用的东西,顾不上我们了。小伙伴们就疯玩了起来。有时家长给一些零花钱,就去买糖吃。现在的糖种类真叫那个多,可谓是应有尽有。

从外形上说: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各种卡通人物外形的;从味道上讲:有果味的,有奶味的,有巧克力味的;颜色也良多。不管是从哪个方面,都能充分调动我们的味觉,让我们有想买的冲动。

在假期里,我们还可以缠着家长给我买各种玩具。如:玩具飞机,玩具枪等等。

过了农历二十三后,年下气就越来越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各家店铺也都是一片繁荣景象。特别是从食物店里飘出肉的香味儿,让人止步。我觉得过年真好!

春节更加热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歇歇了。一切该预备的东西都已预备好,只等上桌了。华灯初上,人们就吃过了大年春节夜的团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心电视台为全国人民预备的精神大餐----新年联欢晚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到半夜十二点钟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一个热闹的不眠夜!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的起来了,都穿戴新衣服。走上街头,互相拜年,互相说着吉利的话,祝福的话,一派和谐景象。

过完新年,眨眼又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人们去大街上看舞龙舞狮表演,去文化广场猜灯谜,晚上去戚城公园看灯展。

过了元宵节,就到正月十七了。假期结束了。学生又回到了学校,家长又开始上班了。一切又进入了新的出发点,努力呀!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3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新年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4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二十几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千百年来,中原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以自己淳朴的方式生活着,创造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文化。

说起河南的民俗文化自然让人首先想到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脚下的少林寺是中国的武术胜地。少林功夫作为中国功夫的典型代表,但它不是单单以“打打杀杀”为目的,而是偏重于禅宗少林。它的主题是“匡扶正义、除暴安良、追求和谐”,并向大众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以及中原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该剧的佛学精神引发了不同社会体验的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少林寺传奇》超出了简单的少林功夫的视觉效果。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走出国门,将在美国进行两年800场巡演。这也决定了河南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佛教信仰地主要以嵩山少林寺为代表。河南民间体育活动还有太极拳,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是一种独特的以技击、健身和养生功能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活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深受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目前“陈式太极”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河南的拜祖大典,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保留着大量祖祭文化遗址。如商丘的火神台、周口淮阳的太昊陵、新郑的黄帝故里等。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这里祭拜。千秋一寸心聚合华人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不管是隔着山,隔着水,这首《黄帝颂》传达着一种力量。不管是华发满头的老人,还是尽享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首意境深远的《黄帝颂》让他们魂牵梦萦。高扬的黄帝大旗召唤着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祭祖寻根。仰韶文化是河南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淡淡苹果清香的仰韶酒不知道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中原民间戏剧在全国占主流地位。河南地方戏剧种类繁多,有锣戏、卷戏、梆子戏等,遍及全省各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每个村子就有

自己的剧团,农闲时在村子的空场地搭起简陋的戏台,全村人过节一样热闹个三五天。主要剧种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怀梆、宛梆、大弦戏、道情等。这些剧种富有地方色彩,不论是剧情内容、唱词念白、行韵甩腔均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泥土的芳香会渗透在每一个细节。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主要剧种之一,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淋漓,大开大阖,音乐丰富多彩,表演风格朴实,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观众人数在全国所有剧种中为最多。

除了这些剧种外,河南还有丰富的曲艺形式,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三弦书等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河南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古朴典雅的开封汴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带有豫西风情的稚巧的民间剪纸、带有豫北风情的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等。开封的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和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具有色彩古朴典雅、绣工精致细腻等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全国著名的年画之一。带有豫西风情的民间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风格。浚县的泥塑和泥猴张造型古朴、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李天华剪纸艺术在中国的剪影艺术上独树一帜,他的剪影风格劲秀、清朗、潇洒。中原地区还有很多庙会,最富盛名的有太昊陵庙会和中岳庙会。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每天达20万人次。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剑、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我自己村庄就有一个庙,每逢农历三月,来自四面八方的三男信女都会聚集在这里。庙会期间还会唱戏,大多是豫剧。

正月十三河南宝丰还要举行闻名远近的“马街书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便负鼓携琴云集马街。马街虽小,却是艺人心中的圣地。不论是曲艺名家,还是乡村艺人,到马街说唱,是一种化不开的情结。艺人们说书亮艺,以书会友,切磋技艺,争当书会状元。无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溪畔河边,沟坎连着沟坎,戏台连着戏台,书摊挨着书摊。艺人们或脸对脸、或背靠背,打起简板,拉起胡琴,倾刻便陶醉其中了。在这神奇的乡音大舞台上,你唱你的,他唱他的,有人听时神采飞扬,无人听时自得其乐。他们以天为幕,以地为台,风刮不走,雨打不散,千余台书摊汇成一个波澜壮阔的曲艺海洋。他们说古道今,唱者如在梦里,观者如痴如醉。在千把胡琴,万双简板的颤动中,艺人们演奏着世代相传的乡音大律,尽情地释放和宣泄内心的欢悦和悲苦。

河南的小吃可谓是远近闻名。中原以面食为主。面条、馒头、窝头、饺子等,面条就有多种做法,捞面条、汤面条、浆面条、炒面、焖面、蒸面、烩面、拉面、刀削面等。享誉省内外的开封小吃夜市里的风味饮食琳琅满目,味道各异,既有松软味美的灌汤包,也有老年人爱吃的黄闷鱼和油茶,还有年轻人喜欢喝的杏仁茶和冰糖红梨等而地处豫西的九朝古都洛阳的小吃同样有名,有余香满口的浆面条。带有豫东风情的枣山年馍外表精致,味道可口。省会郑州的烩面汤香味美,口感劲道。全国知名品牌有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鲁山揽锅菜等,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洛阳水席,相传洛阳水席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一般是逢大事招待宾朋才用。土特产有“芝麻之乡”驻马店的小磨香油享誉海内外。豫西西峡县的猕猴桃纯天然、无污染,清香汁多,被誉为“果中之王”省会郑州的新郑大枣个大、肉厚、汁多、味甜,驰名中外。河南民间舞蹈种类多,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其中包括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小车舞、高跷舞、大头和尚、对花鼓、二鬼扳跌等。这些民间传统舞蹈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是民俗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另外洛阳更是花中之魁——牡丹的故乡。

河南的民俗文化多的说也说不完,欢迎到我的家乡河南来做客!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5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有二十几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千百年来,中原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以自己淳朴的方式糊口着,创造着丰硕、多元的民俗文化。

说起河南的民俗文化天然让人首先想到少林寺,坐落在河南嵩山脚下的少林寺是中国的技击胜地。少林功夫作为中国功夫的典型代表,但它不是单单以“打打杀杀”为目的,而是偏重于禅宗少林。它的主题是“匡扶正义、吊民伐罪、追乞降谐”,并向大众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以及中原人忍辱负重、吃苦刻苦的精神。

该剧的佛学精神引发了不同社会体验的人们进行深层次的思索,使得《少林寺传奇》超出了简朴的少林功夫的视觉效果。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走出国门,将在美国进行两年800场巡演。这也决定了河南宗教信奉主要是佛教信奉。佛教信奉地主要以嵩山少林寺为代表。

河南民间体育流动还有太极拳,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是一种独特的以武术、健身和摄生功能为一体的民间体育流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它深受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兴趣者前往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目前“陈式太极”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闻名文化品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河南的拜祖大典,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起源地,保存着大量祖祭文化遗址。如商丘的火神台、周口淮阳的太昊陵、新郑的黄帝故里等。

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着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前来这里祭拜。千秋一寸心聚合华人力“大风起兮云飞扬,吾土吾心吾欢畅,四海之内皆和谐,吾思吾梦吾向往。”不管是隔着山,隔着水,这首《黄帝颂》传达着一种气力。不管是华发满头的白叟,仍是尽享青春年华的少男奼女,这首意境深远的《黄帝颂》让他们魂牵梦萦。

高扬的黄帝大旗召唤着栖身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祭祖寻根。仰韶文化是河南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淡淡苹果清香的仰韶酒不知道勾起了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中原民间戏剧在全国占主流地位。河南地方戏剧种类繁多,有锣戏、卷戏、梆子戏等,遍及全省各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每个村子就有

自己的剧团,农闲时在村子的空场地搭起简陋的戏台,全村人过节一样热闹个三五天。主要剧种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怀梆、宛梆、大弦戏、道情等。

这些剧种富有地方色彩,不论是剧情内收留、唱词念白、行韵甩腔均显示出光鲜的地方性,土壤的芬芳会渗入渗出在每一个细节。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主要剧种之一,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光鲜、吐字清楚、行腔畅快淋漓,大开大阖,音乐丰硕多彩,表演风格朴实,富有浓厚的乡土气味,观世人数在全国所有剧种中为最多。

除了这些剧种外,河南还有丰硕的曲艺形式,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三弦书等在全国也有较大的影响。河南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有古朴典雅的开封汴绣、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带有豫西风情的稚巧的民间剪纸、带有豫冬风情的浚县泥塑和泥猴张,以及李天华剪纸艺术等。开封的汴绣继续了宋绣的题材和工艺特点,鉴戒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优点,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乡俗味,具有色彩古朴典雅、绣工精致细腻等特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全国闻名的年画之一。带有豫西风情的民间剪纸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具有显著的中原文化风格。浚县的泥塑和泥猴张造型古朴、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李天华剪纸艺术在中国的剪影艺术上独树一帜,他的剪影风格劲秀、清朗、洒脱。中原地区还有良多庙会,最富盛名的有太昊陵庙会和中岳庙会。

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奠,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壮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天天达20万人次。

庙会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跳舞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郁信奉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利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剑、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我自己村庄就有一个庙,每逢农历三月,来自四面八方的三男信女都会会萃在这里。庙会期间还会唱戏,大多是豫剧。

正月十三河南宝丰还要举行著名远近的“马街书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便负鼓携琴云集马街。马街虽小,却是艺人心中的圣地。不论是曲艺名家,仍是乡村艺人,到马街说唱,是一种化不开的情结。艺人们平话亮艺,以书会友,切磋技艺,争当书会状元。无论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溪畔河边,沟坎连着沟坎,戏台连着戏台,书摊挨着书摊。艺人们或脸对脸、或背靠背,打起简板,拉起胡琴,倾刻便陶醉其中了。

在这神奇的乡音大舞台上,你唱你的,他唱他的,有人听时神采飞扬,无人听时得意其乐。他们以天为幕,以地为台,风刮不走,雨打不披发,千余台书摊汇成一个汹涌澎湃的曲艺海洋。他们说旧道今,唱者如在梦里,观者如痴如醉。在千把胡琴,万双简板的颤抖中,艺人们吹奏着世代相传的乡音大律,尽情地开释和宣泄内心的欢悦和悲苦。

河南的小吃可谓是远近著名。中原以面食为主。面条、馒头、窝头、饺子等,面条就有多种做法,捞面条、汤面条、浆面条、炒面、焖面、蒸面、烩面、拉面、刀削面等。享誉省内外的开封小吃夜市里的风味饮食琳琅满目,味道各异,既有松软味美的灌汤包,也有老年人爱吃的黄闷鱼和油茶,还有年青人喜欢喝的杏仁茶和冰糖红梨等而地处豫西的九朝古都洛阳的小吃同样有名,有余香满口的浆面条。带有豫春风情的枣山年馍外表精致,味道可口。

省会郑州的烩面汤香味美,口感劲道。全国着名品牌有道口烧鸡、开封灌汤包、武陟油茶、鲁山揽锅菜等,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洛阳水席,相传洛阳水席起始于唐朝,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一般是逢大事招待宾朋才用。土特产有“芝麻之乡”驻马店的小磨香油享誉国内外。

豫西西峡县的猕猴桃纯自然、无污染,清香汁多,被誉为“果中之王”省会郑州的新郑大枣个大、肉厚、汁多、味甜,驰誉中外。河南民间跳舞种类多,具有典型的中原特色。其中包括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小车舞、高跷舞、大头和尚、对花鼓、二鬼扳跌等。这些民间传统跳舞丰硕了民间文化糊口,是民俗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门。另外洛阳更是花中之魁——牡丹的故乡。

河南的民俗文化多的说也说不完,欢迎到我的家乡河南来做客!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6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牲口节的起源,据说与中国明朝皇帝朱元璋有关。传说,朱元璋从小失去了父母后,生活贫困,被迫去给财主放牛。这天,财主想起“马不吃夜草不肥”的说法,硬逼干了一天活的朱元璋和长工们夜里去放牛。朱元璋和伙伴们又累又饿,而财主却在家里花天酒地。朱元璋气愤不过,指挥伙伴们偷来杀牛刀,大家一齐动手,杀牛的杀牛,烧火的烧火,不一会儿,一头活牛变成了一堆喷香的烤牛肉。天快亮时,打着饱嗝的伙伴们发愁了,牛少了一头,财主定会变本加厉惩罚大家。朱元璋低头沉思一会儿,指挥众人将剩下的牛肉藏起来,把牛尾巴插在山坡上,然后让一个小伙伴回去报信,谎说牛钻到地底下了。待财主随着小长工气喘吁吁地爬上山发现黄牛真是钻到了地下。地面上不见牛身,只露牛尾。他气急败坏地拽住尾巴往上拉,谁知地底下真地“哞!哞!”叫了两声,财主只拉出一条牛尾巴。后来,财主又命人挖地,结果什么都没有挖出来。他垂头丧气,自认倒霉。事后,伙伴们庆幸没有受罚,一边吃着剩下的牛肉,一边把牛鞭甩得噼噼叭叭响。从此以后,人们为感谢耕牛,就把农历七月十五当作“牲口节”,意在感谢它为穷人谋福,希望它重新转世。中原是农耕地区,大牲畜是家家耕地的主要“劳力”,秋耕又是牲口最繁重的劳动,人们把农历七月十五专门奉为“牲口节”,足见人们对牲畜的重视以及牲畜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7

管爸爸叫爸爸,管妈妈叫妈妈,这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了。难道你会问管爸爸不叫爸爸,能叫叔叔不成?对,在河南的一些地方,就这么叫。关于爸爸的称谓可谓是五花八门的。当然这都是以前的老风俗,现在统一叫爸爸倒是被大家认可了。

我爷爷他们弟兄五个(可惜我没见过他,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死了十几年了),爷爷是曾祖父的大儿子,他的孩子管他叫伯(bai),管我奶奶叫娘。而我二爷到我五爷家的孩子,则管我爷爷也叫大伯,管我奶奶叫大姆。我爸爸他们则管我二爷到五爷叫n达儿(der)。管我二奶到五奶叫n婶儿(n代表排行,以下同)。

听着比较乱吧。从老二以下生的孩子,对比自己父亲大的伯父,统一都叫n伯(bai),而对自己的几个叔父统一都叫n达儿,对伯的配偶叫n姆,对n叔的配偶叫n婶儿。但是对父亲的叫法却不同,老大,老二家的孩子管父亲叫伯(bai),老三家的孩子管自己的父亲叫爹。从老四开始,管父亲叫叔或者达儿。老三的孩子管自己的母亲叫娘,老四以下的孩子管自己的母亲叫婶。

对舅,妗子的称呼没有什么特别的,但称外祖父的称呼叫魏爷,称外祖母叫魏婆。据说这还是从三国时期曹操那里流传下来的风俗。

我中华民族最讲究礼仪,所以对长辈的称呼也就有很多,这种繁琐的称谓在古代可是有着严格讲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称谓已经不适合当今形势了,爸爸妈妈这些从西方引进回来的外来词已经被我们同化了。现在无论是城市或者农村,叫爸爸妈妈但是被普遍接受了。不过我爸爸他们还是沿袭着以前的叫法。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8

按照濮阳的老规矩,新年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这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

进入腊月中旬,大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卖鞭炮的了。

家家户户也陆陆续续的挂起了灯笼。一派喜庆的气氛。这时,孩子们是最高兴的了。学校已经放假了,大人们正忙着预备过年的吃的,穿的,喝的和用的东西,顾不上我们了。小伙伴们就疯玩了起来。有时家长给一些零花钱,就去买糖吃。现在的糖种类真叫那个多,可谓是应有尽有。

从形状上说: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各种卡通人物形状的;从味道上讲:有果味的,有奶味的,有巧克力味的;颜色也很多。不管是从哪个方面,都能充分调动我们的味觉,让我们有想买的冲动。

在假期里,我们还可以缠着家长给我买各种玩具。如:玩具飞机,玩具枪等等。

过了农历二十三后,年下气就越来越浓了。大街上人来人往,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各家店铺也都是一片繁荣景象。特别是从食品店里飘出肉的香味儿,让人止步。我觉得过年真好!

春节更加热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歇歇了。一切该准备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只等上桌了。华灯初上,人们就吃过了大年春节夜的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人民准备的精神大餐----新年联欢晚会。一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乐融融!到半夜十二点钟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一个热闹的不眠夜!

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的起来了,都穿着新衣服。走上街头,互相拜年,互相说着吉祥的话,祝福的话,一派和谐景象。

过完新年,眨眼又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人们去大街上看舞龙舞狮表演,去文化广场猜灯谜,晚上去戚城公园看灯展。

过了元宵节,就到正月十七了。假期结束了。学生又回到了学校,家长又开始上班了。一切又进入了新的起点,努力呀!

关于河南民俗的作文 篇9

扫尘

“尾月二十四,掸尘扫屋子”,据《吕氏年龄》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新年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布掸子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夸姣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新年,无论城市仍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惟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发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央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收留,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赏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事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夸姣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糊口的向往,对夸姣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新年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奉,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但愿。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发源于“门神”。跟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收留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硕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知足人们喜庆祈年的夸姣愿望。我国泛起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姑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ndetihui/8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