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内容为王的社会,我们经常写作,写作考察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优秀的作文通常是写实的,而非虚构。作文5000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重阳节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当天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玄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舞蹈、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遇上丰硕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锦绣。“九”包蕴着长久,吉祥,祝福白叟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高兴。
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触感染。重阳节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体有益的流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玄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了什么,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自经历吧。
又一次玄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玄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我想了好一会儿,合法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看见了“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当真地阅读起报纸来,报上清晰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出去到郊外披发披发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迷惑地说:“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奶奶又思考起来,“岂非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承说:“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整理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渡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节。
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济困解危啊。正预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青了五年。一家人嘴里甜甜美蜜,心里更加甜美。开朗的笑声传遍了。
这个重阳节我过的很有意义。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他让我快乐也让我悲哀。为什么?由于我有个表哥,名重阳,他为人宽厚大量,特别是对待我们这群表兄弟。我更是爱他,固然他比我大好几岁,但我对他就似乎对同龄的好朋友。但很不幸,几年前,他惨遭鸩杀,从此人间蒸发了!
每年的玄月初九重阳节是世人皆知的传统节日。家乡的重阳节,大多风俗和其它地方一样。只要是祭拜祖先,吃寿桃,爬山,放鹞子。临到重阳节前,各村各户就开始匆匆忙忙地预备各种各样的美食,有鸡肉、丸子、油菜、寿桃。到了重阳节那天,人们就会在特定的时间,成群结队地拿着各自预备好的食品到祠堂祭拜他们的祖先。祭拜主要是上香、说语、烧元宝、放鞭炮。大张旗鼓地鞭炮声,激起人们的怀念之心……
祭拜完祖先后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吃寿桃。千万别误会,那不是桃子,而是刚刚祭拜时说的寿桃,那是一种用糯米粉、糖、食用粉红色素等材料所制成的,表面很光滑,像果冻一样,还刻有桃子、寿字。外形有的像桃子,有的是个圆形。记得每次我都会吃上一大半,好饱呀!接着是爬山流动了。每个家庭都会组织一些人去爬山,还可以在山中野炊呢!在山路上,你可以说笑、唱歌、谈心……而我则会坐在一棵老树下,干什么呢?怀念我那永别人间的表哥:表哥,你在那还好吗?过很快乐吗?犯罪人已被逮捕了,你好好安息吧!最后是放鹞子。
大家会在山顶上做一个大鹞子,然后在上面写上各自的思念或愿望,只要是好的。接着将鹞子放上那蔚蓝的天空,送信人——风,就会将你的思念寄托给你所想的人,将你的愿望寄给“梦想成真”者……重阳、重阳,作甚重阳?就是重返阳间,将虚有化为现实,将难过变为快乐!啊!思念你,我喜爱的表哥!
我喜爱登高。因为登高不仅能望远,还能洗濯心志。高巅之处极目远眺,就会感悟到山野之旷阔、江河之悠远。身处逆境、心情阴郁的人站到了高处,心绪会顺着目光奔腾远泻,视野无阻,心情无阻,思想无阻,瞬间得到一种豁达的抚慰与释然。对于登高的妙处。荀子这样说:吾曾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孟子亦说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寓意是告诉我们:要想不断突破和超越眼界和视点,就得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想高度,这样方能以超然物外心境看破世间的变幻与纷扰。
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往往会产生一种近视的乏味感,甚至为一些不顺意不满足而烦忧。倘若此时能去登高望远,或许其目光就会穿越名利围城,惊感世界之博大,愧悟个人所求之缈小,进而鄙薄那些被自己戚戚于心的无不是身外之物,过眼烟云。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性迈;林间松韵石山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之鸣佩。这是淡泊修身、宁静养性的至高禅境,是追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志历练。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登临高处时都会得到一种启示:身处高端,既能体味到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山高人为峰的威赫;亦能感知高处不胜寒的惶惧与脚踏大地生活的踏实。
同时,感悟到应该保持一颗成功不过于惊喜、挫败不过于失落的平常之心。这样才会活得洒脱和真切。其实,人生的成长与价值的体现,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职位的晋升,更重要的是思想修养、技能学养等多方面的登高,只有不断注重学习提高的人,才能始终站在人生的高地,领略人生世界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重阳》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家乡的亲人,飘扬在外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哦~家乡没有亲人,没有问候……”又是一个九月九,重阳节,那个枯瘦、沧老的背影又浮现在心头。回想起来,与母亲来杭州已经多年,回家乡的时间也不是很多,而外公又别忙,与他相时间更是少之又少。顺手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思绪飘到远方。
“外婆,外公呢?”天微微亮,我就起床了,但是我却没有看到外公,心想:外公怎么那么早就起来了呢,便问:“他怎么那么早?”
“他把牛赶山上吃草去了。”外婆一边烧早饭,一边回道。
“那我能跟外公一起去吗?”我好奇地问道。
“你明天如果起早了就可以去了。”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起来,但外公还是比我先起来了,我赶紧穿好衣服并洗漱好,和外公吃好早饭一起上山去了。
清晨的太阳放出柔和的光芒,晨雾朦胧还未散去,空气中夹杂着湿润、芬芳的泥土气息,十分清新。
“外公你怎么每天都起那么早啊?”我走在前面向外公问道。
“早起对身体有好处,你看外公身体多棒啊!”外公回答说,“你也要早起呀,这样身体才会好。”
“也对,外公那么瘦,力气却很大。”我回头望着外公干瘦但挺拔的身体,认真地说。
“那当然,你外公我可不像外表那么弱不禁风,看人可不能只看外表。”一边走一边教育我,“你以后可不能以貌取人”
“那是肯定的。”我赞同地点点头……
“喂?”一个低沉苍老的声音从电话那端传来,唤回了我的思绪。
“喂,是外公,是我呀。重阳节快到了,祝您节日快乐,最近身体好吗……”我含笑着问候。
最使我难忘的是,重阳节那天,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是多么快乐,时至今日,都让我难以忘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吾力,以及人之幼。”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了这句诗,我想起来了!今天是重阳节,就要帮奶奶打扫屋子、扫地、擦玻璃,不能有一丝污垢,最后我开始擦地板,黄昏时,我把地板擦的干净了,我笑了。
“父母者,人之本也。”一天,早上我走到后院,就远远看见奶奶在晒衣服,我就赶紧跑到了奶奶面前,说:“让我来帮你晒衣服吧!”我一看,哇,好多衣服呀,我二话不说就开始晒衣服,不一会儿,一个一个晒好了,我对奶奶笑了。
“不准孝顺父母,何以解忧”今天我听到爸爸一回到家,就叫道:“”我的腰呀!疼死我了!”原来,爸爸因为工作而劳累,腰就开始疼了,我几乎是下一秒就叫道:“爸爸,我来给您按一按吧!”他说:“好,你可要轻点。”于是他就躺在大床上,而我能为他捶背,他的腰好了不少,而我也笑了。
又是一个难忘的重阳节,阳光尽情地撒在我的脸上,还是那么的难忘,可是经历了这一切,我还是忘不了这次的重阳节。
指导老师:刘老师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一家人坐着汽车回家,在车上我们非常的热闹,有说有笑的。到老家了,家里的祖婆、祖公迎上前来欢迎我们的归来,在老家里,变化真大,经由休息,大人们预备好了东西,就坐上车,去纪念祖先元老们。
来到祖宗的坟前,爸爸拿出他那早已预备好的电锯,“刷”的一声,爸爸把坟前长满及茂密又细长的草割中断了,变成了寸草不生土地。我看见了,也想上去试一试,把最后的一些草搞干净,可爸爸说“小孩子,不可以随便乱碰的,很收留易就会割到你自己那又嫩又胖的小手”我整理时听了,不服气的说:“老爸,就一次,行不?”老爸说:“好吧!”,爸爸拉动发念头后,把它交给了我,我心想是多么的感到自豪,接着,我把电锯放到草边,轻轻的一碰草编粉身碎骨了。谁知这是,我一个不留神,电锯被,长长的草缠住了,爸爸赶忙把电锯关停,慢慢的扯了出来。
爸爸说:“看见没有,假如你想做好事的话,就帮帮家里人搬贡品,就算一件好事了。”
我说:“啊……”通过,这次教顺,偶明白了,做好事,并不要认为能得到夸耀的'是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并不是那样的,而是能帮的上忙的事,就是好事。
心情就像一盒五彩颜料。红色的是激动,灰色的是难过,粉色的是开心,绿色的是紧张……我的糊口琐事数不胜数,它们带给我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就说说重阳节那天的颜色吧!
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白叟节。有吃重阳糕、登高、插茱萸、饮菊……盼望着,盼望着……重阳节终于来临了。这次重阳节,我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那天,风和日丽,轻风习习,恰好奶奶出去买菜了。“没错,给奶奶来个惊喜”我脑瓜子一动。首先,我找来一把椅子,拿来一个洗脚盆,放了半盆热水,然后拿一条毛巾搭在椅背上……我左等右等,终于把奶奶盼到家了。我一手接过奶奶手中的菜,一手拉着奶奶来到椅子边坐下。在奶奶错愕的表情中,我已经把奶奶的鞋子和袜子脱下了。奶奶这才知道我在干嘛“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我用手试了一下水温,刚恰好!于是,我把奶奶的脚放进水里,摸到奶奶脚的那瞬间,我惊讶的发现,奶奶的脚是那么的粗拙。可想而知,奶奶这一生吃了多少苦呀!我轻轻的揉搓着,揉搓着……但愿能缓解奶奶的疲惫。帮奶奶洗完脚后,我用毛巾轻轻擦干奶奶脚上的水。奶奶看着我,微微的笑了,似乎要对我说:“我的小孙女长大了,懂事了,可以帮奶奶洗脚了!”第一次,我看到奶奶笑得这么开心,这么欣慰!
给奶奶洗脚这一件事,就像粉色的颜料,深深的涂在我成长的路上。蓦然回顾回头,我也微微的笑了……
玄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发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玄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襟怀胸襟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玄月,寒冷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之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圆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门会馆保存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好比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流动,既可享受大天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玄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流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藏在笔尖,写进作文里。通过写作文可以更好让我们感受和感悟生活,写作文要从小事入手,并细致地描写。那大家知道如何能把作文写得又快又好呢?作文5000网编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高中,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0多年前的今天,王维登高望天,唱着千古名句:“知弟登高,少一人。”。现在穿越历史的阴云,又是重阳节的一年,接下来要注意尊老爱幼,思考经典。
重阳节,在这个黄金季节,老人总是微笑着!老人最喜欢的节目是在各个地方进行的,比如:跳秧歌,弹古典音乐,往远处爬……爷爷奶奶唱歌跳舞庆祝自己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在过好九节。
我们是新生的太阳,老人是西山永不落山的太阳!冯丹迎秋,秋兰芬芳。摘一朵菊花戴在奶奶头上,送一包烟在爷爷手上。中秋过后,又回到重阳,代表永不落山的太阳,无疑是最美的。只要你在这一天去做,之后无论多久,你都会想起重阳,想起爷爷奶奶。只要真感情天长地久,就在身边。重阳节,我也给了爷爷奶奶一份对老人的尊重.
没想到,我原本精心准备的“惊喜”又落空了。——的礼物太贵了。我很失落,默默的想:怎么办?我爷爷奶奶会不高兴的!我抬头看见了门。爷爷给我开门。我不敢直视爷爷的眼睛,胆怯地回到我的房间。“没办法了,只能打个招呼了!
“我想。我迈着颤抖的脚步,走到爷爷奶奶面前,鼓起勇气,说了那句话:“妈咪,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口吃了。”怎么了,儿子?“奶奶问。”今天,今天是重阳节。祝你节日快乐!“我终于说出了那句话。”嘿,我们的小孙子长大了!”爷爷激动地说。他们拥抱我,笑了。我也很开心。我之前的失落一扫而空,我突然g
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秋风凉凉的,让我们毛骨悚然。回过头来,爷爷奶奶望着广阔的天空,笑得那么甜,仿佛年轻了十岁。
重阳节,秋风带来的节日,带来的不仅仅是节日,还有一种尊老的深情。当我们的长辈沐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重阳节已经悄然逝去。但不会带走爷爷奶奶的喜悦,更不会带走我们对老人的尊重。它和太阳一样不可或缺。让我们把重阳节永远刻在心中,永远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下去!
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十重,称为“重九十”。而且因为在中国古代,六是阴数,九是阳数,所以重九被称为“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初。据说在皇宫里,每年的9月9日,你要戴上山茱萸,吃松饵,喝菊花酒,才能活得更久;汉高祖刘邦的妻子齐夫人被杀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外,这一习俗也传入民间。
在古代民间,有在那一天攀登的习俗,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攀登节”。相传这种习俗始于东汉。唐代登山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关于爬重阳的名篇。你去哪里没有统一的规定,但你通常会去爬山和爬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有两只小羊,这样才符合重阳的意思。有些人还在重阳糕上放一面红色的小纸旗,点燃蜡烛
至于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常见。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山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当香囊戴在里面,插在头上。大部分是女人和小孩穿的,有的地方男人也穿。晋朝葛洪《西经杂记》记载重阳节是献给吴茱萸的。诗人王维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一个人在异乡的陌生人,每逢佳节,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的身体被高高地用木板封起来,还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丝遗憾。
重阳节除了穿吴茱萸,还插菊花。这在盛行千古的唐朝已经是这样了。清朝时,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以“掀凶秽,招财进宝”,这是摘菊花头习俗的一种变化。到了宋代,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被切成吴茱萸和菊花,作为礼物佩戴。
在重阳节,我们也赏菊,喝菊花酒,这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逸、诗酒、爱菊著称。后人有重阳赏菊的习俗。古时候文人为了更接近陶渊明,往往把赏菊和宴饮结合起来。北宋都城开封,重阳赏菊十分盛行,当时菊花种类繁多。清朝以后赏菊习俗特别兴盛,不限于九月九日,但重阳节前后仍是最兴盛的。
“九月九日聚乡间,军礼无声阅鬓斑。老兵共饮金花酒,且悲且慰忆烽烟!”这首诗写的,就是我的老父亲每年重阳节雷打不动都要张罗的一件全家“一等一”的大事:“老兵重阳会”!———每年重阳节期间,戎马半生的父亲都要把他天南海北的老战友们约到乡间的家中,聚一聚,聊一聊,歇一歇,忆一忆。每年的重阳节期间,我老家的村子都要因此而沸腾几天!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战争的老兵,亲历大大小小战斗70多次,诸如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南线大追歼、湘西剿匪、海南岛战役等都曾亲自参加过。但他最难忘的却还是抗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父亲亲历了第一、第三和第五次战役。每每忆起异国他乡的峥嵘岁月,父亲心情都特别沉重:当年一同与父亲入朝参战的同乡共有28人,1953年凯旋回国时却只有14人……而同他一起在大西南剿匪的同连战友,退伍时,只剩下27位……父亲平日里很想念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回到地方后,父亲一直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昔日的战友。十多年间,他从全国各地寻找到失散的老战友17人。从20_年开始,父亲每年重阳节都要在家乡举办“老兵重阳会”,将分散在各地的老战友们邀到家中,畅谈往事,登高酹酒,缅怀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出生入死的战友;珍惜生命,潇洒地走过暮年……
父亲对战友的思念之情远远胜过我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每年重阳节临近,父亲都会早早地给各地的战友们打电话、发短信、拍电报、通微信,并在镇上早早订好旅馆房间。家里也像过年一样,院墙维修一新,房墙刷上新涂料,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父亲住的西厢房更是窗明几净,地板拖了又拖,床单被罩都是新买的,墙上并排挂着17位老战友的戎装照,桌上摆放着鲜花,录音机里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重阳节的前一天,父亲带领家人到20公里外的车站去接老战友们和他们的家人、晚辈。虽然平时电话联系不断,可一见面,老战友们还是紧紧相拥,喜极而泣!老兵们一进村,我家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带,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纷纷跑来看热闹。父亲和老战友们都穿上了当年的旧军装,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一刹时便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老战友们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一个个粗脖大嗓,笑声朗朗,真有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看着,就让人眼热!上午老兵们座谈,中午在我家吃“农家特色餐”。餐桌上,老兵们喝着碴子粥,饮着菊花酒,嚼着酱腌黄瓜,谈兴依然没有离开战场,他们评论中外战事,藏否战争指挥者……这是一群从炮火中闯出来的猛虎啊!
吃过午饭,17位老兵相互搀扶着,去村南的卧云山登高。在山顶上,老兵们一字排开,将菊花酒泼洒在地上。大家默默无语,在秋风里缅怀牺牲的那些战友……老兵们哽咽着,满脸泪水地遥望东方,一个个叨念着他们熟悉的年轻的名字……
重阳节到了,在全村人的瞩目中,我家又迎来了一群穿着军装的“高龄贵客”。
十七岁,我在乡下的玉米地里给自己过了个老成的重阳。
这个村庄,那么遥远却又那么清晰。一闭上眼,就有那些挥之不去的场景:那些潮湿的稻草堆,那些沾着露水的灌木丛,那些被堆到在地上的泥墙,那些装在麻袋里的陈谷,那些刚被砍下的树枝……传统的农家院里,大姨一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上班的原因,我到大姨家都是在日落时分,抬头,不经意间,看到了从房舍上方掠过的电线很精细,仿佛铅笔不小心在黄昏的天上留下的划痕。
吃过晚饭,我走向了两大座玉米山,玉米家族有的穿着好多层皮囊,有的金灿灿裸露着,更有被虫子吞噬得面目全非的,它们一个个心甘情愿地躺在家门口,等待着我们一大家人去拯救——上房顶。乡村独有的夜风气息扑向我的脸,浅浅、瑟瑟,像一缕深蓝的风,仿佛哪儿的天犬被悄悄召唤。
召唤!召唤!我被高悬的一轮纤素驱使着走进了屋后的小树林。各种高低不同的树影潜伏着,鬼魅一样。晚上的风塞满了我的薄衫,风透过衣服吹到皮肤上有种退缩的感觉,我回头,发现那两座玉米山有时黑得看不到边际有时又被照得通亮,也不知我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勇气,没人给我答案,就这样孑身一人,走进了树林大无畏地探索漆黑。这是与平日里我所接触的明晃晃的窗外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将自己放低,沉下心,丢下身上那些陈腐灰尘的味道。河风里那棵大树挥舞着骨瘦如柴的枝丫张牙舞爪。月光前所未有地亮堂,水洼里泛着明亮的光,声音的空白宛若安静的漆黑的深渊。当我猛然地看到凄白的墓碑时,撒腿就往回跑着,内心诡谲地浮现的是圣——埃克苏佩里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深夜里坚定凝重的景象。
当我跑回玉米山时,一大家人恰好有说有笑地带着满嘴油光从家里出来,我落下惊恐的眼皮,酸酸的委屈刮满了鼻头,无奈地堆了个不自在的笑,开始捋起袖子干起活来,唯恐说出奇遇,爸妈又要唠叨我乱跑了。
我像个地道的劳动人民一样坐在歪歪扭扭的马扎上,手缓慢又认真地掰着玉米叶子,金黄的棒棒玉米在地上堆成了又一个新的小山丘。
黑色浸透了夜幕,爸爸的车停靠在路边,树叶的沙沙声和着乡间的凉气纠结着再次向我的脸颊扑来,可这次我的心里不再凄冷、悲伤,而是被这一大家人的干劲,被一堆堆饱满的玉米照得温暖、金黄。
“露重风刮金,汗沉锄落粒。你在何处笑眯眯?我在玉米地等你。”抑制不住从黑暗中解脱的喜悦,我支支吾吾地献词一首,搞得一大家子人笑得人仰马翻,干劲又嗨起来,发现大家极需要精神食粮的慰藉后我的幽默细胞立即被唤醒:我拖着锨,在地上歪七扭八得划出一条路来,叶子被划到两边,人就漫步在颗颗掉落的玉米粒上,使得本来就小心翼翼的我更唯恐摔倒了。“日本鬼子不是有三光吗?那我这个行动就叫三清——清粒子、清叶子、清路子,其实我的小名叫王清光呀!呦呵我这不成清光花生的CEO了吗?”无邪的朴实的劳动人民笑声再次传到了耳边。
从华灯初上算起,我们已经干了好几个时辰了。我看到妈妈扑棱棱的长长黑睫毛上粘了几粒晶莹的夜露;在平房顶上控制小吊车的姨夫也在吆喝大姨去西屋拿点机油来;表姐手中的小推车也变得深沉了许多,仿佛一个青壮年承受不住隔夜之重变成了个抑郁不吱声的老头;我一个个捡拾的玉米也越发透心凉,玉米叶上的污泥也一块块地黏在我手上,棕色的土壤混杂着黑乎乎的虫子尸体或是粪便被露水粘得分不清楚。我的双手,这双稚嫩的劳动的手,心甘情愿地甩掉了一块又一块。
深秋,就这样迅疾地来临了,还未等到我的秋衣秋裤严阵以待呢。
凉风有信,它通知着每一片即将凋零的树叶在晚年合奏一首赞颂丰收的哗啦歌,之后便一片片地落下来,孤零零地跳完最后一支舞蹈。“谁家孩子哭得这么犀利?”我惊恐道“这是猫头鹰!”我惊悚地直起身子,又是一声凄厉的叫声划过耳际,仰头望向天,除了静谧的夜空,什么也没有,连一颗眨眼的星星也玩起了躲猫猫,想必是被个个饱满闪光的玉米吓得躲回夏天的夜空了。
心脏像空了一拍,空出的一拍正巧落在我脚踩的乡间小路通向远方黑暗的恐惧上,我甚至可以听到它撞击黑暗后特有的回声。
远方漆黑,我站在玉米堆中,将这些类似诅咒的东西统统报复给了棒棒玉米,将寂寞扔成了温暖,将凄凉用小车推成了灿黄。
完工后,我如释重负地进了家门,发现角落里的那只瞎眼母狗困倦了,也不哼唧了,呜呜地趴在自己的小窝里享受着五个狗仔中仅存活的一只小黑肆意地索取母乳,她的鼻头不再润滑发亮,浑浊的老眼里流出浑浊粘稠的液体,那场景,我不忍直视,心中涌来的除了暖烘烘还有一如黑暗带给我的酸凉苦楚。
今夜无星,惟存深露。
我想,今后我不用再惧怕黑夜带给我的压抑的恐惧与透骨的寒冷,因为一切都那么美好,在我不断敏感、寂寞的间隙,迎来的是劳动的充实,满心的火热。这是十七岁的重阳节,带给我最好的回报。
篇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每到这个节日我都会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记得重阳节那天秋高气爽,我们一家人去了xx乐园,因为我非常喜欢爬山,爸爸刚买好了门票,我就拉着妈妈飞快跑到山前,山上许多人已经手拉手成群结队地直达山峰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还没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妈妈就进去休息,这时妈妈给我讲了重阳节的由来。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的苦头。村里有一个叫恒景的年轻人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找了很长时间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千辛万苦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不仅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从此以后恒景不怕风吹日晒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我非常地感动,犹如是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体内。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不久终点便就在我的眼前。
在下山的路上,妈妈告诉我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我便想起奶奶一直都有肩膀酸痛的毛病,正好路边有卖棒槌的摊档,于是我花了五元给奶奶买了一个,打算送给奶奶。
那一年的重阳节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重阳节。
篇二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维登高远眺,面对茫茫苍穹吟出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节,再念敬老,顾思经典。
重阳节,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老人们更是笑口常开啦!各个地方开展老人们最喜爱的节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乐啦、登高远眺啦……爷爷奶奶们唱歌、跳舞,庆祝自己的节日,九九重阳正赶“九”,家家户户乐开怀。
我们是初生的太阳,老人更是一轮永远不落西山的太阳!丹凤迎秋,秋兰飘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头上,送一包烟放在爷爷手上。中秋过后又重阳,它代表着永不落的太阳,无疑是最美的。只要在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还会记得重阳,还会想起你的爷爷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过咫尺比邻。重阳节,我也为爷爷奶奶献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预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筹备的“惊喜”又泡汤了——礼物太贵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着:怎么办,爷爷奶奶会不高兴的呀!一抬头就看见了家门。爷爷为我开了门。我不敢直视爷爷的眼睛,胆怯地回到了房间。“没办法了,只能说句祝福语了!”我想着。我迈着颤抖的步子,走到爷爷奶奶跟前,鼓起勇气,说出了那句话:“奶,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么了孩子?”奶奶问道。“今,今天是重阳节,祝,祝你们节日快乐!”,我终于说出了那句话。“哟,我们的宝贝孙子长大了!”爷爷激动地说。他们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着。我也乐了,之前的失落一扫而光,顿时来了劲儿:“爷爷奶奶,我今天下午带你们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爷爷奶奶异口同声地回答。
下午,我搀扶着爷爷奶奶,来登山。虽然他们有一把年纪了,但身体硬朗,比我跑得还快!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秋风送爽,吹得我们头发都飞起来了。回头一看,爷爷奶奶望着茫茫苍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仿佛年轻了十岁。
重阳节,秋风送来的节日,她带来的不仅是节日,还有浓浓的敬老情。当我们的长辈们正沐浴在这天地之中时,重阳节已经悄然而去。但它并不会带走爷爷奶奶的欢乐,更不会带走我们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阳一样无法缺少。让我们一起,把重阳节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永远弘扬,永远传承!
篇三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最后,祝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盼来了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更迎来了九月九日重阳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爷爷总会对着我们回忆起他的`长辈,眼中泛着泪花;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总会提着一袋袋礼物,带着我回她的老家看望太奶奶。今年,当我看到夜灯下等待我们归来的奶奶的身影时,心中翻腾起不一样的感觉。
趁着假期,我们一家三口驾车去了江苏常熟,回来时快深夜了。刚下车,我的耳畔便响起了熟悉的声音:“昉昉!昉昉!”是奶奶!我循声寻去,只见奶奶站在家门口的一盏路灯下,看到我后,正急急忙忙地向我走来:只见她脚步蹒跚,棕黄色的头发间夹杂着几丝银发,在路灯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泽,脸上的那一条条深深的皱纹如同一圈圈年轮,写尽了沧桑,我才发现奶奶不知不觉间尽然这么老了……
她走到了我面前,仔细地端详了我一阵,声音因为兴奋提高了几度:“阿囡,你回来啦,常熟好玩吗?”才去了外地两天嘛,奶奶好像很久没见我似的,上下打量着,又是摸我的头,又拍拍我的肩,不一会儿,还把手伸进了包里,拿出了一个用袋子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到我手中:“快吃!奶奶今天去吃喜酒了,把毛蟹带来给你吃!”站在身后的妈妈马上说:“妈,我们也从江苏给你带来了很多阳澄湖大闸蟹,快,上去吧!”这时,我双手握着尚有余温的毛蟹,不禁思潮起伏。
听妈妈说,我是奶奶带大的,从三个月开始,我就成了奶奶的“小尾巴”,她到哪都带着我;等我上幼儿园了,又是奶奶不分寒暑把我来回接送;等我上学后,奶奶每天来接我时,总会变戏法一样从包里拿出精心准备的点心,有时是蛋饼,有时是黑米糕,有时是一瓶热热的红枣汤;为了照顾我,奶奶去年回家时还被车撞断了腿,到现在还经常会疼;这次我们去旅游,她还特意过来给我们管家……回想起一件件奶奶为我家的付出,我不禁为平时对她的不少抱怨而羞愧不已,奶奶!对不起!
想到这,我马上迈开了步子,走进了家门。我把奶奶拉到了花园的摇椅上,一边把从常熟带来的食品拿出来,放到她手里,一边和她谈起了这次旅游路上的所见所闻,奶奶津津有味地吃着,听着,妈妈在园中打扫着卫生,也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话,爸爸喂完了鱼儿,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说到有趣的地方时,全家都乐翻了!
这时,厨房里正蒸着大闸蟹,热气腾腾;花园里,皎洁的月光照着三世同堂的一家,其乐融融。
九九重阳节,浓浓家人情,爱就在我家!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这天要身佩茱萸(药用植物),登高远望,饮菊花酒,以避邪祛灾。唐宋时,过重阳节又增加了吃糕的内容。因“糕”与“同意”,“吃糕”也就被赋予“登高”的含意了。重阳节的习俗,除了登高、吃糕外,还有其他的哦!
重阳节的习俗1、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的习俗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重阳节的习俗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节的习俗4、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重阳节的习俗5、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的习俗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篇一:
每逢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时,便会迎来重阳节,我们都要去社区看望爷爷、奶奶,或者去敬老院陪陪那些孤独的老人。
我们班早早就组织好了。今天一大早,我就准时到了指定地点集合,等待全班同学到齐,准备出发。我仔细一看,发现有的同学亲手做了好吃的糕点,有的同学带了新鲜的水果,有的同学制作了贺卡……
一路上,大家纷纷讨论着要如何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爷爷奶奶们。车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好像也要加入我们似的。
到了敬老院,班长向院长说明来意,院长高兴地看着大家,亲切地说;“好孩子们,看望老人呀,可是件好事情”。大家都积极举手,想要赶紧去找爷爷奶奶。经过分组,我和其他两个同学进入了房间,里面有两位位奶奶和一位爷爷。我们三个人赶紧上前:“爷爷奶奶,你们好,我们是燎原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同学,我们是特意来看望您的。”“好,好,好,真是乖孩子!”爷爷奶奶笑眯眯地接过了我们的礼物。接着我们又表演了几个节目,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眉毛弯成了一座月亮桥,连声说:“太好听了!”表演完节目,我们提出想帮助爷爷奶奶打扫房间,但爷爷奶奶不舍得,说:“小朋友,谢谢你们来看我们,房间我们会打扫干净的,你们的心意我们感受到了,你陪我们说说话就好啦!”于是,我们又搀扶着爷爷奶奶来到院子里散步、聊天……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得告别了爷爷奶奶,看着敬老院慢慢地消失在了视线中。回去的路上,大家一致决定:只要有空,就会一起来看爷爷奶奶们,带给他们更多的欢乐!
这次的重阳节,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节日,祝愿老人们每天都快乐,健康!
篇二:
重阳节,是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印象中的重阳节,我都是与爸爸妈妈一起回爸爸的老家去,也就是陪爷爷奶奶吃吃饭,聊聊天。
今年的重阳节,刚好周六,我们一家一早就起来,先去了超市买了许多东西,接着往老家赶。爸爸一路上不断在絮叨,说早点去好给爷爷奶奶多干些活。
到了爷爷奶奶家,已接近中午了,妈妈放下大包小包,就把买给爷爷奶奶的饼干、水果一股脑儿全交给奶奶,又从一个包里拿出给奶奶买的新衣服,让奶奶试穿。“妈!来,试试看,不合身我再拿回去换。”奶奶心疼地说:“哎吆,怎么又买新衣服了,不是有的穿的吗?”“那都是什么样的啦,穿出去邻居会看不起我们这些小辈的,还以为我们不懂事呢!”妈妈笑着与奶奶亲热地聊了起来。“哦——行行行,我穿我穿。”奶奶高兴得几乎合不拢嘴。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笑了。
奶奶试好衣服,妈妈便走进厨房协助奶奶给大家张罗午饭了。
客厅里,爷爷抽着烟,爸爸喝着茶,爷儿俩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天。爸爸一会问奶奶最近身体怎么样,睡觉怎样,一会又问今年蕃薯长得好不好,现在地里该种什么了。我呢,在一旁看书,一听到番薯,便一个劲嚷着要爷爷带我去地里挖蕃薯。“好好好!吃了饭就去。”我的爷爷对我这个孙女儿的要求历来是有求必应,爷爷笑呵呵的,满脸的喜悦。爸爸偷偷地向我竖了竖大拇指,这可是我和爸爸早就计划好了的。因为爷爷总不让爸爸帮干活,总认为爸爸是文弱书生,不常干体力活,担心爸爸吃不消。
开饭了,我们大家说说笑笑,吃得可开心哩。爸爸不停地给爷爷奶奶夹菜,嘴里不住念叨:“阿妈,这菜有营养,你要多吃点……”“爸,这菜味道不错……”奶奶不住推辞:“够了,够了,给可可多吃点。”爷爷笑笑说:“我自己来。”我也学着爸爸给妈妈夹菜,可看到妈妈对着我朝爷爷嘟嘴,便又夹了满满一筷子的青椒肉片往爷爷碗里送。爷爷笑呵呵地一个劲儿夸赞我孝顺,懂事情。看着我们父女俩一致的动作,妈妈开心了。
下午,我和爸爸跟着爷爷去地里挖蕃薯,后来妈妈也赶来了。爸爸和爷爷前头挖,我和妈妈后面捡,只一会儿就装满了两畚箕。
爸爸看了看,对爷爷说:“爸,你先把畚箕里的挑回去吧,就不用来了,你在家歇一歇,剩下的我来解决。”“你一个人挖,行吗?”听出来爷爷不大放心爸爸。“又不是第一次,往年我不是干过吗?”“那好,我把这一担畚箕挑回去。你们过会也早点回,不用挖光,剩下的我明天来。”
爷爷挑着担子先回了,爸爸又挖了个把小时,终于把那一整块地的蕃薯全挖完了。我和妈妈收拾了好多,爸爸用箩筐连续挑了几趟。最后一趟,太阳靠近西山了,爸爸跨着坚实的步子,挑着沉重的两箩筐的番薯,一步一步,小心地踏在回家路上。我禁不住感动了:我的爸爸在学校里是个好老师,在老家可真是个大孝子,难怪妈妈总说爸爸是个实诚人。我真应该学着点。
晚上,我们按老家的风俗,全家人围在一起品尝着奶奶和妈妈共同做的茭白丝炒粉干。爸爸对我说:“可可,今天是重阳节,也是敬老爱老的节日,99就是久久,但愿爷爷奶奶健康久久,幸福久久。”我点点头,这一餐,我吃得很多,觉得特别有味。
这次重阳回老家,大家都忙碌了一天,可我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新鲜,很有意义,因为我懂得了“孝顺父母”“孝敬长辈”的真正内涵。我真期待下次再回老家!
作文5000网精选栏目推选:“重阳节的作文”。
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关于重阳节的作文高中”,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作文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学习中,作文培育学生的语文修养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作文往往是写作者一遍一遍的修改后的成果,如何在作文中全面地描述自己的学习呢。
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十重,称为“重九十”。而且因为在中国古代,六是阴数,九是阳数,所以重九被称为“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初。据说在皇宫里,每年的9月9日,你要戴上山茱萸,吃松饵,喝菊花酒,才能活得更久;汉高祖刘邦的妻子齐夫人被杀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外,这一习俗也传入民间。
在古代民间,有在那一天攀登的习俗,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攀登节”。相传这种习俗始于东汉。唐代登山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关于爬重阳的名篇。你去哪里没有统一的规定,但你通常会去爬山和爬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有两只小羊,这样才符合重阳的意思。有些人还在重阳糕上放一面红色的小纸旗,点燃蜡烛
至于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常见。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山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当香囊戴在里面,插在头上。大部分是女人和小孩穿的,有的地方男人也穿。晋朝葛洪《西经杂记》记载重阳节是献给吴茱萸的。诗人王维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一个人在异乡的陌生人,每逢佳节,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的身体被高高地用木板封起来,还会因为不到我而有一丝遗憾。
重阳节除了穿吴茱萸,还插菊花。这在盛行千古的唐朝已经是这样了。清朝时,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以“掀凶秽,招财进宝”,这是摘菊花头习俗的一种变化。到了宋代,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被切成吴茱萸和菊花,作为礼物佩戴。
在重阳节,我们也赏菊,喝菊花酒,这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逸、诗酒、爱菊著称。后人有重阳赏菊的习俗。古时候文人为了更接近陶渊明,往往把赏菊和宴饮结合起来。北宋都城开封,重阳赏菊十分盛行,当时菊花种类繁多。清朝以后赏菊习俗特别兴盛,不限于九月九日,但重阳节前后仍是最兴盛的。
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赶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秋高气爽,人们登高,可强健体魄,调剂身心;是发扬我国传统孝道和报本思源的美德。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快8旬,但还是一直为我们操尽了心。奶奶的脸已布满风霜,无情的岁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额,深深地刻下一道道细细的皱纹,且在那稀疏的头发上,铺上了一层层透亮的白霜。而长年累月的操劳使这双手已不再细腻,结出厚厚的老茧!
在小时候,爸妈为了养家,工作经常要加班,就把我托付在了奶奶家。从小,我觉得奶奶的话好多,好唠叨,我上了幼儿园,她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想不到上了小学,还是喋喋不休,要注意交通安全、和同学和好、要听老师的话……
不管风吹雨打,放学时,您总是出现在我的视线里,这么多年来,为我遮风挡雨。
奶奶不认识字,可经常要我把做完的作业拿给她看。她戴着老花镜,有时把我的作业都拿反了,还郑重其事地看着,她主要是看括号和横线有没有填上字,看完还不断自言自语地喃喃,好,好!
而在家里,奶奶总是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干那,总是说:“小孩子家家的,学好你的课本知识,这些我来就好啦,去去去,快去做你应该做的事!”而现在我也学会了顶嘴:“什么啊,什么小孩子家家的,课本的我会了,你不让我做,我就偏做!”就这样和奶奶杠上了。后来,奶奶拿我没办法,就和我抢着家务活,可我做家务还没几天,就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了,而奶奶,却开心极了。
奶奶每天在忙碌着,每当我一放学,她都给我准备可口的点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半夜怕我着凉,经常起来给我盖被子。
奶奶喜欢看闽南语频道,可我作业一做完,总是抢着遥控器,看我喜欢看的猫和老鼠的'卡通片,没有体会奶奶的感受。
随着年轮的增长,我心更上一层楼,奶奶的爱,让我学会了做人,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当然,感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也要付诸行动。奶奶喜欢喝茶,我每天将为她沏一壶香飘四溢的茶,为她那被岁月压弯的脊梁,揉揉背!学习上,用优异的成绩来感恩。在生活中,奶奶教会了我许多,这么多年来,是您教会了我生活的常识!
奶奶,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
在重阳节之际,祝:奶奶您重阳节快乐,健康长寿!
十七岁,我在乡下的玉米地里给自己过了个老成的重阳。
这个村庄,那么遥远却又那么清晰。一闭上眼,就有那些挥之不去的场景:那些潮湿的稻草堆,那些沾着露水的灌木丛,那些被堆到在地上的泥墙,那些装在麻袋里的陈谷,那些刚被砍下的树枝……传统的农家院里,大姨一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上班的原因,我到大姨家都是在日落时分,抬头,不经意间,看到了从房舍上方掠过的电线很精细,仿佛铅笔不小心在黄昏的天上留下的划痕。
吃过晚饭,我走向了两大座玉米山,玉米家族有的穿着好多层皮囊,有的金灿灿裸露着,更有被虫子吞噬得面目全非的,它们一个个心甘情愿地躺在家门口,等待着我们一大家人去拯救——上房顶。乡村独有的夜风气息扑向我的脸,浅浅、瑟瑟,像一缕深蓝的风,仿佛哪儿的天犬被悄悄召唤。
召唤!召唤!我被高悬的一轮纤素驱使着走进了屋后的小树林。各种高低不同的树影潜伏着,鬼魅一样。晚上的风塞满了我的薄衫,风透过衣服吹到皮肤上有种退缩的感觉,我回头,发现那两座玉米山有时黑得看不到边际有时又被照得通亮,也不知我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勇气,没人给我答案,就这样孑身一人,走进了树林大无畏地探索漆黑。这是与平日里我所接触的明晃晃的窗外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将自己放低,沉下心,丢下身上那些陈腐灰尘的味道。河风里那棵大树挥舞着骨瘦如柴的枝丫张牙舞爪。月光前所未有地亮堂,水洼里泛着明亮的光,声音的空白宛若安静的漆黑的深渊。当我猛然地看到凄白的墓碑时,撒腿就往回跑着,内心诡谲地浮现的是圣——埃克苏佩里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深夜里坚定凝重的景象。
当我跑回玉米山时,一大家人恰好有说有笑地带着满嘴油光从家里出来,我落下惊恐的眼皮,酸酸的委屈刮满了鼻头,无奈地堆了个不自在的笑,开始捋起袖子干起活来,唯恐说出奇遇,爸妈又要唠叨我乱跑了。
我像个地道的劳动人民一样坐在歪歪扭扭的马扎上,手缓慢又认真地掰着玉米叶子,金黄的棒棒玉米在地上堆成了又一个新的小山丘。
黑色浸透了夜幕,爸爸的车停靠在路边,树叶的沙沙声和着乡间的凉气纠结着再次向我的脸颊扑来,可这次我的心里不再凄冷、悲伤,而是被这一大家人的干劲,被一堆堆饱满的玉米照得温暖、金黄。
“露重风刮金,汗沉锄落粒。你在何处笑眯眯?我在玉米地等你。”抑制不住从黑暗中解脱的喜悦,我支支吾吾地献词一首,搞得一大家子人笑得人仰马翻,干劲又嗨起来,发现大家极需要精神食粮的慰藉后我的幽默细胞立即被唤醒:我拖着锨,在地上歪七扭八得划出一条路来,叶子被划到两边,人就漫步在颗颗掉落的玉米粒上,使得本来就小心翼翼的我更唯恐摔倒了。“日本鬼子不是有三光吗?那我这个行动就叫三清——清粒子、清叶子、清路子,其实我的小名叫王清光呀!呦呵我这不成清光花生的CEO了吗?”无邪的朴实的劳动人民笑声再次传到了耳边。
从华灯初上算起,我们已经干了好几个时辰了。我看到妈妈扑棱棱的长长黑睫毛上粘了几粒晶莹的夜露;在平房顶上控制小吊车的姨夫也在吆喝大姨去西屋拿点机油来;表姐手中的小推车也变得深沉了许多,仿佛一个青壮年承受不住隔夜之重变成了个抑郁不吱声的老头;我一个个捡拾的玉米也越发透心凉,玉米叶上的污泥也一块块地黏在我手上,棕色的土壤混杂着黑乎乎的虫子尸体或是粪便被露水粘得分不清楚。我的双手,这双稚嫩的劳动的手,心甘情愿地甩掉了一块又一块。
深秋,就这样迅疾地来临了,还未等到我的秋衣秋裤严阵以待呢。
凉风有信,它通知着每一片即将凋零的树叶在晚年合奏一首赞颂丰收的哗啦歌,之后便一片片地落下来,孤零零地跳完最后一支舞蹈。“谁家孩子哭得这么犀利?”我惊恐道“这是猫头鹰!”我惊悚地直起身子,又是一声凄厉的叫声划过耳际,仰头望向天,除了静谧的夜空,什么也没有,连一颗眨眼的星星也玩起了躲猫猫,想必是被个个饱满闪光的玉米吓得躲回夏天的夜空了。
心脏像空了一拍,空出的一拍正巧落在我脚踩的乡间小路通向远方黑暗的恐惧上,我甚至可以听到它撞击黑暗后特有的回声。
远方漆黑,我站在玉米堆中,将这些类似诅咒的东西统统报复给了棒棒玉米,将寂寞扔成了温暖,将凄凉用小车推成了灿黄。
完工后,我如释重负地进了家门,发现角落里的那只瞎眼母狗困倦了,也不哼唧了,呜呜地趴在自己的小窝里享受着五个狗仔中仅存活的一只小黑肆意地索取母乳,她的鼻头不再润滑发亮,浑浊的老眼里流出浑浊粘稠的液体,那场景,我不忍直视,心中涌来的除了暖烘烘还有一如黑暗带给我的酸凉苦楚。
今夜无星,惟存深露。
我想,今后我不用再惧怕黑夜带给我的压抑的恐惧与透骨的寒冷,因为一切都那么美好,在我不断敏感、寂寞的间隙,迎来的是劳动的充实,满心的火热。这是十七岁的重阳节,带给我最好的回报。
篇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每到这个节日我都会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记得重阳节那天秋高气爽,我们一家人去了xx乐园,因为我非常喜欢爬山,爸爸刚买好了门票,我就拉着妈妈飞快跑到山前,山上许多人已经手拉手成群结队地直达山峰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还没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妈妈就进去休息,这时妈妈给我讲了重阳节的由来。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的苦头。村里有一个叫恒景的年轻人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找了很长时间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千辛万苦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不仅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从此以后恒景不怕风吹日晒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于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我非常地感动,犹如是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体内。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不久终点便就在我的眼前。
在下山的路上,妈妈告诉我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我便想起奶奶一直都有肩膀酸痛的毛病,正好路边有卖棒槌的摊档,于是我花了五元给奶奶买了一个,打算送给奶奶。
那一年的重阳节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重阳节。
篇二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维登高远眺,面对茫茫苍穹吟出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节,再念敬老,顾思经典。
重阳节,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老人们更是笑口常开啦!各个地方开展老人们最喜爱的节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乐啦、登高远眺啦……爷爷奶奶们唱歌、跳舞,庆祝自己的节日,九九重阳正赶“九”,家家户户乐开怀。
我们是初生的太阳,老人更是一轮永远不落西山的太阳!丹凤迎秋,秋兰飘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头上,送一包烟放在爷爷手上。中秋过后又重阳,它代表着永不落的太阳,无疑是最美的。只要在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还会记得重阳,还会想起你的爷爷奶奶。只要真情永久天涯也只不过咫尺比邻。重阳节,我也为爷爷奶奶献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预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筹备的“惊喜”又泡汤了——礼物太贵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着:怎么办,爷爷奶奶会不高兴的呀!一抬头就看见了家门。爷爷为我开了门。我不敢直视爷爷的眼睛,胆怯地回到了房间。“没办法了,只能说句祝福语了!”我想着。我迈着颤抖的步子,走到爷爷奶奶跟前,鼓起勇气,说出了那句话:“奶,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么了孩子?”奶奶问道。“今,今天是重阳节,祝,祝你们节日快乐!”,我终于说出了那句话。“哟,我们的宝贝孙子长大了!”爷爷激动地说。他们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着。我也乐了,之前的失落一扫而光,顿时来了劲儿:“爷爷奶奶,我今天下午带你们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爷爷奶奶异口同声地回答。
下午,我搀扶着爷爷奶奶,来登山。虽然他们有一把年纪了,但身体硬朗,比我跑得还快!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秋风送爽,吹得我们头发都飞起来了。回头一看,爷爷奶奶望着茫茫苍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仿佛年轻了十岁。
重阳节,秋风送来的节日,她带来的不仅是节日,还有浓浓的敬老情。当我们的长辈们正沐浴在这天地之中时,重阳节已经悄然而去。但它并不会带走爷爷奶奶的欢乐,更不会带走我们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阳一样无法缺少。让我们一起,把重阳节永远刻在我们心中,永远弘扬,永远传承!
篇三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知我的这些表现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原谅我这个孙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谈了那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最后,祝全社会所有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九月九日聚乡间,军礼无声阅鬓斑。老兵共饮金花酒,且悲且慰忆烽烟!”这首诗写的,就是我的老父亲每年重阳节雷打不动都要张罗的一件全家“一等一”的大事:“老兵重阳会”!———每年重阳节期间,戎马半生的父亲都要把他天南海北的老战友们约到乡间的家中,聚一聚,聊一聊,歇一歇,忆一忆。每年的重阳节期间,我老家的村子都要因此而沸腾几天!
耄耋之年的父亲是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战争的老兵,亲历大大小小战斗70多次,诸如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南线大追歼、湘西剿匪、海南岛战役等都曾亲自参加过。但他最难忘的却还是抗战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父亲亲历了第一、第三和第五次战役。每每忆起异国他乡的峥嵘岁月,父亲心情都特别沉重:当年一同与父亲入朝参战的同乡共有28人,1953年凯旋回国时却只有14人……而同他一起在大西南剿匪的同连战友,退伍时,只剩下27位……父亲平日里很想念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回到地方后,父亲一直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昔日的战友。十多年间,他从全国各地寻找到失散的老战友17人。从20_年开始,父亲每年重阳节都要在家乡举办“老兵重阳会”,将分散在各地的老战友们邀到家中,畅谈往事,登高酹酒,缅怀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出生入死的战友;珍惜生命,潇洒地走过暮年……
父亲对战友的思念之情远远胜过我们父子之间的亲情,每年重阳节临近,父亲都会早早地给各地的战友们打电话、发短信、拍电报、通微信,并在镇上早早订好旅馆房间。家里也像过年一样,院墙维修一新,房墙刷上新涂料,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父亲住的西厢房更是窗明几净,地板拖了又拖,床单被罩都是新买的,墙上并排挂着17位老战友的戎装照,桌上摆放着鲜花,录音机里放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重阳节的前一天,父亲带领家人到20公里外的车站去接老战友们和他们的家人、晚辈。虽然平时电话联系不断,可一见面,老战友们还是紧紧相拥,喜极而泣!老兵们一进村,我家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带,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纷纷跑来看热闹。父亲和老战友们都穿上了当年的旧军装,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一刹时便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老战友们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一个个粗脖大嗓,笑声朗朗,真有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看着,就让人眼热!上午老兵们座谈,中午在我家吃“农家特色餐”。餐桌上,老兵们喝着碴子粥,饮着菊花酒,嚼着酱腌黄瓜,谈兴依然没有离开战场,他们评论中外战事,藏否战争指挥者……这是一群从炮火中闯出来的猛虎啊!
吃过午饭,17位老兵相互搀扶着,去村南的卧云山登高。在山顶上,老兵们一字排开,将菊花酒泼洒在地上。大家默默无语,在秋风里缅怀牺牲的那些战友……老兵们哽咽着,满脸泪水地遥望东方,一个个叨念着他们熟悉的年轻的名字……
重阳节到了,在全村人的瞩目中,我家又迎来了一群穿着军装的“高龄贵客”。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
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又让我想起了诗圣王维写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所以借此机会为长辈们多做点事,以表达敬意。 今天过重阳节了,长辈们忙忙碌碌准备好晚餐,香喷喷的佳肴陆陆续续的端上餐桌,我主动帮忙把爷爷奶奶的碗先盛好汤,杯中倒上爷爷爱喝的米酒,然后叫大家吃饭喽!此时一大家子坐满一大桌。用餐前爸爸提议先把每人每杯子倒满爱喝的酒或饮料举杯共同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我大声说好,用一杯饮料同时敬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顿时他们高兴地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竖起大拇指夸我真棒!还嘱托我要好好学习。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连忙说:“好的,您们放心我一定努力读书,以后长了一定孝敬您们。”此时欢声一片。晚餐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一桌好菜大家也吃得津津有味,开心极了。
晚餐过后大约一小时,趁着家人都围在爷爷、奶奶身边拉拉家常、边看电视,我就提议要求爸爸给爷爷洗脚,妈妈给奶奶洗脚,我帮妈妈和爸爸洗脚,结果大家诧异了说不要了,我执意要求要做,这就是孝敬老人的行为,希望每年重阳节都这样,晚辈要给长辈洗脚,感受爱的温暖。结果都同意了,爸爸用桶、妈妈用脸盆装了合适温度的热水,给长辈们洗脚,看着这个场景我似乎觉得很温馨,爷爷奶奶刚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后面爸妈用真诚的行动感化了他们,爷爷奶奶接受了,享受了一生以来第一次的特殊的“洗脚”。 看着爸爸妈妈用手轻轻地放入水中,顺便轻轻地按摩长辈的脚,边说边聊,可有意思了。爷爷奶奶一直笑盈盈的满脸幸福的样子,我看了很感动。 过了一会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的洗脚任务完成,我主动用脸盆装好水给妈妈洗脚了,我漫不经心地把妈妈的裤脚捆上去,把我这小手轻轻摸上妈妈的脚上,问妈妈:“水烫吗?”妈妈说不烫。此时我抬起头看到妈妈的眼眶湿润了,红了,我知道,妈妈这是高兴,是幸福的泪水,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们。
今年的重阳节过的很特别也很有意义。比往年就是不一样,希望重阳节这天给长辈洗脚的做法一直在我们家延续下去。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一种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行动吧!让所有的家庭更温馨、更和谐、更幸福!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爸爸妈妈特别重视这个敬老节。我们选了奶奶喜欢吃的压面和水果,去看望她。奶奶看到我们,皱纹像秋天的菊花一样蔓延。她深情地拉着我的手说:“好几天没见了,长高了很多。”可能在老人眼里,我一直在变!
“奶奶,今天是重阳节。我要量量你的血压。”我一见到奶奶,就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她。奶奶笑着打开袖子,我小心翼翼地把臂章绕在奶奶的胳膊上,两个手指之间留了个空隙,然后把臂章贴上去。我按下了血压仪的“开始”按钮,听到“哔”的一声后,我开始捏压球。
奶奶说“紧了紧了”,听到“嘀嗒”一声,我就不捏压球了。电子显示屏神奇地显示一系列数字:129、81和62。“奶奶,这次你血压正常,升129,降81,心跳62。”我用刚学的医学知识跟奶奶解释,奶奶高兴地说:“我孙子好厉害,能量血压。”听了奶奶的夸奖,心里很高兴。
我变强了!“奶奶,我想揍你一顿。我们去晒太阳吧。”奶奶合作地坐在阳光下。我拿起小拳头打了几下。我问奶奶是轻还是重要。奶奶很舒服地说:“这个很舒服。”于是我用小拳头把它打得左、右、东、西,把我奶奶的背打得满地找牙,虽然我奶奶让我多次停止打它。能轻轻拍打奶奶摇摇晃晃的背,拍打她陶醉的笑容,不是我的幸福。
打完背,给奶奶剪指甲:虽然奶奶说昨天刚剪的,但是因为眼睛白内障看不清,所以指甲剪的很粗。于是,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我参差不齐的指甲。奶奶满意地说:“嗯,好多了,别扎手了!”奶奶的指甲又厚又硬,我得努力把几处剪平。看着奶奶粗糙的手上青筋,不禁看到奶奶在干农活,做家务,还有小时候她背着我玩的那一幕.我盯着外婆,温柔地告诉自己:“以后我会经常给外婆搓背剪指甲。”
今年的重阳节真的很难忘。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外婆送去了一份孝心,自己也获得了一份幸福。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盼来了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更迎来了九月九日重阳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爷爷总会对着我们回忆起他的`长辈,眼中泛着泪花;每年的这个时候,妈妈总会提着一袋袋礼物,带着我回她的老家看望太奶奶。今年,当我看到夜灯下等待我们归来的奶奶的身影时,心中翻腾起不一样的感觉。
趁着假期,我们一家三口驾车去了江苏常熟,回来时快深夜了。刚下车,我的耳畔便响起了熟悉的声音:“昉昉!昉昉!”是奶奶!我循声寻去,只见奶奶站在家门口的一盏路灯下,看到我后,正急急忙忙地向我走来:只见她脚步蹒跚,棕黄色的头发间夹杂着几丝银发,在路灯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泽,脸上的那一条条深深的皱纹如同一圈圈年轮,写尽了沧桑,我才发现奶奶不知不觉间尽然这么老了……
她走到了我面前,仔细地端详了我一阵,声音因为兴奋提高了几度:“阿囡,你回来啦,常熟好玩吗?”才去了外地两天嘛,奶奶好像很久没见我似的,上下打量着,又是摸我的头,又拍拍我的肩,不一会儿,还把手伸进了包里,拿出了一个用袋子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到我手中:“快吃!奶奶今天去吃喜酒了,把毛蟹带来给你吃!”站在身后的妈妈马上说:“妈,我们也从江苏给你带来了很多阳澄湖大闸蟹,快,上去吧!”这时,我双手握着尚有余温的毛蟹,不禁思潮起伏。
听妈妈说,我是奶奶带大的,从三个月开始,我就成了奶奶的“小尾巴”,她到哪都带着我;等我上幼儿园了,又是奶奶不分寒暑把我来回接送;等我上学后,奶奶每天来接我时,总会变戏法一样从包里拿出精心准备的点心,有时是蛋饼,有时是黑米糕,有时是一瓶热热的红枣汤;为了照顾我,奶奶去年回家时还被车撞断了腿,到现在还经常会疼;这次我们去旅游,她还特意过来给我们管家……回想起一件件奶奶为我家的付出,我不禁为平时对她的不少抱怨而羞愧不已,奶奶!对不起!
想到这,我马上迈开了步子,走进了家门。我把奶奶拉到了花园的摇椅上,一边把从常熟带来的食品拿出来,放到她手里,一边和她谈起了这次旅游路上的所见所闻,奶奶津津有味地吃着,听着,妈妈在园中打扫着卫生,也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话,爸爸喂完了鱼儿,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说到有趣的地方时,全家都乐翻了!
这时,厨房里正蒸着大闸蟹,热气腾腾;花园里,皎洁的月光照着三世同堂的一家,其乐融融。
九九重阳节,浓浓家人情,爱就在我家!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古人这天要身佩茱萸(药用植物),登高远望,饮菊花酒,以避邪祛灾。唐宋时,过重阳节又增加了吃糕的内容。因“糕”与“同意”,“吃糕”也就被赋予“登高”的含意了。重阳节的习俗,除了登高、吃糕外,还有其他的哦!
重阳节的习俗1、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的习俗2、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重阳节的习俗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节的习俗4、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重阳节的习俗5、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的习俗6、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ndetihui/6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