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小学作文 > 导航 >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集锦10篇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集锦10篇。

当我们获得各种奖项或者面临毕业的时候。若是收获了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就可以写篇感言,感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让心灵得到抚慰,一篇优秀的感言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编辑了“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如果您想节省时间建议您收藏本页以备查询!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1】

ideng_f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 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 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二、设计旧知铺垫。巧妙呈现新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获取新知识的基础,通过提示新、旧句型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句型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译林版,下同)第三单元e (旧知)s1:its three oclock,(旧知)2 教师将时间拨到3:30。t:e is it (新知)s2:its three thirty,(旧知)3 学习新句型后,教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s3:e is it (刚学的新知)t:ns halfpast three,(新知)4 教师出示新旧句型,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这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的教学,从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新知。

四、提倡协作交流。体现真实交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而真实交流的活动又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有一位教师在教学5b第五单元时,在句型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了认识新朋友的任务。教师出示朋友tom的照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的新句型does he 来了解tom的情况,并把问题记录下来,派代表向老师提问,以获取tom的相关信息。交流时,学生纷纷发言:does he live in london does he studychinese,9 does hertln fast,9 does he s 的信息资料,既熟练巩固了所学句型,又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增添了学习信心和兴趣。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2】

“最好的老师不教书”,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下去,深深地触动了我。回头,我又重读了几遍,让我陷入其中,忍不住有种提笔记录下来的强烈愿望--这不正是我多年追寻的“不教而教”吗?

然,所谓的“不教而教”,今天,似乎有了更深层次和更明晰的理解。我也“慢慢咀嚼,反思。”我也在“最好的老师不教书”面前,“我很羞愧,像一只鸟羞愧于飞行”……

原先,或许尚停留在知识层面,技能层面,操作层面。也就是说,做老师的,不要去直接“教”学生知识,不要过多的侧重直接“教”了多少教学内容,不要一味的只顾自己去讲课。当我们在一味地想着如何“教”学生知识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输了”,或许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毁人不倦”,这是最浅层面的“教”,也是最可怕“教”。是的,是有很多“好学生”也在跟着我们“学”。这种“好学生”,是看似的“好学生”,所以引号引起来。也就是说,这部分“好学生”,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对学习有一种极大的抗拒、压力以致于厌恶的状态的。可以说,是“我们”,“教会了”真正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为了读书考试升学有所图。除此,心灵是空白的、空虚的、无聊的、灵魂是没有寄托的。对应的案例就是考完试后对书的厌恶,考完试后种种“未若柳絮空中舞”--撕书的表现;还有对老师的天然的仇恨和不满,毕业之后,离开你之后,根本不认识你了,也不再会感恩你,再见了,再也不见你了,“再也不见了”,也就好了。但是能回头再和你“清算”,再和你“计较”,“打回你几巴掌”、“骂回你几句”、或者演绎“背后捅你一刀”,那是真正的“机会”来了。

这是深层面的“教”的失败。这是一味“教”出“好学生”的“报应”。哎,话题越想越严重……这类学生看似是在跟着老师“认真学习”,看似是“好学生”,“好好学习的学生”。其实,这般伪装出来的“灵魂”,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是更可怕的“危险品”。

再读原文,掩卷沉思,想到我所深处的现实,我脑海里又蹦出一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教育金句”:“教育,就是唤醒、激励和鼓舞”、“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是,我就一直想到一个真实的存在,对于此,我一直有所感慨: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有“坏学生”、“顽皮学生”、“后进生”、“问题学生”,他们“不听课”,他们只剩下“瞌睡”、“趴桌”、“讲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顶嘴”甚至课堂“打架”、“杀人”……触目惊心!关键是,我们有种类型的“好老师”可以“很尊重学生”,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以“听之任之”,还“美其名曰”:“我是不想因为这类学生耽误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我是不想停下来管纪律,而去因为个别学生不学习再耽误其他同学,所以不去打扰他的‘瞌睡’、‘趴桌’”……以致于……触目惊心

——是的,这是另一种层次的“教”,是一种“佛系”的“教”,是一种“只管打雷,不管下雨”的“教”。我就想,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教育,面对我们各种“问题学生”?!当然,除了“大的背景”、“教育环境”,难道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只能“悲叹”“教育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

前面所提的“好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这里的“问题学生”又何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呢!

我仿佛也看到自己内心的“小”,我已然身在其中,“沾满平庸无奇的恶”。

前日,一好友来我家“拜年”,在谈及“教育学生的问题”,我就很认同他的观点和做法。他说,他的课堂决不允许学生有“不听课”的表现。是的,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态度,一个有经验的“老教师”,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不是学生认为的你不管他,他就觉得你好的那种“好老师”),这,就是那个电影《老师好》里头的“好老师”!

我作为一线老师也多次“呐喊”过,“我的课堂我作主”。希望我们的课堂首先能“管住”学生的种种“不听课”行为。然而,现时中,还是存在我们的“好老师”,只关注自己“教书”了。哪有心思管你听不听课呢!如果碰到了初三紧张的毕业备考了,更是“只管打雷”了。

“哎”——读书人一声长叹!“空悲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吧”。

经常听有老师说(想想有时自己也这样打趣),我“教”了,“他”不听我的,我也没办法……

因此,面对“最好的老师不教书”——我也想到我带过的一些“徒弟”。我也“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诲人不倦”的“好为人师”、去“教”他,去“带动”他,去“影响”他,总想把“自己多年的心血”、“经验”都“传授”给他。但是,放到“他”的身上,“他”就是用不了(这里的“他”仅为举例代指,无实在意义)。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教了曲子唱不了歌”、“再好的方法不适合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鞋子穿在自己脚上才知道合不合适”。

我的偶像“魏书生”,曾经就不免有身边的“小年轻”(相对于“魏书生”老师肯定是“小年轻”)向我“吐槽”说,“我这样的烂班,我这样的烂学生,给了魏书生也不一定能教好”云云。

“呵呵”--我也就剩下“呵呵”了!真的吗?还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吧”。

我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在“徒弟”那里,不是“好老师”,因为我只关注了“教”“他”方法,却很多时候,没有想到大度地理解包容和心灵的“交汇”(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浇树浇根,教人教心”。我没有做到“教(交)”心!

由此,也联想到,我们很多老师在“学生”心中,也不是“好老师”,在“领导”那里认为的“好老师”,也不一定是真的好老师!

是的,“好老师不只是因为他(她)所教的东西,还在于他(她)把他(她)的内心的自我,孩子们的世界互相编织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K老师称之为‘我们’。世界从‘我与它’变成了‘我与你’,然后世界就是‘我们’了”。

“最好的老师总是不教书”,他们只“教(交)”心!“他们只教孩子——把全部的心灵敞开,用露珠一样的眼睛和爱,朝向伟大和真理!”——不教而教!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3】

人说书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正是对李镇西老师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诠释。它展示了李老师教育的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案例,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教育智慧的精华。一句句朴实中浸着诗意的句子,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炽热的忠诚。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一口气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毕,感触颇丰。因为李校长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赞同,读他的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是那样的朴实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是那样的真实而心动。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是的,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音乐老师!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唱、弹、跳、吹、拉什么都不行,还阿Q似的安慰自己不是学专业的。虽然我也曾努力过,虽然我也曾迷茫过,虽然和别人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音乐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爱孩子就应该让每一位孩子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让音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4】

《做最好的英语老师》 1000字读书心得

本书的标题从一开始就很吸引我,成为一位好的英语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执着与追求。当我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这本书应该会给予我一定的启发。翻开书一看目录我顿生要把这本书看完的冲动。

本书从理论探究、实践智慧和教师成长三个方面通过30个不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生动描述和总结了做最好的英语老师所要具备的能力和智慧。

细看目录标题如:给任务型教学“接地气”、揭开模块课程的“庐山真面目”、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创新设计、如何开设大型英语公开课、三分靠教学,七分靠沟通、专业化成长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等,发现每一个标题都直击文章主要内容,而这些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专业教学意见正好是我在专业教学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问题和困惑。拿到书的那一刻,我便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的内容。读完之后顿生一阵感动和前所未有的快感,从来没有一本有关专业教学指导的书能让我读后有那么多的触动和感悟,书中把实践和理论结合地如此默契,以至于我对教学理论顿生好感。我发现不是教学理论枯燥,而是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没能找到恰当的教学理论做强大的支撑,只有做好了知行合一,这样的教学才能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

30篇小文章篇篇都是好文章,每一篇对我的英语教学都有所启发。其中有几篇对我的触动颇大,我体会颇多颇为深刻。

一.理论探究

在理论探究模块,《语文教学给我们什么启发?》这篇文章结合语文教学的优点和特点,从完全不一样的对比角度阐释了英语教学的全新理念。文中提到:“母语教育是一种传承,而外语教育则是对另外一种文化理解、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只是英语教学。”但在现行英语教材中,说明文和应用文的比例太大,文章内容枯燥无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如果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作品的比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文中还举例指出了我们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学以致用并不等于即学即用。英语教师往往在新知识授课结束之后,马上让学生表演,期待学生活学活用,这有时会严重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突出“学中用”、“学后用”,不能拔苗助长,盲目追求即学即用。

反复听,大声朗读,认真模仿,这样的一条英语学习之路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映像(shadowing)教学法。语文教学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这其中不无道理。就是一个个语块,学生一旦掌握了它们,就可以随即组合或应用。英语教学要树立语块意识,把英语教学的中心转移到语块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对语块的积累、掌握和运用。以语块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克服传统学习方法的弊端。“听、诵读、模仿”等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这些方法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是最朴素、最生态、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实践智慧

在实践智慧模块,《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创新设计》这篇文章详细描述了一节阅读教学课中的创新之处。独辟蹊径的教学设计打破英语阅读教学“思路因循守旧,设计千篇一律”的困境,给人耳目一新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是Practice by doing(做中学)和Teaching others(实际演练),这两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记住75%以上的学习内容。效果好的阅读任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阅读教学最佳结构是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老师和学生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主要事实和观点上。读后的拓展要像豹子尾巴那样刚健有力,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地接受文章中的观点,或创造性地使用已获取的信息。

我们都习惯于朝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考虑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但这节阅读课,老师“反其道而思之”,从结论往回推,反过来思考,让思维朝着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是一片采访稿,由记者的6个问题和被采访者(Dr。 Ma)的6个回答组成。采访的中心环节就是提出和回答问题(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一般的思维方式是,根据问题来寻找相应的答案。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却反其道而行之,先呈现被采访者的回答,让学生快速阅读。然后,老师再让学生从记者的立场去思考“要得到这样的答案,我们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就必须看懂这段问题,并准确概括出其段落大意,最后从两个问题挑选一个正确的。这一个小小的改动,让学生从被动的阅读者转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思考者。这样的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在有理、有序、有效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自我的超越和突破。

三、教师成长

在教师成长模块,《我们到底追求怎样的科研》《突破专业发展中的“天花板”困局》等文章非常实在地将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娓娓道来。其中《三分靠教学 七分靠沟通》这篇文章用“沟通”取代了“管理”孩子,虽然只有一词之差,却大大降低了英语教育教学的身高,温柔了英语教师令人生畏的冷峻面孔。在孩子的眼里,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主宰着孩子们的幸福指数,一个不屑的眼神,可能会让孩子沮丧一节课,郁闷一整天,甚至一辈子都讨厌英语。在英语教学评价上,多一份尊重,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英语老师的表扬要做到三点:有针对性、个性化和表达多元化,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不要做一个“祈使句”老师。老师要学会把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而又无拘束的气氛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能激发出自我教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海无涯,生命有限。读完此书,我发现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科研的项目和课题的研究,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我们要把握和充分反思质疑经常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关键性事件和人物,这些关键性事件可以是学校或地区的重大教育改革,一次公开课或评优课活动,或是一次培训和研讨活动。关键性人物可能是教师身边的学生、同事、领导,也可能是某个热心的专家和家长。这些关键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好契机和转折点。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不要懒惰,不要强调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笔写东西,

从一节课写起,从点滴小事写起。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笔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5】

“最好是相对的,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就是李镇西老师心中最好的定义,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指做“更好”的老师,的确,“没有最好,没有更好。”

和李镇西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们的学识,他们的人格,他们的本事,我想我永远仅有仰慕,可是看了李镇西老师对“最好”的理解,让我感受到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够做“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今日自我和昨日自我相比是不是在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我,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我今日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今日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今日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今日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只要我们每一天这样自我和自我比,坚持不懈,就能够不断的像最好的老师靠拢。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个年头,我也坚持当了10年的班主任,“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除了自我的教学工作以外,每一天还会有让人头痛的事情,让人头痛的学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诉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书,还要充当“警察”“保姆”等主角,虽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来其实很甜,学生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错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样乖巧呢,可是,真当学生们犯错时,我也曾很气愤,抑制不住自我的怒火,学生们甚至把我气哭,那一刻心里总想着他们快点毕业,赶紧把他们送走,甚至有时不想再当这个班主任了。

李镇西老师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你越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获;而你越有感情收获,你就越想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循环’。”回想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对于自我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记得我的第一届学生临走的那一刹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荡然无存,我满脑子的竟是舍不得,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理解他们已经毕业了,这样的感情是相互的,学生们临近毕业最留念的也是他们平时有些“惧怕”甚至有点“怨恨”的班主任。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来自第一届大部分学生的新年祝福信息,那一刻,我体会到“我拥有了几十颗童心,这是何等优厚的精神财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无限的乐趣,而这样的乐趣让我们拥有了优厚的精神财富和事业的满足感。我们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很听话,每个孩子成绩都很优异,否则还需要我们老师干嘛。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的,每个孩子有都会有本事上的缺陷,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本事,用爱去感动他们。

既然选择了当班主任,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愿意选择后者。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6】

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

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不要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二、关爱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记》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关爱学生必然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必然会将爱师的感情转化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语”,即使您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却受到您的言行的影响,或疏远您,或与您产生对立情绪,渐渐地变成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7】

微风轻抚面颊,目光离开《我最好的老师》,心中思绪万千。

《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以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作者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合上书本后,怀特森先生说的这句话就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是啊,我们已经六年级了,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应该再像从前那样迷信书本,迷信老师了。

权威,是我们都信奉的东西,这能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如果这种兴奋,升级成为了迷信,那这便能和迷信神明这种四旧可以相提并论了。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即便是权威,也还是人,不是万能的,肯定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其实许多名人都是这样的,比如伽利略,在那时的人们眼中,亚里士多德就是权威,说出的话就是真理,不容亵渎。可伽利略,一个小小的老师,却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提出疑问,并去证明:自己是对的,权威出错了。

而事实的确如此,当时人们所信奉的神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真理出现了错误,而一个小小的老师伽利略,发现了这个错误,并证实了。

我们学习,不也正需要这样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的品质吗?在学校,我们的权威,就是老师,而当老师出错时,便需要我们去质疑权威,推翻真理,去发现真正的事实。

不要迷信书本,更不要迷信权威。这个道理能使我们受益终身。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8】

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是他25年教学阅历的精华,这里面有他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这里你可以学到珍贵的阅历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胜利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感动开头于序言——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或许不是最漂亮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或许不是最聪慧,但你可以最勤奋;你或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或许不会最顺当,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精彩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老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老师。

李镇西把他总结为三心三家:

三心:

1、拥有一颗童心:做最好的老师应当和同学保持共同的爱好,用儿童的眼睛去观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爱好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喜爱。

拥着一颗童心,才能拉进与同学的距离,走进同学内心,真正了解同学心里所渴望的,解决所需所想,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2、拥有一颗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相互依恋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老师,教育修养中打算性作用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出于对孩子的爱,每个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现阶段应当做好哪些事情。我们不是常说,对孩子的爱可以使一个老师聪慧起来。爱愈深,激发的制造力量愈强。拥有一颗爱心,做最聪慧最好的老师。

3、拥有一颗责任心:做最好的老师,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育现代公民。今日的同学,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所应当养成的同学。我们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啊。是爱的力气制造了这个世界的美妙,需要将来的公民带着爱带着责任心走向社会,我们应当通过多渠道加强同学的.德育教育。发挥课堂德育作用,强化德育实践。在实践中,同学的体验深刻,收到的德育功效愈强。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德育活动可有可无,很随便的对待。应有方案地支配德育内容,一步步加深同学的思想道德熟悉。

三家:

1、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一个专家,有着专业造诣,课堂教学很棒。我们应当经常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吸引我的同学?做最好的老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魅力,那魅力源于学问本身的科学性,那魅力来源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同学调查反应,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是学问渊博的,幽默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应当和书为伴,不断提升自己,勤写教育教学日记,每一次备课,都把自己当作同学来看待这篇课文,多想想老师讲的是不是同学想的,同学想的老师有没有在课堂上为他们留时间,为他们去解答。让我们教学游刃有余,间或幽他一默。

2、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思想家,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在反思中不断的发觉问题,从而不断的改正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力量。老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能单单局限于书本,着眼于学问的传输。做一个讨论型的老师,勤反思,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进行课题讨论,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力量。

3、做最好的老师努力做一个心理学家。专心灵赢得心灵。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是针对同学共性的教育,这必定要求老师具备发觉、发挥、进展同学独特的共性的技巧和艺术。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互动,真正关注同学的心理,让同学向你放开心扉。

我认为做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到:

做自尊自信的老师。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艳羡,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艳羡是两回事。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由于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老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者”。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做展现自我的老师。我曾一度拘谨于课堂,每每遇到公开课、竞赛课,总想找个借口推脱。殊不知,课堂的演练才能有更精彩的教学。于是我在努力转变自己,多和其他老师合作沟通,渐渐自己也有了展现自己的欲望,也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准备。的确,好老师大多都是从展现自我中渐渐成长起来的。

做脚踏实地的老师。在我看来,一个好的老师,肯定是个踏地而行的老师,一个踏地而行的老师肯定是个情愿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老师。老师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学研讨之类。有人说过,“把每一件简洁的事做好就是不简洁,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能把这些事情做好,才能让学校秩序井然、布满生气,才能体现自己作为老师的价值。细节打算成败,要把这些处理好,需要付出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需要我们具有“不用提示”的约束感,需要我们拒绝各种借口,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做读书思索的老师。历史总是向前进展,信息与学问的更新也是理所当然。假如不常读书、不思索,就会感到很吃力。与其埋怨教育的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专心“充电”。摆脱这种逆境的最好途径就是读书和思索。记得有人说过,不读书的老师走不到教学的前沿,“厚积”才能“薄发”,这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真理。不做“经师”做“人师”,光读书还不够,还要擅长思索。管老师建议我们用写作来进行清楚、完整、有条理的思索,这实在是一条促成老师互动沟通、共同成长的专业进展之路。愿我们都能拿起笔来,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记录下来,或发到网络和报刊上,这既不湮没自己的劳动,也是在关心别人,更是在收获做好老师的乐趣。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9】

今天,我读了《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不禁心潮澎湃,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六年级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在第一天上课时,告诉我们猫猬兽的知识,我们认真聆听,但是随堂测,都得了零分,怀特森告诉我们原因后,大家都不开心,后来,他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只是科学课成了冒险课。

我觉得这位科学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可能就有人会问:他不是骗了学生们吗?这种思想和文章中的一些朋友的思想是一样,我会对他说:没错,他从表面上看是骗了学生,其实,他使用他独特的方法激发孩子们拥有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敢于开动脑筋的科学精神,所以,我向往他的课堂,向往那充满冒险、刺激和趣味的课堂,向往那种不分成绩好坏,谁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的课堂。

在生活中,我也有几个实例:同学们都知道伽利略吧,他就是敢于打破权威的人,不顾人们的讽刺,不顾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头像,只为把这种发现畅销给全世界,让所有人都知道权威也不一定是对的。

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的,还有一位叫聂利的十二岁小学生,它用实际行动推翻了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常识。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有不迷信权威、敢于进取的精神。

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感悟【篇10】

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读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我。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这是《做最好的教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即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李老师说:“‘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因为“最好”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而每个人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我是一个急性子,今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是一名“新鲜出炉”的班主任。面对学生的错误,我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但是当我回想自己这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融入到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读过这本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xiaoxuezuowen/12183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