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集锦11篇)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集锦11篇)。

通过阅读“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您可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观影过后,我们会不禁回忆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看完之后我们常常有许多话想说。您也许正在观看,也为相关的情节呈现所赞叹,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感谢您来读这篇文章我们希望它能为您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方向!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1)

每次听完讲座或是看完一本书,或者是看了某些人的传记后,总是深感自己的修养不够,不够,也总是羡煞别人的成就和睿智,于是在心里总是给自己定个目标,但是却未能坚持,我想这大概与我浮躁的心有关。

每见电教室的墙壁上一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总是心中有愧。工作以来,内心总是浮躁虚化。生活被琐碎的事情占的满满的,由此而延伸出的厌烦以及应付。却未曾认清,教书就是一份琐碎的工作。认定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认定了与琐碎的事情打上交道了。孩子们无尽的小纷争,家长们无尽的咨询,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须亲力亲为。

这几天在家细细品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书中的这些楷模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工作情操,有着伟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尤其是王生英老师的故事,深深的震撼着我,感染着我。那么瘦弱的身子,肩膀上却承载着整个太行山山村的教育。为了实现知识改变命运,她克服环境的恶劣。30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在破旧的教室里,传播着知识的种子。甚至把孩子们领到自己的家里去上课,并且一上就是xx年。

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做到。20xx年的教师节,她去北京参加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奠基中国”电视晚会,主持人问她:来北京了,想买点什么带回去啊?”她说:我想给学生们每人买个新书包,他们有的现在还是提着塑料袋来上课”看到此处时,眼眶潮湿了,为孩子们的苦日子,为王老师的爱生之深。王生英老师,用热忱,真诚,朴实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真谛。真不愧是师德标兵,师德楷模啊。

由此而想到的自己,在她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有较好的教学条件,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但却每天的埋怨叹气,埋怨压力过大,埋怨事情过多。想想于漪老师,80多岁的高龄,依然投身在教育事业中,为教育发挥自己最后的光与热。她说:我深感肩上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一身正气,桃李满园。王生英老师与于漪老师,她们的相似之处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能恪守教师这个岗位,不为名利,不为金钱。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一直铭记着师范学校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个一身正气的老师,做一个丰厚的老师,我想将会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2)

怀着一种神圣感鼓了这本书,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答案是:“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孩子!”

每一个早上,我都热情的接待幼儿和家长,经常与家长交流,征求家长的意见,一学期下来,家长都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家长开放日中的表现,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日子的表演都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孩子们和我相处得很愉快,出去学习,他们会想起我,期待我每天回来,我为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而高兴!我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我是好老师吗?”回答是:“不全是,离好老师还有差距。

”,从表面上看,我在工作中感觉不错。实际上,在我的工作中缺少:动脑、创新、方法等,在一个个教育活动的引导中,我缺乏的是耐心,而且没有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完全相信孩子,了解孩子,所以我说我与好老师还有差距。

一个好老师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个好老师会带来更多的好孩子,所以我想做一个好老师,一个能被大家认可的好老师,一个被孩子认可的好老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首先,热爱一份事业,热爱这些孩子。

有了这份爱,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善于学习,勤勉敬业,创造自己的长处,锻炼自己的勇气,增强自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一群孩子,与他们交谈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很强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技能,这就相当于减轻了我们自己的负担,你很容易带领孩子健康成长。在****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孩子,面对整体,同时关注个体,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孩子的向导、支持者和合作者。

在孩子面前,你永远是他们的好朋友,不要责骂他们,做任何事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做错了什么,他们也应该理解。因为他们还是孩子,他们一定不要生气,吓唬孩子,给他们正确的观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好老师做了很多事情

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一颗颗童心恋着你,最好听的歌儿献给你。当你把你的爱洒在绿地上,一片风景倾注在人们的眼中,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也变得更加美丽!这是我最喜欢的诗。

是的,就像碧水蓝天,像阳光雨露的柔韧,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活,我的梦想——幼儿园老师,就是因为孩子们晶莹童心,珍珠童心,钻石童心。如今,我已当上了一名幼儿教师,我说:“挺好的”。

你看!我脚上穿一双平底鞋,头上穿一条马尾,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这才是我真正的风格,一个幼儿园老师。无须为粉雕玉琢大费光阴,也不必为礼节客套而熬费苦心,最棒的还是我不必穿高跟鞋,委屈了自己的双脚。

走也好,跑也好,来个踊跃也无防。三毛说得好:“我不穿高跟鞋,这使我步子悠闲”。

这样,我在孩子们身边总是感觉很好很活跃,像鸟儿一样轻盈,像鱼一样快乐。人们常说:

“教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师是铺路石,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踩过。”

而我想说:

“教师是燃烧自我后的幸福的眼泪。”

“教师是孩子破茧而出后的灿烂的阳光。”

“教师是花儿微笑下的一片绿荫。”

俗话说:“有孩子就有欢乐,”这话一点也不假,你瞧,很多小朋友对我说:“老师像我的妈妈“感动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一样。

他们有时也会跟我脸红脖子粗的,只因为我说了一句:“你们的老师一点儿也不好,明天给你们换一个老师。”他们还会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老师老师,你嗓子哑了,吃草珊瑚含片会好的。”或者一些调皮的在课堂上的吵闹让我生气的停下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会轻声的告戒他们“不要吵了,老师要生气了”呵!俨然一副关心人的样子。

你也许不在乎这些,但当你静静地品味这些生活中的小喜剧和闹剧,它会唤起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带给你无尽的乐趣和甜蜜的回味。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有那么多的乐趣,我想,选择这个职业,我没有遗憾,用我的心,换取孩子们的爱。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对待他们,用真善美去培育晶莹童心。每当我读到那句教育名言: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总忍不住感哎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话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有会做的事,但是像母亲一样爱别人的孩子,却是圣人的行为。”老师不是圣人,但特殊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有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因为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觉得这种爱已经超越了责任,是一种对老师的快乐奉献。

我会用我的爱心去了解关注每一个孩子。因为爱是走进童心世界的前提。我知道了解孩子是进入童心世界的基础,只有这样,我才能用我的爱留住孩子的心。

孩子从熟悉的家庭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他们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最亲的亲人,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来到了陌生的老师的跟前,要和原先不相识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啊。你们说,孩子们能不产生分离感和焦躁情绪吗“因此,只有用我的爱来改变他们的不安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会亲自把孩子们从妈妈手中接过,不断用最亲切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的亲切。

我会带领全体孩子玩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小游戏,使他们感觉到幼儿园比家里更热闹更好玩;用生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为孩子们讲美丽的故事,使他们感觉到跟老师学本领真愉快。我会用我的爱心细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爱是沟通教师和孩子心灵的桥梁,教师只有爱孩子才会产生责任感,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能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我要让我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信心,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走路,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在这片美丽的净土上,我开始,只要我种下爱的种子,那么我收获的将是真诚的回报。

现在我选择了学前教育事业,我期待着一天鲜花盛开。不要笑我太平凡,也不要说我太清贫,我愿留给这个世界,一枚翠绿的橄榄和一个难忘的回忆。我的朋友们,我们是同一艘船上的水手,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同一个目标勇敢航行!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几年后,他走上舞台,成为千万幼儿园教师之一。在我第一次踏上舞台的那一刻,一个问题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老师的职责是教孩子学习,教孩子做人,教孩子生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个热爱工作、热爱奉献、热爱孩子的人,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但任何产品都有保质期。老师呢?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通信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合格的教师不是一辈子的。以前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

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时代的脚步已经跨入21世纪,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容忽视。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中心,以每个孩子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我正在尝试以一个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接触的信息来源很多,教师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要面对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负大舟”。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

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孩子,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最高目标。

因此我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孩子联想的习惯、培养孩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孩子判断、评价和批判的习惯,同时我要求自己首先做到这几点,还应该具有民主、平等、公正、创新的思想意识,给孩子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学习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些年,科技的进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与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在教学时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相信合格的教师塑造合格的孩子。只有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才会厚积薄发,得心应手,才会不负历史的重任。

+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我想我会用一生去思考,用一生去回答。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3)

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答案。

短短一句话,涌现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挚之心。

法官,共和国的卫士,一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曾使多少有志青年为之热血沸腾、慷慨激昂。

从我们穿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与责任、奉献和牺牲有着不解之缘。在法官光辉形象的背后,我们更加忠于人民利益,默默奉献。

而作为一名新世纪法院工作者,我也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在任何事情上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宪法法律为重,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个新时期的优秀的有为青年。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我们的优秀干警,长年耕耘在我们法院工作岗位上,在我们法院工作的政法干警有很多,很多。

在这里,我要向新世纪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然而,在法官光辉形象的背后,我们却有着不同的背影:“物欲腐,虫欲长”。理想的弱化、信仰的动摇、思想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使原本的英雄滑向犯罪的深渊。

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已经不少,教训更是十分深刻。

因此,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对我国的政法警察尤为重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

"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新时期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的十六字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所有政法干警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

高举时代旗帜,努力践行“****”,成为真正执政为民、公正执法的政法警察新时代。

朝廷事业的真挚奉献,在老百姓心中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的生命和使命同行!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4)

怀着一种神圣感我拜读了于漪老师的《生命与使命同行》,书中那些默默地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深深地打动着我,影响着我。作为已经步入教师行业快三个年头的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知道教书是一项神圣而高尚的职业。数年以后,初次步入教师行业,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究竟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做一个好老师,我们应该热爱这个职业和这些孩子。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学习,勤奋敬业,创造自己的长处,锻炼自己的勇气,增强自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面对一群孩子,与他们交谈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很强的语言艺术和语言技能。如果我们这样做,你将很容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孩子,面向整体,关注个体,永远记住你是孩子的向导、支持者和合作者。你在孩子面前永远是他们的好朋友,从不责骂他们,做任何事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便他们做错事情也要理解他们,给他们正确的概念……好老师做的事还很多很多……当你把爱洒向绿地,一个个“小精灵”扑向你,一颗颗童心恋着你,最好听的歌儿献给你。

当你把你的爱洒在绿地上,一片风景倾注在人们的眼中,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也变得更加美丽!是的,这就像爱清澈的水和蓝天,就像爱阳光、雨露的柔韧。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生活,我梦想中的幼儿园老师。瞧!

我穿一双平底鞋,头上有马尾,在孩子们中间穿梭。这才是我真正的风格,一个幼儿园老师。无须为粉雕玉琢大费光阴,也不必为礼节客套而熬费苦心,最棒的还是我不必穿高跟鞋,委屈了自己的双脚。这样,我在孩子们身边总是感觉很好很活跃,像鸟儿一样轻盈,像鱼一样快乐。

俗话说:“有孩子就有欢乐,”这话一点也不假,当一名幼儿教师,有太多的乐趣,我想,选择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我愿意用我的真心,换回孩子们的爱心,用自己真诚的爱待他们,用真善美来哺育那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

教师不是圣人,但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像母亲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是每个家庭的财富,因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会用我的爱去理解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我才能用我的爱留住他们的心。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5)

有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答案。众所周知,30多年前,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走进兰考一个老农家时,曾说过一句后人广为称赞的话:

我是您的儿子。短短一句话,涌现出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挚之心。法官,共和国的守护者,神圣而庄严的职业,使许多年轻人充满热情和激情。

从我们穿上**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注定与责任、奉献和牺牲有着不解之缘。在法官光辉形象的背后,我们更加忠于人民利益,默默奉献。而作为一名新世纪法院工作者,我也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在任何事情上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宪法法律为重,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去奉献,去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做一个新时期的优秀的有为青年。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我们的优秀干警,长年耕耘在我们法院工作岗位上,在我们法院工作的政法干警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要向新世纪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但在法官的光辉形象背后,有着不同的深影:事情会腐烂,然后虫子会生长。理想的弱化、信仰的动摇、观念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使原本的英雄滑向犯罪的深渊。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已经不少,教训更是十分深刻。

因此,如何运用好手中的权力,对我国的政法警察尤为重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新时期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的十六字座右铭,也应当是我们所有政法干警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

让我们高举时代大旗,努力实践'>****',做一名真正执法为民、公正执法的新时期政法干警。

对法院事业的真诚奉献,铸就了老百姓心中的丰碑。让我们的生命和使命同行!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二)

曾有人问我:'你幸福吗?“的确,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的确教师这份职业是否幸福?我也常常在问自己。

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每节课的质量都会影响孩子们的生活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让我这名刚进入知天命的中年教师也为之感动。

作为我们现在的老师,我们并不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修养和精神,我们真的很多次在这个行业找不到自己的幸福,很多人和我一样有“围城”的感觉。当我拜读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一个真正教育者外在的现象,而仅仅只是把这种外在的东西,就以为是它的一种真谛。'心思愈只注意外在的对象,零零碎碎的外在材料,自家生命就愈四分五裂,盲爽发狂,而陷于漆黑一团之境。

'当我们细细地品读这本书时,就像品茶一样在回味自己的教育人生,可能就会逐渐地认识到于漪老师为何在寄予新教师时引用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能使鹅卵石臻于完善。'的这句名言。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6)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新人,《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理解教师的使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从爱出发来教育关心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关注并发现学生的任何需求。记得在求学的时候,几乎每一位导师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小学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教师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要慎重。尤其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中,每一个事迹都很触动人心,短短的篇幅却反映出来每一位教师高尚的人格和令人敬佩的师德。他们爱学生如同爱生命,奉行教育无小事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

细读汪金权老师的事迹,起初对他的扎根山香教育23年,并资助200多名学生感到有些许的不解。后来翻阅他的日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了解到汪老师的行动其实就是将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化作对学生的真诚心、平等心、责任心、爱心和细心,将其延续在教育事业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师德也是一种使命感的体现。汪金权老师在答记者问时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灵成长和自我管理的引导者。教师也是学生求知、做人、做事过程中的一个伙伴和顾问,它是一个职业,也可以把它当做事业来做。"是的,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师德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种教育因素,所谓身正为范。在让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更能通过身教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及美好的品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说服学生主动的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作为新人,更应该要奉行"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的理念。因为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经意的事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教育学生的时机是无处不在的。如何抓住契机,如何有效教育,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对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一种考验。要经得起考验,凡事能随机应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以广博的知识装备自己,积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机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反观自身,育人先育己,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对自己有着很大的期望,但也自知经验不足,今后还需要向身边的同事多多学习,并不断的提升自己,尽力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7)

生命与使命同行,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幸福前行

——读《生命与使命同行》有感

章金玉两天之内,读完《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我的脑海中不断萦绕着“教书育人”这个词,我似乎有所领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重。此时,我感悟虽浅,但是没有关系,我还有一生的机会去身体力行,去明了“教书育人”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是一本感人的书,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位位教师,他们身上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他们是爱的化身;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向我们阐述了何为师,如何为师,它将鞭策我们年轻一代用爱、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这是一本彰显生命厚度与广度的书,从书中,我们能明白生活的意义,生活在于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书中的每一位人物: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他们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更是大写的“人”,他们身上孕育的“师魂”让我震惊、感动,值得我敬仰,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

我知道,这条路,任重道远,但我会依循着这些楷模的精神一直前行。一路上,会有暴风雨,需要刺破荆棘,可能会很累,但我会坚持,因为这些伟大模特的光辉会照亮我的前进道路,他们与我同行。于漪老师说:

“我一辈子的生命,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我也是。

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这些榜样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科。然而,在阅读了他们的故事后,我们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即爱与责任、付出与牺牲。

在他们心中,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但他们都用最简单的行为来演绎这种高尚的爱。

于漪老师爱学生,她用10小时,20小学准备一堂课,每次备课都一丝不苟,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将上课的每一句话写下来,然后自己修改,如果不是爱学生,她不会不辞辛劳,如此用心备课,如此用心教学;于老师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她会在大年初二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她对每个孩子都异常慷慨,三十多年来,于老师的特级教师津贴分文未拿,全部资助了学生。王生英老师爱学生,20多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每一位楷模,都让我感动,但是当读到王金权老师的故事时,我不禁潸然泪下。

多么伟大的人民教师这是:毅然放弃名校,毅然重返大别山,扎根农村教育23年。23年里,他本着自己的教学宗旨“会说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以善良、执著和信念,为孩子们铺就了走出大山、走出贫瘠、走向光明的康庄大道;23年,他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资助了一茬又一茬的贫困山区学子。

在这几年里,面对许多外在的诱惑,他不是没有心,不是没有犹豫,而是最终,他在贫困中快乐,没有感动,这是一种难得的精神。特别是,他有一个贫穷的家庭,一个年老的母亲,一个残疾的妻子和一个弱智的孩子。所有这些都让他心痛,但因为爱和使命,他总是坚守岗位。

在神州大地、祖国无垠的大地上,有无数热爱学生、热爱岗位的教师。他们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用爱支撑自己的教育事业。很多人还默默无名,但是,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他们让我们知道,一个好老师心里一定有爱。

从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我们发现教师不仅需要爱,更需要美德和教育。真正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如何“育人”。 《生命与使命同行》书中的每一位楷模,他们都注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于漪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做人;王生英老师说在学习知识前,她首先教给学生是怎样做个好人,怎么尊重别人,教学几十年,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备谦逊、顽强、坚韧的独特性格;任维鼎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对大的影响是让学生学会了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这些优秀教师心目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继承祖国优秀文化,还要学会做人,继承祖国传统美德。

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但是该如何完成这个崇高的使命呢,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呢?诸位楷模为我们阐释并演绎了这一教师必经的历程。

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是于漪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也是她一直实践的承诺。于老师尚以“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刻苦学习,克服自己的无知与浅薄,锻炼教书育人的真本领,何况是我们这些刚刚走上的新教师呢。

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学者,这是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但是教师,不能仅仅有“才”,更应有德——师德,也就是先前提到的“爱”,除了爱,还有责任心、耐心、宽容、坚持。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但是天使也会犯错,面对学生的顽皮、不懂事、不遵守纪律等诸多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位慈母,循循善诱;教师也是人,有脾气有性格,但是面对孩子犯错,我们要宽容,我们要相信,他们还只是孩子,犯错难为,因为我们的宽容和引导,有一天,他们会很优秀;教师这个职业,付出要比得到的多,由于体力与脑力的不断付出,我们容易身心俱疲,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我们肩负的责任,需要我们坚持。

和他们一样,于漪、王生英、石雪晖、任维鼎这些优秀教师,包括一些特级教师,坚守岗位几十年,一如既往地充满激情。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为学的态度,这也将是我为学的态度,我会在教学这条路上,慢慢走,细细欣赏一路的风景!

2011-08-28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8)

有时候,我常常会问自己:当教师幸福么?有的人可以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件碌碌无为的事情;有的人可以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的错,影响着自己一天或者几天的情绪。在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既然选择从教,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位置,它不但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中,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自己的思想上和行为里。

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缺专业知识和专业修养,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当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其实缺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认识,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把上课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并没有发觉教育的真谛。“每一堂课的质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的质量。站上讲台,我就要用生命来歌唱”于漪老师用她的一生去践行着自己生命的价值,她的每堂课都是花了10小时、20小时去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每节课的教案,她的教育行为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老师能负荷的,但她就能做到,而且是日复一日,如蜡烛般点燃自己照亮生命!虽然她的做法我无法做到,但却要学习她认真备课的态度,遍遍不同,立足“教在今天,想在明天”的理念,追求完美,努力“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不断反思,“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培养自己的教学特色,就像她说的“只有教师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她的这种付出让我这名刚踏入教坛不久的教师也为之感动。

王生英,中国农村教师的杰出代表,说她杰出,只因她的坚持与付出,很多本不该普通老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被她们所捡起肩负。王生英老师与学生的风雨兼程,困难中家家户户的上门教学,在学校塌荒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家变成学校。这样只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做到。看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么一句话:当一名人民教师,学生就是你的儿女,付出就是你的责任!这份坚定的责任心就是教师生命中最神圣的使命。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诱惑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这世间的千般算计,终究都抵不过一颗简单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或许就是教育道路上永恒的持有一颗简单的心它是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9)

用了两夜的时间,阅读了《生命与使命同行走近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一书。掩卷之时,内心澎湃难以言喻。为于漪老师59年教书生涯中生命与使命同行而敬佩,为中国版乡村女教师王生英老师30年如一日坚守农村学校的毅力所震撼,为雪域高原上普琼老师平凡中那份执着和坚守而落泪

最深刻的记忆是,当记者采访中国版农村女教师王生英时,她问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你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工作?,这个朴素的女教师如是回答:

我是个老师,老师的本分就是教学生,把咱的知识踏踏实实地教给孩子们。孩子们能多懂几句话,能算一笔账,长大后走自己的路,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他只卖了一个鸡蛋,还修了一把锁。有文化总比没有文化好。

要是个女孩子,大了,结婚了,有文化的话,婆媳之间就会少闹矛盾,生了孩子也好教育。人活着,不都有个理想吗?使山里的娃娃们都能上学,都能上得起学,把山里的孩子带好,让他们大小都能有点出息就是我的信念、我的理想。

这段话平淡无奇,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份朴素的力量,这份心无旁骛的执着,足足支撑了王生英老师三十年。即使破教室因突然的暴雨而倒塌,她也不得不把教室搬到自己家里去;尽管她丈夫病了,负债累累,她还是筹钱建了一所新学校;即使在她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她仍然在这个三英尺高的小平台上完成了最后一课,她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坚持。

但环顾四周,我们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显然优越得多。但是,我们心中还有这样朴素的信仰和坚持吗?是否仅仅只为了把自己的知识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呢?答案似乎模糊不清。

名誉、功绩和评价似乎一直在扰乱我们的教学方式。不少老师,能上一堂出色的公开课,赢得无数掌声和声名,却难以真正静下心来备一堂随堂课,更别说耐心地与我们的孩子做每一次交流。我们行走着的这一条道路,缺乏的是朴素,多了的是浮躁,使得我们无法心无旁骛地履行着教师最为根本的责任和使命,即王生英老师所言的把咱的知识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

这种简单的坚持,一方面来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地对待我们的教育事业,真诚地对待我们的孩子和父母,怀着这颗童心,踏上了漫长的教育之路。二则源于一颗不为外物所累的心,对待功名,保持平和淡然,如同一盏明灯,点亮漫漫长路的黑暗。

我相信,如同庄周的登至化境一般,只要我们固守这份质朴的坚持,心无旁骛且乐此不疲,终究会如同大鹏展翅,遨游于广袤的教育天地!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10)

或许从前的我在困难面前会选择低头,在**面前会被拐走。但正视自己是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就应该学会坚持,对教育知识的坚持,对行为规范的坚持,因为很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学生,所以时刻坚持一名教师应有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遇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教育的初衷,就像王生英老师一样,在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新开始新发展的**面前能把持住,依然陪着大山里的孩子同甘共苦,依然带着一份平凡的心走出一条属于她自己不平凡的大路!

何为坚持?在王生英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坚持,仅仅是从心出发的一种简简单单想教好学生的想法。世上所有的计算都不值得一颗简单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正是一颗朴素的心在教育的道路上永远坚守着——它愿意付出,不求回报!

读完《生命与使命》,我领略到的不单单是那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故事和一个个人物,更是那背后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对教学的热爱和执着。读完《生命与使命》,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转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现在脑海中的思索。

生命与使命同行观后感(篇11)

一本好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记载的人和事,还有字里行间的深意;一本好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黑白两色的文字,还有无尽的回味和思绪。《生命与使命同行》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告诉了我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师道,坚定了我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国家的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无数的仁人志士奋斗在教育的前线,坚持不懈,任劳任怨,用一颗仁爱之心谱写教育界的生命赞歌。于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说:

“我深感肩上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我一点也不敢松懈。”她没有懈怠,她用一身的正气,平静的坚守和不变的衷肠,彰显了中国教师应有的灵魂与脊梁。

她那穿越了一切功名,厉害和得失的师德师魂,那在砥砺与觉醒中不断超越的理想之路,是多么震人心弦,叫人难以忘怀。更有中国乡村版的女教师王生英,她30年如一日,用全部的心血和力量,保证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一个选择,让她把教育作为人生的使命;一个承诺,让她不放弃任何学生;一种责任,让她把学校搬到自己家里;一种境界,让她把奉献视为永恒的追求。

正如她自己所说:这是有道理的。雪域高原上,有普琼这样的奉献者,他们绽放着美好的教育生活。

在人生的禁地里,他用自己的毅力和责任浇灌着教育的辉煌成果。他坚持,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他奉献,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美丽炎热的不杰错旁,34岁的藏族男子用平凡和执着描绘了美好的教育生活。

在中国教育的这片园地里,像于漪,王生英,普琼这样一心为学生,一生为教育的先行者,数不胜数,他们或许微渺,但他们的精神却照耀着整个中华大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真正的语文教师的生活方式和使命。

曾今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人生也没什么动力了;曾今以为,进了大学就是“虚无缥缈”,生活就是灯红酒绿。记得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现在终于明白,我没有颓废,我只是不甘于沉寂。终于知道,我应该脚踏实地,放弃那浮云的生活。人生,我愿老时能唱一句:一醉经年,我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ndetihui/122981.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