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高中作文 > 导航 > 奶奶的腊八粥(精选)

奶奶的腊八粥(精选)

作文对于学生来是说一定是家常便饭了,优秀的作文当中一定能找令自己满意的素材。写作的开始就毫无头绪?这篇奶奶的腊八粥(精选)能在学习的道路助你一臂之力,更多精选作文请关注执笔文学网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待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唉,如果天天都是腊八节该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腊八粥该多好!

zb258.com相关文章推荐

腊八节作文500字 优秀高中作文


偶然想起来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三,快过年了。过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每到这时候,好像天地气息到处都不一样了似的,连人也似乎换了个新的。而这过年的年味儿则是一系列的小节日给慢慢烘出来的。这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想起奶奶(精选)


两年来,我经常凝神注视着奶奶的遗像,心中总是涌动着难忍的悲伤。奶奶那不再变化的笑容,总让我想起我那温馨而又充满趣味的童年生活。

轻轻地抚摩着奶奶常坐的藤椅,我的耳边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声音:鼠、牛、虎、兔就是在这里,奶奶教会了我十二生肖。当了一辈子纺织女工、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奶奶,提着笔,费力地写着,嘴里喃喃地念着,我懵懵懂懂地看着、听着。至今还记得奶奶那一双皮肤皱皱的、青筋突起的手,她握着笔,一笔一画吃力地写着:龙、蛇、马写到羊时,她会忽然停住,自言自语道:羊和猴哪个在前?才六岁的我,很认真地摇了摇头。奶奶望着无奈的我,忽然兴奋起来:你大表哥属羊,你小表哥属猴,对对对,羊在前!听了这话,我高兴地拍起了小手,从此,十二生肖便刻进了我的脑海中,而且是那么自然,毫不牵强。

我拿起那个小板凳,回味着当初依偎在奶奶身旁的情景:我坐在小板凳上,靠在奶奶的膝头听故事。奶奶爱听评弹,爱给我讲传统的评弹故事,尤其是讲到《啼笑姻缘》,讲到大军阀为讨女子的欢心,想尽办法输掉麻将的滑稽场面时,我会似懂非懂地笑得前仰后合。如今,每当晚饭过后,我就会注视着奶奶曾坐过的那个藤椅。这时,我仿佛又看见奶奶手捧着大大的半导体收音机,两眼微闭,专注于她钟爱的评弹节目。噔,噔咯力咯噔熟悉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祥和的气氛在房间里弥漫,现在,奶奶虽然已经走了两年了,这个画面却早已定格在我的脑海中。现在,我也常收听收音机里的评弹节目,随着那熟悉的旋律,我又找到了那份难舍的亲情。

我的奶奶是那样普通,她用普通而平凡的方式关爱着自己的儿孙,启蒙着自己的儿孙。直到今天,我才渐渐地体味到其中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原来,普通并不仅仅是普通!

奶奶


从遥远的乡下来到我家,她脑后盘着一个发髻,身穿一件沾满了尘土的蓝布衣,脚踏一双洗的发白的黑布鞋。这位奶奶当然不是我的亲奶奶,她是在我爷爷去世后,我的奶奶请她来我家帮忙干活的。由于这位奶奶人好心善,我爸爸是她带大的,所以我爸爸也尊称她为妈妈。也许因为她不是爸爸的亲妈妈,与我并无血缘关系,所以我不屑也不愿理睬土气十足的她。爸爸妈妈却对她极为敬重,要她在我们家安心养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节已进入了深秋。那天天气骤冷,还下起了蒙蒙雨,天阴沉沉的,空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坐在教室里的我冷得直打颤。这时,一位同学跑来告诉我,一位老婆婆为我送伞来了。我的心陡然一沉,悄悄地奔出了教室。

我曾经委婉地对她说过,没事就别来学校,我害怕她的那般装束会引来这些城里孩子无端的哄笑和蔑视的目光。一想到那令人尴尬的情景,我顿感不寒而栗。全身不自在的奶奶正站在一堵墙前,她的身影就像干枯的小树在风中摇曳,阵阵干咳的声音不时从狭长的走廊传入我的耳际。我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奶奶一瞧见我,两眼一亮,原来盈满焦急之情的脸,立刻荡起了笑意,孩子,天冷了,我怕你着凉,给你拿来了伞和衣服。说着便把伞和深藏在怀里的衣服送给我。好了,快上课了,我该回教室了,你也快回去吧!我说。

嗯奶奶的声音有点涩,一阵风吹过,她裹了裹上衣,孱弱的身躯在风中颤抖。

孩子,先把衣服添上,别感冒了,还有。

别啰嗦了,我知道了!我嗔怪着。

她一时愣了,她万万没料到满腔的热情却迎来了一张冷若冰霜的脸,说话间,我忽然发现她额前的头发是散乱的,而且还滴着水,身后的衣裳已被雨水打湿了,紧贴着背,我霎时明白,其实她比我还要冷

那蜡黄的脸掠过的一丝失望和感伤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使我不知所措我意识到,她这么大年纪,大半辈子的劳苦,大半辈子的沧桑,如今竟连对孙女的关怀也不被理解和接受,这确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曾听爸爸说,当年因为爷爷早逝,奶奶便请她来打点一切。她也是早年丧父,无儿无女,便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家干了一辈子活。养鸡、养鸭、种地、照顾孩子,她无所不通,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以致我们的家由原来的拮据到后来竟逐渐宽裕。她,就像一只蚕,为我们家吐着绵绵的丝;更像一盏灯,默默地放射出全部的光芒,直到老得不能拿起一样活。

现在,她又把那伟大的爱延续到我身上,而我那苍白的虚荣心却使我看不见她对我的爱。我抚摸着怀里仍带着余温的衣服,一股揪心的愧疚袭上心头,鼻子一酸,双眼不由得模糊了

泪眼朦胧中,奶奶已默默地走进了雨中。秋风飒飒,掀动着她的散发,阵阵咳嗽声,回荡在茫茫的雨里秋雨就如绢丝一般,又轻又细,无声无息,那么滋润,那么温柔。深深地愧疚,再一次使我的泪水涌出,扑簌簌地滴落下来。

我的奶奶 精选通用范文


我的奶奶常常走进我的梦里,她不说话,静静地笑着,痴痴地笑着,用他那干枯如同柴棍儿的手摩挲着我的额头,眼里却充满了泪水。我想那泪水一定是充满了生活的苦涩以及对我浓浓的疼爱吧。而每次梦里醒来,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取出那把生了铁锈的钥匙,用抹布轻轻揩去那深桐色匣子上的少许灰尘,因为我经常打开它所以他落的灰尘并不算太多然后轻轻开启那把小锁,慢慢打开,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红布头,一层一层又一层打开,那是一个简单不过的发卡,上面点缀着红珠,小小的,闪着霞光。我时常一个人呆着傻傻的拖着那发卡一看就看上半天,有时我想我是不是患上来郁抑症,看着看着也就朦胧了我的双眼,而匣子里也有一个花布头,那在红布头下面,不同的是,里面是一块一块又一块的一元钱的硬币,那闪动着的光刺痛的是我的心,心在流血一滴一滴的滴着,在这寂静的夜里仿佛只有听到我的心在流血而发出的如同雨打芭蕉一般的声响了。

儿时的一幕幕情景也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奶奶是有三个儿子的,而爸爸是最小的。奶奶的赡养每家一年轮着,在那物质贫乏的年代,也许这才公平,这并不是说我鄙视我的父辈。奶奶在这家,做着那家的活,也操着这家的心,背上背的是那家的孙孙,手上牵着的是这家的孙女孙子。在风雨里,她大摞大摞背着猪食一步步往家里挪,他是听不进父辈们的劝的,他一刻也闲不住,直到患上了咳喘病,他才不得不歇上一会儿。

我那时六七岁了,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她时常带着一把钥匙,一刻也不离身,父母亲给她买菜的钱她买完菜也总会带来一个大大的硬币,那可是一块钱哟,那可够我花的,那时,一块钱可以买好些零食了,我也总嚷着要奶奶给我一个,有时奶奶经不住我左嚷右吵,一不经意,我把硬币抢了跑了,那时还不忘记转身给奶奶扮上一个鬼脸。然而多数时候,奶奶总是悄悄的潜进她的房间,究竟奶奶怎么个回事呢,充满好奇心的我从门缝里看去,在黑暗中,奶奶打开的那个匣子放进去了一个硬币,我想是硬币,因为刚买完菜的,也许她不放心又用花布头包了又包叠了又叠,又小心翼翼关上锁住,我则一遛烟跑了,奶奶当然也不会有所发现。

再后来吧,奶奶走了我泣不成声抱着那个匣子哭了起来,世界仿佛在那一刻消失了,我感受到的是奶奶冰凉的手一点点僵硬下去。后来我发现在那匣子里还有个红布头,里面包着发夹,就是那个简单不过的发夹了。母亲说在奶奶临终前一个月,奶奶特地上了一次集,难以想象虚弱的她是怎样在人群中挪出挪进的呢,也在那次集上买了这发夹,母亲说奶奶抚着她的手说这是给未出生的孩子的,因为我是男孩,奶奶想着母亲肚里的应该是女孩了,怕等不到孩子出生,就算是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吧。那包一块一块的硬币就当是给我和妹妹的零花钱,说我长身体呢,要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千万别饿着。

后来啊,母亲给我生了一个妹妹,我把这事告诉了我的妹妹,我们兄妹约定要把这份奶奶的礼物珍藏着直到永远,我们相信奶奶一直都在。

本文网址:http://m.zw5000.com/gaozhongzuowen/22652.html