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描写习俗的作文11篇

描写习俗的作文11篇

相信大家读书时都写过作文小作文吧,写作文可以记录自己真实所思所想和感情感悟。作文写不好,不妨多看看优秀作文学习和借鉴。一篇优秀高分的作文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作文5000网精心收集整理的描写习俗的作文,带给大家。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1

啊!要过年了!我兴奋极了,不过在我兴奋的同时,我想到了一些过年的习俗。

首先我想到的是贴春联,王安石的《元日》里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总会把旧的春联撕去,换上新的春联。正所谓是革故鼎新,除去岁,迎来新年。

第二个习俗就是放鞭炮,正所谓是“爆竹声中辞旧岁。”在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忘记了过去的烦恼,心里想的全都是成功和快乐。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年,以一个快乐的心情迎接下一年。下一年我们一定会更好。

过年一定要让家里更美好,所以在过年以前,全家都要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家里卫生的扫把也成了一把神奇的扫帚。把不但把家里的灰尘打扫干净了,也把过去的烦恼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们从此去烦恼一笔勾销。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炸菜。每到腊月28、29那一天,家人们都会把自己家里的油拿出来,把肉切成一片片的炸菜。在炸菜的过程中,大家可能是家长一边炸,你一边吃,等到中午饭的时候,你已经吃饱了,家人们看到你憨厚可爱的样子,会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

过年的风俗都是让我们除去自己的烦恼,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年,我祝福大家在这一年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幸福安康。祝你的成绩突飞猛进。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急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好像是过节!可是我忘记买月饼了!”妈妈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顿时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天这个重要的节日给忘记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圆佳节妈妈居然也能忘记,我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我想起来啦,今天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诉我:“饺子表示了一家人团团圆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起来——团圆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3

端午节,虽没有春节那么隆重,但是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思念。几千年前,屈原投江,从此就有了端午节。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来寄托屈原这一位伟大的诗人。划龙舟、吃粽子成了一种不变的风俗以及习惯了。

端午节那天,家家吃粽子。粽子用糯米制成,外面用新鲜的荷叶给包起来,再用特殊的手法缠上细线,外观看起来十分的诱人。而在粽子里面则会包上腊肉、枣子、豆沙、火腿、绿豆等馅儿,吃起来满嘴流油。说道家乡的粽子,就不难说道粽子的来历,当时屈原投江之后人们为了防止他的尸体被鱼儿吃掉,就把糯米投入江中,这样子等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吃掉屈原的尸体了。几千年这个风俗就逐渐变成了吃粽子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代表着对屈原的思念,是一个美好的寄托。

过端午节肯定少不了划龙舟了,每当这一天肯定就是万人空巷了,所有的人都聚集到河边,看着龙舟在河边排列的`整整齐齐,锣鼓喧天,那激动人心的划龙舟比赛就开始了,船上的人们使出浑身力气往前滑着,岸边的人们看的津津有味。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不觉让人们纷纷大喊起来。比赛达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所有的人们也不管什么了,蹦着、跳着,比赛结束了,人们意犹未尽,许久在缓缓的离开。

每当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一家子人说说笑笑,边看着令人激动的龙舟赛,一边吃着香甜的粽子,心里总会十分的愉悦。这也是端午节为什么一直受人们欢迎的原因之一了吧。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节日了,端午节就像屈原一样,在这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也是一个带来欢声笑语的节日了。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春好日,阳光明媚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踏青节”。这一天人们都要走出家门,到山野田园去“踏青”,感触感染明媚的春色,享受迷人的春景春色。壮族男女踏青归来都要采回一种叫做“粘米乌”的植物,捣烂之后熬成汤汁,用它浸泡糯米,蒸成“乌饭”食用。乌饭蓝黑油亮,香软可口,你别看它表面上绝不起眼,实在富含营养,是一种很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保健美食。

关于乌饭的来历,壮家有许多传说,都与壮族的英雄雷万兴有关,而三月三吃乌饭,恰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

传说唐朝时壮族英雄雷万兴率领壮民抗击官军的围剿,粮食吃尽了,就以粘米乌的果子充饥;壮民靠它坚持了体力,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有一年三月三雷万兴想起要吃粘米乌果,可是这时粘米乌尚未结果,壮民就摘采它的叶子做成乌饭食用;以后这就成为一种习俗,每年三月三都要吃乌饭,壮家人也因此将三月三称为“乌饭节”。

尽管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壮族三月三吃乌饭的习俗没有改变。但是近二十多年的社会大变革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盛冲击,使得壮族唱歌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壮族唱歌的优良传统不被现代文明的浪潮所沉没,为了给壮族群众提供一个展示歌才、交流唱歌心得的机会,近些年福安市每年都在三月三组织壮族歌会流动,为传统的乌饭节植入新的内收留。

今年的歌会地点设在坂中壮族乡的廉岭壮村。富春溪西岸这一片山野怀抱着的几个壮家村寨就是廉岭;今天这里春景春色融融,到处都是绿色的写意,小学校的操场更是洋溢着醉人的欢笑。

这是领略壮族歌舞艺术的大看台,这是展示壮族民俗文化的大观园。

跳舞《小小山哈闹龙灯》是歌会的开场节目,表演的是壮族传统的龙灯舞。龙灯舞表达的是壮族人民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统主题,这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小龙头在小山哈的舞动下,别有一番灵气。

巫舞是壮族保存至今的民族跳舞。巫师吹着“龙角”上场,那激动慷慨高亢的“哈鲁鲁,哈鲁鲁”,那刚劲有力的旋转,那模拟蹈海踏浪的舞步,那神秘变幻的“手诀”,还有那悠扬拖腔的低吟浅唱,都极富“壮味”。拂去附丽于巫师身上的迷信色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烈烈雄风和铮铮硬骨。

金斗洋村是全国著名的壮族技击之乡。今天,这支来自金斗洋的少年技击队,他们的飒爽英姿和出色表演让我们领略了金斗洋壮拳“一疾二硬三力”的真谛,让我们感触感染到了壮族尚武精神在新一代身上的传承。

最出色的是五对壮族歌手的对唱。那悠扬婉转的“双条落”,那摄人心魄的`“歌言”,像百鸟争鸣,像山涧流泉。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是人生对人生的诉说——

女:小郎生得真端正,赛过十五明月亮;

十蒲月亮照不光,漂亮小郎娘爱看。

男:落湾竹子叶软软,听娘唱歌是有缘;

天上无云难下雨,山歌做媒结姻缘。

…………

喝宝塔茶原是壮族婚嫁过程中女家招待迎亲伯的茶俗,诙谐、生动,妙趣横生。今天,这唯一无二的宝塔茶也已走出壮山壮寨,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福安壮族茶艺表演的保存节目,丰硕了茶文化的内涵。

一曲热情奔放的合唱将歌会推向热潮。看哪,山哈娜们迈着青春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小山哈们扬着鲜花般的笑容,向我们走来;壮妹子穿戴民族的时装,向我们走来;新婚的壮族青年披红挂彩,一身婚礼艳服,向我们走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民族大团结是时代的主旋律,民族大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

尽管歌会已经结束,可是歌手们歌兴犹酣。

这三位壮妹子正在玩“竹哨笛”。在一小截空竹管上挖个小孔,贴上竹膜就成了一件乐器。没有哨口,没有音孔,似哨非哨,似笛非笛;想吹什么歌就吹什么歌。

路边大树下的一对正唱得忘情。眼角眉梢都是爱,句句山歌都是情,其实浪漫——

男:一起玩耍一起站,与你一起真有意;

头次与你作伴游,再次才能认得你。

千里路头来作伴,作伴一次值千金;

与娘一起真欢喜,郎呀回转才宽解。

女:本日欢喜笑盈盈,回到房间去妆身;

头上又带金银宝,身上衣裳值千金。

妹子心中早有情,只盼郎仔先开言;

你郎若还真有意,山歌也可做伐柯人。

…………

茶园的一对或许是“狭路相逢”,但是经由几个回合的“歌探”,很快就成了知音。那缠绵的曲调,那缱绻的情意,令人线人一新——

男:一送小娘到岭头,杨柳树下好乘凉;

树上两只画眉鸟,哪只是雄哪是雌?

女:你若有情就要来,莫做无情退下退;

要做细雨慢慢下,莫做雷雨一阵来。

…………

富春古渡,绿树浓荫,野趣迷人,兴味盎然。一群壮族青年正在盘歌。溪风习习,划子悠悠,壮歌互答,此乐何极!

男:风吹竹叶叶连连,启齿叫娘娘不应;

新得牛皮来包鼓,鼓槌未落声先来。

女:风吹树下凉了凉,双手招郎来乘凉;

有缘就来树下玩,无缘对面路边上。

…………

壮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壮族歌谣是壮族人民社会糊口的艺术化反映,壮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外面世界惊羡的目光。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歌会,格外受到各级媒体的青睐,中心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宁德电视台、福安电视台,以及众多民俗摄影兴趣者循声而至,众多镜头在这里聚焦,给壮村壮寨带来了无穷的吉利。

壮族三月三,永远的三月三!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5

香喷喷的甜粽子煮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纯了,五彩色的香料包扎好了,绿莹莹的艾叶草挂上了。看到这些你猜到了什么?没错,这些都是我们传统节日端午特有风俗的组成部分。端午又称天中节,夏至后端午节也随着艳阳和风款款而来。

端午最精彩的非赛龙舟莫属,彩绘的龙舟光彩照人,着装整齐的健儿跃跃欲试,如潮的观众人头攒动,那热闹盛大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每年的端午爸爸妈妈都会带我一起去观看龙舟赛。比赛在人们热情的翘首期盼中开始了,青年桨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红绸,更显得神采飞扬,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并排而列的各色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在水面上破浪如飞,你追我赶。一时间,整齐的呐喊声、热烈的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起,激荡人心、震耳欲聋。激烈的竞逐使人热血沸腾,节日的欢快让人陶醉其中。

与激情四射的赛龙舟相比,端午节的特色民俗怎么能少了粽子呢?每年我们都自己动手包粽子,我也积极参与,糯米里夹着大枣、果脯还有花生,外面包上粽叶,真的漂亮极啦!虽然我的作品总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暖意融融、乐在其中。品尝自己动手包的粽子,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香甜无比。而市场上卖的粽子就多种多样啦,用量、做法都十分讲究,例如咸粽,有用咸肉、蛋黄、烧鸡、叉烧、栗子、香菇等。甜粽则用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还有广东的碱水粽、竹叶粽等,不一而足、品种繁多。

这就是我非常喜欢的端午节,不仅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6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史载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此为汉地大年贴春联风俗之始。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另外,中秋节吃月饼也缘于朱元璋的提倡。据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曾命以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消息所用“月饼”作为赏赐群臣的节令糕点。

南京市民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年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7

我想,每到农历初九的时候大家应该都要。上山去拜祭祖先,记得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是,重阳节是怎么样来的呢?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一位村民晚上他睡着了,有一位仙人托梦给他,仙人说:“明天你们村里会有一场灾难,在村里的村民会很危险的,第二天,村民把神仙的话告诉了全村的人,有些一人相信,有一些人不相信,相信的人跟着他去上山,突然,山洪爆发了,在村里的'人都被冲垮了,人们回来了,看见在村里的人们全死了。所以,为了记念重阳节那一天人们在农历初九那天,买一个小风车,拿着小风车一起登高。

历史学家研究,原来,九月九日山上的果子熟了,人们都上山摘果子。所以,九月九日重阳节形成了一个登高风俗。

其实,现代人也喜欢登高他们时不时也会去登高,因为他们为了身体健康还有现在大城市里的空气非常的不好。所以,不是重阳节人们也会去爬到山上去呼吸山上清新的空气。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8

描写春节习俗的初中作文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9

“噼里啪啦……”放鞭炮了。清晨,一阵又一阵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噢,对了,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吃过早饭,我和爸爸妈妈一同来到街上看红火。走着走着,只见一辆彩车敲锣打鼓地向我们这方开来。车上的背景布是红色的。车上有一只浅红色的小牛,旁边还写着“牛气冲天”几个大字车上还挂着一圈小灯笼。不大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八一广场。哇!这里表演的节目可真多,有舞龙、扭秧歌、舞狮子、威风高跷……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算是舞狮子和威风高跷了。瞧!舞狮子的演员们一会儿往上蹿,一会儿往下跳,一会往前,一会儿往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又害怕又欢喜。威风高跷可真惊险,我看上面的演员好象要掉下来似的,为他们足足捏了一把汗。

时间不知不觉就飞到了傍晚。我们到城南生态园去观灯,嗬!这里的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真可谓是“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啊!不信,你看!一座座彩灯高耸,映红天际:“猪八戒吃西瓜”、“后羿射日”、“牧童吹春”、“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灯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声鼎沸,川流不息。真是一片灯的世界,人的海洋。这时,礼花似流星一般飞向天空,又像盘旋着的蛇一样落了下来,真是美不胜收。

回到家,妈妈给我们煮了元宵。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嗯,真香!吃元宵也预示着在今年能够团团圆圆。

这真是一个快乐,难忘的元宵节。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描写习俗的作文 篇11

“蒲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想起这首童谣,我就想起了家乡那丰硕多彩的端午节,我给大家说说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吧!

到了农历蒲月初五这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一天,人们可忙碌了。一大早,他们就忙着把黑、白、蓝、红、黄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自己孩子的手腕上,并在门上插一些艾草,(我们这儿只插艾草,有些地方还要插菖蒲、龙舟花等)据说是为了避邪,还有驱蚊的作用,由于古代没有蚊香,要用艾草驱蚊。对了,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可千万别忘了吃粽子,粽子有良多口味的,有甜的、本味的、香的、五味的等,吃起来粘粘的,可好吃了。粽子是人们用家乡的竹叶或芦苇叶包上糯米做成的。听妈妈说,有些地方的人还要喝雄黄酒,用来辟邪。有一些靠近湖泊的地区,还要在水上举行赛龙舟比赛。要往水里撒粽子,不让里面的鱼和螃蟹吃屈原的尸体。

怎么样,端午节的习俗有趣吧!欢迎老外到我们中国过端午哦!

扩展阅读

描写习俗的作文系列9篇


工作离不开作文,学习也离不开作文,作文,不固定思想,每个人都可以有感而发。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帮助你在考试中得高分,你对于写好作文有没有什么诀窍?下面作文5000网小编为您呈送了“描写习俗的作文”主题的相关内容,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1】

又是一年春好日,阳光明媚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踏青节”。这一天人们都要走出家门,到山野田园去“踏青”,感受明媚的春色,享受迷人的春光。壮族男女踏青归来都要采回一种叫做“粘米乌”(乌稔)的植物,捣烂之后熬成汤汁,用它浸泡糯米,蒸成“乌饭”食用。乌饭蓝黑油亮,香软可口,你别看它表面上毫不起眼,其实富含营养,是一种很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保健美食。

关于乌饭的来历,壮家有许多传说,都与壮族的英雄雷万兴有关,而三月三吃乌饭,正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

传说唐朝时壮族英雄雷万兴率领壮民抗击官军的围剿,粮食吃尽了,就以粘米乌的果子充饥;壮民靠它坚持了体力,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有一年三月三雷万兴想起要吃粘米乌果,可是这时粘米乌尚未结果,壮民就摘采它的叶子做成乌饭食用;以后这就成为一种习俗,每年三月三都要吃乌饭,壮家人也因此将三月三称为“乌饭节”。

尽管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壮族三月三吃乌饭的习俗没有改变。但是近二十多年的社会大变革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使得壮族唱歌的传统习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使壮族唱歌的优良传统不被现代文明的浪潮所淹没,为了给壮族群众提供一个展示歌才、交流唱歌心得的机会,近些年福安市每年都在三月三组织壮族歌会活动,为传统的乌饭节植入新的内容。

今年的歌会地点设在坂中壮族乡的廉岭壮村。富春溪西岸这一片山野怀抱着的几个壮家村寨就是廉岭;今天这里春光融融,到处都是绿色的写意,小学校的操场更是洋溢着醉人的欢笑。

这是领略壮族歌舞艺术的大看台,这是展示壮族民俗文化的大观园。

舞蹈《小小山哈闹龙灯》是歌会的开场节目,表演的是壮族传统的龙灯舞。龙灯舞表达的是壮族人民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传统主题,这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小龙头在小山哈的舞动下,别有一番灵气。

巫舞是壮族保留至今的民族舞蹈。巫师吹着“龙角”上场,那激昂高亢的“哈鲁鲁,哈鲁鲁”,那刚劲有力的旋转,那模拟蹈海踏浪的舞步,那神秘变幻的“手诀”,还有那悠扬拖腔的低吟浅唱,都极富“壮味”。拂去附丽于巫师身上的迷信色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烈烈雄风和铮铮硬骨。

金斗洋村是全国闻名的壮族武术之乡。今天,这支来自金斗洋的少年武术队,他们的飒爽英姿和精彩表演让我们领略了金斗洋壮拳“一疾二硬三力”的真谛,让我们感受到了壮族尚武精神在新一代身上的传承。

最精彩的是五对壮族歌手的对唱。那悠扬婉转的“双条落”,那摄人心魄的`“歌言”,像百鸟争鸣,像山涧流泉。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这是人生对人生的诉说——

女:小郎生得真端正,胜过十五明月亮;

十五月亮照不光,漂亮小郎娘爱看。

男:落湾竹子叶软软,听娘唱歌是有缘;

天上无云难下雨,山歌做媒结姻缘。

…………

喝宝塔茶原是壮族婚嫁过程中女家招待迎亲伯的茶俗,诙谐、生动,妙趣横生。今天,这独一无二的宝塔茶也已走出壮山壮寨,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福安壮族茶艺表演的保留节目,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一曲热情奔放的合唱将歌会推向高潮。看哪,山哈娜们迈着青春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小山哈们扬着鲜花般的笑脸,向我们走来;壮妹子穿着民族的时装,向我们走来;新婚的壮族青年披红挂彩,一身婚礼盛装,向我们走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民族大团结是时代的主旋律,民族大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

尽管歌会已经结束,可是歌手们歌兴犹酣。

这三位壮妹子正在玩“竹哨笛”。在一小截空竹管上挖个小孔,贴上竹膜就成了一件乐器。没有哨口,没有音孔,似哨非哨,似笛非笛;想吹什么歌就吹什么歌。

路边大树下的一对正唱得忘情。眼角眉梢都是爱,句句山歌都是情,实在浪漫——

男:一起玩耍一起站,与你一起真有意;

头次与你作伴游,再次才能认得你。

千里路头来作伴,作伴一次值千金;

与娘一起真欢喜,郎呀回转才宽心。

女:今日欢喜笑盈盈,回到房间去妆身;

头上又带金银宝,身上衣裳值千金。

妹子心中早有情,只盼郎仔先开言;

你郎若还真有意,山歌也可做媒人。

…………

茶园的一对或许是“狭路相逢”,但是经过几个回合的“歌探”,很快就成了知音。那缠绵的曲调,那缱绻的情意,令人耳目一新——

男:一送小娘到岭头,杨柳树下好乘凉;

树上两只画眉鸟,哪只是雄哪是雌?

女:你若有情就要来,莫做无情退下退;

要做细雨慢慢下,莫做雷雨一阵来。

…………

富春古渡,绿树浓荫,野趣迷人,兴味盎然。一群壮族青年正在盘歌。溪风习习,小船悠悠,壮歌互答,此乐何极!

男:风吹竹叶叶连连,开口叫娘娘不应;

新得牛皮来包鼓,鼓槌未落声先来。

女:风吹树下凉了凉,双手招郎来乘凉;

有缘就来树下玩,无缘对面路边上。

…………

壮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壮族歌谣是壮族人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化反映,壮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外面世界惊羡的目光。今年的壮族三月三歌会,格外受到各级媒体的青睐,中央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宁德电视台、福安电视台,以及众多民俗摄影爱好者循声而至,众多镜头在这里聚焦,给壮村壮寨带来了无限的吉祥。

壮族三月三,永远的三月三!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2】

八月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谷粒丰稔,果蔬飘香。又是一年一度中秋佳节。

人们盼望着在这一宜人的季节旅游、休闲、走亲、访友、和家人团聚,度过其乐融融的节日长假。

中秋节是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赏月在唐代已很流行,到了宋代农历八月十五日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以后历朝历代大多官府和民间都把它当作一个大节来过。人们把中秋节定义为“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的喜庆节、团圆节。

民间在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祭月、拜月。八月十五月儿圆,九州人家乐团圆。人们在自家门前或庭院中设供案,摆供品,北方多供苹果、葡萄、西瓜、梨、毛豆、鸡冠花、月饼等;南方则供柚子、芋头、香蕉、柿子、菱角、藕和月饼等。当月亮升起来后,全家人点烛燃香,向月神跪拜,祈愿五谷丰登,全家团圆。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世世代代沿袭下来。人们普遍认为,拜月的供品,特别是月饼是取团圆之意。全家拜月是强调血缘家族团结。其意义是全家团圆。

月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制作以芝麻、胡桃为“馅”的圆形饼提供了辅料,那时人们把这种圆饼称为“胡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编的《梦梁录》中。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起来,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以饼之圆象征人之长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意。中秋节是人们祈盼和喜庆丰收、团圆、美满的节日。

大诗人苏轼咏月怀人的《水调歌头》最为脍炙人口,他是在中秋节这天因思念远方的兄弟而写下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古以来,中秋节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月蟾宫等。这些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的故事,虽是远古天象的崇拜,古老敬月习俗的遗痕,但是人们都不愿意扔掉这几千年的传承,因为这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一种慰藉,一种情结,并愿意世代永远保守的一种习俗。

传说月中有蟾,屈原《天问》就有月蟾的记载。到了汉代,月中除蟾外,还有玉兔;汉晋以来,传说月中有桂树;唐代又有吴刚伐桂树的传说;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崇敬的英雄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得到一包长生不老的仙草,送给了妻子嫦娥珍藏在梳妆台的盒子里,这事被一个叫蓬蒙的人知道了,他便想盗取这包仙药,在一次后羿带领众人外出狩猎时,蓬蒙手持利剑闯入其家中,欲夺仙草,嫦娥自知打不过强盗,便急中生智,匆忙将仙草送入口中吞下,瞬间,嫦娥飘飘欲仙,离开了地面,升入了天空,嫦娥因牵挂着丈夫,百里一回头,便飞落在离人间最近的月宫成了仙人。后羿打猎回来后,得知妻子的情况,悲痛欲绝,捶胸顿足,拔剑欲杀恶徒,蓬蒙早已逃之夭夭。后羿遥望天空,圆圆的月亮里仿佛嫦娥在走动,无法追逐,无比思念,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摆设香案,放上她平时爱吃的水果和糕饼,遥祭远在月宫里也在眷恋着自己的嫦娥。天下百姓知道嫦娥奔月成仙事情后,纷纷在自家的房前院子里摆上桌椅,放上供品,仰望星空,向善良的嫦娥遥祝吉祥平安。从此,中秋拜月这一充满神奇与浪漫色彩的祭月赏月之风,便在民间传播开来。这一传说中的故事,其实是天下芸芸众生为追求美好、表达情感、向往团圆美满的一种愿景。

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京城开封,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少,都要穿上节日服装,焚香拜月,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美如皓月”《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直至通宵”;《梦梁录》也说“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琴瑟铿锵,酌酒高歌。至如铺席人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焼不绝。”可见当时中秋节是多么热闹。

明清时期,赏月活动盛行不衰,我国各地至今仍遗留着古风逸韵的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月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拜月修建的。大概是因为孩子的关系吧,或者是月中有“玉兔捣药”的说法,民间在祭月时总是和祭兔联系起来,北方的儿童喜欢用泥塑的穿戴完整、制作精美的兔爷当作玩偶,甚至成为中秋节的吉祥物。

八月十五过中秋人们吃月饼的习俗,还与纪念朱元璋“月饼举义”的故事有关。那是在元朝末年,中原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暴统治,纷纷起来反抗。朱元璋联合各方面的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是朝廷的官兵搜查的十分严格,传递消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计策,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字条,巧妙的藏在了月饼里面,快捷而顺利的把信息传送到各路起义军中,各路义军严守秘密,到了起义那天,一齐响应,很快集结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义军如燎原之势不可阻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首先是大将徐达旗开得胜,占领了大都城,起义取得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的传下口谕,全体将士在中秋节与民同乐,将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礼物送给官兵,以示庆贺。朱元璋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以后,更加重视中秋节,经常在八月十五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以纪念当年起兵举义的成功。

从此,月饼制作种类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精细。品种有什锦、五仁、豆沙、芝麻、蜜饯、肉馅等;味道有咸、甜、荤、素等。

中秋节秋高气爽,人们有许多娱乐活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观海潮,划船串月、月夜尝莲、斗蟋蟀、歌舞杂技等活动;广东梅县在中秋节举办山歌节;海南有八月会,唱歌、跳舞、交换月饼,通宵达旦;还有的地方举行花会,赏花、戴花,愿花常好,愿月长圆,愿人长久。

中秋节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很流行,西北地区的土族、南方地区的京族、毛南族都过中秋节,祈福家庭欢乐,岁岁团圆。

在我们家乡每当中秋节全家人都笑逐颜开,秉承祖先的习俗,把这一节日当作喜庆丰收、团圆美满的大节来过。

中秋佳节,云汉天高,金风送爽,皓月当空,星光灿烂。在月光如水的自家的小院子里,摆上八仙桌,上面放满酒、菜、瓜果梨枣、月饼和糕点,再煮一壶绿茶,全家人围坐在桌旁,饮酒,品茶,进餐,祭月,拜月,共赏圆月,恳谈亲情,说古论今,聊叙家常,欢庆经过一年辛勤劳作,即将获得的丰收成果,真是其乐融融。

这是多么惬意、温馨的境界。

我们的祖先把这种节日的风俗传给了我们,更把他们对节日氛围感受的心境也传给了我们。因为这个世界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3】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5】

每个的家乡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当然也有着相似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贵州,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每个人都知道在过完春节的第一个节日是元宵节,它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有许多名称,可以叫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被古人称为宵,后来把圆月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

在元宵节这天晚上,街上的人会非常多。因为这天晚上的街上会有逛花灯和猜灯谜的活动,猜对一个灯谜可以吃到一个汤圆,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来猜。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卖花灯,卖小吃的小贩。

但今年因为病毒感染,所以晚上的街上没有这些活动,人也非常少。可还是少不了吃汤圆。

到了晚上,我们会买花灯来挂在家中。然后一起搓汤圆,有馅的则是花生馅或芝麻馅,没有馅的则用白砂糖和米酒一起煮。

吃汤圆代表团圆,所以每到元宵家家的少不了吃汤圆。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6】

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我提议咱们自己包粽子吃,妈妈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圆锥形里插个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摇动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紧紧地。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包完了粽子。上锅蒸的任务就包给爸爸了。

打开电视,正在直播龙舟竞赛,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看着赛龙舟,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怎么样?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意义吧!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7】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明”,又说:“春分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寄托哀思的一个契机。各地青少们成群结队向烈士陵园献花致敬,或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革命故事,或组织参观、旅行、访名胜、采标本,丰富了节日内容。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8】

“蒲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想起这首童谣,我就想起了家乡那丰硕多彩的端午节,我给大家说说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吧!

到了农历蒲月初五这天,就是端午节了。这一天,人们可忙碌了。一大早,他们就忙着把黑、白、蓝、红、黄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自己孩子的手腕上,并在门上插一些艾草,(我们这儿只插艾草,有些地方还要插菖蒲、龙舟花等)据说是为了避邪,还有驱蚊的作用,由于古代没有蚊香,要用艾草驱蚊。对了,在端午节的这一天可千万别忘了吃粽子,粽子有良多口味的,有甜的、本味的、香的、五味的等,吃起来粘粘的,可好吃了。粽子是人们用家乡的竹叶或芦苇叶包上糯米做成的。听妈妈说,有些地方的人还要喝雄黄酒,用来辟邪。有一些靠近湖泊的地区,还要在水上举行赛龙舟比赛。要往水里撒粽子,不让里面的鱼和螃蟹吃屈原的尸体。

怎么样,端午节的习俗有趣吧!欢迎老外到我们中国过端午哦!

描写习俗的作文【篇9】

端午节,湘湖下孙宗祠举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我和妈妈也是其中一组参赛职员!

糯米、粽叶、细绳,万事俱备,只欠一声令下。主持人叔叔一声令下,大家都开始紧张地忙碌了起来。我左手托着粽叶,右手一卷,把粽叶折成漏斗状,挖了一大把糯米放进粽叶里,然后把竖着的粽叶往下一按,封住了漏斗口,再缠上线绳,一个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妈妈兴奋地大喊:“你好棒!”四周许多人也开始关注我。我既高兴又紧张,快马加鞭地连续操纵,一会儿工夫,妈妈和我已经包好了3个粽子了。我偷偷地瞄了一下旁边的小朋友,哇!他们也很快。我急了:再快点,再快点!可是越急越出问题,粽叶破了,妈妈教我的绕绳索的方法也忘了……

“时间到,停!”评委阿姨开始评分,主持人叔叔最后说:“这一轮的第一名是2号。”我和妈妈击掌欢呼起来:“耶!”原来我们是这一组包的最多的,而且样子又漂亮。

这次包粽子流动,我和妈妈都很开心。粽子里不仅仅有糯米和笋叶的清香,还包着无限的快乐和无尽的亲情!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合集11篇


或许"关于民间习俗作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1)

过了腊月二十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整个春节日,最有趣的莫过于腊月三十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打扫房间,忙得不可开交。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到了晚上,新年的气氛更浓了。在我的家里,妈妈和奶奶正在认真地准备着年夜饭,我和爸爸则摆好桌椅和碗筷,静静等待着年夜饭。不一会,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就端了上来。有红烧肉、炖鸡块、大闸蟹,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仅仅看着便令人大饱眼福,在奶奶的祝福声中,年夜饭开始了,我们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年夜饭后,大家都坐在沙发上,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一边专注地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钟声敲响了十二下,除夕的高潮便来临了。我和爸爸带着各式各样的鞭炮下了楼。楼下早已聚集了许多大人和孩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快乐。我和爸爸先点燃了一挂鞭炮,霎时间便响起了“霹雳啪啦”的声音。接着,我又点燃了几根魔术棒,伴随着“嗖嗖”的声音,五颜六色的烟花争先恐后地飞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忽然又是一道道的五彩缤纷的光线,原来是其它孩子放的。转眼间,一朵朵美丽的花在天空中绽放,它们争奇斗艳,直冲云霄,将漆黑的天空照耀的如同白昼。紧接着,又有一批,如闪电、如流星,划破了天空,它们在天空中旋转着,飞舞着,把整个天空映照得金碧辉煌,远远望去,真是美不胜收,令人不仅陶醉在这美景之中。我扭头看看其它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陶醉在美景中,又仿佛在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啊!春节真有趣,的.确是个有起的民间习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了,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了”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了?”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了。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2)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

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钟馗、秦琼、敬德)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庚寅年新年贺图

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傩舞跳钟馗、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贴画鸡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阳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象征着天鸡。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去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每年大家都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刻木头的重明鸟,或者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令其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子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中国古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贴画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贴门神朱仙镇木板年画“对脸门神马上鞭”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不是神茶、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陕西西安户县钟馗故里欢乐谷的“唐。赐福镇宅神君钟馗”和秦叔宝、尉迟敬德所取代。《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琢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年画“年年有余”

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钟馗赐福镇宅》、《钟馗日历表》、《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贴挂千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世家大族用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隔年饭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3)

立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喻意春季的开始,立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因此立春又称立春节、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风俗。立春这天吃春饼和春卷,称为咬春。我就为大家介绍下立春的习俗了。

为迎接春天的到来,我国各地有许多“迎春”的风俗习惯。据《礼记-月令篇》记载:周代,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至东郊迎春,并祭太皓、芒神,祈求农业丰收。

明、清时期,民间有迎土牛、迎农祥、浴蚕种等习俗。山西民谣云:“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在清代,各州、县的地方官员,立春之日会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毕,要用彩纸扎制的“春牛”打破,牛肚内所装的干果食品,随之抛洒一地,儿童争而食之。

立春之日,有吃春饼、春盘的食俗。春饼是以麦面蒸制或烙制的小圆饼,食时卷以豆芽菜、韭黄等炒菜,故历来有“春到人间一卷之”的说法。立春日食春饼,谓之“咬春”,据云可以“却春困”。

在江苏高邮地区,立春的前一日要举行“迎春宴”,歌舞娱乐。春盘以萝卜、芹菜等为菜盘,相互馈赠。苏东坡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广西侗族人民以立春为“春牛节”。这天晚饭后,村寨里的劳动能手和歌舞能手,要组成“送春牛”小分队,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送春牛”,意为将丰收和幸福送到各家各户。

另外,在我国许多地区,“立春”之日民间还要举行“耍社火”的娱乐活动。

立春的习俗是不是很好玩呢。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4)

江苏是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些与众不同的民间习俗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吧!苏州人除夕时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放入两只橄榄叶,谓之“元宝茶”,祈求来年发财。说完了苏州人的吃、喝再说说武进人的扫地吧!武进人扫地不许从里往外扫,恐怕把“财气”,“如意”扫出去,只可以从外往里扫。最后谈一谈淮阴人带孩子去烤头吧!

淮阴人在初六带着孩子去田头空地烤头,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娇,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的歌谣。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免得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财运扫光等等。

不过科学知识的普及,有许多不科学的习俗被人们淡忘健康有益的习俗将一直延续下去……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5)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不信你看。

一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

怎么样,我家乡春节的风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乡来过年吗?

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筑以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或其他物品。傣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当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傣族还有许多特色烧烤如,香茅草烤鱼,是一道傣族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鱼香四溢。真是让人垂涎挂齿!傣族最重要的节日要数泼水节了,泼水节其实是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的时候,如果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得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的祝福。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元宵节,这是一个好日子!一个热闹的日子!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个令人陶醉的日子!一个令人欢乐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谈论谈论吧!

先来说说元宵节的习俗吧!有哪些呢?有吃元宵、送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耍龙灯……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戏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猜灯谜不仅有趣,还可以培养语言能力呢?你们呢?喜欢哪一个呢?

那么,元宵节有哪些诗句呢?欧阳修的元夕、崔液的上元夜、李商隐的诗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还有李白的……有空一起去欣赏欣赏一下这么多古人写下的这些好诗好词吧!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热闹的元宵节呀?

小朋友们,过春节了,你家的习俗是什么呢?我来介绍给你吧!

首先,早上5点就要起床,那时候,我还在梦境当中呢,妈妈把我叫了起来,草的穿好新衣服,奶奶领着我、哥哥、妹妹去串亲戚。

我们串了好多亲戚,挣到了许多的压岁钱,开心死了。

晚上,奶奶做了饺子,有肉馅儿的,素馅儿的,还有好多好多。叔叔拿来鞭炮,爸爸挂上灯笼。一家人看着晚会,放着鞭炮,吃着年夜饭,多开心呀。

小朋友们,你家的习俗是什么呢?

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早上,吃完饭,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拜访亲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时,妈妈看见了衣服上的商标还在,于是拿来剪刀正要剪时,我连忙叫住:“妈妈,过年时不能用剪刀,免得惹来口舌之争。”妈妈恍然大悟,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标。

晚上,妈妈请大伯、叔叔两家人来我家吃饭,晚餐可丰盛啦,鸡、鸭、鱼、肉等摆满了餐桌,饭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妈妈叫我帮助把垃圾倒了,我摇了摇头,妈妈有点生气地说:“长大了一岁,你倒是变懒了。”我连忙解释道:“妈妈,过年时,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财运倒了。”叔叔、大伯们大笑起来,说我的年纪虽小,学问却很多。妈妈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还多。”我听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些,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运扫走;不倒水,以免把财运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风俗。

小朋友们,过春节了,你家的习俗是什么呢?我来介绍给你吧!

首先,早上5点就要起床,那时候,我还在梦境当中呢,妈妈把我叫了起来,草的穿好新衣服,奶奶领着我、哥哥、妹妹去串亲戚。

我们串了好多亲戚,挣到了许多的压岁钱,开心死了。

晚上,奶奶做了饺子,有肉馅儿的,素馅儿的,还有好多好多。叔叔拿来鞭炮,爸爸挂上灯笼。一家人看着晚会,放着鞭炮,吃着年夜饭,多开心呀。

小朋友们,你家的习俗是什么呢?

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很多,就拿刚过的春节来说吧。

不到春节,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来,每家每户都张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年画。到处都敲锣打鼓。小朋友们都去拜年、送贺卡。

到了夜晚,处处张灯结彩。有名的店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什么走马灯、官灯、冰灯、纱灯……各式各样。一旁,鞭炮声、擦炮声,响个不停,火箭炮、烟花,火光冲天。出门在外的人,必宁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呢!怎么样。

我的家乡的风俗还有许许多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我们家乡的风俗那就欢迎你来我们家乡江西做客吧。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6)

道场在信奉佛教的有钱人家做寿时,多请僧道作“道场”。所谓“道场”就是在在做寿的寿堂上,供上本人的长生牌位,上贴百寿图图案的幡条幡文,棚上挂满经幛。经坛正面高悬“三世佛”,即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的画像,焚香燃烛,设香案。寿辰之日,僧道须念上一整天的寿经,同时还要送疏,由寿星的晚辈捧到门外焚烧。第一道疏是给达摩耶的;第二道疏送给药师佛的;第三道疏是给僧迦耶的。在请僧道作道场的同时,也设寿宴,多为素斋,来贺者也参与其奉佛仪式,称为“随喜”生日蜡烛生日蜡烛在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喜欢在生日的时候点燃蜡烛。古代,做生日用的蜡烛在外形上要比照明用的蜡烛大些,体为红色,并烫有金字;如“寿”字之类。做寿时,蜡烛要放在寿堂前条案两侧点燃,条案上摆些来人送的寿桃、寿面、寿糕、寿轴等礼品。在现代生活中,生日宴上也缺少不了蜡烛,蜡烛不仅是红色,还演变成黄色、蓝色等12色,外观更具小巧玲珑。过生日者有多大岁数,就在寿糕上插多少根蜡烛,也有以一根蜡烛代表10岁的。

蜡烛点燃后,过生日者若能一口吹灭,表明他的心愿就能实现。本命年(藏族)在本命年,每个人都采取一点措施,做一件黄色的衣服,内衣内裤都可以,必须在本命年的藏历初一穿上,要穿一年,这件黄色的衣服相当于他的护身符。每年的藏历初一就相当于每个人的生日。比如藏历免年12月30日出生的孩子,第二天是藏历龙年的元月1日,小孩已是两岁了,管它几月几日出生。

所以,藏族一般成年人,你问他今年多大,他会告诉你,他属什么,那么自己琢磨去吧。反正是12个生肖里的一个,看他的样子应该有30多岁或者40多岁,大概能推算出来的。藏族一般一生中只过一次生日,而可以说,大部分人都过不上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梦寐以求的`生日,那就是80岁生日。80岁生日也没有具体的日子,是按藏历初一算。比如这位老寿星是属龙的,而兔年79岁,龙年的藏历初一就是他的80岁大寿。藏族为什么那么稀罕能够活到80岁的人庆祝生日,由于自然及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藏族活到80岁的人不是很多。所以一生一次的生日以独特的方式祝贺。80岁的人四世同堂没有问题,可以说是儿孙满堂。不管在身边或者在外的儿孙都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备送礼物或者看望老人。给老人准备一身的白衣服,从头到脚,续罗绸缎也罢、白布或者自制的藏氆氇呢,只要是白色就成。在有的农区白袍背上面点缀太阳和月亮的图案,加上满头的白发,当然还有白帽子。这种特殊方式的祝福生日,可能是祝贺他或她漫长坎坷的人生旅途走到了终点站。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7)

过了腊月二十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整个春节日,最有趣的莫过于腊月三十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打扫房间,忙得不可开交。每家每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到了晚上,新年的气氛更浓了。在我的家里,妈妈和奶奶正在认真地准备着年夜饭,我和爸爸则摆好桌椅和碗筷,静静等待着年夜饭。不一会,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就端了上来。有红烧肉、炖鸡块、大闸蟹,还有各种各样的炒菜,仅仅看着便令人大饱眼福,在奶奶的祝福声中,年夜饭开始了,我们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年夜饭后,大家都坐在沙发上,一边开心地聊着家常,一边专注地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钟声敲响了十二下,除夕的高潮便来临了。我和爸爸带着各式各样的鞭炮下了楼。楼下早已聚集了许多大人和孩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快乐。我和爸爸先点燃了一挂鞭炮,霎时间便响起了“霹雳啪啦”的声音。接着,我又点燃了几根魔术棒,伴随着“嗖嗖”的声音,五颜六色的烟花争先恐后地飞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忽然又是一道道的五彩缤纷的光线,原来是其它孩子放的。转眼间,一朵朵美丽的花在天空中绽放,它们争奇斗艳,直冲云霄,将漆黑的天空照耀的如同白昼。紧接着,又有一批,如闪电、如流星,划破了天空,它们在天空中旋转着,飞舞着,把整个天空映照得金碧辉煌,远远望去,真是美不胜收,令人不仅陶醉在这美景之中。我扭头看看其它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陶醉在美景中,又仿佛在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啊!春节真有趣,的确是个有起的民间习俗。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8)

无鱼不成席。我国八大菜系,都离不开鱼菜名馔。尤其是大年三十晚吃年饭,老百姓更离不开鱼。鱼与余同音,又象征吉祥物,如鲤鱼,寓得利有余;鲢鱼,寓连年有余;鳜鱼,寓富贵有余。这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情结。

春节吃鱼的民间习俗

起源于原始崇拜鱼。在除夕年饭中,鱼除了象征年年忧郁的吉祥意义外,还有隐秘的镇邪意义。早在汉代画师所绘门上的扣环,多有鱼餙作镇邪物。唐代的屋门、柜门、箱门等,都盛行鱼形拉手,以示镇邪的功能。这影响了后世除夕年饭的鱼俗。看来,除夕的鱼,在餐桌上是招财,餐桌外是镇邪,只是后一种功能其隐义,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了。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祖国地域广阔,民族风俗各异,过年食鱼美馔纷呈。朝鲜族人春节家宴,爱食明太鱼,祭祀林明太(古时,他发现一种鱼,帮同胞度饥荒之灾)。傣族人食竹烧鱼,从江里捞鲜鱼,开膛破肚,把猪肉和佐料塞入鱼肚内;砍来一节毛竹,劈开缝夹住鱼,放火堂里慢烤,待鱼香、肉香、竹香飘逸出来,用手撕着吃,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有好运。

侗族人大年初一,从鱼塘里捞数条鲜鱼,煎、炸、烧、炖摆满一桌,香气四溢,预祝新年吉庆有余。苗族人过年吃五香鱼,把鱼去肠脏后切成小块,用酱油、盐浸泡,晾干入锅油炸;趁热又浸泡在白糖、米酒、生姜汁的汤水里,晾干入锅不防水,再放白糖、芥末、火燎锅生眼,鱼出焦香味,食之口齿生津。这道鱼菜,甜、咸、焦、香五味俱全。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9)

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放了三天假,爸爸妈妈都能陪在我身边。听爸爸说端午节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包粽子吃粽子,系五彩线,还会划龙舟。

忽然,听我听到厨房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爸爸妈妈在有说有笑地包粽子呢。我走上前一看,原来包粽子的原材料有糯米、粽叶和蜜枣。看上去真诱人呀!再闻着香气儿,我简直馋得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很快,粽子就包好了。上锅蒸熟就能吃啦!我在厨房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一阵阵清香传来,把我的小馋虫都勾出来了。终于30分钟过去了,哇,好香呀!我拿了一个尝了一口,很不错,简直是人间美味,比吃鸡腿还香呢。

吃过饭后,我们一家人就开车到湖滨公园,去看划龙舟比赛。哇,公园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在阳光的照样下闪着金光。很快。开始比赛划龙舟了。我看见湖上有各种各样的龙舟,各个方队都穿着整齐的服装。耳边传来一阵阵鼓声,大家划得热火朝天。远看,你真像一条条龙在水里快速地游过啊。时间过得真快。划龙舟比赛结束了。夕阳西下,我们也该回家了。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过得可真开心呀!令我终身难忘。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10)

博饼是中秋时节闽南民间的一种习俗。俗话说:“博饼靠运气。”博饼时总是有喜有忧,谁也怨不得谁。今天,我们班也举行了这个“盛典”,各路“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博饼“盛典”已经拉开了序幕。走,咱们瞧瞧去。

“呀!”“哇!”“耶!”惊奇欣喜的尖叫声从教室中阵阵传出。照往常经验,无疑是“状元”诞生了。究竟花落谁家呢?我循声走了过去,原来是燕子。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小豆子”,先吹一吹,再扇一扇,口中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她身旁的人发出嘶哑的喊声:“没有!没有……”“啊!是‘状元’!”她惊奇地叫着。旁边的人说:“别叫了,肯定是我们叫了她才中的。”又轮到燕子了,她故技重演,可还是中了“状元”,连中了三个“状元”。我顿时心生羡慕之情,夹杂着一丝嫉妒,毕竟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好胜。燕子带着自我陶醉的口吻说:“真是没想到呀!手气不赖!咦,你中头彩了吗?”被她这么一问,我一下子哑口无言。“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说出来听听,我也好帮你。”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她瞪着大眼睛,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如果有难言之隐,我也不为难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接下去好运伴随你!”我连声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要去玩了.尽尽兴。”于是,我悠悠然回到我们的小组。“唉!”谁在叹气呢?是“黄瓜”,看来此人一无所获。我意味深长地说:“加油!哪儿摔倒,哪儿爬起来。”“黄瓜”故作镇静地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我看得出,她心里有些伤感。

虽然她面带笑容,可每一回轮到她博饼时,她都十分紧张。她又甩了一次,是“一秀”。“耶!”只是“一秀”也把她乐成这样。我知道,第一次中奖都会很开心。该我上场了,我一把抓起甩子,在碗中一掷,发出了“叮当叮当”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掷地有声!如果没中,我会揪心的,岂料是梦寐以求的“状元”!心中一阵窃喜,一马当先,技压群雄,不亦乐乎。“小鸡”愁眉苦脸的,可还是不甘示弱,嘴里喃喃地说:“爱拼才会赢!”随着抓起甩子,扔了过去。“呀!”甩子掉了,她失去了一次珍贵的机会,一定受到很大的打击。我轻声安慰她:“信心不可失。”她愤愤不平地说:“我还会重振雄风!”听君此言,我倍感欣慰。我们在嬉戏中度过了这热热闹闹的下午。

无论是“一秀”还是“状元”,或多或少总会博到的。博饼只是一种娱乐,不管是输是赢,同学之间还是要以和为贵。你说呢?

关于民间习俗作文(篇11)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妈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妈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汇总7篇


作文是我们学习语文中必须把握的,借助写作可以很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是经过反复衡量才写出来的。下面是作文5000网的编辑整理的“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敬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免遗忘!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1

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快过年了,我还记得去年一起去和姥姥做年糕呢!在我们这,每到快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年糕的寓意是一年比一年高,例如:生活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学习一年比一年高……

今年,村里又开始做年糕了,我和姥姥早早的就把浸泡好的用三轮车骑到了做年糕的地方。“哇——”这里的人可真多呀!真是所谓的“人山人海”一个接着一个排队做年糕。在这里我闻到了“年”的气息,看到了热闹的过年景像。

过了许久,终于轮到我们了,师傅们的身手可真利落呀!看着年糕一节一节的滑出来,我和姥姥都来不及排年糕了,这一节一节的年糕一个接着一个滑出来,几乎没有一点停留的时间,慌得我们不知所措,都乱了阵脚。终于,年糕排好了,姥姥告诉我,年糕要凉了才能放进筐里,要不然年糕会粘在一起。回家后还要把年糕排在没有风的地方,要不然年糕会裂开。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不仅我学到了关于年糕的知识,还听到了关于年糕的故事。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2

春节里,家家户户门口贴满了春联,我不禁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向爸爸问这问那。爸爸灵机一动,给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春联,想让我亲身感受一下春联的奇妙。

家乡的春联真多啊!有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还有九字联、十一字联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对联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写春日美景的,有写丰收喜悦的,有写祈财送福的,也有颂扬时代新风的,真可说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瞧,这边门楣上写了幅物华天宝,那边门楣上对上一幅人杰地灵左边门框出了幅上联春风春雨春色,右边门框则对了幅下联新年新岁新景,对得多么工整啊!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说出了农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愿;人有鲲鹏志,国呈龙虎姿、国盛国昌凭国策,龙飞龙腾靠龙人道出了人们立志强国的心声:喜看今春花千树,更盼来年桔满仓却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乡村桔农渴望丰收的情怀;处处红花处处红,重重绿树绿重重则精妙地点写出了山乡的美景: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一幅长联更是说出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一幅幅春联,我不禁浮想联翩,豪情满怀,决心更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争光。正所谓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3

描写春节习俗的初中作文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4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国特色的节日习俗之一,每当一年的末尾,新一年开始的时候,春节,会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小时候,听奶奶说,春节,是中国古代人为了防止年兽的到来,而设立的节日。

在古代,有一头名为年的怪兽,无恶不赦,浑身上下长着红色的皮毛,每到现在的春节的时候的夜晚,变下山抢掠牲畜,杀人放火,人们因为害怕它,每到这时,便跑到别的地方,直到天亮,大家都恨透了它。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浑身红衣的老人,听了村民的话,笑了,晚上,当人们全都逃走后,他坐在屋内,放起了鞭炮,当年来到这里时,便被吓到,慌忙逃跑,人们知道了,纷纷效仿……

所以,今天,人们都要在春节放炮,穿红衣。

古时候,人们会在春节时,将铜板包上红纸,拿绳绑好,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以求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大年夜这一天,人们还要穿红衣,吃年夜饭,年夜饭一般都是饺子,以求团圆,人们通常还会在里面放上一个糖或者硬币,谁吃到了带糖或者带硬币的,谁新的一年都会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如今,春节早没有了当年的许多老规矩,可春节,却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6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大年节之夜吃饺子也是传统项目之一,庶民们经由一年的辛勤劳动,在岁末休息调整,辞旧迎新,岁岁年年,周而复始。庶民们的糊口如斯,已经形成了惯例,紫禁城里的皇族们是否也遵从民间过春节的文化传统,大年节之夜包饺子吃呢?

饺子是一种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食品,也是一种年节食物,有一句民谣说的是“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恰是形象的表现出了饺子这种食物在中国人民心中不可替换的地位。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据三国时期魏人张揖编著的《广雅》中记载,当时已经泛起类似的食品了,形如月牙,称为“馄饨”。到了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一直延续下来,而混沌仍旧是人们日常糊口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食物。大约到了唐代,“饺子”的外形与现在的饺子已经基本没什么出入了,而吃法也以现在的吃法一模一样了,即将煮好的饺子捞出来成在盘子里。宋代时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除了上述称法,元代时还称饺子为“扁食”,明代也沿用了这个说法,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生果点心,即匾食也。”到了清代时,泛起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在特殊的日子吃饺子代表着特殊的意义,多为吉庆祥和的象征。例如,民间长者过生日的前—天必吃饺子,称之为“子孙饽饽”,意在祝愿福寿绵绵、子孙满堂。结婚。入洞房后也要先吃煮得半生的饺子。以祈祝早生贵子。大年节晚上。一家老少一起包饺子。待子时一到全家人—起吃饺子,取“岁更交子”之意。饺子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水煮的`叫“水饺”,上屉蒸的叫“蒸饺”,在铛中烙的叫“锅贴”。可见,民间在喜庆、吉利的日子有吃饺子的习惯,与民同庆的皇室也深受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节庆之日吃饺子。

清代,饺子作为一种喜庆的食品,配合节日的氛围,形成了许多商定俗成的习俗,作为国之表率的清代皇室天然要牢牢承袭传统的民俗文化。

清代,天子大婚之时就要吃饺子。据《清宫述闻》中对同治天子大婚入洞房的情景有这样的记载:“……皇上、皇后坐龙凤喜床,食子孙饽饽……至晚,皇上、皇后用长寿面。”这里面所说的“子孙饽饽”,就是饺子。

当然,每逢辞旧迎新之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寄意“岁更交于”,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由于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族就有过年吃冻饺子的糊口习惯。

清代天子在大年节子时这一重要时刻,先要进行一系列的瞻拜典礼,然后再开始吃饺子。

天子的瞻拜流动,是在总管太监引导下进行的,本来没有绝对严格的时间划定。但是,御膳房的厨役们对煮饺子的时间,必需要把握得十分正确,天子一到昭仁殿,饺子就要出锅,旋即端上膳桌。对此,时间的把握就尤其重要,清宫划定,元旦前后,天子出门、入门,都要放纸炮作前导。御膳房根据炮声的远近,就可以推测出天子的行踪。例如嘉庆四年大年节,当嘉庆帝在奉先殿行礼毕,下台阶时,膳房即开始煮饺子,他刚到昭仁殿,太监立即传:“送万岁爷煮饽饽一品!”嘉庆坐稳后,首级太监捧进红色雕漆飞龙宴盒一副,内置“三阳开泰”瓷碗两件:一碗内装素馅饺子6个,另一碗内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个。天子吃完饺子后,小太监用瓷碟盛饺子一个、红薹一块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而清宫的《膳食档》中还记载了光绪过年吃肉馅饺子的情景;“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饽饽。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煮饽饽十三个;猪肉菠菜馅煮饽饽十三个。”

描写新春习俗的作文 篇7

啊!要过年了!我兴奋极了,不过在我兴奋的同时,我想到了一些过年的习俗。

首先我想到的是贴春联,王安石的《元日》里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总会把旧的春联撕去,换上新的春联。正所谓是革故鼎新,除去岁,迎来新年。

第二个习俗就是放鞭炮,正所谓是“爆竹声中辞旧岁。”在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忘记了过去的烦恼,心里想的全都是成功和快乐。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年,以一个快乐的心情迎接下一年。下一年我们一定会更好。

过年一定要让家里更美好,所以在过年以前,全家都要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家里卫生的扫把也成了一把神奇的扫帚。把不但把家里的灰尘打扫干净了,也把过去的烦恼打扫的干干净净。我们从此去烦恼一笔勾销。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炸菜。每到腊月28、29那一天,家人们都会把自己家里的油拿出来,把肉切成一片片的炸菜。在炸菜的过程中,大家可能是家长一边炸,你一边吃,等到中午饭的时候,你已经吃饱了,家人们看到你憨厚可爱的样子,会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

过年的风俗都是让我们除去自己的烦恼,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年,我祝福大家在这一年快快乐乐,万事如意、幸福安康。祝你的成绩突飞猛进。

描写父亲作文11篇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描写父亲作文11篇,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描写父亲作文【篇1】

我家后院有一棵梨树,树身虽然不高,但是树冠却繁茂异常。据说是我爷爷栽的,那可真是优良品种,人们叫它“秋露白”。深秋梨熟的时候,随便摘一只咬上一口,呵!那泱泱的梨汁,就跟蜜糖一般甜到人的心窝里。几十年来,年年硕果累累。

父亲退休后在家没事,常端一把小木凳,一个人坐在梨树下看看书、钓钓鱼。春天的时候,总喜欢绕着梨树仰起头,欣赏着洁白的梨花,有时拿一根长长的竹竿,轻轻地从这边量到那边,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拿起算盘拨弄着,一笔笔记在他那小本儿上。

有一次父亲正在用竹竿拨弄梨花的时候,我忍不住好奇地问他:“爸,您这是干什么,是赶蜜蜂还是驱蝴蝶?它们又不会危害梨子的生长成熟。”

父亲老大不高兴训斥我说:“吵吵吵,吵什么!你这一搅又让我白白数了一遍”我忍俊不禁地笑道:“这满树的梨花,您能数得清吗?”他却认真而胸有成竹地:“八九不离十,”还得意地耸了耸双肩,接着说,“你忘了你老爸是干什么的!”我笑了笑说:“知道,不就是年轻时曾经当过乡里的统计、乡长,后来做公社信用社主任嘛,可那都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钱物,而这满树枝的花儿您怎么数?就数您数清了,又有什么意义?”惹得他恨铁不成钢地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说:“你呀你呀,既无经济头脑,也无思辨能力,殊不知——孟春点花,金秋数果,学会给丰收打折扣,就懂得如何对待生活。”

父亲早年念过几年乡村私塾,会弄几句之乎者也。这时我联想到这几年秋天采摘梨子时,他反复强调说:“你们上树给我摘,但是在我还没过完数之前,你们谁也不准偷吃一个。”

啊!原来父亲是在计算花与果的百分比,我差一点又要说出“这有意义吗?”

描写父亲作文【篇2】

我的父亲今年快40岁了,是一个正宗的黄湾人。父亲的个子不是很高,有一点胖。所以,有人说我跟他长得很像。不过,我的个子现在却已经和他一样高了,这也是我不像他的地方。已经快到不惑之年了,父亲的头发也已经有些变白了。他前额上的头发也有些变白了,正好像一个爱心的形状,别人都以为他是染的呢!

父亲能做得一手好菜!什么红烧肉、清蒸鱼、各类小炒,都不在话下,比饭店里的大厨做的都好吃。父亲曾经教过我做菜,我在一边看他做红烧带鱼,他边做边给我讲解。后来,我实践了好多次,也学会了做很多菜。不过跟老爸的一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搬到黄湾后,老爸就很少做菜了,都是老妈做。刚开始老妈也跟着父亲学做菜,一点一点做得好吃起来,也能跟饭店里的大厨匹敌。如果老妈是饭店大厨,那么老爸就是大厨的老师——世界级厨师。

最近,父亲去海宁工作了,我很少能看到他了。每天我都给他发短信。以前,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不知道想念的感觉。老爸去海宁了,我每天都很想他,每天都希望能看到他。这时,我才知道,每天能看到老爸是多么幸福的感觉。老爸在黄湾的时候,每一天,我都想等他回来在睡觉,他的存在,会让我觉得有安全感,让我能放心的入睡,不会有任何的担心和顾虑。

虽然我的父亲很平凡,但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即使他没有帅气的容貌,即使他不能满足我的愿望,即使他会打我、骂我。但我会永远爱他!

描写父亲作文【篇3】

从小我们兄妹六人就很惧怕父亲,在我们的记忆中父亲从不苟言笑,从他口里说出的话都是掷地有声的,只有在交代我们去办理事情的时候,才是说话最多的时候,这时他会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去办理,怎么样才能使事情办得最圆满而交代得一清二楚,并且回来后要仔仔细细向他汇报,在这其中如果有一环节不尽如他意,他觉着有纰漏,有瑕疵他都会义正言辞的批评我们,态度的严肃令我们心惊胆战。

在我们心里父亲是严厉的,是缺乏慈爱的,在父亲那里是不会得到任何温暖的。可是有件事情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

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还是集体耕种,通讯设备也很匮乏,村上如果有事情需要各小队长开会,只能靠父亲前一天写好通知,然后由我交给老师,再由老师交给居住在各个小队的同学,他们放学回去后交给各小队长。有一天,父亲又将写好的通知交给了我,并且再三嘱咐我说这次会议很重要,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我也承诺一定会把事情办好,可是到了学校正好学校有活动,我就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并且还把通知弄丢了。第二天晚上兴高采烈的放学回家,母亲一把拉住我说,你爸给你的通知你交给老师了吗?此时此刻我的脑子就感觉轰的一下,当时就吓傻了,我哆哆嗦嗦的说,我忘了,母亲说,你爸刚才回来了,母亲问中午怎么没回家吃饭,父亲说,闺女一定把通知忘记给老师了,今天一个来开会的人都没有,由于事情比较紧急父亲只好亲自一个小队一个小队的去传达,当时又没有自行车,父亲就是步行,走了九个屯,往返加起来要走30多里路,中午连饭都没顾得上吃。母亲说你就等着挨训吧(父亲一生说话从来没有一个脏字,但是训人的话也很难让人接受),当时我腿肚子都转筋了,仿佛心都要跳出来一样。一直跟在母亲身后问怎么办?怎么办?母亲说先吃饭吧,等你爸回来再说。可是我哪还有心情吃饭呢,饭菜端上来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一见到父亲我是手也不知道放哪里,眼睛也不知往哪看,更不用说吃饭了,就等着挨父亲的训斥呢。可这时父亲一反常态,不但什么也没说,还主动招呼我吃饭,并且还亲自给我拿碗筷说:“赶紧吃饭,吃完饭村里还有电影呢”。个时候,我的眼泪如倾盆大雨喷薄而出,嘴里不住的说:“爸,我错了,我把通知忘记给老师了,你打我吧”。这时父亲拉住我的手,非常和蔼的对我说:“别哭了,好好吃饭,事情都过去了,今后记住就好,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否则一定会有酿大错、吃大亏的时候”。

听着父亲的话语,抬头看看父亲,父亲的眼睛里闪现出慈爱而又疼爱的目光,我的心才一下子落了地。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那顿饭是我心情最愉悦,也是吃的最香的一顿饭,因为一直有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流动。后来母亲问父亲为什么没有训斥我,父亲说,我太小,又是吃饭的时候,怕我带着情绪吃饭会影响我的健康,怕我心思太重憋屈睡觉会得什么病。父亲说:“他已经从我的眼神和表情里看到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这已经就足够了,他相信我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不怕犯错误,怕的是知错不改,人的一生会犯无数次错误,但坚决不可以犯相同的错误。

这就是严厉背后不乏慈爱的父亲。

描写父亲作文【篇4】

父亲的胃病又犯了。去年至今反反复复不断受着胃疼的折磨,本来瘦弱的身材显的更加单薄了,家人都劝他好好去检查一下,父亲终于同意了,而我的心也悬了起来。

弟弟陪着他排队挂号、诊断、检查,忙了整整一上午,座等检查结果时医生告知让下午来,我决定下午自己陪父亲去,他在老家我在县城,下午给他联系去接他时他却说不用了,我自己骑自行车能行。我们在医院门口碰了面,由于病痛和吃不好饭,父亲看起来很憔悴,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灰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赶紧扶着他的手臂接过了自行车,这带着他体温的自行车记忆中曾经是我的乐园,那时的父亲年轻青春,孔武有力,可以骑着车把我抱在怀间,也可以单臂把我高高擎起,我还喜欢坐在横梁上把双臂张开,笑着,唱着,迎着风做飞翔的姿势,憧憬着远方的路,渴望着未来的世界。

检查结果出来了,没有什么大碍,溃疡和充血性水肿,只是身体太虚弱了,医生叮嘱了很多,我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大包小包的拾了一堆药,我陪父亲走出医院,我推着自行车和父亲并排走在街上,他的腿做过手术,走起来有些蹒跚,我们缓缓前行,深秋的午后,阳光依然和煦,金黄的树叶盘旋着一片片落下。爸:“饿不,咱去喝羊汤吧?你好几顿都没有像样的吃饭了,我带你去一家,味道绝对的好。”父亲好像动心了,也许是真的饿了,点点头同意了。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这一代人,幼年大都经历过饥饿的磨难吧,那时候,我喜欢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等父亲下班归来,每天他骑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上下班,车上总是带着雨伞、馒头和咸菜,可父亲下班回来就不一样了,我能从百米开外准确的分辨,车把上晃动的提篮内总有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是几根麻花,有时是几块糖果,亦或是纸包的熟肉。那时最喜欢和父亲一起去县城了,总能喝到一碗冒着热气,飘着青葱和油花的羊肉汤,每当这时父亲总会漾起笑意,一边喊着慢点慢点,一边从自己碗里抄起羊肉夹到我的碗里,那种香啊,久久不能忘怀!

那样的日子已渐行渐远,永远不会回来了,年轻时的父亲是大树,我是小树,如今小树长大了,大树却风采不再依然。岁月,你何故如此的匆匆呢?

午后的羊肉馆里静悄悄的,我决定陪着父亲一起吃饭。成年后,忙于工作,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已经很久没有陪陪父亲了,我让他坐着,我去窗口端汤,两碗冒着香味和热气的汤依旧,我却没有了儿时那急不可耐的馋劲,父亲依然捞起羊肉朝我碗里夹,我急忙阻止,爸:“我不饿”。“吃吧,你有牙,我嚼不动了”,父亲指了指自己。是啊,我忘了父亲早已在十多年前全换上了假牙,我呆呆的望着面前冒着热气的碗,任由思绪翻滚,眼里竟闪着晶莹的泪花。

吃完饭,我把父亲送过十字路口,叮嘱他按时吃药,嘱咐他骑车小心,父亲一一答应,那情形犹如我当年参军远行时他对我的叮咛。看着他骑上自行车慢慢汇入车流,渐行渐远,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眼睛。父亲,两个简单的汉字,蕴含着父爱无限的深度与宽度,无论清贫或富有,始终没有怨言,不求回报,虽然衰老的是身躯,留给我们的始终是一个伟岸如山的身影。

描写父亲作文【篇5】

往年的父亲节,我们都像过普通日子一样,没有给爸爸过节。今年,我和妈妈正准备好好给爸爸庆祝一下,可意外的惊喜正等着我们哩!

早上,刚起床,一阵香味飘来,我走出卧室,往餐厅一瞧,哟!真丰富呀!只见桌上摆着:小米稀饭,胡萝卜丝炒牛肉,还有我最爱吃的土豆片。由于每天早饭都是外婆在弄,我习惯地喊了一声外婆,可是却没有外婆应我,我感到特别奇怪。向前走了一步,发现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干着的,竟然是爸爸。我轻轻地叫了声:“爸爸!”

“嗯?”爸爸吓了一跳,转过头来。

“今天可是您的节日,您应该好好休息,为什么要您来做呢?”我疑惑不解。

“父亲节,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一天,父亲要为家人做事,知道么?”爸爸微笑着对我说。

“真奇怪,我怎么从您口中得出这个想法呢?也许,您说的也对。”说完,我准备去洗漱后吃早餐……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什么也没有干,都在玩。下午,爸爸开车带我们去青青世界和爸爸一起过父亲节。我们走了热带雨林,看了恐龙世界,玩了平衡木,也观看了手语表演,学会了“我们都不错”、“我真的很不错”和“谢谢你”等。我对爸爸做了一个“谢谢您”的手语,爸爸看了非常开心。“咕噜——咕噜——”我的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我对爸爸说我饿了,爸爸像变戏法一样,从背后拿出一个面包来对我说:“待会儿就吃饭了,你先把面包吃了吧!”没办法,我只好一小口一小口地节约着把面包吃完。过了大约十分钟,手语表演终于完了,我们去新梅园四季酒店吃了饭之后,就回家了。

这次父亲节,我们全家人过得充实又开心,但关于父亲节是不是父亲帮家人做事,我一直半信半疑。后来,还是爸爸告诉了我,原来今天也是妈妈的生日呀!爸爸是想给妈妈过生日呢!

描写父亲作文【篇6】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在我们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们心中的烦热;是大海里的航灯,指引我们走向成功;是寒日里的一把热火,温护着我们穿越寒冷的冬季。

父亲的爱是我的依靠。还记得那一次,我在床上突然全身无力头昏眼花,一阵天旋地转“咣当”我摔了个四脚朝天。父亲闻声赶来,一把抱起我,放到沙发上。此时我浑身无力坐都坐不起来了。只见父亲镇静地给我做起了救护,过了几分钟也不见起效。父亲着急地大喊一声“不好,得赶紧去医院。”父亲紧张起来。母亲无奈的说:“这么晚了怎么去,叫救护车吗?”“快打电话!”还没等妈妈反映过来,父亲抱起我就走出了房间。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看到几个“白衣天使”把我抱进了救护车。一路上父亲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时地叫我几声,像是怕我会从他手里走丢一样。反而在一旁的妈妈却像是一尊经历过劫难的佛像般绷着脸一声不吭地坐着偶尔揉揉眼角,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语言和动作了。一路上我只记得爸爸一直在不停的安抚着我和妈妈。身边的药液,在一滴一滴的向下滴落。我发现父亲因为紧张而不停抖动的手,早已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到了医院,父亲为我找门诊、挂号、交钱、取药一直跑上跑下。望着父亲额头的汗水,和窗外不断加深变浓的夜色,我在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只听见耳边模模糊糊回荡着父亲疲惫的低语“小家伙受苦了。”

到了凌晨5点钟,我被尿意逼醒了。睁开眼,动了动被父亲抓的麻木的右手,不小心惊醒了父亲。他一下子坐起来嘴里不停的询问“怎么了不舒服吗,要不要叫医生?”并且用焦急的目光扫视着我,忙不跌地伸出手来摸向我的额头。望着父亲难以掩饰的疲容和憔悴的脸庞,盯着父亲布满血丝却充满期待的双眼,此刻我是多么想说点什么啊!

描写父亲作文【篇7】

1、我有一个温柔的爸爸,即使做错事他也不会讲我。他有一双绿豆般大小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白色的头发,哦,对了,他还有一面柔和的脸。

2、父亲节马上就到了,这是我们表达对父亲爱意的节日,不过这个节日,确实我一直在回避的节日,因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3、父亲在我心中高大如山,宽广如海。我对父亲充满深深的敬意,为此也感到十分地自豪。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辞世二十余载,不能在父亲面前尽一份女儿应尽的孝心,却又是充满愧疚的。飘泊异乡的我,听耳旁响起家乡的曲子,思乡之情绵绵地散在了窗外。

4、父爱如山,高大而雄伟;父爱如水,清澈而甘甜;父爱如火,热情而严厉。在我们的生活中,父爱不如母爱伟大,他渺小而平常;父爱不如母爱深刻,它浅浅的在生活中印下一道痕;父爱不如母爱美丽,它撒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5、要说我那老爸,用两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强盗。什么,夸张?我可是不折不扣的乖孩子,哪会骗人呢?不信,请看如下罪证。

描写父亲作文【篇8】

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忽然,门“吱呀”一声,轻轻地开了。

从窗外透过的日光中,我看到了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我赶紧闭上眼,心里去依然数着那一声又一声的“滴答”。

他就是我的父亲,虽然他平时总是崩着脸,严肃而不易进人的样子,但是他的内心却十分疼爱着我。小时候,父亲总是在夜晚透过的灯光下,静静地凝望着熟睡的我。父亲整天都很忙,一到晚上他肯定会抽空来看看我。

隐隐约约中,我听见了父亲轻的不能再轻的步子,那“哧哧”的声音,一束微弱的光也伴着父爱的降临,与那日光不相上下。这不但不会影响到我的睡眠,反而让我沉浸在心中这幅风景中。

父亲逐渐向我靠近,我心里甚是紧张,害怕被父亲发现,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精明的人。

“铃”,父亲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我这才明白:父亲上班到现在才回家,还急忙来看我。不知为什么?我好想看看我疲惫了一天的父亲,好想看看为我流下辛勤汗水的父亲。于是,我用手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见辛勤劳动了一天的父亲。在父亲还没回过神时,我又不想被父亲揭穿,便抢先对父亲说了一句“狡猾”的话:“爸,你的手机铃声太响了!把我都给吵醒了,你知道吧?我刚才还做了一个好梦呢!”“哦,是吗?那你能说给我听听吗?”父亲的眼睛闪着耀阳的光芒,笑了起来:“你是我女儿,你做了一个“好梦”我当然高兴,只是你刚才恐怕没睡着吧!”

我笑了,父亲也笑了,笑开了淡淡的皱纹,也笑眯了大大的眼睛。

那是一个什么“梦”呢?

描写父亲作文【篇9】

伴随着那首《父亲》,又到了一年的父亲节。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如果说母爱是涓涓小溪,那么父爱就是滚滚流云。是啊,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一样,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父亲老多了,昨天晨跑时我看到熟悉的几位老人都去医院排队,医院免费为老年人体检。一跑完就直奔父母家。见到母亲问及父亲,就知道父亲早就去了医院排队了。我赶紧回医院想陪着父亲进行体检。父亲见我来了,显得很高兴。

来体检的老人很多,幸好是按各村人数凭预约单来的,其实这次体检都是常规检查,有些农村的老人一辈子还未体检过呢,医院对老年人真是关心至极。两个多小时下来,父亲的各项检查才结束,结果还需等待几天。体检结束后与父亲一起回家,父亲的背显得更驼了,走路也蹒跚了,顿时心里酸楚楚的。

记忆中父亲一直都是一个寡语少言的人,不像母亲一样温柔外露,不像母亲那样总是在耳边叮嘱。作家冰心曾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父亲的爱一直都是默默地,只有在很久很久之后细细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份无私的爱!

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可父爱在我心中:印得最深,时效最长,感受最涩,受益最大。那是一座高高的山,做儿女的永远——在山的庇护下。

向天下所有的父亲道一句“您辛苦了!”祝愿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描写父亲作文【篇10】

阳光,也许是太阳的光芒。也许是一份友情。也许是一份亲情。也许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许是一个美好的追求。

一年四季都有太阳,是否有太阳就不一定。还记得那次,是您在极寒之下给予我温暖的阳光。

那天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吃完晚饭,早已九点半,一家人围坐火炉旁边,弟弟他们还在床上打闹、玩耍,非得给他们几棍子才睡得下去,那时候是冬季,道路早己有雪花飘落,都怪这该死的天气,我的手被迫生了冻疮,爸爸也是为了我好,咬紧牙关,拿起那冰魄银针往手上扎。这真是一个坚难的过程,我的手就如那北极的冰山,可以用寒冷刺穿你的体肤直达心脏。

爸爸拿着我的手,他的手很暖,仿佛冬天的热水袋,让人产生一种依赖感,不想离开。我胆子小,也怕疼,我似乎感觉到根银针在不怀好意的对我奸笑。

他拿着我的手,轻轻的扎了一针,我感觉真的是——太痛了。一直扎了很多针,只记得扎最后一针时,我死活不肯了,我都快哭出来了,这时爸爸用了调虎离之计,爸爸说:“快看那是什么?”我好奇的膘过去,爸爸趁我不注意,把最后一针扎在了我手上。哇哇哇,我感到委屈的哇哇大哭,爸爸也在安慰我,好多次哭,爸爸都会为我擦掉眼泪。其实,爸爸也很不愿意扎我,在用针一次次向我的手扎的时候,也并非那么心甘情愿,可以看出爸爸也很心疼。

爸爸时刻都会在我身边,温暖着我,在我伤心时,给我微笑,在我哭泣时,为我擦泪,在我低落时,给我勇气……爸爸就是我的阳光,时刻温暖着我。

描写父亲作文【篇11】

门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房间里有些闷热,虽然父母都在家中,但我还是觉得缺了一些东西。

雨停了,看着墙上的钟一圈圈的转着,时间差不多了,我该去上学了,打开门,扑面而来的是新鲜的空气,我贪婪的呼吸着,心情极好。来到学校,我看见班级里的男同学在走廊里玩耍。过了许久,铃声响了,上课了,我坐在教室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课。

我转过头,我看见班里的一个调皮的男生,他因为头发剃得很短,头让人看去就是一个秃头,看上去很滑稽。他大声说了一句外面下毛毛雨了。这一下,同学们都吵了起来,隐约听到,有的同学说:“幸好带雨伞了。“有的同学说:“没带雨伞啊,怎么办。”而我心里却暗暗想:“幸好书包里有雨伞。”整个教室都吵了起来,老师拿着教鞭在讲台敲打着:安静,别吵了……

直到放学,外面的雨已经很大了。我来到了校门口,我愣住了,一个男孩头发已经全湿了,衣服也湿了且头发上还滴着水珠,脸上也满是雨水,大大的眼睛里带着焦急担忧,我仿佛看到当年小学时代时,我也在学校门口焦急的等待。

我想继续看下去,突然一个瘦小高个的男子跑了过来,微卷的短发垂在耳后,也许是长期在太阳下劳动,他黝黑的皮肤显得有些苍老,脸上布满了皱纹。

原来他是小男孩的父亲,小男孩看到父亲。激动极了,不顾还下着大雨跑到了父亲的身边,父亲看见儿子跑了过来,脸上挂着微笑,看见那父亲手上仅有一把雨伞,却承载着两个人。

看到他们远去的方向,看到那父亲的举动……这不是当年爸爸对我的动作吗?我脸上挂着泪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拿着雨伞就往家跑。我不知道那小男孩知不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爱……

而我,已永远记住了这父爱。

【热】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


写作时我们应该从哪个方向动笔?写一篇好作文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艺术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优秀的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出于您的需要,小编为您提供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

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篇1】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篇2】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

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篇3】

春节里,家家户户门口贴满了春联,我不禁对春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向爸爸问这问那。爸爸灵机一动,给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春联,想让我亲身感受一下春联的奇妙。

家乡的春联真多啊!有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还有九字联、十一字联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对联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写春日美景的,有写丰收喜悦的,有写祈财送福的,也有颂扬时代新风的,真可说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瞧,这边门楣上写了幅物华天宝,那边门楣上对上一幅人杰地灵左边门框出了幅上联春风春雨春色,右边门框则对了幅下联新年新岁新景,对得多么工整啊!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说出了农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愿;人有鲲鹏志,国呈龙虎姿、国盛国昌凭国策,龙飞龙腾靠龙人道出了人们立志强国的心声:喜看今春花千树,更盼来年桔满仓却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乡村桔农渴望丰收的情怀;处处红花处处红,重重绿树绿重重则精妙地点写出了山乡的美景: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一幅长联更是说出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一幅幅春联,我不禁浮想联翩,豪情满怀,决心更要发愤读书,将来为国争光。正所谓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篇4】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咱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咱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篇5】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描写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篇6】

描写春节习俗的初中作文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ndetihui/8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