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汇总3篇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汇总3篇。

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篇网络上挑选的“《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文章,你最近是否想要写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为了收藏起来方便以后观看,我们要为此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要分析材料亮明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纵横拓展,总结全文,我们会持续更新网站为您带来更多相关的内容和服务!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1

周一的晚上,园里组织老师一起观看纪录片《小人国》。听到这个小消息时,我的心里是有些小小的激动的,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特别的想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无缘观看这部纪录片。现在我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了。我真的很高兴。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面对他,我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验,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的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儿童的世界,让我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看了整部纪录片,我得出结论,纪录片中笔墨最多的三个孩子是四季待客的四岁女孩、五岁的王池洋和两岁的探险家锡坤,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世界的权利、情感和探索的故事。当我一次又一次看到辰辰的沉默,我的心真的很酸。当我看到辰辰的沉默时,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十一个孩子。她不像辰辰那样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孩子们的老师交流。大多数时候,她都在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看到辰辰天都沉默的站在门外期待南德的出现,我给辰辰的等待起了一个名字叫“心酸的等待”,她的等待真的让我感到心酸,让我忍不住的留下泪来。

看完纪录片后,我一直在想,每当十一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时,当她安静的看着老师和小朋友时,她是不是也在等待着我,等待我们老师去真正的走入她的内心,走入她的世界,成为她的朋友“南德”。想到这里,我觉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用心的去对待十一,想法设法去走进十一的内心世界,更加的用心去贴近幼儿的每一个举动,早日成为十一的好朋友“南德”。

纪录片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提起巴学园,我想起了那本很著名的《窗边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也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学园里的真实故事,幸好手边也有这本书,趁着看完《小人国》的一些感触还在,我会抓紧时间重温一下教育经典名著《窗边的小豆豆》。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2

今天中午,园里组织老师一起**纪录片《小人国》。让我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在面对他时,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孩子们的世界,让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巴学园的特色就是承认孩子的独特性,无处不体现着“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个有着被阳光过多亲昵的健康肤色,满身都散发着活力和躁动的池亦扬,加上个子大,力气大,入学没几天就被许多家长强烈要求开除——-他满身的暴力倾向很容易伤害到别的孩子。但大***认为池亦扬身上也有闪光点,他为男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男性的榜样,而且他在不断进步,耐心的对待,反思角的面壁静思,这个孩子确实在进步——-他与身俱来的威壮让他无人封地自然而成孩子王,他还解决小朋友之间的纠纷,主持正义,还带领大家举行升旗仪式。

两岁的锡坤对垃圾桶很感兴趣。他把幼儿园的各种玩具和鞋子放进垃圾桶里,看垃圾桶有多大,能放多少东西。当老师发现锡坤的秘密时,他只是微笑着,耐心地把垃圾桶里的东西收起来。两岁的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

----锡坤很快就发现了更有趣的东西——他用脚爬上幼儿园的橱柜,探索橱柜和他的身体有多高?又把柜子里的东西都扒出来搞到地上,再故意把柜子弄倒——-奇怪这东西怎么能站着?想尝试一下怎么把站着的东西放倒?

或者探索你的身体和其他太空物体之间的关系?最后,他发现了另一件有趣的事——把篮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倒在地上,然后在地上跑。大亨静静地看着他演奏。他打完球后,会被教导把地上的东西收起来。

辰辰对好朋友南德的等待从夏天一直到冬天,下雪天冷或者有时南德不来幼儿园也从不间断,她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有时老师会陪辰辰一起在门口等南德。有一个安静的公司真的很温暖。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即使同一个父母,同一个家庭,同一所学校出来的孩子也不一样。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血统,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就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两千多年前,孔子老圣人就说过:

教育要因材施教。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倾向于大量生产孩子。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制度,同样的期望,每个孩子都期待着批量生产同样优秀的人才!刚好搞反——-学校和教育体制是脚,孩子是鞋,你适应得了就能立于潮头成为弄潮儿,适应不了就只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怪自己命运不济。

本来理所应当的因材施教变得那么不现实——即使在今天私立学校林立,也很难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教育之鞋——-要不李跃儿的巴园学干嘛会那么火,那么令人向往?————因材施教。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得最深的是那里的老师。

电影一开始,一个小女孩在等她的玩伴,她不得不等男孩南德来幼儿园。虽然她沉默寡言,但我想,也许在她心里,只有南德是一个真正的朋友,能缠着他一起睡,给她穿衣服,这是孩子们固执的一种方式。可是,这在一般大人眼里,或许会认为她性格有点问题,会强制地干涉她。

但这里的老师从来没有这样过。她们总是征求她的意见,尊重她的选择,甚至陪她下雪。其实,这又何尝不好呢?我们不是看到,当南德终于出现时,辰辰那欢快地跑过去的步伐和突然发亮的眼睛么?

这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喜悦,我们为什么要阻止呢?

池亦洋应该算是一般家长老师眼里的坏孩子了,总是闯祸,打架,所以一开始很多小朋友都远离了他,家长们甚至联合起来要赶走他。可是,老师却没有如此片面地对待他。即使池亦洋犯错误了,也只是让他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考虑,就算他骂老师“混蛋”,老师也依旧心平气和地跟他讲话,让他一个人好好思考自己的问题。

我认为这是孩子们思考自己错误的好方法。一方面,孩子肯定是都是好动的,尤其是像池亦洋这样的,让他一个人呆着,也许会比骂他,惩罚他更让他难受,何况其他孩子都在一起做游戏,听故事,玩得不亦乐乎,自己却是孤零零地一个人,这肯定能在心理上给他孤独,失措等等的感觉,心理都屈服了,还能不认识到自己错误么?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都已经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他们甚至有了评判事情的标准,即使这个标准可能只是个雏形,可能会有些错误,但并不影响这个标准的形成,运用。

所以让孩子单独思考,或许会比强制地改变他的行为更有效果。同时这也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我敬佩老师,对孩子的耐心和尊重。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发现了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锡坤真是个可爱又闹腾的孩子。偷穿大人的鞋,倒腾满屋子的玩具,尤其是他为了研究门口的垃圾桶的肚子到底能装下多少东西时,就看到什么就往里面丢,有时因为个矮丢不进去,仍锲而不舍地继续丢,真是让人又笑又无奈。课堂上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会凭直觉去感受事物,所以做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正常的。

不过我想,老师能如此的宽容地,任他在一定的空间内探索,研究新奇的事物,不会制止,甚至在事后把丢进垃圾桶里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出来,该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啊!同时这对孩子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保持也能有很大的帮助。

整段纪录片,老师都是很礼貌的讲话,每次都带着“请”字,这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很多孩子就算是在伤心,愤怒的情况下,也还是礼貌地,带着“请”字说话。我觉得这个特别好。行动总是比言语更有说服力。

纵观纪录片,耐心、尊重、自由、言行是我最大的感受。

在我看来,教育本身没有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它可以感染儿童,引导他们前进。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素养与理论,这样才能深层次地引导儿童,挖掘儿童潜能,全面自由的发展。

原本以为小人秀是一部动画片,但看着它,那部看似随意的纪录片深深地吸引了我,而这部电影把我直接带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在这个小国里,每个儿童都被视为与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教师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的行为一定有原因,给孩子留下反思自己错误的时间。

巴学园被看成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们尊重每个孩子。感情细腻性格执着的辰辰。老师们一直赞同她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

看到这里,我在想辰辰一直坚持每天都等,可南德真正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好朋友了吗?就像大***不经意间对南德说的一句话:“辰辰每天等南德,南德来了却装着没看见一样”可接下来的镜头,我知道南德也同样把她当做好朋友。

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起床后顾不上自己穿衣服先帮辰辰穿。或许只是南德来得晚了不好意思表达而已。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只有孩子能够理解。

一个简单而真切的儿童世界,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嘴角上扬,会心一笑!微笑过后,又总让我们深思!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看着影片,对照着自己的工作。佩服大***的同时,不免有些惭愧。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

当你用心蹲下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扼杀的孩子的道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

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去干预,无需**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小人国》这部精彩的电影,真实的记录了孩子们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以平实的手法,细腻的把孩子们得世界展现给那些大人国的我们。

很有幸看过《小人国》拍摄的片花,而且比其他人更能详细的了解这部**拍摄的背景。导演利用三年的时间才把**剪辑成型,着实下了一番苦功。82分钟的观赏过程里,伴随着出人意料的幽默、滑稽与感动。

始终纠结于心的就是自己被这群小人国里的精灵们感染着,庆幸他们能遇到一位如此懂他们的老师。而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可以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是含着泪把**看完的,为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世界如此精纯,就像一张白纸,因为没有色彩而纤尘不染。

而作为一位蒙氏老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

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

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去干预,无需**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他们成长。

一个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儿童故事,更多则是给**以警示,虽然我们每天都穿梭在孩子们的中间,但是对于这些小小一国的小人们我们是否真的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呢?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为定势去处理孩子们的问题,而从未了解过他们。而他们的世界我们探知的只是:

你必须这样……你可以那样……而非给予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恰恰也是在警示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留给孩子的不是给他们什么,而是他们需要什么。

很唯美的一部影片,也是近年来儿童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

今天在总园看到一部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本来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学校,在大家聊天时知道那所学校是巴学园。看了这部记录《小人国》心理有很多感触。

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一张正在等待的稚嫩脸蛋。这个沉默寡言的辰辰,在我们看来觉得她性格有点问题,而影片却呈现给我们一个情感细腻的小公主。4岁的辰辰,日复一日,等待和他同龄的小男孩南德,每天早晨总要在幼儿园门口等到了南德才愿意进屋,两个小不点喜欢玩过家家,一个当爸,一个当妈,说起话来整个小大人一样,每天一起游戏,吃饭,午睡也在一起,让我们惊讶于他们的“早熟”。

可是,这却是我要去学***的儿童情感世界!

另一个镜头里,我们看到了霸道的池亦洋,抢走了一个小男孩的棍子。那个小男孩害怕池亦洋会打他,不敢跟他要回棍子,哭着请求老师帮忙。老师却鼓励他自己开口问池亦洋要,小男孩开始依然害怕而不敢开口,但老师却坚持鼓励他自己当面向池亦洋要回棍子,最后小男孩终于勇敢地开口了。

期间,另一个很够义气的小男孩站出来帮腔讨要棍子,这个小男孩先是威胁池亦洋,不还人家就不和他做朋友;这招不奏效,小男孩又来软的,还人家我就送个玩具给你。哈哈,真可谓威逼利诱!然而,池亦洋却蛮不讲理的拒绝,还扬言要打人,甚至真的举着棍子朝老师打去……

当看到池亦洋这个“孩子王”犹如一个“小流氓”影响着集体生活时,我和巴学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有意见,认为这个孩子王太没教养,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了威胁,让其他小朋友对幼儿园失去安全感,觉得应该开除这个“小流氓”。可是,大李却看到他的闪光点,这个孩子王的身上,体现出了男子气概,关键在于怎样去引导。而另一方面,真正的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气势凌人的人存在。

今天,也许出于保护之心,我们可以为孩子赶走这样的人,刻意营造一个安全的童话世界,可是,当孩子走进真实的社会时,他又该如何去面对?

当看到两岁的小捣蛋鬼坤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把园里的玩具和小朋友们的鞋统统扔进垃圾桶时,奇怪老师怎么不制止,而是回头再到垃圾桶里捡出来。探索完垃圾桶,小坤坤又跑到教室,把一篮子的教具珠子掀翻,撒落满地,而一旁的大李,竟袖手旁观,兴致勃勃地陪着他探索世界,看他饶有兴趣地踢着地上的珠子,最后,又陪着小坤坤收拾满地的珠子,教给他归位的习惯。

当镜头转到足球比赛那一幕时,池亦洋因为手球给大李裁判罚点球。池亦洋不服,坚持认为大李不懂规则,不该判罚他,甚至委屈得哭了。而大李却“无情”的告诉他,这是集体的比赛,不是他一个人的游戏,比赛就必须遵守规则,赛场上必须服从裁判。

是的,池亦洋还只是个孩子,在这种时候,大人们也许会迁让孩子,可大李的“无情”却教他懂得,这就是真实世界“残酷”不争的现实!现实的世界,有很多必须遵守的规则,不是任由个人为所欲为的!

又一个镜头里,两个小女孩闹矛盾了,互相打了对方,老师过来调解,让她们自己说说刚才的情形。其中一个女孩向另一个女孩表示她开始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碰到她。而另一个女孩竟掩耳不听,爆发式地冲着对方喊出“大-发-雷-霆”四字!

还重复喊了两遍,最后委屈地哭起来解释说:“大家都欺负我,所以今天我要大-发-雷-霆!”这可爱又让人心疼的一幕,引来全场笑声!

而安静下来,我们却发现,孩子也需要有发泄的时候!

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小孩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平等看待,老师们理解孩子的行为自有其道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己的错误,将之看成一个小社会,遵循社会的相关规则!

看过电影《小人国》吗?说是电影,其实是在北京巴学园实景拍摄的,应该算是纪录片吧。现谈一下我看完的感受:

1、班车上印着一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印象很深!是呀,鞋子只有适合脚,脚才会舒服,才会正常发育。如果鞋子不舒服,脚就会出现问题!

2、电影里的孩子没有惧怕。而我们的孩子,怕什么?怕老师批评,家长批评。

正是因为怕批评才会守规矩!电影里的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勇于表达自己。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受大人的呵斥。

但却要遵守规则、集体的规则。我们的孩子可以吗?他们由于怕受批评,而不愿流露自己的想法!

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不要畏惧大人。但要遵守规则!

3、电影里有一个反思角,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们就要坐到这里反思,这么大的幼儿能够真正反思吗?我想不会!只是通过和集体的隔离,使他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违反了规则。

我想这个反思角我们可以借鉴!

在电影中还出现了三个个性小孩:最大的池亦洋,最小的锡坤,还有四岁的辰辰!巴学园老师的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

池亦洋,一个调皮捣蛋,有暴力行为,经常欺负小朋友的小男孩!曾经有一群家长要求池亦洋离开幼儿园,可是大***却说:“池亦洋确实有他自己的问题要解决,但是我看到,池亦洋给我们整个园的孩子做出了一个非常男子汉式的示范!

”的确,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在许多小男孩缺的一些品质—坚强、洒脱、敢作敢当、果敢……而且,他在小伙伴中也很具领导才能!我想这应该是老师对他的调皮捣蛋不打压的结果!后来在大***的耐心教导下,他的暴力行为少了很多!

锡坤,一个2岁处于探索期的小男孩!这时的他还未建立起规则。当他把球和许多鞋扔进垃圾筐时,老师对他并不是批评,而是旁观,直到他失去兴趣。

当他把一筐珠子全都撒到地上时,老师对他并不是指责,而是陪他一筐一块探索,并引导他把珠子放到筐子里。我想这里最值得我们学***:老是对他探索的兴趣保护、支持、引导。

孩子在探索中成长、发展。

辰辰,一个非常执着的四岁小女孩!他喜欢南德这个小男孩,每天比南德早到幼儿园,但都要站在教室门口等南德!从夏天、秋天、到下了大雪的冬天。

哪怕感冒流鼻涕也要站在门口等南德,直到南德来;哪怕下大雪也要等南德来一块换鞋进教室!然而把学院的老师并没有干涉,强行让辰辰进教室。而是询问了辰辰地意见,尊重了她的选择!

我想,辰辰收获的不止友谊、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她无比细腻的情感和耐心被很好的保护了!

巴学园的老师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同样也能!加油吧!

现向家长朋友们推荐一下。看完谈一下您的感受!

纪实电影《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样。

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

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

”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

大***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

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

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老师并没有发脾气,也从没有放弃过他,而是耐心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在哪些方面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做,老师不仅没有厌烦他,还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比如说他会像大哥哥一样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他也会像小老师一样为小朋友们接触矛盾。并且老师还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小男子汉的身影,最后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对池亦洋来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他的福气。

这些过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些弱点就判断一个孩子是好是坏,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有方法。

第三是可爱的机灵鬼锡坤,他非常爱探索,用小朋友的鞋、玩具、球来填饱垃圾桶的肚子,看看它的肚子到底有多大,他还会把游戏室弄得一片狼藉,但老师尽情的让他探索,捣乱,大***说,这叫探索空间,让他从生活中探索学习。看到这里使我明白了幼儿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用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教育孩子应该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再就是大***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当遇到小朋友们做错事情时,她总是会蹲下耐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告诉他不对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但是她的这种耐心教导并不等于放纵,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她也会严格要求孩子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今天在儿童教育学的课上第一次看了以往不会特意去注意,去**的纪录片《小人国》。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华丽的服饰住宅,但是它却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带来欢乐,同时也使我产生了诸多感慨。

首先是在情感方面。

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巴乐园里,孩子们的唯一任务就是玩和听故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论做了什么事情,没有责备,没有漫骂,没有体罚,有的只是和风细雨般的问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有的是张扬的个性和幻想的空间,还有无尽的体验与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回想起自己幼儿园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每天都开开心心,不需要考虑以后做什么,不需要思考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真的,特别的羡慕他们,可以活出自我!

其中让我比较感动的是辰辰,四岁的辰辰每天早上都要等一个小朋友——南德。夏末的早晨辰辰感冒了还给南德带奶片,等南德,秋天的早晨辰辰依旧在等南德,然后是下雪的冬日,再到春天,每一天辰辰都耐心地等南德。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特别没有耐心的人,我讨厌等人,对此我深感内疚!

当我看着辰辰时候,儿童之间这种真挚的友谊深深地打动了我,**之间还有这样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友谊吗?在这一方面,我想我们有太多人需要向儿童学习,不要过于功利。人活着终究会空手离开,名利是你带不走的,而友谊是我们一辈子可以回忆,可以带来欢乐的东西。

另外我发现现实世界让我们慢慢地变得圆滑,喜欢隐藏自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担心自己惹到别人;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形象;担心……但是儿童却很纯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像豆豆大发雷霆,佳佳和池亦洋争吵之类,联系我们的生活不觉感到惭愧。我想,很多时候其实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也许才是解决事情最好的方法!

其次是在教育方面。

不容置疑,学校的教育很重要。**中那个敢骂老师、打老师、经常欺负人、让其他小朋友惧怕的“小霸王”池亦洋让我印象很深刻,这样一个孩子在一般人眼里一定是个坏孩子,但这个幼儿园大***的话让我很受震动,她说这个孩子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他给其他的男孩子树立了男性的榜样,所以老师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但同时老师也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改造”他的机会。当时我就想,这样一个聪明、个性鲜明的孩子,只要有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将来必定能成为不一般的人。

确实在**的后面,这个孩子带着男孩子们打仗,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纠纷,很有一种领导才能,而那些原先一直被他欺负的孩子还从内心特别地拥护他。这样一个“孩子王”,在我们身边,是不是也越来越少了呢?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人生而都有智慧,道德,信仰的种子,教育应该提供条件促进它的发展。

从这部**中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对孩子的发展的影响。南德打“**”然后说要出差,还知道死了要上天堂,让辰辰一定要把他埋葬了。王子等公主时焦急地来来回回的徘徊,踱步。

尹尹公主自己戴耳环,去和王子结婚时说忘了带结婚证。佳佳要打110举报池亦洋等等。尽管我们看到这些都会忍俊不禁,但是这些不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可以接触的吗?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行为举止一定要慎重,因为你不会知道自己一个不好的***不小心就被孩子学会了。

再次就是个人一些简单的想法了。

我还有一点深切体会就是教育要顺应人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探索和懒惰的天性,在儿童时期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探索,儿童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他们喜欢探索,喜欢“研究”,教育不能扼杀他们的天性。小锡坤穿大人的鞋子才会发现他不适合。

小锡坤爬柜子然后从柜子上摔下来了,家长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于是有的家长就不让孩子爬,但是你们发现没有,小锡坤掉下来以后说了一句爬这个柜子会掉下来的,这就是探索的奥秘,它能让孩子知道很多东西,不尝试的话他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会疼,有多疼!教育应当满足探索的需要,给予科学的方法。

姐姐的儿子四岁,看到锡困的时候便想到了他,记得那次吃瓜子,他拎着瓜子袋晃,结果瓜子掉出来一部分,然后他就索性把袋子反过来拿往地上倒,还跺着脚开心地笑,结果瓜子全洒出来,挨骂了。现在想想其实孩子都一样,对新认识的事物会充满好奇,但是好奇心是一阵子的,过一会儿他就玩腻了,然后再去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教他收拾整理。儿童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有权利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巴乐园的孩子们要转园了,希望他们的生活依旧幸福快乐!

教授们跟拍的北京幼儿园的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孩子吧?我想他们更想做的是唤醒这个社会,更好地教育孩子,促进“花朵们”的成长!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人生而都是一块白板,由后天来绘画,塑造。

我想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有责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吧!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篇3

《小人国》是一部展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纪录片,引人深思。在观看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人国所存在的文化、历史和生活理念,同时,也明白到了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海外留学生们需要更多地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国度和文化。

这部纪录片从小人国的历史和传统习俗开始,逐渐展现出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风貌。小人国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和传统,深受当地人民的尊重和喜爱。纪录片通过介绍这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唐卡艺术和世俗市场等方面,让观众充分认识到了小人国所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让我们更加欣赏这个国度的艺术气息。

小人国的文化不仅仅是民族传统与历史,同时也体现在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中。小人国的人民虔诚敬仰佛教,他们对佛祖的信仰深入骨髓,尽管面对各种风景如画的自然美景,却始终不忘拜谒佛像,祈求有一个幸福安逸的生活。这一点,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我们不信佛,也应该用慈悲之心善待他人和自然,维护一份无畏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小人国的生活方式也十分独特,以崇尚自然、环保和简约著称。他们的房子类似于巨型篮球,由铁丝和泥土编织而成,不仅不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因为这种设计而使得房子内外环境相连,更加国局美丽,其次这种简陋而具有一种原始感的环境,能让人们预备出走所有的现代文明文化和过分造作的生活,体现当前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没有任何倚仗的简单幸福,并让当代人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自我控制。

总之,尽管小人国这个国家不如西方现代文明发达,但它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除了从中汲取好的经验及精华之外,人们也应该注重对自己所处环境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是这部纪录片让我体会到的,我也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为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用心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家。

编辑推荐

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汇总3篇


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一】

说起圆明园,我对它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因为五年级上我曾学习过《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从文中知道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与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还知道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的毁灭。可看完了《圆明园》纪录片,我感慨万千,片中讲述圆明园在清朝三代皇帝的努力下成为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又因为这些皇帝不重视科学,使圆明园——万园之园,变成了一片灰烬。这使我更细致的了解了圆明园。

当我看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画面时,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充满智慧的头脑建造出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园林艺术瑰宝!这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又伟大的工程呀!这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我为我们的伟大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我看到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夺我财宝,烧我园林时,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满了仇恨。这些强盗们肆意毁坏园林,竟把圆明园化成了灰烬。看到这里,我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

看完纪录片,我也为失去圆明园而感到无比伤心。这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侵略者毁于一旦。圆明园的毁灭警示着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读书,振兴中华。

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二)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由雨果观赏园后的诗意评价作为开头,将我们引入一个如同仙境般的世界,然后用大半的时间以一个传教士的角度描绘了圆明园以往的辉煌,紧接着便开始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的镜头,这一幕幕让人心痛的景象,虽然很短,但已深深地刻入了我们的心中。最后的镜头便是现在的圆明园。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悲愤。在观看到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时,我想说:这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在一片火海中化为灰烬,这圆明园,建造历时150余年,投入的经费更是可以用“无数”二字来形容,而且,圆明园中的更多东西是用钱换不来的,如古老的青铜礼器,精雕细琢的陶瓷花瓶,历代的名人书画……这些东西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就永远没有了。所以英法联军焚烧的不仅是无数的汗水和金钱,还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更是全世界的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遗产。

在悲愤的同时,我也深思:为什么中国自己的珍宝存放在清皇帝的离宫中,却能被西方人轻易地掠夺和焚烧呢?答案正是清政府太软弱无能,国力太衰败,使得西方列强的铁蹄能肆无忌惮地在中国领土上践踏,如入无人之境。为了不受外族的侵扰,我们的国家应该更加强大,而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取为国家做贡献。电影圆明园观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400字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500字

观看圆明园纪录片观后感【篇三】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

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优选: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汇总5篇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一】

近期,央视12频道播出了教育记录片《镜子》,有多处的中小学校对家长统一做出要求,让孩子家长进行搜索观看。影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实例告诉我们,每个极端孩子的背后都存在一个问题家庭。孩子出了问题,首先家长难辞其咎。

人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学有所成。家长往往就简单粗暴的用自己价值观来教育,甚至是控制孩子,不自觉的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可以说,没有去关心孩子内心是否快乐,是不是真的在健康成长。没有走进孩子内心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家长就要进《家长课堂》进行再学习、再提高。

家长认为:应该多照照镜子,找找自身原因,提升家长的水平。要和孩子交朋友,将心比心,交流沟通,变命令为商量。要以自己为表率,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培养孩子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好品质,不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老师认为:家长和孩子不小心发生冲突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争取做到:态度不粗暴,语言不过激,从孩子角度来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与目标有差距时,家长首先要安慰并告诉孩子“比学不比强”,尽最大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结果不如人意也算正常,逐步培养孩子正面应对挫折的勇气。

舆论认为:教育无定法,永远在路上。有老师的正确指导,有学校的科学管理,加上孩子家长谦虚谨慎的努力和配合,孩子们就一定会拥有快乐而又充实的学生生活,每个孩子的将来就能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二)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总导演卢钊凯介绍,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与卢钊凯一同合作执导该片的导演范永东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是讲述关于家庭情感教育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他和卢钊凯力图通过影片找到一条线索,一个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三】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镜子》,讲述的是我是这个年龄段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类似的片子有很多,只是这一部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将视线放在家长的身上。 影片中的孩子多数已经辍学在家还几个月了,节目的开始,便是家长们那充满焦虑无奈的眼神,在那气氛的背后还充斥着希望。当一组又一组的问题家庭出现在节目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少年,一句又一句的伤人话语,一滴又一滴的泪水落满家长的脸颊。问题少年无一例外的被送到心理教育学校(在我看来就是所谓纠偏所)。而家长们也被要求为期6天的教育课程。

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问题暴露无遗,孩子不是机器人,家长们这一代人无情的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不管是不适合他们的发展,而这些家长也大多是中上阶层的商人亦或是领导,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而不是陪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都存在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丈夫”仿佛人已经变成一件物品,这与一个瓶子无异。

他们教育方针中都出现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这一据传承了几代人的理念,就是在给孩子们划定一条线—你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我不禁大为感慨,作为同样处在这一理念下成长的人,人生目标已经潜移默化的转变为——读书,学习,考大学。确实,一个没有背景的人,想要成功,捷径就是读书,这无可厚非,不可置疑。类似的纪录片竟引发了对于传统教育的反思,质疑。在我看来,理念并没有错,几代人对于教育的剖析已经极言深刻,这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追求的与日俱增相辅相成。只是在这样一群少年的身上,这样的问题被无限放大,厌烦读书,想要自由,(博众乐罢了)。我并没有涉猎多少概念,只是有感而发,浅思简言,难登大雅之堂。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更是家庭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中国,不如说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们制定出一套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向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失败者对自我的救赎。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味地强调“分数”,使得孩子对人生原本的美好、积极的向往和期待被无情地抹杀。

我的家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我的父母对我要求十分严厉,我知道他们爱我,但却时常遭受他们爱的“创伤”。在我成绩不如意时,他们并不会选择给我安慰与鼓励。反之,斥责、脸色、冷战,这让我曾经许多次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但我明白我心中有梦,于是我坚持。我母亲脾气暴躁,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尽量温和。

像我这样的孩子何其多,能够自我调节的何其少!

或许成为家庭的镜子,不一定要将好的与坏的尽皆呈现出来。也许你仍在努力之中,也许你有自己的思维与梦,也许你的父母不会改变,然而你却决不能让你的孩子也成为这样的下一个……

这是中国首部情感教育纪录片,由《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两年拍摄和制作而成。《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故事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篇五)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周围环境,正是你内心的倒影。镜子是诚实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时候,我们也像纪录片中的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用双手筑好的防护墙安全地保护着。那个时候的我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后来,时间的刀笔无情地在父母的额头上刻画出几丝皱纹,而我们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少了,矛盾多了,见面的次数少了,距离远了,心与心之间在无形中产生了一条鸿沟。我们开始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频繁,我们开始觉得父母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

是啊,我们长大了。

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观后感《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份责任去选择拼搏,去选择付出。我们必须要经受一些沉重的打击,吞下一些苦涩的泪水,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诉父母,我们长大了,去告诉父母,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可是,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与父母沟通;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与父母吵架;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爱父母,不关心父母。也许,你有时会感到对不起父母,会感到内心深处的不安。但是,别忘了,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只有努力走下去才会知道。唯有行动,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镜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热门)


读书使我们快乐,观影也有类似的效果,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观后感。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的观后感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热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苏东坡纪录片》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纪录片,它以生动具体的方式展现了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并深入探索了他的思想、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物资料展示了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他的人生经历富有戏剧性,从他的父亲被贬官以及家族被迫迁徙的背景,到他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苏东坡坚韧不拔的精神。片中展示了他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他在吏部员外郎、江宁主簿、岳州知州等职位上的斗争历程,这些都让我对苏东坡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纪录片对苏东坡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苏东坡是一位独特的思想家,他主张儒家的仁爱之道,同时又融合了佛家的无我思想和道家的自然观念。他追求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纪录片通过对苏东坡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剖析了他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和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让我更加欣赏并敬佩苏东坡的思想境界。

这部纪录片对苏东坡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纪录片通过对苏东坡的诗词和散文的解读,展示了他独特的才华和创作理念。片中也展示了苏东坡的书法艺术,他的字体风格独具魅力,被誉为“东坡体”。通过观看这些展示,我对苏东坡的文学成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这部纪录片还特别强调了苏东坡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苏东坡的思想理念和文学成就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提出的“君子之道”、“存天理,灭人欲”等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他的散文和诗词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艺术标杆。这些都让我对苏东坡的影响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观看《苏东坡纪录片》是一次收获颇丰的体验。它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方式展示了苏东坡的一生和他的艺术成就。我对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欣赏他的文学作品。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于艺术和人生的思考。它是一部既有深度又生动有趣的作品,让我对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


《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我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1

正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茫茫的西北边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处的似乎只剩下苍茫戈壁和漫天风沙,似乎只弥留了几座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观看了《航拍中国——新疆》之后,却明白了,何为:“万木长毫开丽境,一池浓墨壮河山。”

随着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镜头,目光在那一个个瞬间流转,新疆这个“塞外江南”的风姿渐渐展现了出来。虽不是亲身所及,可那美景,确实让人身临其境。

也许,新疆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疆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她未曾拥有浩瀚无边的海洋,可金黄的沙漠之上却有着比海更壮阔的绵延: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积蓄的是祖国北疆那种勇敢而不退缩的磅礴气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绝望与希冀交错的黄色,在脑海中深深地镌刻。

也许,新疆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斓而蕴藏着诡秘水怪传说的喀纳斯湖,那波光潋滟的博斯腾湖和天池,想必苍穹之上的云翳也因之而驻足了吧。哦,还有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绿浪滚滚,承载着牧民们的辛劳。

也许,新疆美在她的风姿迷离。壁画连绵的高昌古镇,“神鹰猎隼冲霄汉的“魔鬼城,还有那蕴藏着古文明的楼兰古国……一处处,一景景,无不展示着新疆的独特的风姿。

难忘,她的瓜果飘香;难忘,她的荡气回肠,而那,却更难忘——

记住了她的芬芳,记住了她的明朗,更记住这片辽阔土地为我们带来的力量,记忆中,守住了每一片繁花似锦,守住了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了西北边陲那天镜浮空的模样。

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166万平方公里的不羁与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回荡着的是幅员辽阔的祖国永不磨灭的历史和辉煌。这部纪录片中,我读懂了来自祖国边疆的魅力与感动,更读懂了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潋滟于世的光荣。新疆是我们一抹充满绮丽的颜色,激励着我们心怀感激地面对祖国大地辽阔的江山。新疆的帧帧流影,让我们学会继往开来,学会为了祖国的万古流芳而努力的决心。展翅吧,我们是雏鹰,我们定要一同努力,共绘祖国明丽的风景!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2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3

《航拍中国》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在空中俯瞰我们的大好河山,欣赏我们的美好家园,用众多网友的话说就是: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当桌面。确实,美到让人窒息。黑龙江篇以冰雪世界的家园引入,这怎能不勾起我对那份洁白天地的热爱的呢?那晶莹剔透的雾凇奇观,还有700多万公顷的大、小兴安岭,是东北虎、梅花鹿等动物的广阔家园,也是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聚集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双峰林场雪乡,镜泊湖,伊春嘉荫恐龙博物馆,大庆和牡丹江冬泳,大庆连环湖,大庆石油,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五大连池,漠河……

世界的创造,让我们和这大自然奇迹相遇,这是恩赐,亦是缘分。雪花飞飞扬扬,飞扬到北方的衣兜,我双手合十,祝福着一个又一个心中思念的'人。或许这些记忆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是我年老时,在某个有着点点暖阳的午后或是星光熠熠的夜晚,坐在花香四溢的乡村小院,摇着摇椅微笑着静静回忆,有风微微的拂过,所有的记忆是甜的。

好吧,美丽的黑龙江,我等到什么时候一定再来看看你。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4

这几天,在“学习强国”这款客户端上看了《航拍中国》(第二季)。这部纪录片由央视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承制,葛剑雄等学术大咖审核,内容精彩,画面精致,配乐优美,解说精辟,形式和内容都符合那句网络上那句“央视出品,必属精品”的传说,忍不住想安利一下。

片子以一句“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开头。单说这句话就是一句对观众进行正确国土观念教育的绝佳解说词。我们不光960万,那只是我们的陆地国土面积,我们还有300万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权益意识要反映在主观意识里,就必须知道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看到这里,脑海中不由地响起了《我爱你,中国》的旋律——“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既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又有300平方公里的澎湃。

本季《航拍中国》共分为7集,分别介绍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个省区,选取七省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从云端视角,给观众呈现了一部跨越南北、横贯西东的美丽中国画卷。观看这期纪录片既可以领略七省区的秀美自然风光,来一场模拟旅游,还可以见识各地民俗文化,听一场文化讲座,更能一窥这些地方最新的发展趋势,感受中国发展的脉搏。观看这样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完美结合的纪录片,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老少咸宜,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振信心。

最后,必须要夸一夸这《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资源如此丰富,没有烦人的广告,还是免费的,每天资源不断更新,中宣部把关,简直是极好的,学习还有积分赚,小伙伴们赶紧学起来吧!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5

央视纪录频道从1月28号开始推出《航拍中国》大型纪录片,至今为止已经播出四集,分别是海南篇,陕西篇,新疆篇,黑龙江篇。第一季总共六集,接下来要播出的是上海篇和江西篇。看完四集,忍不住兴奋激动,我海南风姿绚丽,我陕西历史厚重,我新疆天高云阔,我黑龙江物产丰富,关掉电脑屏幕竟然不自觉的哼唱起了“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抵制台游,抵制韩游,抵制日游,从此再也不要去刷标语喊口号了,建议从上到下直接普及这部纪录片,那绝对立马凝聚人心,赞美祖国,蔑视周边。关键是这个不让人反感啊,没有那些说教,没有那些激进,我们所有人被激发出来的热烈激情,都源于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那深沉的爱。就是因为这些美景,就是因为这些物产,惶惶华夏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捍卫。

这个系列纪录片完全用俯瞰的角度拍,让人于上空观沧桑之全貌,宏大完整,所有的山川河流的真面目都赫然眼前,再也不用埋怨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还有它拍的每个省,基本上是把那里的地理人文风俗历史一起拿来介绍,让人尤其的涨知识。一起看片子时,很多弹幕都强烈建议让中小学的地理课上多放这个系列的片子。我也感觉这个建议好,这部片子涵盖了很多东西,把中国的地理结构以震撼的影像呈现出来,从视觉上绝对能激发他们对我们祖国山水的兴趣,还有从此以后学生们都会爱上地理老师的,地理老师会更加拼命的讲我们祖国的博大浩瀚,这比什么爱国教育都简单凑效。

看这部片子里的天蓝蓝水清清,我也突然想到柴静之前的《穹顶之下》。难道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中国?年前大家都还在关注环境污染,大气雾霾,怎么过了一个年大家都惊叹我们中国的干净美丽了呢?这估计要归功于主席说的正能量了。一个成熟的社会,有善就必定有恶,有崇高就必定有卑劣,有天高云阔难免也有污水滔滔。关键是看我们社会的总体趋势了,看这些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了,若都是在向好去的路上,就像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我们是过度阶段,美好的东西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劣气的东西若将是被一点点吹散,我们就不妨等一等,不要苛责,平心静气的等上几年,以观其变。

大国的崛起,我们要正视现状,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

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通用)


有时候读书对人的影响不如观影,作品中有非常打动人的地方,让我们感慨万端,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如何在写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通用),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我最近观看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筑梦中国》,这部片子讲述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深入展示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和人们勤劳拼搏的精神,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这部纪录片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和人物为基础,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建筑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片中,从建筑师、工程师到工地上的劳动者,每一个参与者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着。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定和自豪,看到了对事业的热爱和专注。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不辞辛劳地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录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建筑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他们在高空悬吊的吊篮上努力作业,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他们的身影让我瞬间明白了人民群众是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他们在恶劣天气下丝毫不退缩地工作,努力保护家人的温暖和幸福。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劳动者的无私奉献和坚强意志。

纪录片还通过展示一些建筑壮丽的景象,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建筑行业的辉煌成就。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桥梁隧道,每一个建筑物都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那些奇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施工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纪录片还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例如以传统柱梁结构为基础的现代化建筑,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创新和时尚。这些建筑作品彰显了中国建筑工业的成就,让人对中国的创新能力和奇迹般的发展感到骄傲。

通过观看纪录片《筑梦中国》,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建筑事业的辉煌和发展的艰辛,更对中国人民那种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的精神深为钦佩。中国建筑行业的进步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更是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我相信,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梦想将会越来越壮丽,未来的中国将呈现出更加美好的景象。

综上所述,纪录片《筑梦中国》深入展示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工人们的奋斗精神。通过展示建筑行业的巨变和人们的辛勤劳动,在观影过程中我深感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坚韧不拔。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通过努力奋斗,中国一定能够实现更多壮丽的梦想,展现给世界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

纪录片雪泥鸿爪观后感(优选)


看电影或者看视频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完的以后,你会被作品描绘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一篇优秀观后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雪泥鸿爪观后感(优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纪录片《雪泥鸿爪》观后感(优选)

我不禁被纪录片《雪泥鸿爪》所打动,这部纪录片详细、具体且非常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让我对这一领域内的艰辛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纪录片以大量精美的画面揭示了中国古代壁画的瑰丽之美,同时也展示了它们所面临的腐蚀和破坏。这些壁画承载着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的深厚,而它们的修复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文化的救赎。我被片中许多壁画的细节所折服,比如马蹄铁的纹理、人物面部的表情,这些艺术家创造的细节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之大师的高超技术,也令我惊叹于古代艺术的深厚底蕴。

片中的一位男性艺术家,以他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对壁画的敏感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仿佛能够读懂每一笔每一划背后的含义,他用纤细的刷子轻轻地触碰着壁画,修复着那些年代久远的线条。这位艺术家的热情和努力源于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壁画保存的责任感。他的双眼牵引着我们一起欣赏和了解这些壁画的价值,也让我感受到了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片中还有一群年轻的艺术学生,他们帮助艺术家们进行壁画的数字修复。这些学生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亲自登上高脚梯,用相机一点一点拍摄下来,然后在电脑上进行数字修复。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他们需要在复杂的壁画图案中找到正确的颜色和纹理,还要注意光线和透视的处理。这群年轻人的努力和创造力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更新和延续,他们将这项古老的艺术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使得更多人能够欣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纪录片让我明白了壁画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难性。保存古代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保护壁画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文化传承,更是为了传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价值。这项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技术精湛和耐心,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观看纪录片《雪泥鸿爪》,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壁画的珍贵和脆弱。它们记录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生活的窗口。这也提醒我们,作为现代公民,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样的宝贵财富。

总的来说,纪录片《雪泥鸿爪》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致入微的叙述,让我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的价值。这部纪录片向我展示了壁画修复的艰辛与美丽,同时也提醒我应该珍惜并为保护古代文化做出贡献。

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热门)


聚精会神地观赏影片或电视剧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没有比写观后感的这种形式,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多。怎么才能防止将观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热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观后感:《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是对中国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和阐述的作品。通过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描述和演绎,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将围绕纪录片的内容和影响,以及我个人的观感和感悟,详细展开论述。

纪录片《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的描述非常详细。从夏朝到现代的历史脉络,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都被一一呈现。无论是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还是唐朝的开放和繁荣,再到明清时期的封建统治与民族斗争,纪录片都以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史料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重现,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对于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纪录片着重强调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独特性。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历史以其悠久和独特的风貌独树一帜。纪录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交叉比较和对比,揭示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些根本性和普遍性特征,如中国社会始终注重家族关系、崇尚和谐稳定的价值观念等。这些独特的特征使中国历史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历史感到更自豪和自信。

《中国通史》也探究了中国历史中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封建制度的弊端、外族入侵、还是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纪录片都毫不回避地提出并加以分析。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纪录片并非片面美化历史,而是以客观和批判的态度看待历史,在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反思。

观看《中国通史》是一次加深对中国历史认识的重要经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对中国历史的骄傲和自豪感更加增强。同时,我也对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在纪录片中,我意识到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贵族阶层剥削人民的现象,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社会进步和民主权益。另外,通过对历史的观察,我也深感历史的无常和变幻,让我更加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对未来的启示。

纪录片《中国通史》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和人文发展,对中国历史的描述详尽而生动。通过观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中国历史中存在的问题。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对中国历史进行思考和反思的历程。希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伟大悠久。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


《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我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全景式俯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1

正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茫茫的西北边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处的似乎只剩下苍茫戈壁和漫天风沙,似乎只弥留了几座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观看了《航拍中国——新疆》之后,却明白了,何为:“万木长毫开丽境,一池浓墨壮河山。”

随着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镜头,目光在那一个个瞬间流转,新疆这个“塞外江南”的风姿渐渐展现了出来。虽不是亲身所及,可那美景,确实让人身临其境。

也许,新疆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疆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她未曾拥有浩瀚无边的海洋,可金黄的沙漠之上却有着比海更壮阔的绵延: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积蓄的是祖国北疆那种勇敢而不退缩的磅礴气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绝望与希冀交错的黄色,在脑海中深深地镌刻。

也许,新疆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斓而蕴藏着诡秘水怪传说的喀纳斯湖,那波光潋滟的博斯腾湖和天池,想必苍穹之上的云翳也因之而驻足了吧。哦,还有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绿浪滚滚,承载着牧民们的辛劳。

也许,新疆美在她的风姿迷离。壁画连绵的高昌古镇,“神鹰猎隼冲霄汉的“魔鬼城,还有那蕴藏着古文明的楼兰古国……一处处,一景景,无不展示着新疆的独特的风姿。

难忘,她的瓜果飘香;难忘,她的荡气回肠,而那,却更难忘——

记住了她的芬芳,记住了她的明朗,更记住这片辽阔土地为我们带来的力量,记忆中,守住了每一片繁花似锦,守住了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了西北边陲那天镜浮空的模样。

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166万平方公里的不羁与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回荡着的是幅员辽阔的祖国永不磨灭的历史和辉煌。这部纪录片中,我读懂了来自祖国边疆的魅力与感动,更读懂了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潋滟于世的光荣。新疆是我们一抹充满绮丽的颜色,激励着我们心怀感激地面对祖国大地辽阔的江山。新疆的帧帧流影,让我们学会继往开来,学会为了祖国的万古流芳而努力的决心。展翅吧,我们是雏鹰,我们定要一同努力,共绘祖国明丽的风景!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2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3

《航拍中国》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在空中俯瞰我们的大好河山,欣赏我们的美好家园,用众多网友的话说就是:每一帧都可以用来当桌面。确实,美到让人窒息。黑龙江篇以冰雪世界的家园引入,这怎能不勾起我对那份洁白天地的热爱的呢?那晶莹剔透的雾凇奇观,还有700多万公顷的大、小兴安岭,是东北虎、梅花鹿等动物的广阔家园,也是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聚集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双峰林场雪乡,镜泊湖,伊春嘉荫恐龙博物馆,大庆和牡丹江冬泳,大庆连环湖,大庆石油,齐齐哈尔扎龙湿地,五大连池,漠河……

世界的创造,让我们和这大自然奇迹相遇,这是恩赐,亦是缘分。雪花飞飞扬扬,飞扬到北方的衣兜,我双手合十,祝福着一个又一个心中思念的'人。或许这些记忆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是我年老时,在某个有着点点暖阳的午后或是星光熠熠的夜晚,坐在花香四溢的乡村小院,摇着摇椅微笑着静静回忆,有风微微的拂过,所有的记忆是甜的。

好吧,美丽的黑龙江,我等到什么时候一定再来看看你。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4

这几天,在“学习强国”这款客户端上看了《航拍中国》(第二季)。这部纪录片由央视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承制,葛剑雄等学术大咖审核,内容精彩,画面精致,配乐优美,解说精辟,形式和内容都符合那句网络上那句“央视出品,必属精品”的传说,忍不住想安利一下。

片子以一句“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开头。单说这句话就是一句对观众进行正确国土观念教育的绝佳解说词。我们不光960万,那只是我们的陆地国土面积,我们还有300万的海洋国土面积。海洋权益意识要反映在主观意识里,就必须知道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看到这里,脑海中不由地响起了《我爱你,中国》的旋律——“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既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又有300平方公里的澎湃。

本季《航拍中国》共分为7集,分别介绍了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等七个省区,选取七省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从云端视角,给观众呈现了一部跨越南北、横贯西东的美丽中国画卷。观看这期纪录片既可以领略七省区的秀美自然风光,来一场模拟旅游,还可以见识各地民俗文化,听一场文化讲座,更能一窥这些地方最新的发展趋势,感受中国发展的脉搏。观看这样的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完美结合的纪录片,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老少咸宜,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振信心。

最后,必须要夸一夸这《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资源如此丰富,没有烦人的广告,还是免费的,每天资源不断更新,中宣部把关,简直是极好的,学习还有积分赚,小伙伴们赶紧学起来吧!

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观后感作文5

央视纪录频道从1月28号开始推出《航拍中国》大型纪录片,至今为止已经播出四集,分别是海南篇,陕西篇,新疆篇,黑龙江篇。第一季总共六集,接下来要播出的是上海篇和江西篇。看完四集,忍不住兴奋激动,我海南风姿绚丽,我陕西历史厚重,我新疆天高云阔,我黑龙江物产丰富,关掉电脑屏幕竟然不自觉的哼唱起了“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抵制台游,抵制韩游,抵制日游,从此再也不要去刷标语喊口号了,建议从上到下直接普及这部纪录片,那绝对立马凝聚人心,赞美祖国,蔑视周边。关键是这个不让人反感啊,没有那些说教,没有那些激进,我们所有人被激发出来的热烈激情,都源于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那深沉的爱。就是因为这些美景,就是因为这些物产,惶惶华夏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捍卫。

这个系列纪录片完全用俯瞰的角度拍,让人于上空观沧桑之全貌,宏大完整,所有的山川河流的真面目都赫然眼前,再也不用埋怨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还有它拍的每个省,基本上是把那里的地理人文风俗历史一起拿来介绍,让人尤其的涨知识。一起看片子时,很多弹幕都强烈建议让中小学的地理课上多放这个系列的片子。我也感觉这个建议好,这部片子涵盖了很多东西,把中国的地理结构以震撼的影像呈现出来,从视觉上绝对能激发他们对我们祖国山水的兴趣,还有从此以后学生们都会爱上地理老师的,地理老师会更加拼命的讲我们祖国的博大浩瀚,这比什么爱国教育都简单凑效。

看这部片子里的天蓝蓝水清清,我也突然想到柴静之前的《穹顶之下》。难道我们所处的不是一个中国?年前大家都还在关注环境污染,大气雾霾,怎么过了一个年大家都惊叹我们中国的干净美丽了呢?这估计要归功于主席说的正能量了。一个成熟的社会,有善就必定有恶,有崇高就必定有卑劣,有天高云阔难免也有污水滔滔。关键是看我们社会的总体趋势了,看这些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了,若都是在向好去的路上,就像我们一直被灌输的我们是过度阶段,美好的东西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劣气的东西若将是被一点点吹散,我们就不妨等一等,不要苛责,平心静气的等上几年,以观其变。

大国的崛起,我们要正视现状,但是也不要妄自菲薄。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ndetihui/121944.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